人工湿地案例讲解之活水公园
- 格式:ppt
- 大小:6.72 MB
- 文档页数:11
规划设计中国花卉报/2003年/05月/22日/第007版/演示人工湿地生态的活水公园中国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杨玉培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高级规划师骆华北治理水污染、维护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川成都府南河整治是以治水为核心,带动城市住区环境和基础设施的综合性工程,治理了河道、污水,建设了滨河环城公园,获得联合国颁发的/迪拜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0。
活水公园是滨河环城公园中的一个景园,既是一个人工湿地生态公园,也是一个环保教育的科学公园。
一、公园概况活水公园是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部分,是滨河环城公园中最大的景园。
位于府南河红星北路桥的东侧,河的南岸。
东与游乐园隔河相望,南接猛追湾体育公园。
占地面积2. 4公顷,地势北高南低,狭长呈鱼形,寓鱼水难分之意。
公园地面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大型水车取自府河的水依次流经厌氧沉淀池、水流雕塑池、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进行净化,再流到鱼池和戏水池,向人们演示污水由/浊0变/清0的过程。
地下为环保教育馆,以文字和电教方式向人们进行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的环保教育。
公园景观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美学融为一体,设水池喷泉、水流雕塑和仿黄龙寺五彩池水景,栽植于高地、河边、池塘内的各种植物,模拟不同生态环境。
园路则是自然石板小径,或是架于湿地之上的木板栈道。
处理后的净水流入开阔平坦的园地,清莹的溪流、观鱼池、儿童戏水池、露天演出场等布置在天然图画般的草坪、树丛之中,让游人在这里感受自然,享受自然,寓教于游。
二、生态环保主题的构想成都是一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天府之国0的誉称。
历史上成都因水而兴,因水而荣。
近几十年,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水的污染问题日渐暴露和突出。
1993年,市政府决定对环抱中心城区的府、南两河进行以治水为核心的综合整治。
在沿河两岸规划了滨河环城公园。
美国环境艺术家达蒙女士和我国园林专家共同构想,运用水生植物能吸收和富集水体中的污染和有害物质的生态学原理,把水质生物净化过程和园林艺术结合起来,建设人工湿地生态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化滨河公园,让人们游憩其间,了解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知识,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生态和水资源环境的意识,使成都在新世纪的发展进程中,不再因水而困,而要因水而活,因水而发展。
第一座"水保护"—成都活水公园成都活水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展示国际先进的" 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它模拟和再现了自然环境中污水是如何由浑变清的全过程。
水从雕塑中心喷出经过厌氧沉淀池处理后,经水流雕塑一路吸收空气中的氧,流入兼氧池.有机污染物在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成植物易于吸收的有机物。
兼氧池中的兼氧微生物和植物对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水经过兼氧池配水后,进入人工湿地植物塘,床系统。
由6个植物塘和12个植物床组成这个系统仿造了黄龙寺五彩池的景观,并种有浮萍、凤眼莲、荷花等水生植物和芦苇,香蒲,茭白,伞草,菖蒲等挺水植物,拌生有各种鱼类,青蛙,蜻蜓,昆虫和大量微生物及原生物。
它们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床系统。
污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有机污染物中的大部分被分解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养料污水就变成了肥水,在促进系统内植物生长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水质明显改善。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好似一个生态过滤池,污水通过这个过滤池后可得到有效净化。
当污水经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净化后再次经水流雕塑充分曝气,充氧,水中溶解氧含量大大增加,水质可全面达到Ⅲ类水质,即达到了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的水质标准,可作为公园绿化和景观用水。
养鱼塘系统养殖着观赏鱼类和水草。
这些鱼多以各种藻类和微生物为食,同时也排出鱼粪等有机污染物促进藻类植物生长。
活水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从1997年春天活水公园破土动工,到目前工程初步完成, 投资达3000万元人民币. 活水公园自始自终所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是超乎寻常的。
无论是民间旅游团还是官方考察团, 或者是外地新闻记者莅临成都, 必参观府南河, 必到活水公园去感受独特的景观创意。
都府河南岸有座新奇别致的活水公园,据说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
人工湿地案例分析目录1 北京黑土洼人工湿地 (3)1.1项目概述 (3)1.2工艺流程 (5)1.3效益分析 (7)1.4存在问题与建议 (7)2云南抚仙湖窑泥沟人工湿地 (8)2.1项目概述 (8)2.2工艺流程 (8)2.3效益分析 (9)2.4存在问题与建议 (9)3成都活水公园 (11)3.1项目概述 (11)3.2工艺流程 (11)3.3效益分析 (13)3.4存在问题与建议 (14)人工湿地案例分析1 北京黑土洼人工湿地1.1项目概述官厅水库为永定河上的一座大型水库,是北京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之一。
为修复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2001年底开始由北京市水务局和德国勃兰登堡州经济部合作,开展了“黑土洼湿地系统示范工程”研究,目的是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在官厅永定河入库口控制入库污染,改善入库水质。
黑土洼湿地系统由人工湿地和稳定塘两部分构成,将官厅水库上游严重污染的劣V类来水引入稳定塘,经初步净化后,一部分水直接入库,另一部分水再经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其出水可达Ⅲ-V类地表水标准。
该系统处理能力达9*107m3/a,黑土洼湿地系统示范工程总平面布置见下图。
黑土洼湿地系统示范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其中人工湿地占地7.31ha(110亩),分四个区,采用中方和德方设计的两种不同湿地结构模式,湿地年处理水量1500万m3。
1.2工艺流程人工湿地效果分析人工湿地工区湿地单元由挺水植物塘、一级植物碎石塘、水生生物塘、二级植物碎石塘、砂滤池5级构成。
湿地单元面积30m*125m,设计处理水量1728m3/d,面积水力负荷0.58m3/m2d,水力停留时间约38h。
设计最大面积水力负荷1.08m3/m2d。
湿地单元各级和不同季节溶解氧变化图不同季节氨氮去除效果不同季节CODmn去除效果不同季节总氮去除效果1.3效益分析人工湿地工、Ⅱ、Ⅲ区每平米面积造价150元,Ⅳ区单位面积造价190元,深度处理规模4. 4万m3/d,工程直接投资1170万元。
从成都市活水公园看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艺从成都市活水公园看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各地纷纷引入人工湿地系统作为城市水处理的手段之一。
成都市活水公园作为其中的典范,其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艺值得借鉴与学习。
成都市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占地面积约100亩,是该地区的一大标志性景点。
活水公园采用了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水质净化处理,既起到了景观绿化的效果,又有效地改善了周边水环境质量。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技术,利用湿地植物的吸收、吸附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进行去除,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而成都市活水公园的人工湿地系统采用了水平流式湿地的设计,包括一级湿地、二级湿地和三级湿地。
一级湿地是整个处理系统的第一道工艺单元,其主要作用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污染物等,因此采用了较密植、较高植物种植方式。
这些湿地植物如菖蒲、香蒲、芦苇等,利用其丰富的根系,在泥沙中形成了复杂的水-根界面,从而起到悬浮物去除的作用。
此外,湿地植物还能吸收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
二级湿地则是一级湿地的后续处理单元,其目的是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物。
二级湿地采用了较疏松植物种植方式,如香蒲、金鱼草、黄花菜等,以增加湿地表面积,提高有机物的降解速率。
同时,通过湿地中的微生物的作用,相应的氮磷转化为微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从而达到去除营养物的目的。
三级湿地作为整个处理系统的末端,其主要功能是去除腐殖质、有机氮和余留的磷等物质。
三级湿地采用了相对稀疏的植物种植方式,如芦苇、芦荻等。
此外,三级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还与湿地水位的控制密切相关。
当水位较高时,有利于氧化还原作用,从而促进有机质的降解;当水位较低时,有利于水体中的氧供应,加速废水中的氨氮等有毒物质的转化与去除。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人工湿地系统具有环保、经济、效果明显等优点。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调研分析报告——成都市活水公园为更好学习和理解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原理,我们小组决定以成都市活水公园为调研对象进行网上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并总结成文,以下是我组的调研报告。
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内的府河边,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
取自府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向人们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
一、活水公园功能分区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如图一。
鱼形的整体平面上,以绿地分割各个景观区域以及通行流线,再以从鱼眼到鱼尾的水处理系统串联各分块,就像鱼的生命动力一样给以整个公园活力,并在视觉上联系了各个板块,使游人在观看游览中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水流场景,体会水对于各种生命的重要滋养。
(图一)“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主要由数个水处理池构成,在功能上不仅向游人展示如何将污水步步进行净化,四周的植物配置也营造了一种自然式生态的亲和环境效应,从而更好地在自然方面诠释公园的象征意境。
此区域包括了水处理展示区,休息观赏区和湿地生物展示区。
三者在游人步行过程中交替出现,通过植物整体外形的相似性和路道实现自然过渡,展现节能环保可循环的多功能水资源利用和别具一格的湿地景观。
“自然森林群落模拟”这一景观是广泛分布于公园各处绿地中。
随着净水系统和自然森林群落的组合运用,让“公园”的功能得以更完善地体现和发挥,在多是人造混凝土景观周围布置令人舒适的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作为与净水系统相对应的软质景观,而且也具有分割限制游览空间的作用,让公园的多功能性和人与自然鱼水难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环保教育馆则集中体现了建造公园的核心意义。
由于我们没有到馆内参观,故在此不评析它的主要特征。
但在公园的功能区间中,它起到了点睛的启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展现了活水设施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