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都是错误的?
- 格式:ppt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10
作者: 苏长聚
作者机构: 山东胜利油田师专政治系
出版物刊名: 安徽史学
页码: 50-53页
主题词: 陈独秀研究;一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革命发展阶段;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国民革命;资本主义;思想认识;国家社会主义
摘要: <正> 如何评价陈独秀对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认识,以及他在“五·四”运动后期至第一次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内的思想变化,是近几年陈独秀研究中分歧较大的问题之一。
有人认为陈独秀系统地形成了“二次革命论”的理论体系;有的认为陈独秀并没有形成“二次革命论”的系统理论,与此相反,陈独秀所主张的倒是“一次革命论”。
上述两种观点笔者都难苟同。
下面仅就陈独秀如何对待中国革命发展阶段这一问题的认识作一分析,来探讨一下陈独秀这一时期思想认识上的变化过程。
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一次革命论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左”倾机会主义者的一种错误理论。
以王明等为代表。
他们反对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抹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迷恋于所谓“毕其功于一役”,企图把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作一步走,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种错误理论,混淆革命的阶段和步骤,对革命事业危害极大。
二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是指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经过一段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来进行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又称“万里长城论”。
[1]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一种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前途问题认识上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陈独秀。
早在1920年,陈独秀就提出:“由封建而共和,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这是社会进化的一定轨道,中国也难以独异”。
1923年4月和12月,陈独秀先后发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正式形成了他的“二次革命论”的右倾理论观点。
陈独秀把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民主革命当作辛亥革命一样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他认为这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若失去了资产阶级的援助,在革命事业中便没有阶级的意义和社会的基础。
同时,他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太幼稚,而资产阶级力量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
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观念和对阶级力量的错误估计出发,得出了中国革命的公式:“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2013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错误(1分) 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分) 2. 毛泽东同志的个人思想分为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包含了他的正确思想,而剔除了他的错误思想。
所以本题论述错误(2分)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的科学含义是什么?1.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
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把辩证法应用于当代社会实践,提出了一些列两手抓的思想;把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应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剔除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概必考大题整理1、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纠错、坚持、发展?答:错误。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不完全是一回事,更不包括毛泽东晚年错误。
②这一观点错误的实质在于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我们要纠正的只能是毛泽东晚年错误,而不是毛泽东思想。
③我们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答:一.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二、重要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2.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A.革命纲领不同B.革命路线不同C.革命方法不同D.革命领导力量不同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无产阶级的领导B.人民大众的参与C.反帝反封建D.反官僚资本主义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极前途是A.资本主义B.新民主主义C.社会主义D.三民主义5.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A.资产阶级专政B.无产阶级专政C.农民民主专政D.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参考答案】1.A2.D3.A4.C5.D二、多项选择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民族资产阶级B.帝国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封建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党的建设D.独立自主4.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A.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B.全国革命形势在向前发展C.共产党政策的正确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A.土地革命B.武装斗争C.根据地建设D.党的建设【参考答案】1.BCD2.ABCD3.ABC4.CD5.ABC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参考答案】(对)这是由中国国情特点决定的,即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不对)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
五.论述题1. 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答案要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以社会主义为最终前途的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既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2)“人民大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中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爱国者。
(3)工人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已经表明,领导中国革命的艰巨任务是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肩上。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使得他们具备了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条件。
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他们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4)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彻底的革命纲领: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的彻底革命纲领。
(5)特殊的发展规律和革命前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它直接前途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最终前途是发展过渡到社会主义.(6)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怎样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在这个问题上党内出现过哪些错误倾向?答案要点:(1)毛泽东于1939年12月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明确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
“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2)二者的区别在于对象不同、任务不同、目的不同。
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后的一次重要革命,二次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他们为何失败呢?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1、国民党领袖意见不一:《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
……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
黄兴于7月29日潜离南京。
”2、双方力量悬殊:民初政党除国民党外,大多拥护袁世凯,军队亦倾向支持他。
袁氏又贿买部分国民党人,使他们倒戈。
3、列强冷眼旁观:列强恐怕再次革命妨碍商贸活动,贷款给袁的国家例如日本等更不想袁氏失败,加上欧洲亦有动荡,因此并不支持革命军。
二次革命钱的中国政治格局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后的一次重要革命,它发生在1913年,让我们来看看此事件发生之前,中国的政治格局是怎样一番情景。
辛亥革命后至二次革命前,中国政治舞台上存在着三种相互抗衡的势力,即北洋军阀、立宪派和革命派势力。
北洋军阀的社会基础是地主、买办阶级。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以和平手段迫使清帝退位,于1912年3月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上台之后,强化国防建设,积极扩编北洋军事武装,将清朝末年的新军9个师11万人,巡防营旧军4万人,扩大为新式陆军12个师另16个混成旅,约计22万人。
再加上旧巡防营军和张作霖等军,共约计30余万人。
立宪派的阶级基础主要是已经或正在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主、官僚和商人,其代表人物有梁启超、张謇等。
受该派控制或影响的政党,有统一党、共和党和民主党,后三党合并为进步党。
立宪派在南方一些省市的军队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辛亥革命爆发后,立宪派从自身利益出发,曾和革命派暂时联合反对清政府,支持袁世凯,这样,立宪派便由清政府的反对势力演变为袁世凯的依附势力,由与革命派的暂时联合到公开对抗。
根据立宪派人的这一政治性格,该派在当时虽然拥袁,但又与袁派有所区别,从本质上看可归之为中间势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中国革命的前途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
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
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
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
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
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
近10年考研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客观题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000年单选理科卷)1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C.《在晋绥干部分议上的讲话》D.《论人民民主专政》答案:c(2004年单选)7.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答案: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
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日益走向破产和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