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抓住矛盾冲突参考资料
- 格式:pptx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20
关于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悬念及场景的探讨我本人曾经在别的专栏UP主文章下发表过这些言论,后来有小伙伴们建议我把这篇文章发表出来,我想了想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于是发表了该文章为有写作兴趣的网友们的参考。
在其它一些UP主的关于小说写作的文章中,我发现有些朋友们之所以看不太懂UP主们的文章根本问题倒不是UP主讲的差,而是伙伴们甚至没有理解清楚什么是矛盾。
我想,不理解矛盾本身的朋友们可能不止这么点,所以我结合我所看过的工具书、导师的教导及我个人的理解,来谈谈我对于矛盾的理解,权当是与各位网友们的一次探讨。
喝杯茶来放松一下在谈论矛盾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欲望和目的;欲望(Desire),借用百度百科的话说,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最根本目的目标的要求。
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
从人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它是一切动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
一切动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与存在。
简单的来说就是爱与不满足。
(有删减和改动)欲望,用互动百科的话说,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本能。
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
(有删减和改动)先来说说为什么在故事中欲望不叫目的:因为故事中的欲望足够强大。
欲望在故事中具有唯一性、不变性。
在中短篇小说及组成长篇小说的各个故事或者整个长篇小说中,欲望是始终不变的。
一般而言,每个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的欲望。
那么目的是什么?目的,按照网上所说,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或结果。
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人的实践活动以目的为依据,目的贯穿实践过程的始终。
不过这么看未免显得有些复杂。
如果用我的话讲,故事中的人物目的可以用一句话解释:目的是分解后的人物欲望。
目的与动作相关,动作指向目的,目的指向欲望。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故事中,人物的所有目的都指向人物的一个欲望。
还有,目的一定要有因果性。
那么欲望与目的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根据上文及我本人的其它补充,我们可以做出以下解释:一,目的是分解后的人物欲望;二,欲望在故事中始终不变,而目的则根据欲望而改变;三,目的与动作相关,动作指向目的,目的指向欲望。
小说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题◆考点聚焦考点1: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梳理故事情节,指的是弄清作品中的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故事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
在小说阅读中,梳理故事情节往往与概括故事情节相联系,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几种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
3.概括小说的某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指出某段文字(或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并作简述。
考点2:把握小说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指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因此,对小说的考查,往往要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把握。
设题方式有:1.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答题指导一、如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2.抓住贯穿情节的线索;3.抓住主要人物。
4.概括小说情节的注意事项:(1)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来概括事件;(2)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3)要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致贯通。
二、如何理解小说主题?理解小说的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有的小说的标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3.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4.从揭示主题的句子入手,把握作品的主题。
5.从小说的精巧构思入手,把握作品的主题。
补充知识点:◆中考示例例1:(2010·温州)从教第一课[美]雷切尔·斯劳特①1986年,我在北费城贫民区的一所天主教堂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执教生涯。
小说阅读备考答题模板一、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
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4.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一)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类1.常见考查题型(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 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思路导航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小说的“矛盾冲突”及“悬念”一、小说矛盾冲突的类型利益冲突: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矛盾冲突,所以利益冲突是最容易构建情节的一种类型,构建模式也比较容易入手。
观念冲突:比如主角的同时A和主角在某件事情上观念不一,A 认为这件事情应该这样去办,但是主角认为那种做法是错误的,应该那样去办,由于两者观念不一致,矛盾冲突便产生了,有了矛盾冲突,后面便简单了,只需要顺着矛盾冲突去发展、突转、直到高潮,一个情节桥段便诞生了。
一个好的情节桥段,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比较激烈的矛盾冲突,因为有了矛盾冲突,便产生了吸引读者眼前的情节,也能够引起读者的期待感。
性格冲突:顾名思义,主角A因为性格和配角B的性格不合,在做事的时候就会产生冲突,在我理解,性格冲突应该是在设定的时候比较关键的地方,因为不同人物的性格,所以在情节过程中,便会以利益冲突和观念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比较吸引读者的情节。
情感冲突:情感冲突也是一部小说能够真正吸引到读者的核心矛盾冲突之一。
好的情感冲突对于提升小说的品位和档次都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二、小说的悬念如何设置小说悬念设置的好与坏,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读者对于小说的期待感,是保证读者能够迅速产生代入感并且持续阅读下去的关键因素。
小说悬念分为大悬念和小悬念。
大悬念一般是在小说的开头,通过披露一些已知数,留下一些未知数,从而造成读者对于小说大高潮的期待。
大悬念的设定,应该与小说的大高潮协调一致,让读者把注意力尽可能的放在总悬念所引导出来的大高潮上。
但是在小说的前面上百万字中,读者正是因为对于这个悬念和高潮的期待,所以前面写得不是很好,却也能够勉强的看下去。
当然,在写这个大悬念的时候,在文中要在适当的时间强调一下这个悬念,让读者尽可能多的记住这个悬念,并产生期待。
能够让读者产生兴趣的大悬念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第一种:事件的悬念。
第二种:命运的悬念。
第三种:主题的悬念。
设置悬念的时候,如果从这三个大悬念种类来入手,往往会产生不错的效果。
《最危险的游戏》中的矛盾冲突及人物特点分析摘要《最危险的游戏》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理查德·康奈尔的代表作。
小说叙述了美国著名的大动物猎手瑞斯福德在加勒比海一座小岛上与俄国沙皇时期的哥萨克将军扎洛夫之间的生死较量。
各种矛盾冲突贯穿于小说情节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自己与自己之间的矛盾冲突。
本文试从这些矛盾出发,分析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特征及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最危险的游戏》矛盾人物特征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最危险的游戏》(the most dangerous game)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理查德·康奈尔(richard connell)的代表作,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好评,并在1924年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这篇小说曾经几次被拍成电影,并受到广大观众的称赞。
小说篇幅不长,但是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并巧妙地融入了哥特式小说、恐怖小说和冒险小说等元素。
《最危险的游戏》主要讲述了美国著名的大动物猎手瑞斯福德在乘船去往亚马逊河流域打猎的途中,船意外撞到礁石,沉入大海,船上的船员除瑞斯福德外,无一幸存。
瑞斯福德凭借非凡的毅力和勇气,游到一座附近的荒岛——“捕船岛”,在那他遇到了荒岛的主人——前沙皇俄国哥萨克将军扎洛夫。
扎洛夫爱好打猎,但是性格怪异、凶残,他买下这座岛屿,并以那些因船沉而逃生到岛上的人为打猎的对象,以猎“人”为乐,以这种生死较量的游戏作为生活下去的精神力量。
瑞斯福德是一名有着丰富打猎经验的猎手,他智勇双全,虽然单身一人进入孤岛,没有任何武器、没有任何帮手,但是他仍然冷静而沉着地面对残酷的对手——扎洛夫将军,最终,瑞斯福德化险为夷战胜了将军,赢得了这场游戏,并赢得了生存的权利。
在《最危险的游戏》这部小说中,作者精心设计了多个矛盾冲突,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有个人自身的矛盾冲突。
矛盾分析法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20-12-14T15:38:52.40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作者:袁辉映[导读] 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课程属于主要的学科之一,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内容,小说阅读训练十分关键。
福建省晋江市阳溪中学袁辉映 362241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课程属于主要的学科之一,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内容,小说阅读训练十分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入手,合理利用矛盾分析法,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针对小说内容、语言方面的质疑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入掌握小说的主旨思想,增强小说阅读教学的效果。
本文通过将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从下述几个不同的方面加以展开论述与分析,从而有效提升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运用策略引言: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推动下,让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改变,阅读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谓非常重要。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可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展小说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变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然而当前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学方式较为固定,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也十分老旧,难以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热情与兴趣,影响到小说阅读学习的效果。
基于改变此种不良情况的目的,教师需要加大矛盾分析法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力度。
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合理利用矛盾分析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小说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合理运用矛盾分析法,能够帮助学生们加深理解,将小说所描写出来的形象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加以比较,从中发现二者存在的差别进而达到科学分析小说中心思想的目的。
文学作品中的冲突与解决在文学作品中,冲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冲突是人类生活中无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存在于个体之间、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而文学作品正是通过展现这些冲突,让读者深入思考人类生活的本质和真相。
而解决冲突则是作品发展与叙事逻辑的核心,引领着角色的成长与故事情节的走向。
一个经典例子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
作品中的冲突主要发生在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之间。
哈姆雷特面临着复仇与理智之间的冲突,他深爱着已故的父亲,却发现自己的叔叔克劳狄斯杀害了他的父亲,篡夺了王位。
这个冲突使得哈姆雷特在作品中面临着道德选择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困境。
然而,正是这个冲突推动了哈姆雷特的成长与故事的发展。
通过他复仇的过程,读者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到人性的复杂性,也思考了什么是公正以及个人责任与社会福祉之间的平衡。
冲突与解决的另一个例子可以从浪漫小说中找到。
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冲突是故事的核心。
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傲慢态度感到愤怒和羞辱,而达西也认为伊丽莎白的家庭背景不适合他的身份和地位。
然而,正是通过这样的冲突,使得两个角色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并超越了传统的阶级观念。
最终,他们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解决了彼此之间的冲突,走到了一起。
除了个人之间的冲突,文学作品也常常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例如,希区柯克的悬疑小说《麦穗》中,主人公现身海边小镇度假,却遇到了一连串离奇的谋杀事件。
这个冲突不仅展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抗,也包含了社会矛盾与阴谋。
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努力调查解谜,最终解决了故事中的冲突,并揭示出社会的黑暗面。
值得注意的是,冲突的解决不仅仅意味着故事的结局,更重要的是对读者启示和思考。
文学作品中的冲突与解决源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让读者从中获取启示和智慧。
冲突与解决带给读者的是深度思考,让他们反思自己面临的困境和选择。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冲突与转折点在文学作品中,冲突和转折点是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展示主题的重要元素。
通过揭示人物之间的冲突和故事中的转折点,作家可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展现出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故事情节。
本文将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冲突与转折点,并阐述其在作品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
一、冲突的作用冲突是文学作品中常见且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它是故事发展的驱动力,通过制造对立与矛盾,引发人物间的纠葛和紧张局面,给故事增添了不可预知的变数和悬念。
冲突可以分为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内部冲突是指人物内心的斗争和矛盾,而外部冲突则是指人物与外界环境或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
在文学作品中,冲突可以帮助作家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的内部冲突,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观念以及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例如,在《红与黑》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儒勒·梭伊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成为小说的核心冲突,也是展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冲突还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通过冲突的不断升级和发展,故事得以紧凑而有张力地展开。
冲突的存在让读者感到紧张和期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促使他们不断向前推进,希望解决冲突并了解故事的发展。
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冲突与误解构成了故事的主要矛盾,也是整个小说情节发展的驱动力。
冲突还可以帮助作家展示主题。
通过人物间的冲突,作家可以探索人性、社会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等深层次的主题。
通过冲突展示主题,作家可以更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使作品在情感上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例如,在《1984》这部小说中,作家乔治·奥威尔通过人与权力的冲突,揭示出权力滥用、思想控制的危害,以及个人意志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通过这些冲突,他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主题内涵。
二、转折点的作用转折点是文学作品中故事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转折之处。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和答题技巧总结小说阅读是高考阅读考查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可以说高考语文卷中小说阅读的成败很大程度影响着最后语文考试成绩的高低,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和答题技巧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 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 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小说的考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 把握故事情节;2. 揣摩人物形象;3. 注意环境描写;4. 概括主题内容;5. 品味语言特色;6. 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 “理情节”题型:(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 “析人物”题型:(1)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2)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 “看环境”题型:(1)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 “谈构思”题型:(1)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2)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第34卷第5期 2021年03月Vol.34 No.5March 2021艺术科技0…引言刊登于1924年2月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带有郁达夫的浓烈的阴郁灰暗文字风格,他勾勒出了一对生活困顿、处境绝望的青年男女,渲染出阴沉而冷漠、不近人情的社会氛围。
文中的“我”有因为神经衰弱而形成的昼伏夜出的习惯,以及只有写稿才能得来的不定期的单笔高额收入,致使“我”身份的合法性一开始遭到了同居女工的怀疑,以至于在“我”为同居女工带来礼物后,她却抽泣着劝“我”不要再做违法的事情。
在二人互相了解之后,男女双方互生情愫,却因为现实的窘迫而无法追求爱情。
但就是在这样的黑暗中,凸显出了社会底层的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和人性之光。
本文最大的行文特色在于自然环境、人物境遇、社会状况等方面的一系列色彩鲜明的矛盾与冲突。
“题目与内容的反差蕴含着作者的用意。
”[1]除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之外,这些矛盾和冲突实际上是郁达夫为读者理解其文章主旨提供的一条捷径。
现有的文章多从内容分析入手,正面赋予“春风”等关键词以意义,如龚俊杰(2011)所言:“读者却惊诧作者为何要写‘晚上’。
其实问题的答案……这里的春风蕴含着三层含义。
”[2]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这些精心安排的冲突,不难从中反推并挖掘这篇文章所要宣讲的精神主旨与内核。
1…文章中的矛盾冲突郁达夫创造的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处处都饱含暗示与隐喻的矛盾与冲突,甚至从文章的标题开始便是如此。
文章名为“春风沉醉的晚上”,这个标题极具浪漫主义气息,令人联想到温暖和生机,不自觉地就会对正文内容传达出积极温暖的内容抱有较大的期待。
然而文章虽然不乏男女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情愫等种种正面的情感描写,但作者郁达夫在创作时,似乎有意在塑造一种阴暗、孤独的绝望感受。
如在文章开头形容“我”租下的住所“矮小得不堪”“站在楼板上伸一伸懒腰,两只手就要把灰黑的屋顶穿通”“黑沉沉的这层楼上,本来只有猫额那样大,房主人却把它隔成了两间小房”。
矛盾冲突分析:提升小说阅读理解力的关键一环作者:余树财来源:《语文建设·上旬》2018年第04期日前,学生阅读小说的主要问题是读不懂、读不透,不能准确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
这个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学生小说阅读理解力亟待提升。
缘何出现这一问题?小說是通过描写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度思考和理解的一种文学体裁。
环境、情节、人物是小说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最终聚合成小说的矛盾冲突,并以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主题。
因而,读懂小说,提升小说阅读理解力的关键,就是要紧扣矛盾冲突。
但目前的小说阅读教学,教师往往只带领学生勾画环境、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却很少引领学生去分析矛盾冲突,以致学生即使整体把握了环境、情节和人物,却仍读不懂或读不透小说的主题。
因此,小说阅读教学一定要在矛盾冲突分析上有所作为。
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明确冲突对象读懂小说,首先要整体把握小说的环境、情节和人物,即小说描写了哪些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叙述了哪些情节,塑造了哪些人物。
读完小说,学生对这些要有一个基本的掌握。
但环境、情节和人物这些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关联、融合的,并聚合成矛盾冲突。
因此,阅读小说,在对环境、情节、人物有了整体的感知后,就要聚焦小说的矛盾冲突分析。
小说的矛盾冲突不限于一般戏剧中的人物与人物的性格矛盾冲突,其类型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自我内心的矛盾冲突。
在现代小说中,矛盾冲突的主要表现为“荒诞”——不合生活常理和事理逻辑的事物或现象。
分析矛盾冲突,首先要明确冲突对象,即矛盾冲突的冲突双方是谁。
冲突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与物。
如《祝福》一文,小说的环境是旧历年底的鲁镇,一个下着雪的“祝福”的夜晚;主要情节是祥林嫂在这个“祝福”的夜晚悲惨死去,围绕这一中心情节,小说穿插叙述了祥林嫂丈夫死亡、被卖改嫁、痛失爱子、捐门槛等情节;主要人物除了祥林嫂外,还有鲁四老爷、四婶、柳妈、祥林嫂婆婆、“我”及鲁镇贫民等。
2023年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指导——冲突
描写(学生)
为什么要重点复冲突描写?
小说中的冲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故事情节和角色发展。
阅
读小说是中考英语考试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分析
和理解冲突描写。
本文将提供以下建议: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冲突?
1. 辨别冲突的类型
小说中的冲突分为人与人的、人与环境的、人与自我三种类型。
学生需要了解并区分这些冲突类型。
2. 理解冲突的背景
冲突发生的背景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冲突的缘由和进展,从而深
入理解小说情节。
3. 分析冲突的影响
冲突对小说的情节和角色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学生需要分析冲突的影响及其原因。
如何复冲突描写?
1. 多读中考样题
学生需要多读中考样题,了解考试中冲突描写的出题方式和考点。
2. 整理冲突描写的关键词
学生可以整理小说中冲突描写的关键词,例如紧张、冲突、对抗等,以帮助记忆。
3. 分析经典冲突场景
学生还可以分析经典冲突场景,例如英雄救美、正邪对抗、一灯大师收徒、师生斗争等,从而加深对冲突描写的理解。
总结
冲突描写是中考英语考试的重要考点,学生需要掌握分析小说中冲突的方法和复习冲突描写的技巧。
本文提供的建议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