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及防雷装置
- 格式:ppt
- 大小:474.50 KB
- 文档页数:30
雷电及防雷装置培训
雷电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常常在暴风雨天气中出现。
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为了有效防范雷电危害,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进行雷电及防雷装置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了解雷电的危害是培训的重点之一。
雷电是由云与地面之间的静电放电所产生,它不仅可以直击物体,还可以通过引入并沿着导体传导致损坏。
同时,雷电还会引发火灾、爆炸和设备故障,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在培训中还需要介绍不同种类的防雷装置。
例如避雷针、避雷带、接地装置等。
这些装置的作用都是为了将雷电引向大地,并减少对建筑物、设备和人员的危害。
培训还应包括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防雷装置。
需要教育人们在安装和使用防雷装置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另外,培训也需要教育人们如何在雷电天气下采取应对措施。
例如在室外时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场所,避开高处和水源,避免使用大型金属设备等。
总之,雷电及防雷装置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对雷电的防范意识,减少雷电灾害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
失。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项培训中来,为防止雷电灾害尽一份力量。
第八章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计算避雷器:保护间隙与管型避雷器原理,优缺点,应用范围,阀型避雷器的结构、原理、主要特性、分类及应用场合,氧化锌避雷器*防雷接地:接地分类,雷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土壤流散时的物理过程,冲击系数。
第一节雷电参数电力系统中的大气过电压主要由雷电放电所造成的。
为了对大气过电压进行计算和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必须掌握雷电的雷电的电气参数。
雷电形成过程如下:雷电先导通道带有与雷云极性相同的电荷(一般雷云多为负极性),自雷云向大地发展。
由于雷云及先导作用,大地被感应出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
当先导发展到离大地一定距离时,先导头部与大地之间的空气间隙会被击穿,雷电通道中的主放电过程开始,主放电自雷击点沿通道向上发展,若大地的土壤电阻率为零,则主放电所到之处的电位即降为零电位。
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从雷电过电压计算和防雷设计的角度来看,值得注意的雷电参数如下:1.雷暴日及雷暴小时:一天或一小时内听见一次雷声计为一个雷暴电日或雷暴电小时以年雷暴电日或年雷暴电小时表征不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度2.地面落雷密度(γ):一个雷电日中,地面每平方千米面积内落雷次数γ=0.07(次/km2·雷电日)3.雷电通道波阻抗(Z0):300Ώ左右4.雷电的极性:90%的雷电流为负极性,因此电气设备防雷保护及进行绝缘配合时都是以负极性的雷电冲击波进行分析研究5.雷电流幅值(I):雷电流定义:流经被击物阻抗z=0的电流雷电流幅值是表示雷电强度的指标,也是产生雷电过电压的根源,所以是最重要的雷电参数。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公式:6.雷电流的波前时间、陡度及波长:τt=2.6μs τ=50 μs (2.6/50 μs波)7.雷电流的计算波形在防雷计算中,可按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计算波形。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计算波形:(1)双指数波:(2)半余弦波(3)斜角与斜角平顶波8.等值电路:(略))(tt eeIiφα---=)()(111时时Tt IaTiTtati>==≤=)cos1(2ti Iω-=第二节 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为了防止设备遭受到直接雷击,通常采用装设高于被保护物的避雷针,其作用是将雷电吸引到避雷针上并安全的将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保护了设备。
防雷装置由几部分组成?基本防雷措施有哪些?
防雷装置一般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1)接闪器:直接承受雷击的部件,称为接闪器。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及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金属屋面或混凝土屋面,均可作为接闪器。
接闪器实质上起引雷作用,将雷电引向自身,为雷云放电提供通路,并将雷电流泄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免受雷害的一种人工装置。
2)引下线:连接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称为引下线。
引下线一般用圆钢或扁钢制作。
3)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和接地线。
防雷接地装置与一般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所用材料比一般接地装置要大。
基本防雷措施有哪些?
1)防止直击雷的重要措施是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
2)防止静电感应过电压的措施是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路及结构的钢盘等给予接地。
3)低压线路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是,对于重要用户,采用直埋电缆配电,在进户处将电缆金属外皮接地,或由架空线路转经50m 以上的直埋电缆配电,在电缆和架空转接处装一组低压阀式避雷器,并将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的铁脚一并接地。
对于一般用户,当采用架空线进户时,将进户线横担、绝缘子的铁脚一并接地。
若要保护直入式电能表,在进户线处应增装一组低压阀式避雷器。
4)架空管道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是,在管道进口及邻进处100m 内,采取1~4处接地。
该接地装置可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
第五章 雷击放电特性及防雷装置5.1 雷电放电过程会引起破坏作用的雷云对地放电的绝大多数(80%以上)是负极性的。
雷电多重性(先导、主放电、余光放电)一、先导(梯级先导)第一次先导的梯级性是负先导本身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每一梯级长度平均50m ,梯级间歇时间10~100us 平均50us 。
cv 10001=先导通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带有与雷云同极性的多余电荷 二、主放电、闪电、雷鸣、雷电的破坏性先导接近地面。
在漏道端部因出现高场强,使空气强烈电离而产生高密度的等离子区。
→自下而上,高电解的等离子体通道。
t=50~100us ,i =几十千安~几百千安201(=v ~21)c 温度 2万℃以上三、余光放电连续先导——直串先导5.2 雷电参数及雷电活动特性电流Rvi zz +=0σ,R<30Ω,雷电通道波阻抗Ω>3000z .即R 《z 0,则v i σ=雷击过电压dtdi L iR u ⋅+=我国“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 1、雷电流峰值 108lg IP -= (式5-3)54lg IP -=,少雷区2、雷电流波形 波长时间2.6us 形状:斜角形usKA Idtdi a /6.2==(式5-4)半余弦波头)cos 1(2wt Ii -= (式5-5)3、雷电日 雷电小时强雷区 平均雷电日>90 多雷区 平均雷电日>40 少雷区 平均雷电日>154、落雷密度γ(每个雷电日每平方公里地面上的平均落雷次数) 0.015 次/⋅Km 2雷电日 次数 Th N ⨯⨯=100100010γ(Th b N ⨯⨯+=10010004γ次/100km 年)若T=40,γ=0.015代入则N=0.6h 次/⋅km 100年5.3 避雷针和避雷线(直击雷保护措施)我过规程推荐的保护范围是对应0.1%绕击率而言的。
绕击:雷电绕过避雷装置而击于被保护物的现象。
(屏蔽失效引起) 反击:避雷针与被保护物之间的间隙击穿。
雷电及防雷保护装置简介1. 引言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带来的强烈电流和电压波动可能对电子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雷击的侵害,人们开发了各种防雷保护装置。
本文将介绍雷电的原理和一些常见的防雷保护装置。
2. 雷电原理雷电是由大气中云与地表之间的电位差引发的放电现象。
当云与地面或建筑物之间的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发生电流的放电现象,电流沿着路径瞬间流动,产生强大的能量释放。
这种释放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火灾或人员伤亡。
3. 防雷保护装置的分类根据防雷装置的作用方式和工作原理,可以将防雷保护装置分为以下几类:3.1 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通过尖端释放电荷以减少云与地球之间电势差的装置。
它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当云层形成电荷时,避雷针会将电荷引导到地面,从而避免了雷电放电。
3.2 避雷器避雷器是一种用来吸收剩余电荷并将其分散到地面的装置。
它通常由金属氧化物构成,当电压超过设定值时,避雷器将导电,吸收过剩电流并将其释放到地面。
3.3 防雷网防雷网是一种通过导电网格将雷电压力分散到地面,从而保护设备和建筑物不受雷击的装置。
它可以在建筑物周围或设备附近安装。
3.4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一种将电流引导到地面的装置。
通过使用导体材料和良好的接地电极,接地系统能够将电流引导到地面,从而减少设备和人员受雷击的风险。
4. 防雷保护装置的安装与维护为了确保防雷保护装置的有效性,正确的安装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装和维护注意事项:•安装防雷装置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特点选择合适的防雷装置类型。
•根据设备和建筑物的需求,合理安排防雷装置的数量和布局。
•定期检查和测试防雷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防雷装置的可靠性。
5. 结论雷电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自然现象,对设备和人员的损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防雷保护装置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雷电对电子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威胁。
《电力设施防雷装置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对电力设施的危害极大。
为了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特制定本电力设施防雷装置施工方案。
本项目涉及的电力设施包括变电站、输电线路杆塔、配电室等。
这些设施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雷电威胁。
因此,安装有效的防雷装置是保障电力设施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1)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悉防雷装置的安装规范和技术要求。
(2)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土壤电阻率等情况,为防雷装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避雷针、避雷带、接地装置等。
(4)制定施工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2. 接地装置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接地装置的位置和形式。
一般采用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相结合的方式。
(2)开挖接地沟,深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接地沟应尽量避开地下管线和建筑物基础。
(3)敷设接地体,将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方式,焊接长度和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4)回填接地沟,回填土应采用细土,并分层夯实。
回填后,应测量接地电阻,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3. 避雷针安装(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避雷针的安装位置和高度。
避雷针应安装在电力设施的最高点,以确保对整个设施的有效保护。
(2)制作避雷针基础,基础应牢固可靠,能够承受避雷针的重量和风力作用。
(3)安装避雷针,将避雷针固定在基础上,并与接地装置连接。
避雷针的安装应垂直,不得倾斜。
4. 避雷带安装(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避雷带的安装位置和形式。
避雷带一般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女儿墙上。
(2)制作避雷带支架,支架应牢固可靠,能够承受避雷带的重量和风力作用。
(3)安装避雷带,将避雷带固定在支架上,并与接地装置连接。
雷电的危害及防雷装置带电积云是构成雷电的基本条件。
当带不同电荷的积云互相接近到一定程度,或带电积云与大地凸出物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强烈的放电,发出耀眼的闪光。
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发出爆炸的轰鸣声。
这就是闪电和雷鸣。
雷电大体可以分为直击雷、雷电感应、球雷、雷电侵人波等。
一、雷电的危害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1)火灾和爆炸。
(2)触电。
(3)设备和设施毁坏。
(4)大规模停电。
二、防雷装置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
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上述针、线、网、带都只是接闪器;避雷器是一种防止雷电冲击波的防雷装置。
1.接闪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都可作为接闪器,建筑物的金属屋面可作为第一类工业建筑物以外其他各类建筑物的接闪器。
这些接闪器都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接闪器所用材料应能满足机械强度和耐腐蚀的要求,还应有足够的热稳定性。
接闪器最小尺寸见表5-1。
接闪器装设在烟囱上方时,由于烟气有腐蚀作用,应适当加大尺寸。
避雷线一般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²的镀锌钢绞线。
用金属屋面作接闪器时,金属板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金属板下方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金属板下方有易燃物品时,为了防止雷击穿孔,所用铁板、铜板、铝板厚度分别不得小于4mm、5mm、7mm;金属板不得有绝缘层。
接闪器焊接处应涂防腐漆。
接闪器截面锈蚀30%以上时应予更换。
2.避雷器避雷器有阀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等,是用来保护电力设备,防止高电压冲击波侵入的安全措施。
保护原理是将避雷器装设在被保护物的引入端,其上端接在线路上,下端接地,正常时避雷器的间隙保持绝缘状态,不影响系统运行。
防雷、防静电、电气装置检查要求一、防雷装置(一)接闪器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第4.1.1条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
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
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
第4.1.2条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第4.1.5条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旗杆、栏杆、装饰物等,钢管、钢罐的璧厚不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
第4.1.6条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
第4.1.7条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5.2.2条接闪杆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应符合下列归定:杆长1m以下:圆钢不应小于12mm;钢管不应小于20mm。
杆长1~2m.:圆钢不应小于16mm;钢管不应小于25mm。
独立烟囱顶上的杆:圆钢不应小于20mm;钢管不应小于40mm。
第5.2.8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旗杆、栏杆、装饰物、女儿墙上的盖板等,输送和储存物体钢管和钢罐的壁厚不应小于2.5mm;当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的介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危险时,壁厚不应小于4mm。
第5.2.9条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或在混凝土内专设钢材作接闪器外,钢质接闪器应热镀锌。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
第5.2.10条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天线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