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雷电及防雷设备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119
第五章 雷击放电特性及防雷装置5.1 雷电放电过程会引起破坏作用的雷云对地放电的绝大多数(80%以上)是负极性的。
雷电多重性(先导、主放电、余光放电)一、先导(梯级先导)第一次先导的梯级性是负先导本身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每一梯级长度平均50m ,梯级间歇时间10~100us 平均50us 。
cv 10001=先导通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带有与雷云同极性的多余电荷 二、主放电、闪电、雷鸣、雷电的破坏性先导接近地面。
在漏道端部因出现高场强,使空气强烈电离而产生高密度的等离子区。
→自下而上,高电解的等离子体通道。
t=50~100us ,i =几十千安~几百千安201(=v ~21)c 温度 2万℃以上三、余光放电连续先导——直串先导5.2 雷电参数及雷电活动特性电流Rvi zz +=0σ,R<30Ω,雷电通道波阻抗Ω>3000z .即R 《z 0,则v i σ=雷击过电压dtdi L iR u ⋅+=我国“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 1、雷电流峰值 108lg IP -= (式5-3)54lg IP -=,少雷区2、雷电流波形 波长时间2.6us 形状:斜角形usKA Idtdi a /6.2==(式5-4)半余弦波头)cos 1(2wt Ii -= (式5-5)3、雷电日 雷电小时强雷区 平均雷电日>90 多雷区 平均雷电日>40 少雷区 平均雷电日>154、落雷密度γ(每个雷电日每平方公里地面上的平均落雷次数) 0.015 次/⋅Km 2雷电日 次数 Th N ⨯⨯=100100010γ(Th b N ⨯⨯+=10010004γ次/100km 年)若T=40,γ=0.015代入则N=0.6h 次/⋅km 100年5.3 避雷针和避雷线(直击雷保护措施)我过规程推荐的保护范围是对应0.1%绕击率而言的。
绕击:雷电绕过避雷装置而击于被保护物的现象。
(屏蔽失效引起) 反击:避雷针与被保护物之间的间隙击穿。
题库考试要点的分析归纳, 是以下是本教材所归纳和总结的低压电工作业考试题库中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考点学员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请学员熟记。
1.雷电的危害及防雷装置的相关考点(1)雷电可通过其他带电体或直接对人体放电,使人的身体遭到巨大的破坏直至死亡。
雷电流产生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可直接使人触电死亡。
(2)雷电按其传播方式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形雷等。
雷电后造成架空线路产生高电压冲击波的雷电称为感应雷。
(3)用避雷器是防止雷电破坏电力设备,防止高电压冲击波侵入的主要措施。
10kV 以下运行的阀型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应半年测量一次。
(4)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敷设,并经最短途径接地,如有特殊要求可以暗设。
(5) 除独立避雷针之外 ,在接地电阻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装置共用。
2、防雷措施的相关考点(1)高压变配电站一般用接闪杆来防止遭受直击雷,防止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
(2)对于变压器和高压开关柜 ,防止雷电侵入产生破坏的主要措施是安装避雷器。
(3)雷电时 ,应禁止在屋外高空检修、试验和屋内验电等作业。
即使在室内也严禁修理家中的电气线路、开关、插座等。
(4)在雷暴雨天气 ,应将门和窗户等关闭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球形雷侵入屋内,造成火灾、爆炸或人员伤亡。
3.静电的产生及危害的相关考点(1)静电现象是很普遍的电现象 ,固体静电可达 200kV 以上 ,人体静电也可达 10kV 以上。
易引发火灾是静电现象最大的危害。
(2)当静电的放电火花能量足够大时 ,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静电还会妨碍生产和降低产品质量等。
4.静电防护的相关考点(1)静电防护的措施比较多,常用又行之有效的可消除设备外壳静电的方法是接地(2)对于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应保持地面潮湿,或者铺设导电性能较好的地板。
(3)防静电的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0Ω(4)运输液化气 ,石油等的槽车在行驶时 ,在槽车底部应采用金属链条或导电橡胶使之与大地接触 ,其目的是泄漏槽车行驶中产生的静电荷。
雷电及防雷设备1. 引言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具有极高能量的自然现象,经常伴随着闪电和巨大的声响。
当雷电发生时,会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本文将介绍雷电的原理和防雷设备的特点与应用。
2. 雷电的原理雷电是大气中带电颗粒之间发生放电现象的结果。
雷暴云形成时,云内部或云与地面之间会形成电荷分离。
当云底部充电为负电荷,地面和云顶部之间形成电位差时,就会引发雷电放电。
雷电放电通常分为云地闪电、云云闪电和云爆闪电三种形式。
云地闪电是指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放电现象,云云闪电是指云与云之间发生的放电现象,云爆闪电是指云内部发生的放电现象。
3. 防雷设备的分类防雷设备是用于防止雷击产生危害的设备,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接地设施接地设施是用于将导电物体与大地连接,以降低其电阻,保持物体接地状态的设备。
接地设施起到将雷电流引导到大地的作用,防止电流通过建筑物和设备产生破坏。
常用的接地设施包括接地排、接地网和接地棒等。
3.2 避雷带避雷带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周围或高耸物体上的导电材料带,用于吸引和排除雷电,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电伤害。
避雷带通常由导体和接地装置组成,能够有效地将雷电引导到地下。
3.3 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尖锐且易导电的金属杆,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用于主动吸引雷电,并通过导线将雷电引导到大地。
避雷针的安装可以显著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直接打击,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3.4 避雷器避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损害的设备。
它能够在雷击时吸收和排除雷电能量,保护电气设备不受雷电冲击而损坏。
常见的避雷器包括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放电管避雷器等。
4. 防雷设备的选择与安装在选择和安装防雷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建筑物或设备的特点:不同的建筑物和设备对防雷设备的要求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雷设备。
2023-11-05CATALOGUE目录•雷电的形成与危害•防雷设备分类与特点•防雷设备的原理与作用•防雷设备的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防雷设备的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相关防雷标准与规范介绍01雷电的形成与危害当空气中的水分子在空气中凝结形成云,云层内部产生电荷分离。
积云形成当云层内部的电荷分离达到一定强度,产生闪电放电现象。
闪电的产生雷电的形成雷电放电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电流,可能导致电力设施损坏,造成停电等影响。
电力设施损坏通信设施损坏人员伤亡雷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脉冲可能干扰通信设施,导致信号中断或通信失败。
雷电放电过程中可能直接击中人体,导致伤亡事故。
03雷电的危害02011雷电的防护23在建筑物或设施上安装防雷设备,如避雷针、避雷带等,以引导雷电电流流入地下。
防雷设备的安装对建筑物或设施进行接地处理,将雷电电流引入地下,避免对建筑物或设施内部造成损坏。
接地处理对于重要的通信设施,应采取电磁脉冲防护措施,如加装滤波器、电涌保护器等,以保护设施免受雷电干扰。
电磁脉冲防护02防雷设备分类与特点避雷针是最常见的防雷设备之一,主要作用是吸引雷电并引导电流流向地面,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
避雷针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或烟囱上。
避雷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缺点是不能完全避免雷电对建筑物的损害,因为电流可能会从避雷针旁边绕过。
避雷带是一种水平或垂直安装的金属带,通常附着在建筑物的外部墙壁或屋顶上。
其主要作用是引导电流流向地面,以避免雷电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避雷带的优点是可以覆盖较大的面积,保护建筑物免受侧面和顶部的雷电袭击。
缺点是安装成本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维护。
避雷网是一种大规模的防雷设备,通常用于保护大面积的区域,如露天运动场、机场等。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网格状的结构引导电流流向地面,从而避免雷电对地面设施造成损害。
避雷网的优点是可以大面积覆盖地面设施,保护范围广。
缺点是安装成本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和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