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制作(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9.17 KB
- 文档页数:5
【核心素养目标】三《景泰蓝的制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景泰蓝的制作》是统编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之一。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探索与创造,要理解探索与创造的丰富内涵,发扬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点燃探究热情,激发创造活力。
《景泰蓝的制作》这篇文章说明了景泰蓝的生产过程,是一篇程序性说明文。
作者抓住每道工序的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有详有略,语言准确、严密,通俗易懂,条理有序地交代了这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在同类说明文中具有典型意义。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感受传统工艺中的审美、科学、创造的魅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手工艺人精湛技艺、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2.教学难点: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感受传统工艺中的审美、科学、创造的魅力。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天下午,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走进一家工厂,观看并了解了景泰蓝这一手工艺品。
其到底是怎样的魅力,让叶老动笔写下《景泰蓝的制作》。
播放视频,欣赏景泰蓝的美,导入下文。
二、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年10月280—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
生于江苏苏州。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一生对于中国的教育和文学领域贡献巨大,是一位可敬可爱的人。
文学贡献一一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
明确: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起先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精彩,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连接词开头其次步轮到该说就是还得3.在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时,又怎样扣住突出其中的重点。
这种写法启示了我们:依次说明不仅可以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课文中制作的工艺程序),而且可以根据人们的相识过程(课文中对这一制作过程及原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
这使镀金由妾词开头其次步轮到该说就是还得主要环节尽打接合焊剪、曲、夹、蘸、粘、焊、煮、洗捣、研、筛、和、舀、填放、送、烧、提金刚砂石水磨、磨刀石水磨、搬木碳水磨电镀主要动作打粘明确:①这样写符合事物自身特点。
(二)、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拖动序号至相应横线)2、领悟以制作过程为说明依次,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4、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象画家的画桌一样,五彩缤纷的碟子一大堆。
1、掐丝是一种特别A的工作。
2、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者陋C上显能耐。
3、且不说自由画怎么生动奇妙,图案画怎么工整D……4、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B……A、精细B、微小C、细密D、细致理由:精细:精密细致,可形容工作仔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还可形容工艺雕刻等。
细致:精细周密,常指办事、思索问题时看法精细入微;也用于人的感情、作风等;还指器物做得很精致。
微小:细小、微小,着重于"微",指小或弱,多形容声音、尘埃、力气等的微小。
细密:精细仔密,可形容质地;又指视察思索、处理问题时细致周全。
七、课夕M乍业通过这篇的学习,我们驾驭了这种以说明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应抓住发展过程的特点,按事物发展的依次来绽开说明,并突出重点部分具体说明,这些都是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须要留意学习的地方。
点击"课外作业",出示作业。
请以"红烧肉的制作"为题写一篇说明文,留意抓居处说明的对象的特点,支配好说明依次和材料的详略,综合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字数在500字左右。
《景泰蓝的制作》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景泰蓝的概述1.1 介绍景泰蓝的定义:景泰蓝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手工艺品,也称“嵌蓝器”,是一种在铜器表面镶嵌蓝色琉璃碎片的一种技艺。
1.2 讲解景泰蓝的历史背景:起源于中国古代,尤其在明朝景泰年间达到了鼎盛,得名“景泰蓝”。
1.3 展示景泰蓝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外观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二章:景泰蓝的制作材料与工具2.1 介绍制作景泰蓝所需的材料:铜器、蓝色琉璃碎片、焊接材料等。
2.2 讲解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所需的工具:锤子、剪刀、焊枪、焊锡等。
2.3 展示实物材料和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景泰蓝的过程。
第三章:景泰蓝的制作工艺3.1 讲解景泰蓝的制作流程:制作铜器、打磨铜器表面、剪裁琉璃碎片、焊接琉璃碎片、打磨焊接处、上色等。
3.2 展示制作景泰蓝的短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3.3 引导学生讨论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景泰蓝的制作实践4.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简单的景泰蓝制作项目,如小碗、小瓶等。
4.2 指导学生按照制作流程和工艺要求,完成选定的项目。
4.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章:景泰蓝作品的欣赏与评价5.1 展示不同风格的景泰蓝作品,让学生了解景泰蓝的艺术魅力。
5.2 引导学生从颜色、造型、工艺等方面评价景泰蓝作品。
5.3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景泰蓝作品,相互评价,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六章:景泰蓝的创新与发展6.1 介绍景泰蓝在历史上的创新案例,如明清时期的嵌片技术。
6.2 探讨现代景泰蓝工艺的创新方向,如新材料的应用、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入。
6.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出更具现代感的景泰蓝作品。
第七章:景泰蓝的成品保护与保养7.1 讲解景泰蓝成品的保护方法,如避免碰撞、避免接触腐蚀性物质、定期清洁等。
7.2 介绍景泰蓝成品的保养技巧,如使用柔软的布料擦拭、避免暴晒等。
高中语文《景泰蓝的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景泰蓝的历史背景、制作流程和特点;(2)掌握文学作品中描述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2)分析作品中描绘景泰蓝制作的具体语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景泰蓝的历史背景、制作流程和特点;(2)分析作品中描绘景泰蓝制作的具体语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景泰蓝制作工艺的细节描绘;(2)作者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对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有深入了解;(2)挑选适合的文学作品,准备相关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景泰蓝的基本知识;(2)分组合作,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景泰蓝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其特点;(2)简介景泰蓝的历史背景和制作流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2)学生结合课文,总结景泰蓝的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描绘景泰蓝制作的具体语句;(2)分享讨论成果,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培养传承意识。
五、课后作业: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真实的景泰蓝制作过程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场,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兴趣。
2. 互动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通过问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景泰蓝的制作工艺。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经典的景泰蓝作品,让学生分析其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课《景泰蓝的制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按照景泰蓝制作的先后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感受传统工艺中审美、科学、创造的内涵。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绘制本文说明顺序的结构图。
2.学习本文扣住“手工操作"这一特征提挈全文,纲举目张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说明文说明顺序因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而不同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景泰蓝工艺品掐丝珐琅胡人像和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展示它们的拍卖价,初步感受其艺术价值。
2.介绍景泰蓝。
景泰蓝,北京市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又称“铜胎掐丝珐琅[fàláng] ”,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3.景泰蓝的传说元朝初年,皇宫失火,金銮殿与众奇珍异宝烧成了一片灰烬。
但废墟中多出了一件色彩斑斓晶莹闪耀的宝瓶。
群臣惊讶,献给皇帝,说是上天所赐。
皇上得到此物爱不释手,当即传下一道圣旨,调集京城所有能工巧匠,限期三月仿造,如若不然,全部杀头。
圣旨一下,可忙坏了京城里九九八十一家手工坊的工匠们。
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不能参透这上天所赐的工艺。
最后只能求助于京城第一名匠“巧手李”,传说他是女娲后人,因其善做奇巧工艺,才被人们誉为“巧手李"。
不久,“巧手李”称女娲娘娘身披霞衣、脚踏祥云给其托梦云:“宝瓶如花放光彩,全凭巧手把花栽,不得白芨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
" “巧手李”参透此梦,原来皇宫大火,金銮殿里宝石金银烧熔在一起形成此瓶。
景泰蓝的制作公开课教案XXX备课卡:《景泰蓝的制作》公开课教案课题:景泰蓝的制作教学目标:1.认知文章的层次结构,掌握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的布局方法。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3.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掌握景泰蓝制作工序的特点。
教学重点:景泰蓝制作工序的特点教学难点: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举例法、阅读分析法、多媒体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景泰蓝的外观特点,然后问“什么是景泰蓝?”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明确景泰蓝是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唐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惯称为“景泰蓝”。
二、作者介绍:通过让一位同学介绍作者XXX,让学生了解他的代表作和写作风格。
明确XXX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三、写作背景:让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工具了解作者对手工业制品的兴趣和写作缘由,明确这篇文章是在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的即将到来之前,作者参观了XXX后写下的。
四、初读课文:一)疏通字词:让学生理解生疏的词语,如铁砧、粘贴、铁椎、尽打等。
二)词语补释:让学生理解不熟悉的词汇,如疏疏朗朗、界成、匀净等。
三)划分文章结构: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包括第一部分简要说明写作缘起和目的,第二部分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方法。
五、学生活动:学生欣赏瓷器与景泰蓝的图片,跳读课文,感知课题,认知作者XXX,感知写作背景,阅读课文并结合工具。
教师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导入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初读课文并理解文章结构。
最终,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掌握景泰蓝制作工序的特点,同时也了解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景泰蓝制作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制胎,然后进行掐丝。
掐丝是制作景泰蓝过程中最复杂、最精细的工序之一,需要进行剪、曲、夹、蘸、粘、焊、煮、洗等一系列操作。
高中语文《景泰蓝的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景泰蓝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过程;(2)掌握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掌握景泰蓝的制作技巧;(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景泰蓝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过程;(2)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3)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景泰蓝制作技巧的掌握;(2)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2.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4.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景泰蓝的制作》;2. 教具:多媒体设备、景泰蓝作品、制作工具等;3.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便于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景泰蓝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并产生兴趣,进而引入新课《景泰蓝的制作》。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景泰蓝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过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观察与分析教师展示景泰蓝制作工具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制作技巧。
5.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合作,探讨景泰蓝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6.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制作简单的景泰蓝作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景泰蓝制作的关键技巧和注意事项。
《景泰蓝的制作》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制作过程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物品生产过程的写法;2、理解课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的特点;3、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以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为序,纵横交错,有详有略,学生不易理解。
要抓住这个重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顺序。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景泰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要点:1、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2、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3、学习本文扣住“手工操作”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学情分析:4、学生以前初中学习过说明文,高一第一学期也曾复习过,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有一定的了解;5、学生普遍对说明文不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习的兴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要地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叶圣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
他是文学研究会的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多收了三五斗》、《倪焕之》。
他又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童话作家,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他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主编过著名的《中学生》杂志,所以后来成为国内有名的语文教育学家。
作者对手工业制品很感兴趣,曾经想写一组文章,把每种手工业品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
就在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即将到来之前的一天下午作者参观了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回来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简要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1 •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和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说明顺序⑴、时间顺序(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⑵、空间顺序(如《故宫博物院》)⑶、逻辑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力⑵、列数字(确数、约数):使说明准确、科学,有说服力⑶、打比方:使说明更生动、形象、易懂⑷、下定义: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⑸、作比较:突出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更清晰⑹、分类别:使文章层次分明,揭示事物的共同本质及各类间的差异注: 如何下定义?主语是揭示特征、本质+宾语中心语例:陨石是燃烧不尽降落地面的流星残骸。
景泰蓝的制作精选教案第一章:景泰蓝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景泰蓝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过程掌握景泰蓝的基本特点和分类1.2 教学内容景泰蓝的定义和历史背景景泰蓝的分类和基本特点景泰蓝制作的主要流程和技巧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特点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景泰蓝的分类和特点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泰蓝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景泰蓝分类和特点的掌握情况第二章:景泰蓝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2.1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景泰蓝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2.2 教学内容介绍景泰蓝制作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讲解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和掌握2.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工具和材料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程度第三章:景泰蓝的设计和绘图3.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的设计和绘图技巧3.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设计和绘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常用的设计和绘图工具及材料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设计和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设计和绘图的理解和掌握3.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设计和绘图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设计和绘图的理解程度第四章:景泰蓝的焊接和修整4.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的焊接和修整技巧4.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焊接和修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常用的焊接和修整工具及材料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焊接和修整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焊接和修整的理解和掌握4.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焊接和修整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焊接和修整的理解程度第五章:景泰蓝的打磨和抛光5.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的打磨和抛光技巧5.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打磨和抛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常用的打磨和抛光工具及材料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打磨和抛光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打磨和抛光的理解和掌握5.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打磨和抛光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打磨和抛光的理解程度第六章:景泰蓝的釉料制备与上色6.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釉料的制备方法和上色技巧6.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釉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介绍景泰蓝上色的技巧和注意事项6.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釉料制备和上色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釉料制备和上色的理解和掌握6.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釉料制备和上色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釉料制备和上色的理解程度第七章:景泰蓝的烧制与冷却7.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的烧制和冷却技巧7.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烧制的原理和步骤介绍景泰蓝烧制和冷却的技巧和注意事项7.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烧制和冷却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烧制和冷却的理解和掌握7.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烧制和冷却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烧制和冷却的理解程度第八章:景泰蓝的后续处理8.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的后续处理技巧8.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后续处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介绍常用的后续处理工具及材料8.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后续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后续处理的理解和掌握8.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后续处理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后续处理的理解程度第九章:景泰蓝作品的欣赏与评价9.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9.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作品的欣赏角度和评价标准分析景泰蓝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9.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欣赏和评价的方法学生讨论,加深对欣赏和评价的理解和掌握9.4 教学评估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对欣赏和评价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欣赏和评价的理解程度10.1 教学目标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景泰蓝创作展示10.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学生创作展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10.4 教学评估学生创作展示,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景泰蓝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过程需要重点关注景泰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023年关于景泰蓝的制作教案四篇景泰蓝的制作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__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__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3、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一、__以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为序,纵横交错,有详有略,学生不易理解。
要抓住这个重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绘制__说明顺序结构图。
二、__的语言准确、通俗、朴实,可让学生分类整理,加强体会。
三、有条件的,可以出示景泰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要点一、了解__常用的说明方法。
二、掌握__的说明顺序。
三、学习__扣住“手工操作”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景泰蓝的制作》二、解题问:什么是景泰蓝?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明确: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三、作者介绍问:__作者是叶圣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他的__,下面先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
明确: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
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代表作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
四、明确教学目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主要要注意两个问题:1、掌握__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__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五、研读课文:初中时我们也学过一些说明文,了解到说明文主要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照适当的顺序,运用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通过“预习提示”我们已经了解到__的说明对象是“景泰蓝的制作”,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运用了那些方法来说明的呢?学习__时要注意体会。
制作过程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衔接词开头第二步轮到该说就是还得主要环节尽打接合焊剪、曲、夹、蘸、粘、焊、煮、洗捣、研、筛、和、舀、填放、送、烧、提金刚砂石水磨、磨刀石水磨、椴木碳水磨电镀主要动作打粘填烧磨镀详略安排一般详详略略略制作特点制作精细、操作繁琐、手工制作提问: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明确: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第一章:景泰蓝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景泰蓝的定义、历史和特点掌握景泰蓝的基本制作流程1.2 教学内容景泰蓝的定义和历史背景景泰蓝的特点和艺术价值景泰蓝的制作流程简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泰蓝的定义、历史和特点演示法:展示景泰蓝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艺术价值1.4 教学评价学生能简要描述景泰蓝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列举出景泰蓝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学生能了解景泰蓝的制作流程简介第二章:景泰蓝制作材料与工具2.1 教学目标了解景泰蓝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学会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和材料2.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所需的材料:铜、珐琅彩料等景泰蓝制作所需工具:铜锤、焊枪、磨砂纸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泰蓝制作材料的种类和用途实践操作法:演示如何使用相关工具和材料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列举出景泰蓝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学生能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和材料进行景泰蓝制作第三章: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3.1 教学目标学会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景泰蓝作品3.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敲击、焊接、磨砂等实践操作:制作简单的景泰蓝作品3.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演示并指导学生进行景泰蓝制作技巧的练习小组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景泰蓝作品第四章:景泰蓝制作的进阶技巧4.1 教学目标掌握景泰蓝制作的进阶技巧能够创作出更具艺术价值的景泰蓝作品4.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的进阶技巧:镶嵌、雕刻、彩绘等实践操作:创作具有个性的景泰蓝作品4.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演示并指导学生进行景泰蓝制作进阶技巧的练习创新思维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个性化创作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景泰蓝制作的进阶技巧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艺术价值的景泰蓝作品第五章:景泰蓝作品的欣赏与评价5.1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景泰蓝作品能够对景泰蓝作品进行评价5.2 教学内容景泰蓝作品的欣赏角度:色彩、造型、工艺等景泰蓝作品的评价标准:艺术价值、制作难度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欣赏景泰蓝作品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小组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对景泰蓝作品的欣赏和评价5.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景泰蓝作品的欣赏角度学生能够根据评价标准对景泰蓝作品进行评价第六章:景泰蓝制作的艺术风格与流派6.1 教学目标了解景泰蓝制作的不同艺术风格与流派能够辨别并分析不同风格与流派的景泰蓝作品6.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的主要艺术风格:古典、现代、简约等景泰蓝制作的主要流派:北京景泰蓝、广东景泰蓝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泰蓝制作的不同艺术风格与流派作品分析法:分析并讨论不同风格与流派的景泰蓝作品6.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景泰蓝制作的主要艺术风格与流派学生能够辨别并分析不同风格与流派的景泰蓝作品第七章:景泰蓝制作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7.1 教学目标理解景泰蓝制作的文化意义认识景泰蓝制作对社会的影响7.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的文化意义:传统技艺的传承、民间艺术的繁荣等景泰蓝制作的社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泰蓝制作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小组讨论法:学生探讨景泰蓝制作对现代社会的影响7.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阐述景泰蓝制作的文化意义学生能够认识到景泰蓝制作对社会的影响第八章:景泰蓝制作的创新发展8.1 教学目标探讨景泰蓝制作的创新发展能够提出景泰蓝制作创新的想法8.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的传统与现代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景泰蓝制作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例如,使用新型材料、3D打印技术等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探讨景泰蓝制作的创新发展创新实践法:学生尝试将创新想法应用于景泰蓝制作8.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景泰蓝制作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学生能够提出景泰蓝制作的创新想法,并尝试应用第九章: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实践与反思9.1 教学目标掌握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实践方法能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9.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实践方法:示范教学、实践操作等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反思: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方法的改进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实践方法教学实践法:学生进行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法: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9.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掌握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实践方法学生能够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第十章:景泰蓝制作教案的设计与评价10.1 教学目标学会设计景泰蓝制作的教案能够评价景泰蓝制作教案的质量和有效性10.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教案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景泰蓝制作教案的评价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的反馈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泰蓝制作教案的设计原则实践操作法:学生设计并实施景泰蓝制作的教案评价法:学生进行教案评价,提高教案质量10.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景泰蓝制作教案学生能够评价教案的质量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1. 章节一和章节二:了解景泰蓝的基础知识和制作材料与工具是学习景泰蓝制作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的制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学习抓住生产过程的特点,按照生产程序,准确、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品味准确、平实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清景泰蓝制作的工序。
理解本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2、难点体会本文语言准确、平实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有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它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造型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景泰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景泰蓝制作的文章,一起走进这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_____,现代著名作家。
2、背景介绍景泰蓝是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在明朝景泰年间发展成熟,因此得名。
(三)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介绍了景泰蓝制作的哪些方面?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本文主要介绍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包括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和镀金六道工序。
(四)精读课文,分析制作工序1、制胎请学生阅读制胎部分的内容,思考:制胎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制胎的主要步骤是将红铜打成预先设计好的形状,然后用铁锤在铁砧上尽打,使之成型。
提问:制胎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制胎要“尽打”,使胎体“接合”得没有一点儿“裂缝”,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2、掐丝学生阅读掐丝部分的内容,概括掐丝的工艺流程。
教师总结:掐丝的工艺流程包括粘铜丝、烧焊、酸洗、煮、清水洗等步骤。
提问:掐丝这道工序为什么很重要?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掐丝是景泰蓝制作中的关键工序,因为图案的线条全是用铜丝来勾勒的,铜丝的粗细、疏密直接影响到图案的精美程度。
3、点蓝学生自读点蓝部分,说说点蓝的操作方法。
教师归纳:点蓝是把各种颜料调和成的色料填在花纹里,色料的填充要饱满、均匀。
景泰蓝的制作(精品教案)(共5篇)第一篇:景泰蓝的制作(精品教案)景泰蓝的制作一、教学目的:1、学习抓住生产过程的特点,按照生产程序,准确使用术语,有详有略地说明比较复杂的生产过程的写法。
2、学习课文多种综合运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诠释说明和比较说明。
3、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以景泰蓝制作工序为顺序,有详有略逐一说明。
2、难点:本文的多种说明方法。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现在不少人都很喜欢听周杰伦一首歌,叫《青花瓷》,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歌手是一位巨星,二是歌曲本身旋律和歌词写得很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和中国一种非常著名的传统工艺品有关,那就是——青花瓷。
青花瓷产生于唐代,成熟于元代,鼎盛于明清。
可是大家也许还不知道,在中国还有一种令世界惊叹的传统工艺品,那就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精华”的——景泰蓝。
请大家看一下它的美誉:景泰蓝——“东方艺术之精华”景泰蓝与景德镇瓷器、福州漆器,被共同誉为我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三大瑰宝。
“燕京八绝”:景泰蓝、玉雕、牙雕、漆雕、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宫绣,早在上世纪初便已蜚声世界。
景德蓝、宣德炉、成化杯、万历柜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和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北京景泰蓝作品曾获一等奖。
在1981年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北京景泰蓝荣获金杯奖。
今天,我们就跟随一名著名的导游一起,到北京去欣赏一下这个举世闻名的工艺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吧!当然,这位“导游”可不是一般的导演,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和教育家——叶圣陶。
先来熟悉一下我们这个“导游”吧。
二、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1894—1988),江苏苏州市人。
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编辑家和教育家。
解放前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当过编辑。
二十年代初与茅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通过学习增强文化积累,感受劳动人民精湛的手工艺术的美,提高人文素养。
⒉在学习中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了解作者如何用准确、严密的语言有详有略的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⒊阅读中了解说明性文字的准确、严密性往往表现在语序的合理安排和语言特色上。
⒋学习课文多种样式综合运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诠释说明和比较说明。
教学重点:以景泰蓝制作工序为顺序,有详有略逐一说明。
教学难点:本文的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设想:⒈以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为序,纵横交错,有详有略,学生不易理解。
要抓住这个重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绘制本文说明顺序结构图。
⒉本文的语言准确、通俗、朴实,可让学生分类整理,加强体会。
⒊到网上或图书馆搜集有关“景泰蓝”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弄清“景泰蓝”制作历史、名称缘由、产品特点、发展状况等。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熟悉课文,纠正学生可能读错的字音,解释词语;理清文章层次和说明顺序;区分说明的详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值得我们自豪的手工艺品,如苏州的刺绣,芜湖的铁画,景德镇的瓷器等等。
它们令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今天我们再了解另外一种驰名中外的我国特色手工业品——景泰蓝。
二、研习新课:⒈熟悉课文。
请二至三名学生顺次朗读,教师将学生读错的字写在黑板上。
每个学生朗读后,教师均就学生朗读情况作指导性小结,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前提下指出不足。
⑴朗读完课文,让学生说出黑板上的字的正确读音,教师明确:铜器作(zuō)(作坊)芨(jí)。
蘸(zhàn)铬(gè)拌和(huò)铁屑(xiè)(碎末)机械(xiè)硒(xī)⑵学生对照课本,自行填写表格。
然后利用触摸响应,集体填写表格自左边第二行起的通过表格,我们已经了解到景泰蓝制作的特点是制作精细、操作繁琐、手工制作,并根据表达需要,详写了掐丝和点蓝,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进一步体会这些特点。
⒉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明确: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⒊在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时,又怎样扣住突出其中的重点。
明确:景泰蓝的工艺程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
文章严格按照景泰蓝的六大生产工序依次逐项介绍。
所以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完全是说明对象──“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客观反映。
就每个工序来说,也是按制作程序来说明的。
例如说明“掐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粘铜丝→烧焊→硫酸煮→清水洗”;说明“点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研磨色料→筛选色料→填上色料→三填三烧”。
在六大工序中,详写掐丝和点蓝,因为这两道工序是决定景泰的独特风格和质量的关键工序。
在详写这两道关键工序时,又能突出其中的重点。
例如,写“掐丝”时,突出了“粘铜丝”(怎样粘铜丝,为什么粘铜丝时要用繁笔,粘铜丝是如何艰难);写“点蓝”时,突出“填上色料”(盛色料的工具,舀色料的家伙,色料填在什么地方,每个小格填多少,什么时候拿去烧,如何烧,烧了以后又如何填,一共填几回,烧几回)。
⒋景泰蓝的制作顺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电镀,作者在说明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作者为什么不将掐丝和点蓝放在前面突出强调,而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呢?明确:①这样写符合事物自身特点。
②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
人们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来认识事物的。
⒌文章怎样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的。
明确:文章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不论是在说明每道工序时,还是文章的开头结尾,都不忘突出这一制作特点。
制胎是“打”,掐丝是“粘”,点蓝是“填”,烧蓝是“烧”,打磨是“磨”,镀金是“镀”。
开头点明景泰蓝是“手工艺品”,结尾一再强调“全部工作是手工”。
文章突出“手工”,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和他们的特殊贡献。
三.课堂小结对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六道工序有详有略。
详写部分既说明了什么,又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这就为详写提供了充分的内容,为了使读者易于接受,还综合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这样对繁复的工艺过程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这种写法启示了我们:顺序说明不仅可以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课文中制作的工艺程序),而且可以按照人们的认识过程(课文中对这一制作过程及原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
这使我们懂得了,顺序说明的内容构成并不局限于过程的繁复记录,完全可以有丰富充实的多方面材料。
四、布置作业:⒈请写出这篇课文简明的段落提纲。
⒉再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弄清课文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原因;体会本文语言准确、平实、通俗、自然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
教师可选2—3位学生按上课所留作业回答,然后加以明确。
㈠交代对景泰蓝的制作进行介绍的缘起(1)㈡具体介绍景泰蓝的制作(2—17)⒈景泰蓝的制作过程(2—16)①制胎(2—3)②掐丝(4—9)③点蓝(10—13)④烧蓝(14)⑤打磨(15)⑥镀金(16)⒉.小结:强调景泰蓝的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部是手工操作的特点(17)二、研习新课:⒈再仔细阅读课文。
找出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回答此题,要求学生先简要说出每道工序所写内容,抓住关键词语说明操作步骤,然后找出说明方法。
要求回答:⑴制胎:先说明用红铜作原材料及原因,再以“圆盘子”、“比较大的花瓶”及“方形或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盒之类”为例,介绍了“设计”、“尽打”、“圈”、“重叠”、“接合”等操作步骤,最后又以“铜器作”作比喻加以证明。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举例(典型举例及一般泛举结合)、比喻的说明方法。
⑵掐丝:先给“掐丝”下定义,后以“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粘丝的步骤——“剪”、“夹”、“蘸”、“粘”。
再以“刺绣”作喻并进行比较,说明工作的精细。
接着介绍了景泰蓝器物“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图答的线条“一般是繁笔”及其道理以及以“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为例,说明其用工之多,并与“刺绣、刻丝、象牙雕刻”作比较,突出其制作“细密”的特点,再与粘丝相衔接,介绍烧焊——“喷水”、“拌和”、“筛”、“烧”和清洗——“煮”、“洗”的步骤。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下定义、诠释、举例、比喻、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⑶点蓝:先介绍什么是“点蓝”以及“景泰蓝”名称的由来,再介绍点蓝所用的色料,并分类说明色料“因所含的金属矿质不同”而颜色各异。
然后介绍点蓝的步骤——“捣碎研细”、“筛”、“吸”、“和着水”、“舀”、“填”、“烧”、再“填”、再“烧”。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诠释、比较(“跟涂在瓷器表面的釉料相类)、分类、比喻(“像画家的画桌上一样”、“挖耳似的”)等说明方法。
⑷烧蓝:简单地介绍了设施、燃料、过程及时间。
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像烧得正旺的煤”)。
⑸打磨:简单介绍了打磨的三道工序及所用材料。
主要采用了诠释的说明方法(“所谓平整……”、“目的在使成品……旁的木炭都不成。
”⑹镀金:只说明了镀金的部位及方法——“电镀”。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在介绍景泰蓝的制作时,综合运用了下定义、诠释、举例、比喻、比较、列数字、分类等多种说明方法。
补充归纳:⑴像“比喻”等,在记叙文中的应用属于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使所描绘的事物形象清晰,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多为论证方法,可以使道理浅显易懂,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用在说明文中,是说明方法(或叫“打比方”),可以把事物或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具体,使人有明了、透彻的了解。
⑵下定义和诠释的区别:下定义是严格确切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含义(内涵)及适用范围(外延)。
如,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诠释是对事物所做的一般性的解释、说明。
如,文学是艺术或文学是语言艺术等。
⒉重点语段研读:课文第6段(“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到“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一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明确:有的同学将此段说明对象概括为“掐丝这道工序的特点。
”那么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此段中“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
”一句是全段核心句子,说明的是掐丝工序中粘在铜胎上的图画一般是繁笔的特点,后面的文字也是围绕这一点进行讲解的,因此这一段的说明对象应该是掐丝时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多为繁笔的原因。
⑵这一段末尾处有一句“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
”其中“制作方法”具体指的是什么?明确:课文中在这句话前面,作者从三个方面解释粘在铜胎上的图画为什么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的原因,这三个方面分别指的是课文后面将要提到的三个工序。
以此段中的“其次”为界,在这层前,文中提到粘铜丝是为了使涂色料有界限,防止溢出,这实际就是后面说到的“点蓝”这道工序;“其次”这一层,是说为了避免因膨胀率不同而出现断裂,这实际就是后面说到的“烧蓝”工序;“其次”一层后,文中直接提到器物表面打磨这一工序的受力问题。
因此,“制作方法”就是指点蓝,烧蓝和打磨。
⒊介绍六大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起过渡作用的词句?明确:介绍六大工序时,很注意各道工序的衔接,注意使用起过渡作用的词句。
在第1段末总提“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说”后,第2段由“拿红铜作胎”开始介绍制胎,并在第3段开头点出“制胎”这一术语。
第4段开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交代出工序名称,4至9段详细介绍之后,第10段开头用“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承上启下,转入第三道工序。
第14段开头“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标志着第四道工序的开始。
第15段“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
第16段“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等句都起过渡的作用。
第17段“全部工作是手工”一句以“全部”二字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条理性十分明显。
⒋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本文的语言具有准确、平实、通俗、自然的特点。
读这篇课文有平白如话之感,不同于一般科研专著那样大量使用专用术语。
只是各道工序的名称使用了“制胎”、“掐丝”、“烧焊”、“打磨”、“镀金”等术语,这是非用不可的,而且这里用术语,既能使说明的语言更加准确、精炼,而且也能使读者易于把握每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
至于第2段中的“延展性”,第6段的“膨胀率”,第17段的“机械力”等,读者一般都能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
课文语言的口语化更体现了准确、通俗、平实、自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