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共2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20
红河学院课程设计一、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某厂的车间变电所及低压配电所系统设计1.2 设计要求要求根据用户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配电所及车间变电所的位置与型式,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车间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样。
1。
3设计任务设计内容包括: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计算,高压配电所所址的选择,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车间变压器位置、台数和容量的确定,高低压配电线路及导线截面的选择,短路计算和开关设备的选择,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设计等。
二、负荷计算一、车间的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1、车间的负荷计算1)车间设备组1负荷计算见表1—1:表1-2 冷镦车间设备组2的负荷计算表设备代号台数单台容量kw总容量kw需要系数Kdϕcosϕtan计算负荷30P/kw30Q/kvar30S/AkV⋅30I/A45 桥式吊车2 18。
7 37。
4 0.15 0。
5 1.73 4.32 8.5 9.3 12。
6 46 梁式吊车1 8.2 8.2 0。
15 0。
5 1。
73 2。
52 3。
3 4。
4 8。
2 小计45。
6 0。
15 0。
5 1。
73 6。
84 11。
8 13。
7 20。
8序号车间名称供电回路代号设备容量kW计算负荷30P(kW) 30Q(kvar) 30S(kVA)30I(A)1 工具车No.1供电47 14.1 16。
5 21。
7 32.9间回路No.2供电回路56 16.8 19。
7 25.9 39。
4 No 。
3供电回路42 12.6 14。
7 19.4 29.5 No.4供电回路35 10。
512。
3 16。
2 24.6 2 机修车间 No 。
5供电回路150 37.543。
9 57。
7 87。
7 小计180 54 63。
工厂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厂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摘要】电能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能源,工厂供电设计的任务是从电力系统取得电源,经过合理的传输、变换、分配到工厂车间中每一个用电设备上,随着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工厂用电量快速增长,对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以及技术经济指标等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供电设计是否完善,不仅影响工厂的基本建设投资、运行费用和有色金属消耗量,而且也反映到工厂的可靠性和工厂的安全生产上,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设备和人身安全等是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变电所;变压器;工厂负荷;接线方案;防雷及接地保护目录前言11 车间的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21.1 负荷计算的目的、意义及原则21.2 工厂负荷情况31.3 计算负荷、无功负荷、视在负荷的计算51.4 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82 确定车间变电所的所址和形式82.2 变电所的形式(类型)103 确定车间变电所主变压器型式,容量和台数及主结线方案124 短路计算14=10kv)154.1 计算k-1点的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UC14.1.1 计算短路电路中各无件的电抗154.1.2 计算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16=0.4kv)164.2 计算k-2点的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UC24.2.1 计算短路电路中各无件的电抗164.2.2 计算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175 一次设备的选择185.1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185.2 高低压电气设备的选择185.2.1 按工作电压选择185.2.2 按最大负荷电流选择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185.2.3 对开关类电气设备还应考虑其断流能力195.2.4 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和断路器的短路稳定度校验196 选择车间变电所高低进出线截面216.1 变压器高压侧进线电缆截面选择216.2 380V低压出线的选择217 选择电源进线的二次回路及整定继电保护。
227.1 测量与指示227.2 继电保护238 车间变电所的防雷保护及接地装置的设计。
一、设计内容:(1)由总降压变电所的配出电压和用电设备的电压要求,参考国际规定的标准电压等级确定车间变电所的电压级别。
(2)计算负荷采用需用的系数法,计算出单台设备支线、用电设备组干线和车间变电所低压母线和进线的计算负荷。
(3)由计算负荷结果,确定补偿方式,计算出补偿容量,选择电容器个数和电容柜个数。
(4)按对负荷可靠性要求,确定车间变电所电气主接线。
(5)按车间变电所低压母线的计算负荷,确定变电器的容量和台数。
(6)导线截面积的选择,支线和干线按发热条件选择,进线电缆按经济电缆密度选择,按允许发热,电压损耗进行校验。
(7)短路电流计算,绘制计算电路和等值电路图,确定短路点,计算出各短路点短路电流值及短路容量。
(8)车间变电所低压母线按发热条件选择,按短路的热合力校验。
(9)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符号和图符,用CAD 画出车间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图、车间配电系统和配电平面图。
二、设计条件:(1)机加车间符合全部为三级负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
(2)车间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101112141315165678917181234262728293031323334192122242023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高压室车间变电所(3)机加车间电气设备明细表如下表所示。
设备代号设备名称台数单位容量(kW ) 效率功率因数 启动倍数1、2、3普通车床C6140 350.890.8164工具磨床M6025 11.450.880.8365、16砂轮机S3SL-30021.50.920.826.56平面磨床17.60.880.826M71307、8、9牛头刨床B60503 4 0.87 0.82 6 10、11、12普通车床C616 3 4.6 0.9 0.81 613、14、15 普通车床C620-13 7.6 0.89 0.81 617、18单臂龙门刨床B10122 67.8 0.86 0.81 2.519龙门刨床B20161 66.8 0.86 0.81 2.5 20、21、23普通车床C630 3 10.125 0.88 0.81 622 立式钻床Z535 1 4.625 0.9 0.80 624 摇臂钻床Z35 1 8.5 0.87 0.82 5.525 吊车5T 1 28.2 0.82 0.65 4.526-29 镗床T68 4 9.8 0.86 0.80 5.5 30、31、32插床B5032 3 4 0.87 0.82 633、34万能圆外磨床M131W2 6.8 0.86 0.81 5 (4)机加车间转供负荷名细表如下表所示。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第四章低压配电系统设计4.1 低压配电系统概述配电系统设计的⼀般规定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符合国家现⾏有关标准的效率⾼、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产品。
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符合国家现⾏有关标准的效率⾼、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产品.4.2 设计原则(1)配电系统应做到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好,满⾜⽣产要求。
对⼀级负荷应由两个独⽴电源;对⼆级负荷⼀般要有两个电源,可以⼿动切换,在条件很困难的情况下,允许只有⼀个电源。
(2)配电系统的接线⼒求简单灵活,便于操作维护,并能适应负荷的变化和系统的发展。
同⼀电压的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两级。
(3)制定配电系统⽅案时,⼀般不考虑当⼀电源系统发⽣故障或检修停电时,另⼀电源进线也同时发⽣故障。
(4)制定配电系统⽅案时要充分考虑节约基建投资,降低运⾏费⽤,减少有⾊⾦属的消耗量。
(5)配电系统应考虑负荷的增长,预留必要的发展余地作出分期建设的规划。
配、变电所的电源进线要有适当的富裕的供电能⼒。
4.3 设计的⼀般规定和要求4.3.1负荷分级按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负荷分类我国将电⼒负荷按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划分为三级,分别为⼀级、⼆级、三级负荷。
⑴符合下列情况之⼀时,应为⼀级负荷①中断供电将造成⼈⾝伤亡时。
②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损失时。
例如:重⼤设备损坏、重⼤产品报废、⽤重要原料⽣产的产品⼤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③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政治、经济意义的⽤电单位的正常⼯作。
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型体育场馆、经常⽤于国际活动的⼤量⼈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电单位中的重要电⼒负荷。
在⼀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中毒、爆炸和⽕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低压配电系统方案1. 引言低压配电系统是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用于将电能从高压电网传输到用户端。
设计一个高效、稳定和可靠的低压配电系统方案对于确保电力供应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低压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
2. 低压配电系统基本原理低压配电系统是将高压电网的电能通过变压器降压至用户可使用的低压电能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变压器将高压电网的电能通过变压器降压至用户需要的低压电能。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还需要包括断路器、配电箱、电缆等设备来确保电能的分配和控制。
3.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方案3.1 变压器选择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变压器是起到将高压电能降压至低压电能的关键设备。
选择适合的变压器是确保低压配电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步骤。
在选择变压器时需要考虑负荷容量、变压比、效率等因素。
3.2 断路器选择断路器是低压配电系统中用于控制电流的关键设备,能够切断或接通电路。
在选择断路器时需要考虑负载电流、断开电流、额定电压等因素,并确保断路器的质量和可靠性。
3.3 配电箱设计配电箱是低压配电系统中用于集中分配电能的设备,可以将多个电路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断路器进行控制。
在设计配电箱时需要考虑电路数量、电路容量、安全保护等因素,并确保配电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4 电缆选择电缆是低压配电系统中用于电能传输的关键设备,负责将电能从变压器传输至配电箱或用户设备。
在选择电缆时需要考虑电流负载、绝缘材料、损耗等因素,并确保电缆的质量和稳定性。
4. 低压配电系统的优势低压配电系统相比高压配电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 安全性高:低压电网较高压电网更安全可靠,人身安全风险较低。
- 节能环保:低压配电系统能够减少能源损耗,降低环境污染。
- 成本低:低压配电系统的设备成本相对较低,运维成本也较低。
5. 结论低压配电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选择适合的变压器、断路器、配电箱和电缆,并合理设计低压配电系统,可以确保电能的稳定供应和分配。
低压配电设计一、术语1、预期接触电压,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3、直接接触,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4、间接接触,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5、直接接触防护,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6、间接接触防护,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7、附加防护,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8、伸臂范围,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9、外护物,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10、保护遮栏,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11、保护阻挡物,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12、电气分隔,将危险带电部分与所有其他电气回路和电气部件绝缘以及与地绝缘,并防止一切接触的保护措施。
13、保护分隔,用双重绝缘、加强绝缘或基本绝缘和电气保护屏蔽的方法将一电路与其他电路分隔。
14、特低电压,相间电压或相对地电压不超过交流方均根值50V的电压。
15、SELV系统,在正常条件下不接地,且电压不能超过特低电压的电气系统。
16、PELV系统,在正常条件下接地,且电压不能超过特低电压的电气系统。
17、FELV,非安全目的而为运行需要的电压不超过特低电压的电气系统。
18、等电位联结,多个可导电部分间为达到等电位进行的联结。
19、保护等电位联结,为了安全目的进行的等电位联结。
20、功能等电位联结,为保证正常运行进行的等电位联结。
21、总等电位联结,在保护等电位联结中,将总保护导体、总接地导体或总接地端子、建筑物内的金属管道和可利用的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可导电部分连接到一起。
22、辅助等电位联结,在导电部分间用导线直接连通,使其他电位相等或接近,而实施的保护等电位联结。
23、局部等电位联结,在一局部范围内将各导电部分连通,而实施的保护等电位联结。
金工车间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打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金工车间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董永宏学号:指导老师:俞瀛日期:二〇一三年十月一日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题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目的和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㈠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㈡设计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内容、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㈠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㈡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方案及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设计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最终目标及完成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现有条件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协作单位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意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