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诗词、书画、戏曲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汉字:汉字的起源、发展、结构特点及书法艺术。
2. 诗词:古典诗词的分类、特点、代表人物及名篇鉴赏。
3. 书画:中国画的起源、分类、特点及著名画家简介。
4. 戏曲:中国戏曲的起源、分类、特点及著名剧种简介。
5. 民俗: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字、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中华文化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如书写汉字、鉴赏诗词、绘画等,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汉字、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的相关知识。
3. 分析:分析具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就中华文化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如书写汉字、鉴赏诗词、绘画等,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书写、绘画、鉴赏等。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风格及著名建筑简介。
2. 饮食文化:中国传统饮食的分类、特点、代表菜肴及烹饪技艺。
3. 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4.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5. 宗教信仰: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能够从中华民族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课前准备】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本地的文化资料;2.收集中国文学、军事、思想、天文等方面的史料;3.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4.收集有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
开幕式主要分四部分进行:欢迎仪式、文艺演出、运动员入场仪式、点燃圣火。
近2万名中外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用奇妙的创意、高科技的手段、动人的表现手法,奉献给全世界一台经典的奥林匹克视听盛宴。
一张承载着中国文化精髓的“纸",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具匠心的构思。
当那张光电效果组合而成的“卷轴"缓缓打开时,青铜、古陶、玉器、水墨山水等等极具中国文化的符号——“写”在纸上.那一刻,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的观众都在惊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有人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你同意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北京奥运会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还有就是5000多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
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作文800字古代的中华文明,有着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些优秀中华文明需要每个人的传承和发展,才能不断的生生不息。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灿烂的中华文化作文800字,欢迎阅读。
灿烂的中华文化作文800字篇一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楚楚动人;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历史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
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在一页页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
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
可是,我们的土地上蕴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守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上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却忘了重视审视自己的文化……于是,我们随着历史的脚步逐渐落后了……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我们又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
我被深深地震憾了。
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
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识,不能用迷信取代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着陈腐的气息。
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
我们终于冲破了对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
我们的目光变得客观、理性而又智慧……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
《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知识目标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能力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使之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教学难点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结合课前音乐古筝曲《化蝶》导入中华文化【学习新课】一、展示自学提纲(用幻灯片展示)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2、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3、灿烂的中华文化是由什么构成的?4、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什么?5、中华文化有何影响?二、活动小结活动一:1、要求学生阅读p64第一幅图并思考: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2、教师组织学生回答。
3、教师展示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图片:4、得出结论:中华文化是怎样产生的?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二:1、要求学生讨论方块字、故宫、京剧、编钟、粽子等的来历。
2、教师展示巴比伦、印度、埃及的图片3、得出结论: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的原因是什么?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活动三:1、要求学生思考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就,提问回答。
2、教师提出问题:A、中华文化的构成: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B、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活动四:1、要求学生按p66最上面的内容做2、教师边提问边归纳总结。
3、提出问题: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灿烂的中华文化评课稿听了王老师展示的《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后,我们理科组全体成员经过认真评议,认为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展示课。
听后让大家觉得耳目一新,对中华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
1、本节课设计是以“中华文化”为主线贯穿始终。
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的所有情境、问题和活动,都巧妙地融入到“中华文化”这一主线中。
与此同时,还时刻渗透一条暗线,即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情感。
这也正是这节课的灵魂所在。
2、“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教学《灿烂的中华文化》时,王老师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人们熟悉的人物大山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3、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足,从而学会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体验到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4、对于一些问题,王老师不是让学生直接回答出来,而是通过一些事例,让学生归纳出来要点。
如:谁创造了中华文化?可能让学生有些茫然。
但把中华文化给他具体化,因此,提问学生: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从学生的回答中,再进行概括,从而得出结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在处理问题上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5、王老师合理地利用教材上的材料,充分挖掘,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本节课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中国十大传统美德”,充分发挥作用,分析勤俭节约过去与现在要求的不同,但精神本质并没有变,更好例证传统美德要与时俱进。
6、本节课紧扣课标设计教学,体现了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的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
7、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向学生展示大量优美的中华文化的图片,让学生在品赏时,从感性上整体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
8、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活动设计新颖,尤其“文化知识你敢自我挑战”吗“这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答题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小组合作的乐趣,更深刻的了解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含义。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
3. 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诗词、书画、戏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重要特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和重要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事例,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灿烂的中华文化》2. 课件:中华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 教学道具:如儒家、道家、佛教文化相关的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事例,如诗词、书画、戏曲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题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中华文化主题活动:如举办诗词比赛、书画展览、戏曲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
2.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地,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3. 邀请文化专家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分享中华文化的研究成果和心得。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大路坝中学王素莲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欣赏等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一个片段。
问:同学们,影片中提到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那些文化?北京奥运会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发展中的体育强国,更向诗人展示了她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作为时代骄子的青少年,我们在了解了国家的基本国情、国策和发展战略后,还要了解我们的中华文化,因此,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
新课讲授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同学们,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
同学们,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接下来,就让我们到中华文化的世界中去畅游吧。
请大家欣赏并回答,这些图片和视频向我们展示了哪些中华文化?
依次展示幻灯片请学生回答,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什么文化。
以上所展示的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只不过是大海之一滴,那么,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呢?
总结: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师问:中华文化数不胜数,那么,是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呢?那么,中华文化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从中国文字的变迁中去体味吧。
展示幻灯片师问:从文字的发展中,你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哪一特点?
世界上只有一种文化的发展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是哪一种文化?
欣赏了灿烂多彩的中华文化后,请大家用八个字来描述中华文化总的特点为什么中华文化的发展能够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呢?
感受了异彩纷呈的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同学们谁能用八个字来概括中华文化的总的特点?
点学生回答
总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几千年来,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那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古人的思想中去体会吧。
学生回答:这些观点体现了什么思想?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影响?
活动:《猜猜他是谁》
展示:1、2005年11月30日,他获得联合国首次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xx教育奖。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四位世界人物遗产之一。
2、截至2006年7月,已有80所以他命名的学院落户36个国家和地区,还有38个国家的99个机构提出了办学申请。
3、他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
展示: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起发出倡议: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避免混乱,必须恢复孔子道德。
总结中华文化的影响: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展示幻灯片:古代故事《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
问:这些人身上反映了什么?
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承的美德。
这些美德还有哪些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67页课文完成表格填空。
总结: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那么,这些美德经历了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有没有发生变化和更新呢?我们就从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变化来看一看吧。
学生阅读相关链接《南京路上好八连》回答:好八连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活动:各抒己见,讨论,
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与时具进的美德,那么,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中华文化呢?
学生讨论发言
总结: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要学习和了解,继承、创新、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不断位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