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地区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姚仲友,王天刚,王国平)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5.27 KB
- 文档页数:1
专题20资源与国家安全内容概览第一部分高考考情速递第二部分思维导图第三部分知识清单(4个知识点)第四部分易错易混(4个易错点)第五部分知能拓展(3个考点)第六部分好题训练营(模拟+真题)第七部分答案解析知识点近3年高考考情2022浙江2023浙江2022辽宁2023浙江2022天津、海南2023浙江2023浙江一、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2、分类按照自然属性可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3、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项目案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数量矿产资源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土地资源影响着开发利用土地时的难度和成本,也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和生产方式造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间接导致了人口、城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水资源差异二、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能源资源特点在我国的分布优点缺点水能可再生能源,不污染环境,为清洁能源修水库会淹没田地,需迁移居民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中南(长江三峡、珠江上游)和西北(黄河上游)地区核能能量集中巨大,地区适应性强;运转费用低,收益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我国已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大亚湾、岭澳一期、田湾核电站,在建的有红沿河、阳江、秦山二期、秦山三期等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前景广阔能量比较分散;投资大、效率低、占地广、储能难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西藏南部一线以西、以北地区煤炭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和利用难度不大非可再生能源,输送和使用不方便,灰渣、粉尘多,易污染环境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区分布较丰富石油发热量大,运输、使用方便,属于高质量的能源非可再生能源,会产生污染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1、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高二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山东省一中2016级高二地理翻转课堂课时学案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2018 年月日编号 14第 1 页)简要分析甲地降水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图中乙地是澳大利亚羊毛和小麦的主产区,简要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利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的特点。
第 3 页材料一澳大利亚和印度示意图第 4 页疑难突破一:c的成因:①位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②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限制性条件:水源不足解决措施:东水西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种植耐旱作物;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疑难突破二:(1)甲地夏季(1月)少雨,冬季(7月)多雨,农作物生长季节严重缺水,影响农作物生长。
(2)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经营方式:家庭经营;科技利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3)东部沿海铝土矿储量大;大分水岭东侧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水电充足;海运发达,方便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当堂训练1.(1)甲地夏季(1月)少雨,冬季(7月)多雨,农作物生长季节严重缺水,影响农作物生长。
(2)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经营方式:家庭经营;科技利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3)东部沿海铝土矿储量大;大分水岭东侧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水电充足;海运发达,方便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2.(1)阿德莱德:1、2月份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炎热干燥。
加尔各答:6月份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西南季风推迟北进,雨季来得晚,天气炎热干燥。
(2)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及城市密集;劳动力素质高;海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
(3)印度煤、铁、锰等矿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市场广阔。
地理必修一每章框架图精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行梳理,一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地理的学习也是非常帮助的。
1高中地理必修一精细框架图1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总结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高考地理必修3《能源资源的开发》[考纲呈现]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考纲解读]1.综合思维:综合分析能源、矿产的开发区位、可持续发展措施及方向。
2.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当地能源、矿产的开发条件、存在问题及整治措施。
[思维导图]1.能源消费结构与分类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2007年)(1)结构:我国能源消费以A煤炭为主;世界能源消费以B石油为主。
(2)分类①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a.类型: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b.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1)优势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②市场广阔。
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限制条件①水资源短缺山西省地处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
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②生态环境脆弱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起伏较大,加上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
大规模的矿产开发会加剧水土流失。
3.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如上图中的①大同、②平朔、③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拓展延伸变输煤为输电的不利影响:一是发电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二是加重本地区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思维建模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矿产资源(能源)开发条件评价评价角度内容资源条件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况等方面评价开采条件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评价市场条件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区位条件即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交通运输条件可从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2)新能源开发条件评价评价角度内容能源资源丰富太阳能丰富(光照充足),如青藏地区、我国西北地区;风能丰富(风力大)可利用土地面积广多荒滩、沙漠、戈壁等,可利用土地面积广阔,地形平坦,且地价较低市场需求及市场距离市场对清洁能源需求量大;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小;距离市场(发达地区)较远,运输成本高科技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资金建设成本高,资金不足;靠近发达地区,资金充足4.不同种类新能源影响开发的自然因素种类影响开发的自然因素我国分布西南、中南和西北黄河水能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地质条件、河流含沙量大小上游太阳能海拔高低、空气稀薄程度、天气状况、大气的洁净程度青藏高原、西北内陆我国西北内陆和沿海风能距风源远近及风的稳定程度、风能大小、周围的地形地区地热能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发育地带西藏地区潮汐能海岸线轮廓、日潮汐次数、潮高大小东南沿海沼气生物原料多少、温度高低、发酵时间长短南方地区5.新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