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批:

一、基坑开挖施工

1、人员组织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施工负责人人1

2作业人员人5一个基础

3驻站联络员人1

4防护人员人1

2、工机具

序号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1铁锹把3

2镐把2

3空压机台1

4尺子把1

3、施工步骤

基础施工采用软土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类型。

(1).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①、施工准备

确认基坑类型、支柱限界,清理工作面;将需要开挖的路肩面整理平整,去除杂物,安设防道碴挡板;如遇到下雨等恶劣天气,禁止开挖基坑,

已开挖未成形的基坑除加强支护、回填外,还应加强巡视、监测力度,确保路基稳定性。基础与既有水沟位置重叠堵塞水沟时,基础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水沟改移,改移后的水沟过水断面与既有保持一致。

②、基础坑开挖

临线基坑开挖时,利用无列车时段开挖。基坑开挖分两步走,第一步,按照基坑开口尺寸开挖至设计深度后,用编织袋装土将已开挖部分回填;第二步,第二天进行基坑放大角开挖、基础浇筑。限界3.1米H型独立钢支柱基础开挖限界2.870米,基坑开挖,基础坑开挖尺寸0.7*0.7米,安装防护板。下挖约200mm~500mm后,开始安装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按上述程序每挖200mm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深达到标准为止。基坑开挖深度为1.5米。

③、开挖放大角:

基础开挖尺寸达到要求后(深1.5米)坑底用支护木板于坑四周支护,拆除坑底防护挡板,开挖放大角,中间柱放大角为开挖0.75米,下锚柱放大角为开挖0.95米。每开挖一个放大角后用编织袋装土将放大角回填。当四个放大角全挖好后,取出装土编织袋立即浇筑基础。

④、接触网基坑坍塌防范措施:

(1)基础坑开挖

下挖约500mm后,开始安装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按上述程序每挖500mm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深达到标准为止。

(2)防护板安装

防护板安装顺序应由坑口向坑底安装;基坑开挖先挖四周一层,再往中间挖,每下挖约500mm,设置一层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按上述程序挖一层,安装一层防护板,下层防护板的交错方式应与上层相反(即上层为b向坑中心缩进顶住a,下层为a向坑中心缩

进顶住b)

直到直到坑深达到标准为止。

⑤、基坑检验

基坑开挖完成后,对基坑尺寸及平面位置等进行检验,经监理部门检查合格后进行基础浇筑。

4、注意事项

(1)下部施工前,技术人员进行专题检查、测量,进一步明确基坑开挖的具体位置,会同线路设备管理单位用仪器探测各种地下设备的走向及具体位置,并向施工人员交底。

(2)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配合协议,每天通知配合人员到场,否则禁止开挖,签到表需有配合人员签字,施工负责人对记录妥加保管。

(3)基坑开挖时,发现光电缆即上报施工负责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设备管理部门反映,请求协调处理,采用移位防护、套管保护防护或改变支柱限界等措施,坑内严禁存在光电缆,保证设备安全。

⑥、基坑开挖光电缆防护办法:

基坑开挖时,坑深在1.2m以上禁止用镐及锐利器具刨,先打横竖探沟。管、线外露后,抹擦干净仔细检查有无破损,发现情况立即上报,严禁拖延瞒报。采用PVC管进行防护, PVC管两端至少多出10cm插入坑壁,管内灌细沙,切口使用防水胶带包扎,经配合单位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3)安全注意事项

①基坑开挖时应在道床上铺彩条布,防止污染道床,当天开挖出的弃土当天清理出现场。

②基坑开挖时注意地下电缆等埋设物,同时弃土不能堵塞水沟。挖到电缆需站前配合单位人员确认,然后用PVC管锯开套在裸露的电缆上,管内装沙,用透明胶封住。施工中电缆不得碰伤,不得受力。

③作业人员应注意坑内土质,若有变形,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④坑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注意防护,严禁作业人员在铁路上休息或放置物品。

二、基础浇筑

1、人员组织

2、工机具

接触网工程定位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定位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 1、劳动组织 2、工机具

3、主要材料、设备

二、工艺流程图 三、操作程序 1、施工准备 ①中心锚结、整体吊弦,定位装置均预制完毕。 ②根据施工计划,领取施工所需材料,并对外观质量和标识进行核对无误后,装在作业车上。 2、定位装置安装 ①封闭区间线路,作业车行至安装地点,从中心锚结向起、下锚方向分别安装,升起作业平台到合适位置。 ②按腕臂偏移表复核腕臂偏移量,未达标者,调整使其达标。 ③扶起作业凳,一人上凳将预制好的定位管拉线挂在承力索座上。 ④旋转作业平台使其靠近支柱,作业人员扶起定位管,与定位管连接上。

⑤松开定位管卡子螺栓,将定位管拉线另一头连接上,拧紧螺栓,将定位管支撑连接上。用水平尺加定位管测尺检测定位管的水平度,并调整到设计要求程度。 ⑥连接定位器,安装定位线夹。作业车离开悬挂点,用激光检测仪复检拉出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未达标应调整达标,并安装好止动垫片。 ⑦作业车退回悬挂点,作业人员用塞尺调整检测定位器的限位间隙,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值。 ⑧重复上述1—7操作步骤,进行下一支柱安装。 3、结束 ①完成当日施工任务,收回工具、材料,降作业平台,放倒作业凳,作业车返回停放地点。

②施工负责人填写施工记录。 四、技术标准 1、正、反定位定位管均应水平,正定位允许抬头,反定位允许低头,但其坡度不得大于150mm/m。 2、拉出值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 3、限位间隙调整:限位间隙应符合要求,限位间隙施工允许偏差为±1mm。 五、注意事项 腕臂和定位器的偏移方向应正确。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教学文案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合福线合肥至福州段DK588+588.21~DK636+661.62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合福施图(路)-HFMG-07-J00)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7、《路基接触网基础》(合福客专施(房)-2001) 8、《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322A-V) 9、《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322A-II) 10、《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11、路基段CPIII控制桩基础施工图 1.2编制原则 本方案遵循有关规范、标准、设计文件、招标文件等,并严格按照各相关施工和设计规范、验收标准中各项规定进行编制。 1.3编制范围 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京福客专合肥至福州铁路段HFMG-V标段桥梁公司分部施工管段DK607+813.97~DK619+000内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京福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采用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型式,设计速度为250km/h,采用电力牵引动车组双线运营模式。中铁一局集团合福铁路客运专线福建段V标桥梁公司分部,起讫里程为:DK607+813.97~DK619+000,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境内,总长11.2km。 2.2主要工程数量 我分部管段内路基接触网H型钢支柱基础分六种:ZJ-A1、B1、C1桩基础和DJ-A(二)、B(二)、C(二)独立基础。拉线基础有两种,分别是ZJLX和DJLX。桥梁接触网H型钢支柱基础分三种QJ-A2,QJ-B,QJ-C,拉线基础为QJLX-1基础一种。 各型号接触网基础数量见表2.1、2.2

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营业线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本标段所采用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包括线路资料、道岔资料、路基相关资料等的收集。 3. 技术标准 3.1 预制时钢绞线的张力以0.5-1kN为宜。

3.2 根据计算表,用钢尺在承力索上测出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的位置,并标记为一道红漆。断线点的标记为三道红漆,即断线和绑扎处各一道。 3.3 上部吊线按设计要求,上端煨成20~25mm 的圆环并用本线缠绕三圈,缠绕要求紧密整齐。 3.4 弹簧补偿器安装在松边一侧。 3.5 单、双横承力索线夹、定位环线夹安装位置应准确,施工允许偏差为5mm,螺栓紧固力矩均为44 N·m,用梅花扳手拧紧,再用力矩搬手检测。 3.6 钢柱软横跨的球形垫块安装方向为球形面贴角钢,平面贴螺母。 3.7 杵头杆外露不得超过60mm,调整螺栓调整螺丝不得大于2/3。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工艺流程图

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检查软横跨预制和安装的工具、材料,对照软横跨预制表,熟悉现场。 5.2 施工工艺 5.2.1 软横跨预制 5.2.1.1 预制前应先清理现场。用盘线支架支好钢绞线盘。若两端没有可利用的固定物,需打两处临时地锚。展放钢绞线前,一端先做好回头,然后展放钢绞线,用φ4.0 铁线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另一端打上楔形紧线器。通过手板葫芦与另一端地锚联结。 5.2.1.2 用手板葫芦紧线,使钢绞线绷紧。 5.2.1.3 从做好回头的一端起测,两人拉钢卷尺,另一人按预制图中的各分段尺寸读唱,并用红油漆做标记。 5.2.1.4 按红油漆标记及下料图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施工作业 指导书 二○一四年五月

目录 第一节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3) 第二节基坑开挖 (4) 第三节基础浇筑 (9) 第四节混凝土支柱安装及整正 (16) 第五节硬横梁安装—钢柱安装 (25) 第六节硬横梁安装—横梁安装 (29) 第七节硬横梁安装—吊柱安装 (34) 第八节拉线安装 (39) 第八节支柱装配—腕臂安装 (44) 第九节补偿下锚—拉线安装 (49) 第十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展开 (54) 第十一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61) 第十二节承力索架设—中心锚结安装 (67) 第十三节接触线架设—线索展放 (74) 第十四节定位装置安装 (84)

第一节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附加线安装架设 定位装置安装 腕臂计算参数测量 腕臂结构计算 腕臂结构预配 腕臂结构安装 承力索、中锚安装、倒鞍子 设备、接地装置安装 电连接安装、下锚绝缘子安装 静态检测 动态检测 承力索悬挂点测量 接触悬挂精调 吊弦计算 吊弦安装 吊弦制作 基坑确认 支柱安装整正 拉线安装 硬横梁及吊柱安装 预配车间施工现场工程技术部 接触线架设 定位装置初安装 补偿装置安装

第二节基坑开挖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厢车站接触网的基础浇筑。包括支柱、拉线、硬横梁支柱基础等。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1)基坑测量定位准确; 3 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 (2)开挖好的基坑要做好防护支撑; (3)开挖好的基坑四周做好警戒标识。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开挖→防护措施→填写记录 4.4工艺流程 5 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1)先将需安装基坑周围地面清理干净、平整; (2)复核基坑类型、基坑坑深和侧面限界; (3)确认基坑类型、支柱限界、基坑深度(轨面埋深):区间:(道床高度按1.04米,底板按0.1米);H78、H60、H93 、400等径支柱:为4.14米;站场:(道床高度按

接触网吊弦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吊弦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1 铁路接触网吊弦安装施工 2作业准备 (1)施工准备 人员组织 工、机具

主要材料、设备 序号名称规格或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1 吊弦线夹(承、 导) 按施工表套若干 与锚段相匹 配2 吊弦按施工表根若干与锚段相匹 配 3 U型销钉按施工表个若干 4 无酸锂基润滑脂kg 若干 2)测量吊弦安装位置,安装吊弦 测量人员带测量工具下车,按计算表,开始测量吊弦安装位置,用粉笔在钢轨上作出标志,或采取沿着导线测量的方法。 作业车对位,升作业台,作业车上安装人员扶起作业登,上凳系好安全 带,一人将需安装的吊弦传递给安装人员 施工负责人用线坠对准钢轨上的安装位置,反引到承力索上,安装人员 配合,并标记安装位置,先安装承力索上的吊弦线夹,再安装接触线上的吊弦线 夹,承力索上的吊弦线夹安装图见下图: ④先用刷子清楚掉承力索、接触线安装吊弦线夹部位的灰尘和氧化物层,并在安装位置涂一层电力复合脂。 ⑤拆开吊弦线夹,先将吊弦线夹的线夹(6 )固定在承力索上,将吊弦穿过吊弦心形环(4),将六角螺栓(8)穿过线鼻子(1)及防松垫片的孔,把吊环(7)推过线夹(6),将六角螺栓穿入吊环(7)和线夹(6)及防松垫片,带上六角螺母。 ⑥将U 型销钉从六角螺栓(8)和承力索之间,见下图。

⑦用梅花扳手拧紧螺栓(8)与螺母(9),用力矩扳手检测紧固力矩并达标,然后再按要求将防松垫片的长短折弯将止动垫片板到位。 ⑧拆开接触线吊弦线夹,以便安装,将吊环穿过吊弦心形环(4 ),将六角螺栓(8)穿过线鼻子(1)的孔及防松垫片的孔,把吊环(7)推过线夹,抬住接触线,将线夹防止在接触线的凹槽里,把带线鼻子的六角螺栓(8)推进吊环(7)和线夹(6)及防松垫片,带上螺母,安装人员用线坠检测吊弦垂直度,并调整达标,再用梅花扳手紧固,并用力矩扳手检测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要求将防松垫片的长短片折弯,详见下图,将止动垫片板到位。 ⑨测量导高 一个锚段吊弦安装全部完成之后,应逐悬挂点,吊弦点检测接触线下缘距轨面连线的高度。 记录人员如何记录,并将记录交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根据检测结果判定吊弦长度是否合格,并出具处理意见,安装人员根据意见处理达标。 接触线高度变化的坡度及预留驰度均为0,相邻两根吊弦间的导高差不大于10mm。 ⑩结束完成当天安装任务后,收回工具和余料,放倒作业凳子,降下作业平台,作业车在封闭点结束前返回车站。

3-第三章接触网基本知识

第三章接触网基本知识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重要装置之一,是牵引网的主体,它的构造及工作状态对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运行速度影响之大。 第一节接触网的组成 接触网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支柱与基础,三部分组成,如图3-1-1所示。 图3-1-1 接触网组成示意图 (a)接触悬挂; 1-承力索 2-吊弦 3-接触线(b)支持装置: 4-绝缘子 5-平腕臂 6-斜腕臂 7-定位管 8-定位器(c) 9-支柱 10-轨道 一、支柱与基础 支柱与基础用于承受支持装置和接触悬挂的全部负载,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 二、支持装置 支持装置用于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支持装置由棒式绝缘子、腕臂、定位装置及连接零件构成。要求它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轻巧耐用,便于施工和维修。

三、接触悬挂 接触悬挂是架设在铁路上空的输电线路,与机车受电弓摩擦接触,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接触悬挂由承力索、接触线、吊弦及连接零件构成。 要求接触悬挂弹性好,高度一致,机械强度高,耐磨、耐腐、耐热性能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维修。 第二节接触悬挂的分类 由于列车运行速度不同,接触悬挂的结构形式也较为繁多,按有无承力索分为简单悬挂和链形悬挂。 简单悬挂由支持装置直接对接触线进行悬挂和定位。它结构简单、施工维修方便、造价低,但接触线高度变化大、弹性差,不适应高速列车运行。 链形悬挂通过承力索悬吊接触线,它弹性均匀,接触线高度一致,稳定性好,适应高速列车运行,在我国电气化铁路中广泛采用。这里只介绍链形悬挂的类型。 一按终端下锚方式分类 链形悬挂按终端下锚的方式分为未补偿、半补偿、全补偿三种。如图3-2-1所示。未补偿和半补偿链形悬挂,线索张力和弛度变化大,不适于高速列车运行,故已不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和接触线都采用补偿装置下锚,当温度变化时,补偿装置能自动调整 图3-2-1 线索下锚示意图 线索张力,保持线索张力不变。因此,全补偿链形悬挂具有弹性好、线索张力恒定、接触线高度一致、吊弦偏移小、结构高度低、支柱容量小、施工方便等优点,在我国电气化铁路中广泛应用。

宁杭高铁接触网作业指导书概论

NGG/JS280-2013 南京供电段宁杭高铁接触网检修工艺 第一章总则 根据宁杭高铁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高速接触网施工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铁道部相关验收标准,制定本检修工艺。 对于新操作项目,需要样板引路,确认安装标准和工艺操作。特别是对于需要新增材料、配件的验证,确保材料申请的正确性。 不得踩踏接触线或对接触线施加外力,以避免影响接触线的平直度。配备携带方便和功能良好的照明工具。以确保检修的准确性。 带入线路的工机具和材料、配件等应登记编号,确保工完场地清,不留任何杂物(如一个螺帽、一个铁丝头等)。 修正或更改现有零部件(及结构)位置和状态必须得到车间技术人员、现场负责人的同意,并做好记录,确保现状满足高速运行和安全质量要求。 切实落实记名检修制度,记录检查人、检修人和现场负责人。排查发现的问题应提供照片。 第二章腕臂结构 一、作业准备 1、人员:车梯作业14人;作业车作业10人。 (1)车梯作业:工作领导人:1人;座台要令、防护:1人;车梯上作业:2人;推、扶车梯:4人;两端验电接地:4人;两端行车防护:2人

(2)作业车作业:工作领导人:1人;座台要令、防护:1人;平台上作业:2人;两端验电接地:4人;两端行车防护:2人 2、工、机具:作业车(或车梯)、水平尺、力矩扳手、钢丝套、滑轮组、滑轮、大绳、橡胶锤(或木锤)、温度计、安全工具、防护用具等。(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3、材料:套管双耳(套管绞环)、承力索座(钩头鞍子)、定位环、管帽、黄油、调节板、平腕臂、斜腕臂等。(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材料)。 二、检查项目 1、套管座 2、承力索座 3、套筒双耳 4、套管单耳 5、定位装置 6、弹性吊索 7、其他零部件 三、检查方法与标准 1、套管座

接触网基础知识

一、填空:(将正确答案填在空格上,1×20=20分) 1、目前我国电气化铁道采用的牵引供电方式主要有直接供电、BT 供电、AT 供电 三种方式。 2、我国电力机车受电弓静态最低工作高度是 5183 mm 。 3、接触线型号TCG110中,T 表示 铜接触线 。 4、承力索型号TJ-120中,TJ 表示 铜绞线 。 5、悬式绝缘子按连接件的状态分: 耳环式绝缘子 和杵头式悬式绝缘子两种。 6、绝缘子的电气性能常用干闪电压、湿闪电压、 击穿 电压表示。 7、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接触线 不得 有接头和补强。 8、隔离开关一般可开、合不超过 10 km 线路的空载电流。 9、节点5相当于腕臂柱结构中的 中间柱 装配。 10、带 接地闸刀 的隔离开关为经常操作的隔离开关。 11、接地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分为 工作 接地和保护接地。 12、接触网补偿装置由自动调节线索张力的 补偿器 及制动装置两部分组成。 13、拉出值计算公式: 。 14、横向承力索均选用 19 股GJ-70镀锌钢绞线。 15、混凝土各组成材料之间用量的重量比例称为 配合比 。 16、接触网滑行试验分两步进行,即 冷滑和热滑 17、节点8用于软横跨横向 电分段 。 18、隔离开关型号D GW 354 中,35表示 额定电压 。 19、接触网钢柱,金属支持结构及距接触网带电部分 5m 以内的所有金属结构均应接地。 20、图例符号表示 全补偿 下锚。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绝缘子按结构可分为( D )绝缘子。 A 、棒式和悬式 B 、针式和悬式 C 、针式和棒式 D 、棒式、悬式和针式 2、弹性链形悬挂吊弦布置由定位点到第1根吊弦的距离为( B )。 A 、12m B 、8.5 m C 、8 m D 、4 m 3、锚柱斜拉线对地夹角一般为( C )。 A 、300 B 、400 C 、450 D 、600 4、链形悬挂的接触线是通过( A )悬挂在承力索上。 A 、吊弦 B 、支柱 C 、支持装置 D 、电连接 5、接触网的非正常供电方式是( C )。 A 、单边供电 B 、双边供电 C 、越区供电 D 、AT 供电 6、坠砣块应叠码整齐且其缺口相互错开( D )。 A 、30° B 、60° C 、90° D 、180° 7、我国电力机车使用的受电弓静态最高工作高度( A )mm 。 A 、 6683 B 、 6500 C 、 5183 D 、7000 8、节点10相当于锚段关节中( B )的装配。 A 、锚柱 B 、转换柱 C 、中心柱 D 、中间柱 9、在极限温度时,吊弦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 B )。 A 、1/2 B 、1/3 C 、1/4 D 、1/5 10、限界门的吊板下沿距地面的高度应为( A )米。 A 、4.5 B 、5 C 、5.5 D 、6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图例符号 30°表示土壤安息角为30°。 ( √ ) 2、避雷器接地侧接地属于防护接地。 ( × ) 3、在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中,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标准值为200mm 。( × ) 4、图例符号 + 表示支柱处路基为填方。 ( √ ) 5、隔离开关倒闸作业人员安全等级不得低于四级。 ( × ) 6、纵向电连接起到并联供电的作用。 ( × ) 7、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 √ ) 8、节点8用于软横跨横向绝缘电分段。 ( √ )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 (3) (一)作业前一天的准备 (3) (二)出工前的准备工作 (4) (三)要令及验电接地程序 (5) (四)作业过程 (6) (五)撤出地线及消令 (7) (六)收工 (8) 二、岗位作业指导书 (11) (一)工作票签发人作业指导书 (11) (二)工作领导人作业指导书 (12) (三)安全员作业指导书 (14) (四)驻站联络员作业指导书 (15) (五)现场行车防护员作业指导书 (16) (六)地线监护人及操作人作业指导书 (17) (七)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指导书 (18) (八)平台操作员作业指导书 (19) (九)车梯推扶人作业指导书 (20) 三、接触网巡视作业指导书 (21) 四、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 (23) (一)整体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 (23) (二)两跨式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26) (三)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28) (四)电联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32) (五)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35) (六)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39) (七)滑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2) (八)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4) (九)弹簧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6)

(十)绝缘子检修作业指导书 (48) (十一)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50) (十二)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指导书 (53) (十三)避雷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56) (十四)吸上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59) (十五)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61) (十六)扭力扳手使用作业指导书 (65) 一、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 9

接触网施工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页脚内容1 接触网施工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香港段接触网支柱定位测量及放样、隧道吊柱定位测量及放样、轨面标高测量及放样。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土建单位提供CP Ⅱ交桩资料。 2.1.1 路肩高程计算 H =Hd+L*i (m ) 式中: H :支柱点路肩高程; Hd :变坡点高程; L :支柱点至变坡点距离; i :坡度(‰); 2.1.2 竖曲线计算公式: )(22 m R L y = )(2000m i R T ?= T=7.5△i 式中 y :竖曲线支距; T :切线长;L :支柱点到竖曲线始、终点距离; R :15000m △i :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的绝对值i2-1i i =Δ; 2.1.3 曲线偏角计算 2.1.3.1 圆曲线夹角计算公式 T=R*tg(a/2) L=R*a*π/180 C=2* R* SIN(r/2) 由三角关系可得 r=2* β

β=L*90/R*π 此即为圆曲线上任一点处弦线与切线的夹角公式 其中 T :切线长 L :曲线长 R :圆半径 C :弦长 r :圆心角 2.1. 3.2 缓和曲线夹角计算公式 弦长计算公式 C=L-L3/(90*R2)+L5/(3888*R4) β=L2*180/(6*R*L0*π) Z Y Y Z R JD βa r C T 图1 H Z

接触网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

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 编制孙正成 审核 批准

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标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程支柱装配(腕臂安装、定位安装和拉线制作安装)的施工。 2. 作业准备 熟悉设计文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对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编制专项的作业指导书并现场进行技术交底;检查支柱状态符合设计要求且已稳定,腕臂计算软件已进行初始化调试、试验和验证;以设计(或线路开通时)的线路轨道标高为基准在支柱上标注轨面红线,轨道线路中心已达标或者已取得线路中心标准交桩测量资料;支柱已按要求整正到位;配备测量人员、技术人员及现场作业人员;准备好梯车、滑轮、线坠、钢卷尺、丁字尺、支柱倾斜仪、道尺、水平尺、扭矩扳手、电工工具、安全带、微机或手提电脑等工器具。所有支柱装配施工所需材料全部进场,检测合格并对绝缘子做耐压试验。 3. 技术要求 3.1电力金具、接触网零配件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231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通用技术条件》(TB/T2073)和《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TB/T2075)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3.2腕臂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

紧固力矩要求符合设计要求。紧固件要按设计要求配齐螺帽、垫片、止动垫片、弹簧垫圈等,新产品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3.3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销钉安装时垂直放置的应钉帽在上,水平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3.4锚柱拉线宜设在锚支的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当地形受限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3.5板型号、抗压极限强度、埋设深度及锚板拉杆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板拉杆与拉线在一条直线上,锚板垂直于拉线。锚板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o,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o,但锚板埋设深度应按设计要求相应加深。 3.6拉线角钢水平,应与支柱密贴,连接件镀锌层无脱落和漏锌现象,钢绞线拉线无锈蚀现象并涂防腐油防腐。回头绑扎牢固。 3.7锚柱拉线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7规定。 表3.7 锚柱拉线允许偏差(mm)

接触网维修作业指导书

接触线检调 一、周期 200km/h及以下区段正线检调周期为12个月,侧线为24个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接触线的线面校正、校直、磨耗测量和调整接触线位置、接触线补强等作业。 三、作业项目 校正接触导线线面、校正接触导线波浪弯、测量接触导线磨耗、检调接触线拉出值(之字值)、检调接触线高度、检查接触线补强 四、技术标准 1、在曲线区段,接触线与承力索的连线应该垂直于轨平面,直线区段接触线呈“之”字型布置。 2、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应符合: 200km/h以下区段:直线区段200-300mm;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0-350mm之间选用。 200km/h及以上区段:设计值±20mm,并保证在0-300mm间。 同时,应满足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的要求。 3、接触线高度应符合: (1)最高高度不得大于6500mm,最低高度不得小于5700mm。 (2)当隧道间距不大于1000m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3)符合设计要求,并结合接触线坡度同时调整。 4、接触线坡度(工作支)应符合: (1)标准值:120km/h及以下区段≤3‰;120~160km/h区段≤2‰;200km/h区段≤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 安全值:120km/h及以下区段≤5‰;120~160km/h区段≤4‰其他同标准值。 (2)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1根吊弦应等高,相对定位点的高度允许偏差±10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3)200km/h区段相邻两吊弦的高差不得大于10mm。相邻两悬挂点的高差不得大于30mm。 5、接触线不得偏磨和扭面。 6、接触线硬弯不得超过0.2mm。 7、200km/h及以上区段,正线接触线不允许接头。200km/h以下区段,正线接触线接头不超过2个,接头处必须有负驰度。 8、接触线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应不小于2m。 9、中心锚结所在跨距内避免出现接头,各接头距离不小于150m。 10、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必要时加装吊弦。(查表待定) 11、200km/h及以上区段,在电连接、中心锚结等集中负载处,接触线高度比相邻吊弦分别高出0-

五跨非绝缘锚段关节检修作业指导书(试行)

五跨非绝缘锚段关节检修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本指导书对五跨非绝缘锚段关节的检调工作进行规范,保证安全供电。 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客运专线五跨非绝缘锚段关节的检调。 3、所需人员、工机具、材料 3.1所需人员 3.2 主要工机具

3.3 主要材料、设备 4、检修程序 4.1流程图

4.2方法 4.2.1作业准备 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4.2.2 完成安全措施 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 4.2.3测量检查 ①转换柱、中心柱处承力索的垂直、水平间距。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转换柱、中心柱非工作支承力索高度H1和工作支承力索高度H2,计算出非工作支承力索抬高量:△H=H1-H2。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转换柱、中心柱非工作支承力索拉出值a1和工作支承力索拉出值a2,计算出两支承力索的水平间距:△a=a1-a2。 ②转换柱、中心柱处接触线的垂直、水平间距。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转换柱、中心柱非工作支接触线高度H1和工作支接触线高度H2,计算出非工作支接触线抬高量:△H=H1-H2。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转换柱、中心柱非工作支接触线拉出值a1和工作支接触线拉出值a2,计算出两支接触线的水平间距:△a=a1-a2。 ③两中心柱间接触线等高位臵、等高值及偏移值。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在两中心柱跨中位臵测量两工作支接触线高度H1、H2,计算出两接触线的等高值:△H=H1-H2。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在两中心柱跨中位臵测量两工作支接触线拉出值a1、a2,保证两支接触线在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符合标准值。 顺线路方向水平移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找出实际等高位臵。 ④定位器坡度。 1)用水平尺测量定位器坡度:将水平尺放在定位器上方,调平同时用钢卷尺测量出高度差,计算出定位器坡度(mm/m)=两点高度差/水平尺长度。 2)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测量定位器坡度:

接触网上部施工作业指导书

沾昆二线上部作业指导书 编制说明: 本指导书是根据铁二院设计文件及各种施工安装图、《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电化局颁施工工艺制定,包括软横跨、腕臂安装、接触线悬挂调整、吊弦安装、接地跳线、地线的安装、拉线安装、电连接安装等作业内容,作业中的安全保证措施执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下)》TB10401.1-2003中有关规定及安质部制定的上部作业安全措施;作业质量保证措施遵循《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0及内控要求。 为确保工程质量各级施工及技术人员认真执行,如有疑问与工程部联系。 一、拉线安装 (1)钢柱全补偿下锚时,承力索承锚角钢应向线路侧偏,接触线承锚角钢向田野侧偏,两角钢中心应有30mm以上的距离,且螺栓密贴支柱,顶丝紧固。 (2)拉线角钢应水平并与支柱密贴,拉线绷紧。两条拉线受力应均衡,拉线回头长度宜为500mm、绑扎100mm。 (3)UT型楔形线夹螺扣外露长度应为:拉线受力后不小于20mm,且不得大于60mm。 (4)UT型楔形线夹拉线线夹的受力面应安装于线路侧(鼓肚朝田野),销钉应钉帽向上。 二、支柱装配 (1)腕臂底座安装高度:导高为6000mm时,安装高度为5510mm;导高为6450mm时,安装高度为5960mm。腕臂上下底座间距一般为1800 mm。特出情况,跨线桥两端及隧道依设计根据设计确定。 (2)棒式绝缘子安装时,压板在上、泻水孔在下。 (3)定位环缺口向下,承力索座距套管双耳300 mm。平腕臂外露距承力

索座不大于300 mm(隧道除外)。 (4)各种底座、肩架应与支柱密贴、平整,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5)腕臂及定位器无偏移时温度为250C,腕臂及定位器的偏移量应根据温度调整。 (6)腕臂安装后应满足悬挂位置及结构高度的要求,以保证承力索架设后悬挂点高度的要求,其偏差为±50mm;悬挂点水平位置要求:因全线均采用全补偿简单直链形悬挂,直线时位于导线正上方允许施工偏差±50mm,位于曲线地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50mm,不允许偏向曲线外侧。 (7)腕臂上各部件应同腕臂在同一断面内,腕臂底座螺栓的螺母在副角钢侧,腕臂底座要求水平且平行线路,定位管支撑与定位管夹角以60°为宜,误差不大于5°,腕臂支撑平腕臂端侧在距绝缘子根部约150mm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可稍移动),斜腕臂的一端垂直于斜腕臂。 (8)定位器长度根据已发安装图进行选用,正线当线路曲线半径R≤1800m 时定位器选用1200 mm型。当线路曲线半径R>1800m时定位器选用1000 mm 型。 (9)定位管斜拉线回头应用手工制作成均匀的“8”字型,“8”字长度为400mm,两端圆圈用1寸半管威成。 (10)、定位器应保证温度变化时能使接触线自由伸缩移动。安装时应考虑其在安装时的水平偏移,但其水平偏角不能超过18°。 (11)正线定位器安装夹角(接触线顶面至定位管下底面的距离)。 直线上:260 mm。 曲线上(1600 m≤R≤12000m)时:280 mm。 曲线上(600 m≤R≤1500m)时:310 mm。

接触网基础浇筑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接触网支柱基础、下锚拉线基础。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为倒运基础浇制材料做好准备。 3.技术要求 3.1 由当地质检部门测试出合格有效的配合比,混凝土的各种配料须按试验比例用磅秤或其它手段进行计量,不应随意估算。 3.2 浇制C15级基础,允许填入片石,但应遵守下列原则;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应选用无裂缝、无夹层和未锻烧过的片石,不得使用卵石;片石的尺寸,最大直径不得超过600mm;片石填充前,应用水冲冼干净;片石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并不得与螺栓钢筋接触;片石间距离不应小于100mm。上、下两层片石间距不应小于150mm,在最上层片石的表面上,必须有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覆盖层。浇制C20级基础则不允许填入片石。 3.3混凝土浇注完毕12小时后,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在浇注后3小时内应进行覆盖并浇水。 4.工艺流程

4.1安装模型板 将安装模型板的地面清理干净、平整;②安装模型板;③复核限界、标高、型号等是否符合下部施工表。 4.2清理基坑 坑底、坑壁清理干净和平整。 4.3安置基础螺栓框架 ①根据基础型号选择基础框架类型;②将基础框架固定到模型板上口;③按设计要求选择基础螺栓型号、数量等;④将基础螺栓由框架孔中穿入。 4.4搭置搅拌台 用钢板、木板、方木等搭置混凝土搅拌作业台。 4.5浇制基础 ①坑底铺一层石碴,在其上注入一层混凝土砂浆,使砂浆渗入到石碴空隙中。 ②将一袋水泥和砂子按配合比试验比例,在作业台的钢板上进行拌合,六个人“站板”,每两个人一组,用方锹相互进行拌合,拌合三遍,至砂子、水泥拌合均匀为止。③按水灰比加入水,并按前述“3”的方法继续拌合三遍。④按试验配合比的规定加入石碴,拌合三遍,至水、水泥、砂、石碴混合均匀为止。⑤将拌合完的混凝土推送基坑中。⑥每推入基坑中2~3 板(200mm厚)混凝土用振捣器进

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南钦铁路NQ1标段路基工程 编号:010 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 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1年2月28日发布2011年3月1日执行

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1.编制目的 明确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南钦铁路NQ1标工程指挥部管段内路基接触网基础和拉线基础的工艺流程、施工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施工。 2.编制依据 2.1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2.2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3 五象南至大塘区间接触网路基基础平面布置图。 2.4 大塘至小董西区间接触网路基基础平面布置图。 2.5 接触网支柱钻孔基础构造图(广西沿海施网507-Ⅵ)。 3.适用范围 广西沿海铁路南宁至钦州北段扩能改造工程NQ1标管段内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桩位测设旋挖钻机就位干法钻孔(人工挖孔)成孔检查钢筋笼安装预埋件安装质量检验安装串筒、立模灌注砼养生

4.2施工程序 1、场地清理 在路基基床施工完成并检验合格后,清理平整出施工场地,并尽量减少对路基基床的破坏。 2、测量放样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距线路中线距离为Cx+175+50mm(Cx为支柱侧面界限,具体数值见相关的接触网平面布置图)。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定出控制轴线,钉木桩标出接触网立柱中心位置,并设置护桩。埋设护桩时必须用水泥砂浆(或砼)包裹并标识明确,钻机就位前认真核对桩位。 3、钻孔(人工挖孔)成孔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采用旋挖钻机钻孔或人工挖孔成孔,在成孔过程中随时检查桩孔轴线位置、桩径和垂直度。在钻至桩顶以下3.5m处时,检测基底承载力,以确定桩长。基底承载力不得小于150kpa,若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须及时将情况反馈。 钻孔(人工挖孔)时在桩孔四周铺设彩条布,用于钻孔渣土的临时堆放,避免渣土污染路基基床顶面级配碎石,堆放的渣土及时清理,采用自卸车运出施工场地,堆放至合适的位置。 钻深测定:用测深绳测量孔深及虚土厚度。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时,虚土厚度不应超过5cm,采用人工成孔的,将虚土清理干净,保证孔底无虚土。孔径控制:钻进遇有含石块较多的土层,或含水量较大的软塑粘土层时,必须防止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致使孔壁附着扰动

接触网施工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施工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香港段接触网支柱定位测量及放样、隧道吊柱定位测量及放样、轨面标高测量及放样。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 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土建单位提供CPU交桩资料 2.1.1路肩高程计算 H = Hd+L*i (m) 式中: H :支柱点路肩高程; L :支柱点至变坡点距离; 2.1.2竖曲线计算公式:Hd:变坡点高程; i :坡度(%。); L2 “2R(m) R T i(m) T=7.5A i 2000 式中 y:竖曲线支距; R: 15000m 2.1.3 曲线偏角计算T:切线长;L :支柱点到竖曲线始、终点距离; △ i: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的绝对值 A i1-i2 ; 2.1. 3.1 圆曲线夹角计算公式 T=R*tg( a /2) L=R* a * n /180 C=2* R* SIN(r/2) 由三角关系可得r=2* B B =L*90/R* n 此即为圆曲线上任一点处弦线与切线的夹角公式

其中T:切线长 L:曲线长R:圆半径 C:弦长r:圆心角 弦长计算公式 C=L-L3/(90*R2)+L5/(3888*R4)

且图中夹角关系为: B 2 : B 1 : B =3 : 2 : 1 其中 L:缓和曲线上任一点与ZH点的弧长 L0:缓和曲线长 R:圆曲线半径 C:缓和曲线上任一点与ZH点的弦长 2.1.4 坐标计算 由于使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测量,所以必须先将各点坐标计算完成才能进行放样测量。 2.1.4.1方位角计算及平面座标计算 如图3:已知A、B两点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则可求得其方位角a; tga =△ y/ △ x=(y2-y1)/(x2-x1)贝U AB延长线上一点C点,其坐标为: Xc= cos a *L+XA Yc= sin a *L+YA 由此可得直线AB上任一点P的坐标计算公式为: Xp= cos a *Lp+XA Yp= sin a *Lp+YA 其中:a为这条直线在极坐标系统中的偏角,L为点P到点A的距离 图3 2.142 缓和曲线坐标计算 由已知条件,依据起点坐标、交点坐标采用坐标反算求得切线方位角。

接触网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至**高速铁路**段**ZQ-5标隧道接触网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1)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方案,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2)施工前, 应完成三级技术交底,即项目总工程师对项目部各部室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主管人员对作业队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业队技术负责人对班组长及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3)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及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并体检合格。 2.2外业技术准备 (1)施工前对已拼装好的衬砌台车进行验收,并根据各类型槽道设计要求位置,在模板台车的相应位置准确划出定位线,确定定位孔,准确开螺栓二次定位孔。 (2)每批槽道进场后,及时进行原材料检查,待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3)槽道安装时复核接触网槽道、综合接地系统的埋设里程,槽道在模板上固定前,利用制定台架,根据设计槽道型号先进行好组装。 (4)施工放样测量,精确确定槽道里程。 (5)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并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机具、作业环境满足正常作业的要求。 3.技术要求 必须按照设计及技术交底文件进行接触网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按照《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及《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8)施工及验收。

#接触网施工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施工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香港段接触网支柱定位测量及放样、隧道吊柱定位测量及放样、轨面标高测量及放样。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土建单位提供CP Ⅱ交桩资料。 2.1.1 路肩高程计算 H =Hd+L*i (m ) 式中: H :支柱点路肩高程; Hd :变坡点高程; L :支柱点至变坡点距离; i :坡度(‰); 2.1.2 竖曲线计算公式: )(22m R L y = )(2000 m i R T ?= T=7.5△i 式中 y :竖曲线支距; T :切线长;L :支柱点到竖曲线始、终点距离; R :15000m △i :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的绝对值i2 -1i i =Δ; 2.1.3 曲线偏角计算 2.1.3.1 圆曲线夹角计算公式 T=R*tg(a/2) L=R*a*π/180 C=2* R* SIN(r/2) 由三角关系可得 r=2* β β=L*90/R*π 此即为圆曲线上任一点处弦线与切线的夹角公式 其中 T :切线长 L :曲线长 R :圆半径 C :弦长 r :圆

心角 2.1. 3.2 缓和曲线夹角计算公式 弦长计算公式 C=L-L3/(90*R2)+L5/(3888*R4) β=L2*180/(6*R*L0*π) tg a=△y/ △x=(y2-y1)/(x2-x1) 则 AB 延长线上一点C 点,其坐标为: ZY YZ R JD β a r C T 图1 HZ

接触网基础知识总结

一、接触网的组成 接触网是沿铁路上空架设的一条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它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等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接触悬挂 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和补偿器及连接零件,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作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电力机车运行时,受电弓顶部的滑板紧贴接触线摩擦取流。为了保证滑板的良好取流,接触悬挂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接触悬挂的弹性应尽量均匀,即悬挂点间的导线,在受电弓抬升力作用下,接触线的升高应尽量相等,且接触线在悬挂点间应无硬点存在。 (2)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应尽量相等,若受悬挂条件限制时,接触线高度变化应避免出现陡坡。 (3)接触悬挂在受电弓压力及风力作用下应有良好的稳定性,即电力机车运行取流时,接触线不发生剧烈的上、下振动。在风力作用下不发生过大的横向摆动,这就要求接触线有足够的张力,并能适应气候的变化。 (4)接触悬挂的结构及零部件应力求轻巧简单,做到标准化,以便检修和互换,缩短施工及运行维护时间。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和耐磨性,以延长使用年限。 另外,要结合国情尽量节省有色金属及钢材,降低造价。 2.支持装置 支持装置包括腕臂、水平拉杆(或压管)、悬式绝缘子串、棒式绝缘子及吊挂接触悬挂的全部设备。 我们管辖范围内没有使用水平拉杆安装,而是平腕臂。 优点:支撑装置稳定性好,抗风能力强。 支持装置作用:,并将接触悬挂负荷传给支柱或其它建筑物。根据接触网所在区间、站场和大型建筑物而有所不同。 支持装置结构应能适应各种场所,尽量轻巧耐用,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方便施工和检修。 3.定位装置

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管、定位器、支持器及其连接零件。 作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在受电弓滑板运行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使接触线磨耗均匀,同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 (1)定位方式:正定位 (2)定位方式:反定位 (3)定位方式:软定位 软定位用于小半径曲线外侧支柱上,由弯管定位器通过两股Φ4.0mm镀锌铁线拧成的“软尾巴”固定在绝缘腕臂上的定位环里。软定位方式只能承受拉力,且承受拉力较大,但不能承受压力。为了防止拉力过小定位器下落,它一般用于曲线半径R≤1000m的曲线外侧支柱上。如下图: (4)定位方式:双定位 双定位用于锚段关节中的转换柱、中心柱、站场线岔处的道岔柱、站场线岔处的软横跨以及特殊支柱定位中的定位。 (5)定位方式:简单定位 简单定位的定位器是直接与腕臂连接的,这种方式应用较少,多用于锚段关节中。另外还有一种简单定位称之为单拉手定位,在曲线半径R≤600m的曲线区段可采用。如下图所示。 4.支柱与支撑 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 我国接触网中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