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影像科三基试题

(完整版)影像科三基试题

(完整版)影像科三基试题
(完整版)影像科三基试题

影像学三基考试试题(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对X线照射感受性最高的组织是

A、肾

B、骨

C、生殖腺

D、毛细血管

E、神经组织

[答案(C)

2、钼靶X线管的阳极转速一般在()

A、1800转/秒

B、3800转/分

C、2800转/分

D、2800转/秒

[答案](D)

3、X线强度()与管电压的关系是

A、I与管电压的六次方成正比

B、I与管电压的一次方成正比

C、I与管电压的二次方成正比

D、I与管电压的四次方成正比

E、I与管电压的三次方成正比

[答案](C)

4、对X线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X线的硬度大→频率高→穿透力强

B、X线的硬度大→波长长→穿透力强

C、X线的硬度大→频率高→穿透力弱

D、X线的硬度大→波长长→穿透力弱

E、X线的硬度大→HVL小→穿透力强

[答案](A)

5、导致X线行进中衰减的原因是

A、X线频率

B、X线波长

C、X线能量

D、物质和距离

E、X线是电磁波

[答案](D)

6、下列各组织对X线衰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空气、脂肪、肌肉、骨

B、骨、肌肉、脂肪、空气

C、骨、脂肪、肌肉、空气

D、骨、肌肉、空气、脂肪

E、空气、肌肉、脂肪、骨

[答案](B)

7、连续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特点是

A、平均能量提高、能谱变宽、线质提高

B、平均能量降低、能谱变宽、线质降低

C、平均能量提高、能谱变窄、线质提高

D、平均能量提高、能谱变宽、线质降低

E、平均能量降低、能谱变窄、线质提高

[答案](C)

8、用辐射的权重因子修正后的吸收剂量是

A、有效剂量

B、剂量当量

C、照射量

D、比释动能

E、半价层

[答案](B)

9、未满多大年龄者,不得参与放射工作

A、12岁

B、13岁

C、14岁

D、15岁

E、

16岁

[答案](E)

10、X线管阴极的作用是

A、发射电子并聚焦

B、只发射电子

C、只

聚焦 D、散热 E、产生X线

[答案](A)

11、曝光时间在0.5s以下时,指示管电流

的合适仪表是

A、A表

B、V表

C、mAs表

D、μA表

E、

电秒表

[答案](C)

12、变压器油的作用是()

A、吸收水分

B、绝缘、散热

C、降低湿度、

D、增加重量

答案B

13、非离子对比剂是()

A、泛影酸纳

B、泛影葡胺

C、胆影葡胺

D、

优维显E、碘苯酯

答案D

14、右支气管的特点是()

A、短而粗

B、短而细

C、长而粗

D、长而细

答案A

15、静脉尿路造影常用对比剂是()

A、硫酸钡

B、泛影葡胺

C、碘化油

D、阿米

培克E、泛影酸纳

答案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位置。

2、测量基础代谢率的器官是(甲状腺)。

3、在滤线栅使用原则中,肢体厚度应超过(15cm)。

4、第一斜位是指(右前斜位)。

5、听眉线与听眦线的夹角为(10)°。

6、矢状面是指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冠状面是指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

7、主动脉裂孔位于第(12)胸椎。、食管裂孔位于第(10)胸椎。

8、发现X线的科学家伦琴是(德)国人

9、PACS是指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

10、DSA又称(数字减影血管减影).

11、CT最常用的扫描方式为(轴扫)和(冠状)位扫描。

12、胃的上口和下口分别为(贲门)、(幽门)

13、手斜位的中心线为经第(3)掌骨远端垂直摄入。

三、名词解释(4分╳4=16分)

1、半价层:能将已知射线强度减弱一半的某种物质的厚度。

2、部分容积效应:CT图像上各个像素的数值代表相应单位组织全体的平均CT值,它不能如实反映该单位内各种组织本身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3、肺门舞蹈:肺动脉及各级分支扩张增粗,肺动脉相对关闭不全,心室收缩时,肺动脉及肺门血管明显扩张,搏动增强,称为肺门舞蹈。

4、窗位又称窗水平。是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

四、问答题(5分╳4=20分)

1、肺门包括哪些结构?

肺门由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结、神经和其他组织产生的复合致密影。2、现代医学影像学主要指的是什么?

是一门应用医学影像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状况,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3、自然对比和人工对比的区别?

自然对比:不同组织因吸收X线能力不同,在胶片上形成不同灰度影像,这种密度对比就是“自然对比/天然对比”。

人工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是人工对比,导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

、什么是介入放射学?

是在影像诊断学、选择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细针穿刺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括两个基本内容:1、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2、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刺,导管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分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