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支原体肺炎的病程及护理一、病程概述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一种类似细菌的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其病程通常呈亚急性,潜伏期为2-3周,病程可持续1-3个月。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干咳、咽痛、肌痛、发热、头痛等。
病情严重时,可导致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等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1. 生活护理- 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烟雾、尘埃等刺激性因素。
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烟雾、尘埃等刺激性因素。
-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轻体力负担。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轻体力负担。
- 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 症状护理- 咳嗽: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咳嗽: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 发热:给予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
发热:给予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
- 咽痛:可给予局部冷敷或使用止痛药物,减轻咽痛。
咽痛:可给予局部冷敷或使用止痛药物,减轻咽痛。
3. 观察与监测- 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 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乏力等症状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的进展。
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乏力等症状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的进展。
4. 用药护理- 遵医嘱: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遵医嘱: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 药物指导: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遵守用药时间、剂量等要求。
药物指导: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遵守用药时间、剂量等要求。
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个案儿科门诊陈绍妮目录•摘要 (3)•前言 (3)•临床资料..................................................................。
3 •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4)•诊断 (4)•治疗 (5)•护理诊断 (6)•护理目标 (6)•护理措施 (7)•一、摘要通过临床病例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整体护理,了解引起支原体肺炎的常见原因及掌握其临床表现特点,增加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愈率,促进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护理工作更好的发展。
二、前言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
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炎症。
MP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它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三、临床资料现病史:患儿:陈晚秋,女、2岁。
咳嗽20天,高热4天以小儿支原体肺炎于2013年9月23日收住院.患儿12天前,受凉后发热咳嗽,在私人门诊静脉点滴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热退.过几天后又发生咳嗽、发热。
后反复治疗4天无效后转我院门诊治疗.在我院门诊经支原体血检、胸部ⅹ线拍片检查后,诊断为小儿支原体肺炎,收住院。
家族史:母亲无母体疾病;无接触毒物;孕早期无感染;无孕期用药;无妊娠溶血史、习惯性流产史、剖宫产史、死胎史、畸胎史、出血史、酗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父母均体健,非近亲结婚,无心、肾、高血压等慢性病史,家族无传染病、遗传病史。
父母血型不详。
体格检查:体温39.2℃、脉搏116次、呼吸26次。
全身大汗,精神差,皮肤无缺血点和黄疸,表浅淋巴结不舯大。
咽部轻度充血、扁桃腺Ⅱ度,无脓性分泌物。
支原体肺炎护理查房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婴儿和幼儿。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喘息、胸痛等,病情发展迅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护理查房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第一次查房(0-8小时)在患者刚入院时,护士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查房,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监测生命体征等。
1.询问病史:询问患者或家属关于病情发展的详细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以便及时掌握病情。
2.生命体征监测:监测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
3.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观察咳嗽特点、测量氧饱和度等,了解患者的呼吸道病变情况。
4.密切观察:观察患者活动能力、饮食情况、睡眠是否受到影响,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二、日常查房(每4-8小时)在患者入院后的日常查房中,护士应重点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生命体征监测: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观察咳嗽特点、测量氧饱和度等。
特别要注意呼吸音是否有异常,有无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3.痰液观察:观察患者痰液的性状和颜色,如粘稠度、量多少、颜色是否发黑等,及时提醒患者咳痰或进行痰液吸收。
4.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饮食情况,提供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摄入。
5.安全护理: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注意预防交叉感染。
保持病房的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
三、特殊情况查房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出现并发症时,护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殊情况查房,对患者进行更加细致的护理。
1.发热:发现患者体温持续升高或超过正常范围,要及时给予退热药物,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呼吸困难:如患者出现呼吸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观察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并使用吸氧装置辅助呼吸。
3.胸痛:如患者出现胸痛,要及时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表现、病理、治疗方法、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护理干预措施及要点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又称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多发生于婴幼儿及学龄儿童,占小儿肺炎的10%-20%,治疗至少1-3周。
少部分患者因合并基础性疾病,可能治疗周期较长,留有后遗症。
支原体肺炎定义和特点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微小的细菌,属于支原体科。
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包括:1.发病年龄:支原体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尤其是5 岁以下的儿童更为常见。
2.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普通肺炎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3.实验室检查: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痰培养、血清学检查等。
其中,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4.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
抗感染治疗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进行治疗。
支原体肺炎病因及临床诊断(一)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其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如下:1.病因: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微小的细菌,属于支原体科。
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感染人体后,会在肺部繁殖,引起肺部炎症反应。
2.病理生理机制: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在肺部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肺部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等。
同时,肺炎支原体还可以释放毒素,引起肺部组织损伤和坏死。
炎症反应和毒素的作用会导致患儿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
(二)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起病缓慢,潜伏期2~3 周,病初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等症状。
发热高低不一,可高达39℃以上。
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一般于病后2~3 天开始,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黏稠痰液,偶带血丝。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护理体会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是由一种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肺炎,为学龄儿童常见的一种肺炎。
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因此,临床护理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与康复非常重要。
应针对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复杂多变的病情进行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使病愈快,预后好。
我科长期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护理1.1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舒适,每日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注意患儿保暖,避免对流风,避免交叉感染,与其他病种分室收治。
室温在18—20℃左右,湿度50—60%,谢绝有呼吸道感染人员探访。
1.2休息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氧耗。
根据病情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将头转向一侧,有利于排痰。
患儿病情好转时可以增加活动,促进痰液排出,有利于康复。
1.3饮食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禁油腻、辛辣食物,少食多餐,避免一次吃得过饱,影响呼吸。
鼓励患儿多饮白开水,以补充呼吸道水分的丧失,但睡前不要饮水过多,以防影响夜间睡眠,饭前不要多饮水,防稀释胃液,不利于食物消化,也影响食欲。
喂食不可勉强,以防呛入食管,进食和服药时宜将患儿上身抬高。
2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护理2.1 吸氧根据患儿缺氧程度决定吸氧流量,轻度缺氧,氧流量为0.5—1L/分钟,中度缺氧,氧流量为2—4L/分钟,重度缺氧,氧流量为5L/分钟左右。
给氧时,注意湿化,保持导管通畅,评价吸氧的效果。
2.2 吸痰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多,又不能将痰咳出,必要时吸痰。
吸痰时将患儿头向一侧,尽快用一次性吸痰管接负压吸引器,插入时中断负压,到位后边旋转边提抽。
吸痰时注意负压不宜过大,先吸口腔再吸鼻腔,以免粘液回流到咽下部吸入气管。
压力控制要适宜,时间不宜超过10秒,重度患儿应先吸氧2—3分钟,然后吸痰[1]动作要轻,防损伤上鼻部粘膜。
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体会近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在儿科门诊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为一名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多年的护士,我与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密切接触,深刻感受到这一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庭造成的困扰和痛苦。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通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以及与家属的沟通交流,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下是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首先,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多样,但一般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
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应该持续关注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同时,要仔细询问患儿家属有关患儿病情的描述,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其次,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传染病,家庭成员的防控尤为重要。
在面对这样的患者时,我们应该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他们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洗手并保持个人卫生习惯,以降低传染的风险。
另外,还要引导家属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和清洁卫生,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此外,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多为婴幼儿,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护士的专业性和亲和力,尽可能接近患儿,通过语言和动作传递积极的情绪和安全感,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和焦虑,减轻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
此外,我们还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如游戏、音乐等,让患儿在护理过程中感到愉悦和舒适。
除了以上观察和体会,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还涉及到一些药物治疗和辅助措施。
护士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正确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患儿的饮食和水分摄入情况,合理安排营养,增强患儿的免疫力。
此外,对于一些需要辅助呼吸的患儿,我们还需要熟练掌握和操作呼吸支持设备,确保患儿的呼吸功能得到充分支持。
在临床实践中,我还注意到家属的情绪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过程可能漫长而复杂,患儿家长常常感到焦虑和无助。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护理查房
1.患儿的临床症状观察:在查房时,要仔细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咳嗽情况等症状,了解病情的进展和变化。
特别要注意观察患
儿是否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危险症状。
2.做好呼吸支持: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的疾病,
因此在护理查房中,要着重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并做好呼吸支持。
可通
过给予氧气吸入、疏通呼吸道等措施来改善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
3.细菌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支原体感染往往容易引起继发细菌感染,
因此在护理查房中应注意预防和处理细菌感染。
可以给予抗生素治疗,但
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和剂量,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4.饮食与营养: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护理查房中,要关注患儿的饮食
和营养摄入情况。
可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充足的水分和高营养的
食物,以促进患儿的康复。
5.心理护理:小儿支原体肺炎对患儿和家长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
压力。
在护理查房中,要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并积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可以通过游戏和谈话等方式,让患儿放松心情,促进康复。
7.康复和复发的预防:小儿支原体肺炎容易复发,因此在护理查房中,要注意预防病情复发。
可以通过合理的抗生素用药、增强体质、改善饮食
和营养等措施来增强患儿的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
总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护理查房应注重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好
呼吸支持、细菌感染的预防和处理、饮食与营养、心理护理、家庭环境和
个人卫生的管理,以及康复和复发的预防。
通过科学的护理查房,可以帮助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日康复。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患儿运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观察组42例则给予个性化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8%和95.2%,组间差异显著(P<0.05)。
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PEFR各项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给予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个性化护理措施可使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个性化护理;疗效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小儿由于抵抗力弱,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患此病的可能性较高。
支原体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病症严重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1]。
因此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患儿恢复时间也可有效缩短。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个性化护理措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护理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
患儿入院之初血清MPIgM检测结果呈阳性,患儿均有发热、咳嗽等表现。
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5.21±2.01)岁,病程8~52d,平均病程(30.12±3.52)d;观察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年龄(4.71±2.11)岁,病程7~50d,平均病程(31.12±3.02)d。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患儿家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两组患儿一般临床数据均保持同质性(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治疗。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护理期间严密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清除患儿分泌物,保持患儿所在病房的干净卫生,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
观察组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措施。
1)评估护理。
患儿入院之初护理人员需对患儿的基本情况做充分的评估,了解患儿的病程程度、基本资料以及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等。
护理人员在对这些情况掌握的基础上为患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后期护理工作以护理计划为依据展开,充分体现出护理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2]。
2)用药护理。
正确的应用药物是保证治疗有效的一个关键点。
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一般会应用到抗生素药物,如红霉素等。
对于运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护理人员需做好用药指导工作。
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当患儿容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患儿的正常治疗产生严重干扰。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家长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药物用量、服药时间等均需遵医嘱,确保药物可以发挥出最大作用。
患儿使用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用药后容易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
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护理人员需及时做好预防措施[3]。
3)发热护理。
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通常有发热情况,这对患儿的治疗具有不利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儿做好发热护理。
每隔2h为患儿测量一次体温,患儿体温如在38.5℃以上,需采取退热工作,可用酒精擦拭、冰敷等物理降温法为患儿降温。
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保持患儿身体的洁净[4]。
4)预防感染护理。
患儿接受治疗过程中及时为患儿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对病房每天进行定时消毒,每天为患儿更换被褥和衣服,保持病房的通风,患儿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及时清除。
通过这些护理举措降低感染的发生率[5]。
1.3 治疗疗效判定
显效:患儿接受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儿治疗后体温有所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显著缓解;无效:患儿经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体温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患儿症状甚至有加重情况。
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采用肺功能测定仪对患儿肺功能进行评定,评价指标包括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资料与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8%和95.2%,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PEFR各项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支原体是一种病原微生物,其主要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小儿感染的可能性最高。
这主要因为小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更容易感染。
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除给予必要的治疗措施外,仍需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措施,护理内容包括评估护理、用药护理、发热护理和预防感染护理。
评估护理是开展个性化护理的基础,通过评估护理患儿的基本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下步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用药护理可以使患儿用药安全性更高,药物作用也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通过发热护理,可以使患儿发热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避免体温过高对患儿产生不利影响。
预防感染护理有效避免患儿发生感染情况,治疗可以更加顺利开展。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也优于对照组。
因此,给予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个性化护理,患儿治疗有效率可得到显著提高,肺功能也可得到有效改善,该护理方法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占花.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18):16731674.
[2] 向霜,段丽,李莉.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15,08(7C):149150.
[3] 于德娇,李海霞.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3):285.
[4] 钟文.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9(23):262.
[5] 陈维爱,陈之菊.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09(36):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