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舒宜芳;李晓雪

【期刊名称】《湖北农机化》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 引言rn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革命使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革命不仅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且导致了生产方式和制造哲理的巨大变化,可以说近10年来提出的新的制造哲理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提供的支撑,以信息化制造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正使制造业处于重要的历史性变革时期.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入关在即,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国内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而且正在迅速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许多大中型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倒闭.本文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分析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关系,论述了我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和发展策略及途径,希望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做些有益的探索.

【总页数】3页(33-35)

【关键词】

【作者】舒宜芳;李晓雪

【作者单位】荆门大学;荆门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

【相关文献】

1.网络化制造系统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及对策 [J], 陈嘉友

2.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应用与展望 [J], 王忆平

浅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发展

浅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发展 本文结合我国国情,论述了我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和发展策略及途径,希望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做些有益的探索。 标签: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虚拟制造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革命使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革命不仅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且导致了生产方式和制造哲理的巨大变化,可以说近十年来提出的新的制造哲理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提供的支撑,以信息化制造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正使制造业处于重要的历史性变革时期。 1 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据统计,世界发达国家60%的社会财富和45% 的国民收入,都是由制造业创造的。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在各国企业生产力的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55%~65%。制造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回顾制造技术的发展,从蒸汽机出现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 用机器代替手工,以作坊形成工厂20世纪初,各种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方法陆续形成,近代制造技术已成体系。但是机器(包括汽车)的生产方式是作坊式的单件生产。它产生于英国,在19世纪先后传到法国、德国和美国。并在美国首先形成了小型的机械工厂,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国力大大增强。 1.2 从单件生产方式发展成大量生产方式推动这种根本变革的是两位美国人——泰勒和福特。泰勒首先提出了以劳动分工和计件工资制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成为制造工程科学的奠基人。福特首先推行所有零件都按照一定的公差要求来加工。1913年建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实现了以刚性自动化为特征的大量生产方式,它对社会结构、劳动分工、教育制度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可想象的作用,50年代发展到了顶峰。生产力发生了飞跃,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生产方式,严重影响产品的更新换代,妨碍采用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必须寻求新的制造模式。 1.3 制造的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现代制造技术沿着4个方向发展、传统制造技术的革新、拓展;精密工程;非传统加工方法;制造系统的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本世纪末,机械产品将向大型化、高参数和高可靠性发展,技术密集度及附加值将有大幅度提高。产品更换新代加快,用户的各种需求不断增加。质量、价格、交货期这市场三要素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造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必须建立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模式。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期末考试习题总结

一、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 1、能量管理系统:EMS主要包括SCADA系统和高级应用软件。高级应用软件从发电和输配电的角度来分,发电部分包括AGC等,输配电部分包括潮流计算、状态估计、安全分析及无功优化。其功能是根据电力系统的各种两侧信息,估计出电力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 2、支路潮流状态估计:进行状态估计所需的原始信息只取支路潮流量测量,而不用节点量。在计算推导过程中,将支路功率转变成支路两端电压差的量,最后得到与基本加权最小二乘法类似的迭代修正公式。 3、不良数据:误差特别大的数据。由于种种原因(如系统维护不及时等),电力系统的遥测结果可能远离其真值,其遥信结果也可能有错误,这些量测称为坏数据或不良数据; 4、状态估计:利用实时量测系统的冗余度提高系统的运行能力,自动排除随机干扰引起的错误信息,估计或预报系统的运行状态。 5、冗余度:全系统独立量测量与状态量数目之比,一般为1.5-3.0 6、最小二乘法:以量测值z和测量估计值之差的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准则的估计方法。 7、静态等值:在一定稳态条件下,内部系统保持不变,而把外部系统用简化网络来代替,这种与潮流计算,静态安全分析有关的简化等值方法就是电力系统的静态等值; 8、静态安全分析:电力系统的静态安全分析只考虑事故后系统重新进入新稳定运行情况的安全性,而不考虑从当前运行状态向事故后新稳定运行状态转变的暂态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预想事故评定、自动事故选择以及预防控制。 9、预想事故自动筛选:静态安全分析中,先用简化潮流计算方法对预想事故集中的每一个事故进行近似计算,剔除明显不会引起安全问题的预想事故,且按事故的严重性进行排序,组成预想事故一览表,然后用更精确的潮流算法对表中的事故依次进行分析 10、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目的:实现正常运行情况和偶然事故情况下都能保证电网各运行参数均在允许范围内,安全、可靠的向用户供给质量合格的电能。也就是说,电力系统运行是必须满足两个约束条件:等式约束条件和不等式约束条件。 11、小扰动稳定性/静态稳定性:如果对于某个静态运行条件,系统是静态稳定的,那么当受到任何扰动后,系统达到一个与发生扰动前相同或接近的运行状态。这种稳定性即称为小扰动稳定性。也可以称为静态稳定性。 12、暂态稳定性/大扰动稳定性:如果对于某个静态运行条件及某种干扰,系统是暂态稳定的,那么当经历这个扰动后系统可以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正常的稳态运行状态。 13、动态稳定性:指电力系统受到小的或大的扰动后,在自动调节和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保持长过程的运行稳定性的能力。 14、极限切除角:保持暂态稳定前提下最大运行切除角,即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与加速面积大小相等的稳定极限情况下的切除角。 15 常规潮流计算的任务: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和网络结构确定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电压,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 16 静态特性:在潮流计算时计及电压变化对各节点负荷的影响。

伺服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伺服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伺服系统的三个发展阶段,包括步进电动机开环伺服系统阶段、直流伺服电动机闭环伺服系统阶段、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伺服系统阶段,并分析了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交流化、智能化、网络化、小型化。 关键词:伺服;智能化;小型化 伺服系统也叫位置随动系统,它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执行机械对位置指令(给定量)的准确跟踪,当给定量随机变化时,系统能使被控制量准确无误地跟随并复现给定量,是一个位置反馈控制系统[1],主要包括电机和驱动器两部分,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及工业自动化等自动控制领域。随着电力电子、控制理论、计算机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机制造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伺服系统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 1伺服系统的发展阶段 伺服系统的发展与伺服电动机的不同发展阶段相联系,

由直流电机构成的伺服系统是直流伺服系统,由交流电机构成伺服系统是交流伺服系统。伺服电动机至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1 第一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步进电动机开环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的驱动电机为步进电动机或功率步进电动机,位置控制为开环系统。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3.6°、1.8°,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0.72°、0.36°。 步进电机存在一些缺点:在低速时易出现低频振动现象;一般不具有过载能力;步进电机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启动频率过高或负载过大易出现丢步或堵转现象,停止时转速过高易出现过冲现象。 1.2 第二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直流伺服电动机闭环伺服系统 由于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调速性能,很多高性能驱动装置采用了直流电动机,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也由开环系统发展成为闭环系统。在数控机床的应用领域,永磁式直流电动机占统治地位,其控制电路简单,无励磁损耗,低速性能好。 1.3 第三个发展阶段(80年代至今):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伺服系统

2009年4月现代制造系统考试卷(完整版)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制造系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从古代到19世纪,制造模式是【】 A.机械模式 B 手工或手工场式 C.生物模式 D 社会模式 2.NC铣床的Z轴定义为【】 A.平行于主轴的坐标轴 B 垂直于主轴的坐标轴 C.平行于右手定则中的中指的坐标轴 D 用户指定的坐标轴 3. 影响FMS布置方案的主要因素是【】 A.加工/处理工作站 B 物料传输与存储系统 C.计算机控制系统 D 信息系统 4. 下列哪种坐标型的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为球型包络面【】 A.笛卡尔坐标型 B 极坐标型 C 圆柱坐标型 D 多关节型 5.某FMS的加工对象为中小型圆形零件,其装卸工作适合于采用【】 A.托盘夹具 B 拖车 C 自动引导小车 D 工业机器人 6.能自主根据外界环境和系统参数等的变化,自动调节和控制作业状态的机器人称为 【】 A.示教再现机器人 B 智能机器人 C.自适应控制机器人 D 学习控制机器人 7.坐标机坐标轴及测量由操作者执行,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此类控制方式为【】 A.手动控制 B 计算机辅助手动控制 C 计算机辅助自动控制 D 直接计算机控制 8.当刀具中心轨迹在程序轨迹前进方向右边时,所用指令是【】 A.G00 B.G40 C.G41 D.G42 9.机器人哪种元件的空间位置与姿态的集合称为位形空间?【】 A.关节 B 手臂 C.手爪或工具 D.驱动器

10.如果采用一个数据字节每次在线上送出一位,各位顺序传送的数据通信方式称为【】 A.串行通讯 B 并行通讯 C 互联网通讯 D 串、并混合通讯 11.在CNC装置中,系统程序、中间运算结果、加工程序和参数分别存放在【】A.EPROM,CMOS ,RAM,RAM B EPROM,RAM,CMOS,RAM C RAM,CMOS,RAM,EPROM D CMOS, RAM,RAM,EPROM 12.不论是特征码位法还是码域法,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的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但使用时【】 A.方便 B 较方便 C 很方便 D 不方便 13.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群,其组成有【】 A.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 B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 C 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通信技术 D 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14. 某产品装配时,把作业人员安排在流水线的两侧,其原因是受【】 A.优先约束 B 正区域约束 C 负区域约束 D 位置约束 15. JLBM—1分类编码系统辅助码的位数为【】 A.6 B 8 C 10 D 15 16. CAD系统主要由哪三部分组成?【】 A.计算机、系统软件、打印机 B 计算机、键盘、显示器 C 计算机及外设、操作系统、应用程序 D 计算机、鼠标、键盘 17. 编制成组工艺的重点是“成组调整”,其要点是指【】 A.同一夹具、同一套刀具和辅助工具 B 同一机床、同一套刀具 C 同一夹具、同一辅助工具 D 同一机床、同一刀具和夹具 18. 最经典的优化技术所采用的方法是【】 A.数学规划法 B 极植法 C.多目标优化 D 最大原理 19. 装配过程的作业有【】 A.机械连接、螺纹联结 B 螺纹联结、铆接、熔接 C.机械连接、熔接、粘接 D 铆接、熔接、粘接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简介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并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并推进着制造业的变革与发展,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简称CIMS)技术的应用及其产业化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是基于CIM理念的集成优化的制造系统。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从市场需求分析到最终报废处理)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组织、管理)、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T)、质量(Q)、成本(C)、服务(S)、环境(E),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CIMS的总体结构 CIMS建设的目标是在统一的数据库和网络支持下,建立生产经营管理分系统和工程技术(CAD/CAM/CAPP/PDM)分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的全面集成。为实现这个总体目标,CIMS 由两个功能分系统和两个支撑分系统组成。两个功能分系统为生产经营管理分系统和工程技术分系统;两个支撑分系统为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整个系统将以关系型数据库为核心,并由各应用系统通过INTERNET/INTRANET/EXTRANET访问数据库,这样就使得几个服务器上的数据在逻辑上成为一个整体,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唯一性。CIMS的总体结构如图1.2-1所示。 图1 CIMS的总体结构 二、CIMS的技术构成 工程技术分系统:可简称为TIS分系统,即技术信息系统。通常包括CAD、CAPP、CAM 和PDM等部分。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资料讲解

工程硕士研究生2014年《现代电力系统分析》复习提纲 2014.6 一、 简述节点导纳矩阵自导纳及互导纳的物理意义;试形成如图电路的节点导纳矩阵和节点阻抗矩阵。 答:节点导纳的阶数等于网络的节点数,矩阵的对角元素即自导纳等于与该节点连接的所有支路的导纳之和,非对角元素即互导纳则为连接两点支路导纳的负值。(李)在电力网络中,若仅对节点i 施加单位电压,网络的其它节点接地时,节点i 对网络的注入电流值称为节点i 的自导纳;此时其它节点j 向网络的注入电流值,称为节点j 对节点i 的互导纳。 节点导纳矩阵为:在电力网络中,若仅对节点i 施加单位电压,网络的其它节点接地即U =0时,节点i 对网络的注入 电流值称为节点i 的自导纳;此时其它节点j 向网络的注入电流值,称为节点j 对节点i 的互导纳。 ???? ????? ??????? ????? ?----- ++-- =j j jk jk j jk jk j j j j j Y 10 2 10011021 1121110011 2 ;李 ????? ?? ? ???? ? ???---=105.00 01.111.1105.01.115.2100 112j j j j j j j j j j Y 节点阻抗矩阵为:在电力网络中,若仅对节点i 施加单位电电流。 ????????????=22222544244424452 k k k k k k k j Z ;李????????????=22.222 2.205.64.44.424.44424.445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Z 二、 写出下图所示变压器电路的П型等效电路及物理意义。 1:k 答:1、物理意义: ①无功补偿实现开降压;②串联谐振电路;③理想电路(r<0)。 2、П型等效电路: ??????+--+=??????201212 1212 1022211211Y Y Y Y Y Y Y Y Y Y ,令U1=1时,点2接地U2=0 图一 Y 10 Y 20 Y 12

电液伺服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电液伺服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电液伺服系统的特点 电液伺服系统有许多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响应速度快、输出功率大、控制精确性高,因而在航空、航天、军事、冶金、交通、工程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类使用水利机械及液压传动虽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液压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却还是近几十年的事,随着电液伺服阀的诞生,使液压伺服技术进入了电液伺服时代,其应用领域也得到广泛的扩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动态试验。而电液伺服技术是实现动态高周疲劳、程控疲劳和低周疲劳以及静态的恒变形速率、恒负荷速率和各种模拟仿真试验系统的最佳技术手段。 国内电液伺服试验机的起步 国外试验机同行在电液伺服技术的应用和研制起步较早,自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就先后生产了各种使用电液伺服系统的试验机,如美国MTS、英国Instron、瑞士Amsler(现在分为瑞士RUMUL和瑞士W+B试验机公司)、德国Sehench和日本岛津等公司都先后研制成功各种电液伺服试验机。当时我国在这个应用领域还是空白,使用的电液伺服试验机都是从这些国家进口的。 我国试验机厂家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研制电液伺服试验机,长春试验机研究所、长春试验机厂、红山试验机厂和济南试验机厂等开始进行研制。在国家财力的支持下,先后都成功地开发出电液伺服动静试验机,并开始在国内应用。正是通过当时这段时间的成功实践,培养锻炼出一批技术人员,创建了我国今后电液伺服技术发展的平台,奠定了国内在该技术领域的基础。 国内电液伺服试验机的发展阶段 国内电液伺服试验机的发展按照产品发展时期的特点大致划分成两个阶段:即自主发展阶段和与国外合作发展阶段。 自主发展阶段: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到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的电液伺服试验机都是以自主开发为主。主要是集中在国内几个有实力的试验机厂家,如长春试验机研究所、长春试验机厂、红山试验机厂和济南试验机厂等。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性的产品有:1983年长春试验机研究所研制的2000kN电液伺服岩石压力试验机,该设备采用高压容器作为围压,模拟试样的真实受力情况。是三轴动静试验机的代表性产品,并首次把计算机引入电液伺服试验机的控制。1984年长春试验机研究所研制的3000kN电液伺服双缸卧式拉力试验机。该项目中首次应用静压支撑技术,成功地在两个卧式伺服油缸上实现静压支撑。另外,还首次应用了伺服同步技术,实现双缸系统的同步跟踪和精确定位。双缸的同步

自考现代制造系统名词解释整理

1.生产:利用一系列能量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每种能量的作用规定了物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的变化。P1 2.制造:广义:包括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规划、制造生产、质量保证、管理和营销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活动与运作(作业)。 狭义:指利用工具、装备或装置把原材料转换成产品/货物的生产。P1 3.机械模式:是机械自动化的生产模式,是以机械论为主导,不承认个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P2 4.生物模式:主张摒弃机械模式的泰勒制,实行目标管理,子提出目标和要求,注重实施者的自主性,对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明确达到的目标和验收结果。P2 5.社会模式:就是主张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研究人与人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他们执行集成系统管理,使企业形成“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相乘效果”。P2 6.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一体化模式:充分利用知识、信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最新成果,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实施小组与群体/工段/集团自组织、动态快速响应和不断改进与创新的人鱼自然和谐的模式。P2 7.自动化:是指把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系统用于操作和控制生产的技术。P4 8.工厂自动化:实现机械工业各种作业的流水生产,对流水作业的设备或装置实施自动控制。P4 9.办公自动化:是以企业/工厂的信息流自动化为目标,利用计算机提高办公效率,从而实现高效生产的经营管理业务。P4 10.“三高”: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 11.绿色制造(P6) :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最少化,能耗最少化和空气与水污染最少化。 12.准时制造生产(及时生产):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也就是Just in Time(JIT)一词所要表达的本来含义。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13.灵捷制造:是指制造系统在满足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同时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 14.TCS(使顾客完全满意):是指超越顾客的期望,适应顾客需求变化、利用需求变化和改变(或引导)需求变化,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 15. TQCSE中的T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采用自动化技术,能缩短产品制造周期,产品上市快;二是提高生产率。Q的含义是采用自动化系统,能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C的含义是采用自动化技术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S 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利用自动化技术,更好地做好市场服务工作;二是利用自动化技术,替代或减轻制造人员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直接为制造人员服务。E 的含义是制造自动化应该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污染,有利于实现绿色制造。 16.制造过程:(P9)是指制造产品和服务的活动集合。 17.5M:即作为生产对象的物料(Material),包括制造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原材料、配件、元器件和辅助材料;作为劳动力主体的人(Man);作为生产资料(Machine)的设施、机器、装置和工辅具等;作为支持制造生产的相关信息、情报(Message)、知识和方法;资金(Money).

伺服系统原理及发展趋势 王刚

伺服系统原理及发展趋势 姓名:王刚学号:50128523405 摘要:伺服系统是机电产品中的重要环节,其控制性能反映了机电设备的控制质量。高性能的伺服系统可以提供灵活、方便、准确、快速的驱动。本文在理解《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基础上,介绍了伺服系统的发展过程和伺服系统的分类、原理,并具体阐述了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伺服系统;控制;电机;发展 Abstract:Servo-system is the important link in the mechanical-electrical products ,its control property reflects the control quality of mechanical-electrical device.High-performance servo system can provide a flexible, convenient, accurate and fast driver.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servo driv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is course, the developing of the Servo-system are introduce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the principle of the servo system, and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ervo system in detail. Keyword:Servo-system;Control;Motor;developing 引言 伺服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又称随动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转角)。最基本的伺服系统包括伺服执行元件(电机、液压缸等)、反馈元件和伺服驱动器。

现代操作系统--作业题整理演示教学

注:标有“操作系统第二版中文版答案”的答案是从操作系统第二版中文答案的电子书上摘抄的,剩下的是非标准答案(可以忽略~~)。有几道题没有写。以下的相关文档仅供参考!祝各位同学考试愉快! 第一章:引论(P44) 1、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 答:多道程序就是CPU在内存中多个进程之间迅速切换。它一般被用来使CPU 保持忙碌,当有一个或多个进程进行I/O时。(操作系统第二版中文答案) 2、什么是SPOOLing?读者是否认为将来的高级个人计算机会把SPOOLing作为标准功能? 答:SPOOLing是Simultaneous Peripheral Operation On-Line (即外部设备联机并行操作)的缩写,它是关于慢速字符设备如何与计算机主机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通常称为“假脱机技术”。(回答:什么是SPOOLing?百度的~~~)输入SPOOLing是作业中的读入技术,例如:从卡片在磁盘,这样当当前执行的进程完成时,将等候CPU。输出SPOOLing在打印之前首先复制打印文件,而非直接打印。在个人计算机上的输入SPOOLing很少,但输出SPOOLing非常普通。(操作系统第二版中文答案) 3、在早期的计算机中,每个字节的读写直接由CPU处理(既没有DMA)。对于多道程序而言这种组织方式有什么含义? 答:多道程序的主要原因是当等候I/O完成时CPU有事可做。如果没有DMA,I/O 操作时CPU被完全占有,因此,多道程序无利可图(至少在CPU利用方面)。无论程序操作多少I/O操作,CPU都是100%的忙碌。当然,这里是假定主要的延迟是数据复制时的等待。如果I/O很慢的话,CPU可以做其他工作。(操作系统第二版中文答案) 4、系列计算机的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由IBM引入System/360大型机。现在这种思想已经消亡了还是继续活跃着? 答:它依然存在。例如:Interl以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属性包括速度和能力消耗来产生Pentium I,II,III和4。所有这些机器的体系结构都是兼容的,仅仅是价格上的不同,这些都是家族思想的本质。(操作系统第二版中文答案) 5、缓慢采用GUI的一个原因是支持它的硬件的成本(高昂)。为了支持25行80列字符的单色文本屏幕应该需要多少视频RAM?对于1024*768像素24位色彩位图需要多少视频RAM?在1980年($5/KB)这些RAM的成本是多少?现在它的成本是多少? 答:25*80字符的单色文本屏幕需要2000字节的缓冲器。1024*768像素24位颜色的位图需要2359296字节。1980年代这两种选择将分别地耗费$10和$11520。而对于当前的价格。将少于$1/MB。(操作系统第二版中文答案) 8、考虑一个有两个CPU的系统,并且每个CPU有两个线程(超线程)。假设有三

大型冶炼企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大型冶炼企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摘要:本文对大型铝冶炼联合企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背景、技术路线、总体结构、分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关键技术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冶炼企业,集成,制造系统,开发 一、PGL-CIMS系统开发背景 中国铝业股份XXXX分公司(原平果铝业公司)是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现代化铝冶炼联合生产企业,设计规模为年产65万吨精矿、30万吨氧化铝、10万吨电解铝,第一期工程投资42.56亿元,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以及XX建国以来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平果铝作为我国新兴的现代化铝冶炼企业,引进法国、德国、美国、瑞典、荷兰、丹麦、日本等七个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拥有我国铝工业的最新科研成果,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基地。1995年9月企业投产后,为了适应公司长期的战略发展需要,解决生产经营与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信息瓶颈问题,面对生产经营的复杂性与管理手段的落后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司决策层提出了采用CIMS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为此,成立了以公司领导亲自挂帅的CIMS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以“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全面集成”方针,开发与应用大型铝冶炼联合企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PGL-CIMS)的实施策略。 在系统规划之初,企业与开发单位紧密合作,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国内外CIMS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编制了《PGL-CIMS初步设计报告》和《PGL-CIMS可行性分析报告》,1998年3月报告通过国家CIMS专家组的评审。 1998年7月PGL-CIMS一期工程正式启动,2000年4月经营管理分系统、设备能源管理分系统和档案管理子系统投入运行。同年1月通过国家863/CIMS专题组的验收,平果铝业公司获得95期间国家863/CIMS应用示X企业称号。

2019国家电网校园招聘题库参考—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2019国家电网校园招聘题库参考—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2019国家电网校园招聘尚未开始,预计将于2018年11月份开始招聘,每年招聘两批,总人数超过两万人。今天中公电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下备考2019国家电网笔试的试题资料,帮助大家备考。 1、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用的逐步积分法是( ) A、时域仿真法 B、直接法 C、频域法 D、暂态能量函数法 2、( )是一个多约束的非线性方程组问题,采用牛顿法和基于线性规划原理处理函数不等式约束的方法。 A、状态估计 B、网络拓扑 C、最优潮流 D、静态安全分析 3、电力系统( )就是利用实时量测系统的冗余性,应用估计算法来检测和剔除坏数据。其作用是提高数据精度及保持数据的前后一致性,为网络提供可信的实时潮流数据。 A、网络拓扑 B、状态估计 C、静态安全分析 D、调度员潮流

4、稳定计算的数学模型是一组( )方程 A、代数 B、微分 C、长微分 D、其它三个选项都不是 5、离线计算主要应用范围( ) A、规划设计 B、运行方式分析 C、为暂态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D、安全监控 6、柔性交流输电可实现的功能是( ) A、控制潮流 B、远程调用 C、增加电网安全稳定性 D、提高电网输送容量 7、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出现病态的条件是( ) A、线路重载 B、负电抗支路 C、较长的辐射形线路 D、线路节点存在高抗 8、最优潮流常见目标函数( )

A、总费用 B、有功网损 C、控制设备调节量最小 D、投资及年运行费用之和最小 E、偏移量最小 9、静态不安全的判断准则( ) A、频率失稳 B、电压失稳 C、电压越限 D、发电机不能同步运行 10、属于分布式发电的有( ) A、建筑一体化光伏 B、大型风电厂 C、小型光伏 D、小型风电厂 11、微电网的常态运行方式有( ) A、独立运行模式 B、正常运行模式 C、联网运行模式 D、不正常运行

现代制造系统

现代制造系统 专业工业工程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电解磨削 【摘要】: 摘要: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变成产品的技术的总称,是国名经济得以发展,也是制造业本身赖以生存的关键基础技术。机械制造是各种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制造过程的总称。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这些机械产品的加工原理、工艺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设备的一门工程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这个传统工业焕发了新的活力,增加了新的内涵,使机械制造业无论在加工自动化方面,还是在生产组织、制造精度、制造工艺方法方面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Abstract: Abstract: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to make the raw materials into products, and technical customers, is a country name to develop the economy, but also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tself, the underlying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all kinds of machinery, machine tools, tools, instruments, meters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 gener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to study the principles of these products processing machinery, process equipment and methods, and a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Wit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micro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machin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glow this tradition a new vitality, new content added, so that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erms of process automation, or in th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Manufacturing precision,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have undergone remarkable changes. 【关键词】: 特种加工;电解磨削;

交流伺服系统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交流伺服系统发展现状及其趋势运动控制系统作为电气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研究电动机拖动及机械设备的位移控制问题。交流伺服系统是运动控制系统所研究的重要的一部分,而纵观电力拖动的发展过程,交、直流两种拖动方式并存与各个生产领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两者相互竞争,相互促进。 1990年以前,由于技术成本等原因,国内伺服电机以直流永磁有刷电机和步进电机为主,而且主要集中在机床和国防军工行业。1990年以后,进口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系统逐步进入中国,此期间得益于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电力电子及微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交流伺服电机的驱动技术也得以很快发展。如今约占整个电力拖动容量80%的不变速拖动系统都采用交流电动机,而只占20%的高精度、宽广调速范围的拖动系统采用直流电动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电机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支撑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流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得以极大的迈进,使得先前困扰着交流伺服系统的电机控制复杂、调速性能差等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日渐提高,价格趋于合理,使得交流伺服系统取代直流伺服系统尤其是在高精度、高性能要求的伺服驱动领域成了现代电伺服驱动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势。 一、交流伺服系统的概述 伺服来自英文单词Servo,指系统跟随外部指令进行人们所期望的运动,运动要素包括位置、速度和力矩。伺服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液压、气动到电气的过程,而电气伺服系统包括伺服电机、反馈装置和控制器。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是直流电机作为主要执行部件,在70年代以后,交流伺服电机的性价比不断提高,逐渐取代直流电机成为伺服系统的主导执行电机。控制器的功能是完成伺服系统的闭环控制,包括力矩、速度和位置等。我们通常说的伺服驱动器已经包括了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和功率放大部分。虽然采用功率步进电机直接驱动的开环伺服系统曾经在90年代的所谓经济型数控领域获得广泛使用,但是迅速被交流伺服所取代。进入21世纪,交流伺服系统越来越成熟,市场呈现

对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精

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一、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计算机硬件的软件。作为介于计算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中间层,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与基石。操作系统通常是最靠近硬件的一层系统软件,它把硬件裸机改造成为功能完善的一台虚拟机,使得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更加方便,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上层的应用程序可以获得比硬件提供的功能更多的支持。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2000、Netware等。二、操作系统的发展 1、大型机时代早期的操作系统非常多样化,生产商生产出针对各自硬件的系统。每一个操作系统都有不同的命令模式、操作过程和调试工具,即使它们来自同一个生产商。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厂家每生产一台新的机器都会配备一套操作系统。尽管这些机器在性能上有明显差异,但它们有统一的操作系统—— OS/360。 2、小型机和UNIX的崛起 UNIX操作系统是由AT&T公司开发出来的,后来成为开发小型操作系统的起点,并成为操作系统的典范。早期的操作系统是可以被用户所利用的功能的集合。60年代末70年代初,几种硬件支持相似的或提供端口的软件可在多种系统上运行早期的系统已经利用微程序来在它们的系统上实现功能。 3、个人计算机时代微型处理器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普及至中小企业和个人爱好者。而计算机的普及又推动了硬件组件公共接口的发展,并逐渐地要求有一种“标准”的操作系统去控制它们。在早期,主要的操作系统是8080 CPU用的 CP/M-80,它建立在数家公司针对PDP-11架构的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MS-DOS。这些计算机在ROM都有个小小的启动程序,可以把操作系统从磁盘装载到内存;IBM-PC系列的BIOS是这一思想的延伸。随着显示设备和处理器成本的降低,很多操作系统都开始提供图形用户界面。如:UNIX提供的 X Window系统、微软的Windows系统、苹果的Mac系统等。三、现代操作系统的发展(一)微内核操作系统对于一个操作系统而言,内核通常是系统中最核心的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整理提纲

1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 电网互联的优点及带来的问题, 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运行状态带来的好处。电力系统分析概述。 第二章 电力网络的基本概念 结点电压方程,关联矩阵, 用关联矩阵与支路参数确定结点电压方程,变压器和移向器的等值电路, 节点导纳矩阵, 第三章 常规潮流计算的任务、应用、, 对潮流计算的基本要求, 潮流计算的方法, 电力系统数学表述, 潮流计算问题的最基本方程式 潮流计算的借点类型, 节点功率方程及其表示形式, 潮流计算高斯赛德尔发。 牛顿拉弗逊法, 潮流计算的PQ分解法, 保留非线性潮流算法, 最小化潮流算法(潮流计算和非线性规划潮), 潮流计算的自动调整, PV节点无功功率越界的处理,PQ节点电压越界的处理,带负荷调压变压器抽头的调整,负荷特性的考虑,互联系统区域间交换功率控制 最优潮流计算 最优潮流和基本潮流的比较,最优潮流计算的算法,最优潮流的数学模型,(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最优潮流计算的简化梯度算法,(迭代求解算法的基本要点),最优潮流的牛顿算法, 交直流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直流输电的应用 交直流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的特点 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的分解 交流系统部分的模型 直流系统部分的模型 直流电力系统模型 直流系统标幺值,直流电力系统方程式,(换流站,及其控制方式) 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算法 联合求解法和交替求解法 直流潮流数学模型 第四章故障类型及分析 双轴变换-派克变换及正交派克变换 两相变换-克拉克变换 顺势对称分量变换(120 +-0)对称分量变换 坐标变换的运用 网络方程网络中的电源模型 不对称短路故障的边界条件 短路故障通用复合序网 断线故障通用负荷序网 两端口网络方程 阻抗行参数方程(有源无源)导纳型参数方程(有源无源)混合型参数方程 复杂故障分析 第五章 状态的确定(状态估计 量测误差随机干扰测量装置在数量上或种类上的限制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功能流程 对量测量的数量要求 状态估计与常规潮流计算比较 条件不同模型和方程数的不同求解的数学方法不同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表征与可观察性 量测方程五种基本测量方式状态估计误差的原因高斯白噪声型的随机误差噪声响亮 电力系统状态的可观察性 最小二乘估计最小方差估计的概念 h(x)为线性函数时的最小二乘准则、h(x)为非线性函数时的最小二乘准则及步骤 快速解耦状态估计算法 支路潮流状态估计法 递推状态估计 追踪估计、估计的目标函数递推估计公式第六章 电力系统安全性 实时安全监控功能结构 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现代制造系统历届考试题

现代制造系统历届考试题 现代制造系统复习题(2008-03-02 11:36:48) 标签:闭环控制开环控制制造系统聚类分析法分类:考试信息 选择题 1.自动化是指把用于操作和控制生产的一种技术。 A.机械、电子和计算机 B.电机、机床和传输装置 C.液压、气动和光信号 D.继电器、半导体和PLC 2.在自动线中设置缓冲存储器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产品质量 B.降低产品成本 C.增加适应能力 D.提高工作效率 3.闭环伺服系统与半闭环伺服系统相比,其特点是 A.稳定性好,精度高 B.稳定性好,精度低 C.稳定性差,精度高D.稳定性差,精度低 4.在轮廓控制系统中,NC机床之所以能加工出形状各异的零件,主要是因为有了 A.计算机 B.两个以上进给轴 C.编程功能 D.插补功能 5.产品出厂都要提供合格证,这属于 A.质量控制 B.质量评价 C.质量保证 D.质量规划

A.工件流 B.刀具流 C.切屑流D.信息流 7.机器人的关节可使连接的杆件进行相对转动,其输入/输出杆件的轴线垂直于转动轴,该关节称为 A.正交关节 B.回转关节 C.扭转关节 D.旋转关节 8.在采用机械连接与固紧的装配作业中,利用零件包容与被包容界面间的运动约束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方法,称为 A.铆接 B.压配合 C.滑动配合 D.挤压与胶合 9.下列概念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A.离线检测时零件脱离制造过程,在距生产线一定距离的检测站上进行检测 B.离线检测存在制造和检测的延时 C.离线检测的输出超差风险小 D.离线检测不能及时发现输出质量问题 10.用分类编码系统划分零件族(组)时,常用()确定分组的相似性的尺码 A.特征码位法和聚类分析法 B.特征码位法和码域法 C.聚类分析法和码域法D.聚类分析法、特征码位法和码域法 11.AC控制是指 A.闭环控制 B.半闭环控制 C.群控系统 D.自适应控制 12.某坐标测量机的触针由电机驱动,但仍由操作者进行导向,数据处理和计算由计算机完成,该坐标测量机的控制方式为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摘要: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资源和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系统部件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随着操作系统的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功能不断增加。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标准的套装软件必须满足尽可能多用户的需要,于是系统不断膨胀,功能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从开发工具到系统工具再到应用软件的一个平台环境。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技术变革作出了分析,同时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和分类做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以及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做了一个预测。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历程,新技术,发展趋势 Talking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bstract: Operating system (O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softwar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computer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ources and the entire computer workflow, coordination between system components, systems and users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us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the new technology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as a standard suite of software must meet the needs of as many users as possible, so the system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formed from the development tools to the system tools to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to a platform environment. More able to meet user need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re posi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of the compu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and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of the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nd makes a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mput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