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究竟应编制多少应急预案
- 格式:docx
- 大小:43.53 KB
- 文档页数:11
企业应该编制几个应急预案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企业的规模和业务范围。
大型企业和多元化业务的企业可能需要更多的应急预案范本,因为他们可能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可能需要为每个地区或每种业务类型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
而小型企业或单一业务的企业则可能需要较少的应急预案范本。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企业的行业特性。
有些行业的风险更高,例如化工、建筑等行业,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应急预案范本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而一些相对稳定的行业,如教育、咨询等,可能只需要少数几个应急预案范本。
再次,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地理位置。
位于地震带、洪水区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企业,需要更多的应急预案范本来应对可能的自然灾害。
而位于相对安全的地区的企业,可能只需要少数几个应急预案范本。
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源。
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有足够的资源来制定和维护多个应急预案范本,那么他们可以选择编制更多的应急预案范本。
如果企业的资源有限,那么他们可能需要优先考虑编制最重要的应急预案范本。
在实际的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需要编制几个应急预案范本。
一般来说,至少应该有一个总体的应急预案,以及针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和挑战的具体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应急预案的管理,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
第三条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以人为本,确保安全;(四)科学合理,便于操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四条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二)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三)细化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应急响应等级;(四)制定应急物资储备、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应急措施;(五)明确应急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六)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五条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一)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风险评估;(三)制定应急预案初稿;(四)组织专家评审,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五)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六)发布实施。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备案第六条企业应急预案的评审应当由企业内部评审组或聘请外部专家进行,评审内容包括:(一)应急预案的合法性、合规性;(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三)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协调性。
第七条企业应急预案经评审合格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第八条企业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九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第十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企业应当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章应急预案的修订第十一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修订,确保其有效性。
第十二条以下情况应当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一)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发生变化;(二)企业组织机构、生产规模、工艺流程等发生变化;(三)应急物资储备、人员配备等发生变化;(四)发生重大事故或突发事件。
企业究竟应编制多少应急预案在现代社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给企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此类突发事件,保障员工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企业必须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的工作。
但是,企业应该编制多少应急预案是一个问题。
有人认为,只需要一份全面详细的应急预案即可。
而有人则认为,每一种突发事件都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才能保障企业安全。
那么,实际上企业究竟应该编制多少应急预案呢?为什么需要应急预案在进行讨论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需要应急预案。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自然灾害,例如地震、台风、暴雨等等•人为破坏,例如火灾、爆炸、恐怖袭击等等•机械事故,例如机器故障、交通事故等等无论是哪种突发事件,都可能对企业的运营和员工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
如果企业没有应对措施,很可能会导致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应急预案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将应急预案分为基础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基础应急预案是企业在面对常见突发事件时所需要制定的应急预案,例如火灾、地震、台风等等。
而专项应急预案则是在针对特定突发事件时所需要制定的应急预案,例如在企业进行搬迁时所需要制定的搬迁应急预案。
这样的制定方法可以更好地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应急预案。
企业究竟应该编制多少应急预案那么,企业究竟应该编制多少应急预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突发事件的种类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突发事件的种类每一种突发事件都会对企业和员工的安全造成威胁,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
针对自然灾害,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包括防震、抗旱、抗洪、防风等等。
另外,在面对人为破坏和机械事故时,企业也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
因此,应急预案的编制数量应该根据突发事件种类的多样性来进行。
企业的实际情况除了突发事件种类的多样性,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是制定应急预案数量的重要因素。
文件编号:GD/FS-6861(解决方案范本系列)企业究竟应编制多少应急预案详细版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企业究竟应编制多少应急预案详细版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对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是生产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急预案则是其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
那么,一个企业究竟应当编制多少个应急预案?这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编制应急预案数量问题的内涵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数量问题,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涵:首先,是否必须编制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这就是说,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编制应急预案,这是不容置疑的。
二是,至少应编制几个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数量的底线是遵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合法”是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生产安全管理的底线,这就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充分了解法律法规对其编制应急预案的种类和数量的要求。
三是,编制多少应急预案才能符合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数量应当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各种事故、灾难的发生和发展;如此同时,又要与自身的应急能力相适应,这就要结合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编制的数量。
一、编制目的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提高处置安全生产事故能力,保障职工和顾客生命及财产安全,减少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4. 《职业病防治法》5.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办法》6.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内部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中毒、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坍塌、高处坠落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培训和演练等工作。
3. 各部门、车间(班组)成立应急小组,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五、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2. 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损失情况等。
3.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并通知相关部门、车间(班组)参与救援。
4. 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队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救援人员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事故得到控制后,应急指挥部组织评估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六、应急物资和装备1. 企业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如灭火器、消防栓、防毒面具、急救箱等。
2. 应急物资和装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3. 企业应制定应急物资和装备的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七、培训和演练1. 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 应急演练结束后,企业应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八、信息报告和发布1. 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事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企业究竟应编制多少应急预案企业应急预案是企业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保障员工安全、保障生产、减少损失的重要工作准则。
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性质和风险评估等因素,企业应制定多种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首先,企业应制定一份全面的综合性应急预案。
这份预案包括企业灾害风险评估、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准备、人员培训等内容。
全面的综合性应急预案可以指导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工作,确保员工的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其次,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火灾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针对性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例如,在制造业领域,火灾是一个常见的风险,因此制定火灾应急预案非常必要。
此外,企业还应考虑跨部门合作和协同工作的应急预案。
跨部门的协同工作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的协作和资源整合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
跨部门合作的应急预案可以包括跨部门的合作流程、信息共享机制等内容。
最后,企业应定期审核和修订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不断修订和改进的。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应急演练结果等信息,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其符合实际需要,并有效地指导企业应对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多份应急预案,包括全面的综合性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跨部门合作的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的制定和修订需要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性质和风险评估等因素进行,并定期进行审核和修订。
通过制定多份应急预案,企业能够更加全面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员工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企业究竟应编制多少应急预案(完整正式规范)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企业究竟应编制多少应急预案aaa=“154673” >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对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是生产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应急预案则是其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
那么, 一个企业究竟应当编制多少个应急预案?这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编制应急预案数量问题的内涵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数量问题, 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涵:首先, 是否必须编制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法》第十_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劳部发[1995]322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字〔2005〕48号)等。
上述法律、法规和标准所规定要编制应急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 就必须严格执行。
编制应急预案的底线原则不同行业和危险性不同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编制的应急预案数量和内容是不同的, 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但是, 涉及到如下管理对象的生产经营单位就必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这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底线原则。
1)有关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法》第三十_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 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并制定应急预案, 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2)有关危险物品的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法》第六十_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 应当采取措施, 加强防范”。
6)有关矿山事故的应急预案《矿山安全法》第三十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制定矿山事故防范措施, 并组织落实”。
aaa=“154673” >7)有关建设工程的应急预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十_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 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 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备案数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备案工作。
本文将从应急救援预案备案的数量入手,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应急救援预案备案数量现状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都应编制应急预案,并进行备案。
目前,我国应急救援预案的备案数量呈现以下特点:1. 预案总数逐年增长。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纷纷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预案总数逐年增长。
以某省为例,近五年来,全省应急预案备案数量增长了30%。
2. 各类预案分布不均。
在预案总数中,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数量存在较大差距。
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数量相对较多,而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数量相对较少。
3. 部分领域预案数量不足。
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如化工、消防、交通等高风险领域,应急预案数量尚不足,亟待加强编制和备案工作。
二、应急救援预案备案数量存在的问题1. 预案编制质量不高。
部分单位和基层组织对应急预案的编制不够重视,预案内容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预案备案不及时。
部分政府和部门在应急预案印发后,未能及时向上级备案,影响了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3. 预案更新不及时。
部分单位和基层组织未能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导致预案内容与实际不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4. 预案培训和演练不足。
部分单位和基层组织在预案编制完成后,未能组织开展培训和演练,使得相关人员对预案不够熟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
三、应急救援预案备案数量的对策和建议1. 加强预案编制工作。
政府和部门应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的指导,明确预案编制的标准和要求,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强化预案备案管理。
政府和部门应加强对应急预案备案的监督管理,确保预案在印发后及时备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
ICS备案号: AQ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uide for preparing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emergencyplans of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Entities2006-09-20发布 2006-11-01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AQ/T 9002—2006目次前言 (Ⅱ)引言 (Ⅲ)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应急预案编 (1)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2)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2)6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7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5)8 附件 (6)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急预案格式要求 (7)AQ/T 9002—2006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云峰、蒋仲安、时训先、钟茂华、刘功智、郑双忠。
AQ/T 9002—2006引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本标准。
关于企业安全应急预案备案频率的报告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备案工作。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备案,以确保预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备案频率1.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应急预案备案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项目竣工验收前,企业应将安全应急预案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具体备案频率如下:(1)项目竣工验收前30个工作日内,企业应将安全应急预案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项目竣工验收后,企业应在30个工作日内,将安全应急预案正式备案。
2.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年度备案企业应每年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年度备案,具体备案频率如下:(1)企业在每年1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企业在每年1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修改情况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 应急预案变更备案企业在以下情况下,应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变更备案:(1)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等活动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影响应急预案的适用性时;(2)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导致应急预案内容需要调整时;(3)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等发生变化,影响应急预案的执行时;(4)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发生变化,影响应急预案的适用性时。
具体备案频率如下:(1)企业应在发现应急预案需要变更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企业应在报告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应急预案的修改,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三、备案材料企业在进行安全应急预案备案时,应提交以下材料:1.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2.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文本;3.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4. 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5.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要求的其他材料。
我公司专项应急预案8个,综合应急预案2个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颁布日期:20**年12月12日实施日期:20**年12月12日目录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危险性分析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章预警及信息报告第五章应急响应第六章信息公开第七章后期处置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九章应急预案管理第二部分专项应急预案第一章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第二章高处坠落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第三章物体打击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第四章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第五章触电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第六章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第七章中毒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第八章车辆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第九章起重吊装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第十章极端天气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第十一章淹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附件附件1:救援组织人员名单及电话附件2:救援器材清单附件3:关于成立公司兼职救护队的通知附件4:外部救援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附件5:安全应急救援服务协议附件6:相邻企业应急救援互助协议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一、指导思想为了保证施工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二、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1、目的:为了保护本企业从业人员在经营活动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本企业在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本企业及本企业员工所造成的损失,成立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在公司内部实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部门及个人。
三、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条例及相关文件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2011]第46号)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14]第13号)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2007]第69号)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2008]第6号)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主席令[2013]第4号)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⑼《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88号)⑾《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应急[2009]73号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案编导则》(GB/T29639-2013)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9007-2011)⒂《赤峰市住建委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AQ/T9007-2011)2、主要标准⑴《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⑵《建筑安全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⑶《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⑷《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⑸《安全帽》(GB2811-2007)⑹《安全网》(GB5725-2009)⑺《安全带》(GB6095-2009)3、主要规范⑴《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⑵《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⑶《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79-2002)⑷《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⑸《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⑹《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⑺《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技术规范》(GB50502-2009)⑻《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四、本公司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及事故隐患的分布1、工程形式多样,很难实现标准化。
一、指导思想为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企业及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稳定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内部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企业应急指挥部企业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下设以下小组:(1)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发布和实施,组织应急演练,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2)现场指挥部:负责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协调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应急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等工作。
(4)信息报送组:负责收集、整理、报送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2. 部门职责(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应急演练,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设施在突发事件中的正常运行。
(4)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应急物资储备、调配和供应。
四、预警与预防1. 预警:企业应急办公室负责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及时向各部门、各岗位发布预警信息。
2. 预防:各部门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
五、应急处置1. 现场应急处置(1)应急指挥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
(2)现场指挥部组织应急救援组、信息报送组等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根据突发事件类型,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如火灾扑救、人员搜救、医疗救护等。
2. 应急物资保障(1)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供应。
(2)应急物资储备库应定期检查,确保物资完好、充足。
六、信息报送与发布1. 信息报送: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送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06-09-20 发布,2006-11-01 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应急预案的编制 (2)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4)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4)6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9)7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11)8 附件 (12)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14)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云峰、蒋仲安、时训先、钟茂华、刘功智、郑双忠。
引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本标准。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06-09-20 发布,2006-11-01 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应急预案的编制 (2)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4)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4)6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9)7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11)8 附件 (12)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14)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云峰、蒋仲安、时训先、钟茂华、刘功智、郑双忠。
引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本标准。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稳定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内部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成立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企业应急预案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2.2 设立应急工作小组应急工作小组负责预案的实施、协调、监督和检查。
2.3 各部门职责各部门按照预案要求,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应急管理工作。
三、应急响应3.1 预警3.1.1 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
3.1.2 当监测到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启动预警,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2 应急响应3.2.1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
3.2.2 各部门按照预案要求,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3 应急救援3.3.1 事发单位应立即组织自救,同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3.2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态发展,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协调各方力量参与救援。
3.4 事故调查与处理3.4.1 事发单位应立即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落实责任。
3.4.2 应急指挥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四、信息报告与发布4.1 信息报告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4.2 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应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五、预案管理5.1 预案修订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变化进行修订。
5.2 预案培训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3 预案演练企业应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经营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4. 本单位实际情况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四、组织体系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应急处置工作,由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的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应急处置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置: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情况,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现场处置。
3. 疏散救援:对受影响的员工和周边人员实施疏散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4. 应急物资保障:确保应急救援物资供应,保障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5. 信息发布:及时向有关部门、员工和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6. 后期处置: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3. 资金保障:设立应急专项资金,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
4.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七、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置意识和能力。
2. 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八、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编号:SM-ZD-74641
企业究竟应编制多少应急
预案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企业究竟应编制多少应急预案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对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是生产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急预案则是其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
那么,一个企业究竟应当编制多少个应急预案?这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编制应急预案数量问题的内涵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数量问题,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涵:
首先,是否必须编制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这就是说,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编制应
急预案,这是不容置疑的。
二是,至少应编制几个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数量的底线是遵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合法”是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生产安全管理的底线,这就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充分了解法律法规对其编制应急预案的种类和数量的要求。
三是,编制多少应急预案才能符合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数量应当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各种事故、灾难的发生和发展;如此同时,又要与自身的应急能力相适应,这就要结合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编制的数量。
确定编制应急预案数量的主要原则
有法必遵,有规必守的原则国家安委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应急预案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这是应急
管理工作必须遵守和执行的。
目前我国对应急管理工作做出规定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文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法律方面,主要有《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矿山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
在法规方面,主要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防汛条例》等。
在标准及其他文件方面,主要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劳部发[1995]322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字〔2005〕48号)等。
上述法律、法规和标准所规定要编制应急预案的生产经
营单位,就必须严格执行。
编制应急预案的底线原则不同行业和危险性不同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编制的应急预案数量和内容是不同的,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但是,涉及到如下管理对象的生产经营单位就必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这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底线原则。
1)有关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2)有关危险物品的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3)有关职业病的应急预案《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
六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有关消防的应急预案《消防法》第十六条第四款对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做出规定:“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5)有关环境保护的应急预案《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6)有关矿山事故的应急预案《矿山安全法》第三十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制定矿山事故防范措施,并组织落实”。
7)有关建设工程的应急预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四十九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8)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9)有关特种设备的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10)有关重大事故隐患的应急预案《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第十二条第二款对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规定:“制定应急计划……”。
11)有关防汛应急预案《防汛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有
防汛抗洪任务的企业应当根据所在流域或者地区经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规定本企业的防汛抗洪措施,在征得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监督实施”。
许多省市所颁布的地方性法规也有相应的内容。
例如,《上海市防汛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市和区、县防汛预案确定的有防汛任务的部门和单位(以下简称有防汛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防汛任务的要求,结合各自的特点,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防汛预案,并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有防汛任务的单位还应当报其主管部门备案。
其他部门和单位应当制定防汛的自保预案”。
有关地震应急预案在地震多发地区,应当制定有关防震和抗震的应急预案。
有关地震方面的应预案大都出现在地方性法规中。
例如《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大中型企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工程和学校、医院、大型商场、公共娱乐场所、车站等人
员集中的单位和场所,应当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12)其他方面的应急预案除了涉及以上各项管理对象必须编制应急预案外,还有如下两类规定:一是,一些特殊行业,包括铁路、民航、水运、公路交通、电力等,对其特殊应急预案有专门规定;二是,特殊气候和地质灾害方面的应急预案,如防台风的应急预案、防滑坡的应急预案等,主要是在有关地区性法规中予以规定。
从实际需要出发的原则
生产经营单位除了按上述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编制的应急预案以外,还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存在易燃易爆物品,且有发生重大事故可能的;二是,存在有毒有害物质,且有泄漏可能的;三是,如果发
生停水、停电、停气,可能影响正常生产生活情况的;四是,其他情况,包括交通拥挤、人员聚集场所和存在重大治安问题的场所。
那么,如何确定是否存在上述情况,又如何确定其是否需要编制应急预案呢?这就需要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的有关规定,按以下工作程序执行。
成立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进行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进行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对应急预案的要求、有关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的技术资料等),尤其是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这是我们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宝贵财富。
进行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生产经营单位要在对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指出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应急能力评估生产经营单全要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经过以上程序后,确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或灾难,并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应急预案。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第11页/总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