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23.36 KB
- 文档页数:7
泌尿系统疾病--泌尿道感染【要点提示】肾孟肾炎又称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称下尿路感染。
无症状性茵尿。
是儿童UTI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见于各年龄、性别儿童,甚至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但以学龄女孩更常见。
一、病因1.任何致病菌均可引起UTI。
2.绝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少数为肠球菌和葡萄球菌。
3.大肠埃希菌是UTI中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60%-80%。
4.初次患UTI的新生儿、所有年龄的女孩和l岁以下的男孩,主要的致病菌仍是大肠埃希菌,而在l岁以上男孩主要致病菌多是变形杆菌。
5.对于10-16岁的女孩,白色葡萄球菌亦常见。
6.克雷伯杆菌和肠球菌多见于新生儿UTIo二、发病机制1.感染途径(l)血源性感染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2)上行性感染①致病菌从尿道口上行并进入膀胱,引起膀胱炎,膀胱内的致病菌再经输尿管移行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这是UTI最主要的途径。
②引起上行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变形杆菌或其他肠杆菌。
③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常是细菌上行性感染的直接通道。
(3)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①结肠内的细菌和盆腔感染可通过淋巴管感染肾脏。
②肾脏周围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感染也可直接蔓延。
2.宿主内在因素(1)尿道周围菌种的改变及尿液性状的变化,为致病菌入侵和繁殖创造了条件。
(2)细菌黏附于尿路上皮细胞(定植)是其在泌尿道增殖引起UTI的先决条件。
(3)UTI病人分泌型IgA的产生存在缺陷,使尿中分泌型IgA浓度减低,增加发生UTI的机会。
(4)先天性或获得性尿路畸形,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性。
(5)新生儿和小婴儿抗感染能力差,易患UTI。
(6)糖尿病、高钙血症、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镰刀状细胞贫血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其UTI的发病率可增高。
3.细菌毒力无特殊易感染内在因素,微生物的毒力是决定细菌能否引起上行性感染的主要因素。
泌尿系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泌尿系感染是指泌尿系统内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炎症,可以有或无临床表现。
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指膀胱炎和尿道炎。
泌尿系感染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不分年龄性别,男女薯罗均可发病,但以女性多见。
任何细菌侵入泌尿系均可导致泌尿系感染,但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90%以上,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由于性解放,近年来淋球菌、支原体、依原体感染者增加。
绝大多数患者都是上行感染引起,即细菌经尿道上行至膀胱,再到肾盂引起感染,经血液途径感染少见。
结核菌感染虽不多见,但近几年有增多趋势。
1 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不适症状,伴有膀胱区不适。
而尿道炎以排尿时疼痛为主,或伴有尿道滴脓。
而急性肾盂肾炎在有尿路症状外多伴有发热、寒战、腰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
1985年第2届全国肾病学术会讨论通过的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1)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在膀胱停留46h 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 。
、(2)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HFP,或有泌尽系感染症状者。
具备以上两条即可确诊。
如无(2)则应再做尿细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 ,且两次细菌相同者。
可确诊或(3)做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亦可确诊。
(5)尿细菌数104~105mL 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 4 ~ 105mL ,可结合临床表现或做膀胱穿刺尿培养确诊。
近年来,一些观察显示,对有尿路刺激症状者,其中段尿细菌培养≥105mL 即有意义。
对有尿刺激症状,女性清洁中段尿培养计数≥104/mL ,男性≥103/mL 作为诊断泌尿系感染标准更适用。
而≥105/mL 的标准仅对于某些无症状菌尿病人,以及做人类流行病学普查。
尿细胞学诊断的意义:白细胞尿虽然不能诊断尿路感染,但大多数急性尿路感染者有脓尿,尿白细胞率>3×105/h 与有症状的急性泌尿系感染相关性较密切,是较好的检查脓尿的方法。
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引言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常见于中年男性,其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盆腔不适等。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前列腺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常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将讨论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前列腺炎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前列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1.尿频:患者感觉到需要频繁地排尿,尤其是夜间。
2.尿急:患者感觉到迫切需要排尿,难以忍受。
3.尿痛:患者排尿时感觉到灼热、疼痛或刺痛。
4.盆腔不适:患者在盆腔区域感到不适或疼痛。
前列腺炎的常见体征包括:1.直肠指检:检查前列腺的体积、形态、质地和压痛情况。
2.前列腺液检查:观察前列腺液的颜色、量、性状和白细胞、细菌等指标。
二、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1. 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的症状与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的症状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下面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尿道炎和膀胱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但盆腔不适程度较轻,直肠指检时无明显的前列腺异常。
2.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症状与前列腺炎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下面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尿流缓慢:前列腺增生患者常伴有尿流变弱和排尿困难的症状,而前列腺炎的尿流一般不受影响。
•直肠指检: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常增大并伴有光滑的表面,而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可以正常大小或轻度增大,并且常伴有压痛。
3. 前列腺结石前列腺结石是前列腺内结石的形成,其症状与前列腺炎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下面是两者的主要区别:•直肠指检:前列腺结石患者的前列腺可触及颗粒状结节,而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质地异常并有压痛。
4.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症状与前列腺炎有一定的重叠,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下面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年龄和病程:前列腺癌常见于老年男性,而前列腺炎常见于中年男性。
鉴别诊断【肾肿瘤】1.肾恶性肿瘤: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腰痛、血尿等症状;查体可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肾区占位,占位不均匀强化;该患者考虑该疾病可能性较大。
2.肾结核: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查体可无明显异常发现;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特征性肾区占位,尿找抗酸杆菌可呈阳性;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3.肾良性肿瘤: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个别患者可有腰痛、高血压等表现;查体多无异常;影像学可发现肾区肿物,肿物边缘光滑,强化均匀;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4.肾囊肿: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查体多无异常;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肾区占位,边界光滑,内部为水样密度,无明显强化;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5.肾结石:患者可有腰痛、血尿等症状;查体可及患侧肾区叩击痛;影像学可见肾盂内高密度影;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膀胱肿瘤】1.膀胱恶性肿瘤:典型症状为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查体可无明显异常发现;影像学检查可提示膀胱内占位,充盈缺损,尿找瘤细胞检查可为阳性;该患者暂时考虑该疾病可能性较大。
2.膀胱良性肿瘤: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查体多无异常发现;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内占位,肿物边界清晰,膀胱镜活检可确诊;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3.膀胱结石:患者可有血尿、排尿中断、下腹痛等症状;查体偶可触及下腹痛;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膀胱内高密度影;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4.膀胱结核:患者多有结核病史,可有典型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查体可无明显异常发现;影像学检查可提示膀胱内占位或挛缩,尿找抗酸杆菌可为阳性;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5.慢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血尿、下腹部不适等症状;查体偶可及下腹部压痛;影像学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尿常规提示尿白细胞高,膀胱镜活检可确诊;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睾丸肿瘤】1.睾丸恶性肿瘤:患者可有睾丸肿大的症状;查体有时可触及肿大的睾丸,部分患者伴触痛感;CT可于患侧睾丸内发现不均匀强化肿块,肿瘤标志物常可见升高;该患者目前考虑该疾病可能性较大。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肾小球肾炎(一)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可伴有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病情迁延(1年以上),肾功能逐步恶化,进入尿毒症。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1年以上)=慢性肾小球肾炎(三)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临床症状,防治并以症为目的。
不以消除尿蛋白及血尿为目的。
1.饮食限盐:慢性肾小球肾炎低蛋白饮食。
2.积极控制血压:尿蛋白小于1g/d 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 以下尿蛋白大于1g/d,应小于125/75mmHg)。
首选具有保护肾脏的药物ACEI,高血钾,血肌酐大于350的不用第二节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有全身症状和白细胞管型为主要表现下尿路感染膀胱炎膀胱刺激征为主要表现急性肾盂肾炎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发病机制:女性多于男性(1)上行感染最常见,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尿道黏膜损伤或刺激,细菌毒力强等原因。
(2)血行感染由肾皮质开始沿肾小管向下扩散至肾乳头,肾盂等(3)直接感染 (4)淋巴道感染二.病理解剖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肿胀,坏死,脱落,肾间质水肿。
肾小球没有形态学改变(肾小球没有病变)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真性菌尿的意义,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杆菌)>105/ML称为真性菌尿104/ML-105/ML为可疑阳性,需复查<104/ML可能为污染如果为球菌(如链球菌),细菌量在10000/ML即有诊断意义杆菌,细菌量在100000/ML即有诊断意义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一般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和腰痛、肾区叩痛膀胱刺激征白细胞管型或抗体包裹细菌阳性阴性膀胱冲洗灭菌法尿培养阴性3天短程抗菌治疗有效者,但又复发3天短程抗菌治疗有效,无复发四、治疗主要是用抗生素,对于泌尿系统G-首选喹诺酮类药物,没有就选头孢菌素,最少要用2周。
尿路感染如何鉴别诊断?西医诊断标准:(一)尿路感染1.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2.参考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个/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
具备上述1、2可以确诊。
如无2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的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
3.作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亦可确诊。
4.作尿菌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4~6h以上)正规方法的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找细菌,如细菌>1/油镜视野,结合临床症状,亦可确诊。
5.尿细菌数104~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4~5/ml,需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或作膀胱穿刺尿培养来确诊。
(二)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具备上述尿路感染标准兼有下列情况者:1.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2.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3.参考临床症状,有发热(>38℃)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或尿中有白细胞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
4.经治疗后症状已消失,但又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多在药后6周内);用单剂量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5.经治疗后仍留有肾功能不全表现,能排除其它原因所者;或X 光肾盂造影有异常改变者为肾盂肾炎。
(三)急、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1.尿路感染病史在一年以上,经抗菌治疗效果不佳,多次尿细菌定量培养均阳性或频繁复发者,多为慢性肾盂肾炎。
2.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尿浓缩功能等)减退,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3.X线造影证实有肾盂肾盏变形,肾影不规则甚至缩小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四)尿道综合征(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应具备下列三条:1.女性患者有明显的排尿困难、尿频,但无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2.多次尿细菌培养落数<105/ml。
膀胱炎的鉴别诊断
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膀胱内壁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但是,膀胱炎并非一种特异性疾病,其症状与一些其他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膀胱炎的鉴别诊断内容:
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一种,但泌尿系统感染包括的范围更广,可能涉及尿道、膀胱、肾等部位。
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感染的具体部位,以便进行正确的治疗。
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是膀胱内形成的结石,也会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通过超声检查或X光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膀胱结石,并进行相应治疗。
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是一种较严重的疾病,也会出现类似膀胱炎的症状。
通常需要进行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泌尿道疾病
除了膀胱炎外,一些泌尿道疾病也可能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如尿道炎、尿道结石等。
对于这些疾病,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检查结果来确定诊断。
免疫相关性疾病
某些免疫相关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也可能表现为类似膀胱炎的症状。
这时需要结合免疫学检查和专科医生的诊断来明确诊断。
性病
某些性传播疾病,如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也可能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在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考虑性病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
综上所述,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在诊断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以确定疾病的具体类型,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详细的检查,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泌尿系统疾病鉴别与诊断
1.诊断
⑴急性膀胱炎根据尿路刺激症状及尿白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阳性可诊断。
⑵急性肾盂肾炎根据全身症状,尿路局部症状及体征,尿白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等不难诊断。
⑶慢性肾盂肾炎①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达半年以上;②临床上有尿路剌激症状;③尿白细胞增高,尿细菌培养阳性,持续性肾小管功能损富;④X线示肾盂肾盏变形,肾脏表面凹凸不平,双肾大小不等,可明确诊断。
2.鉴别诊断
当与肾结石、肾结核、慢性肾炎和急腹症相鉴别。
肾结石
①本病多有典型肾绞痛、血尿;
②尿常规检查以红细胞为主;
③肾脏超声、静脉肾盂造影可发现结石影而明确诊断。
肾结核
①本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尿路感染,症状、体征、尿改变可与慢性肾盂肾炎相似;
②本病多有肾外结核及结核中毒症状,有明显而持久的尿路刺激症状;
③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尿培养结核杆菌阳性可鉴别;
④静脉肾盂造影见虫蚀样缺损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慢性肾炎
①可有急性肾炎史;
②水肿及蛋白尿较多,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
③尿培养阴性;
④肾脏X线检查显示两侧肾脏同样缩小。
急腹症
①尿路症状不典型;
②仅有发热、腹痛;
③腰痛者应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阑尾炎等鉴别。
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史+C3下降+血尿蛋白尿高血压鉴别诊断:IgA肾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检查:肾穿刺活检24小时蛋白尿定量尿相差显微镜血补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B超、肾功能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限制水盐摄入2.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压等3.中医药治疗;必要时可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史1年以上治疗:监测肾功能情况下,首选ACEI或ARB控制血压避免劳累、感染,运用肾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治疗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腰痛+白细胞管型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尿路损伤史+膀胱刺激征反复发作+肾区叩击痛下尿路感染(急性膀胱炎)=膀胱刺激征鉴别诊断1.下尿路感染(急性膀胱炎)2.肾、尿路结核3.尿道综合征4.慢性肾小球肾炎检查:血培养、尿培养+药敏试验2.肾功能、尿渗透压3.泌尿系B超治疗原则:多饮水,避免憋尿,去除诱因经验性针对G-杆菌抗生素,根据药敏实验调整用药抗感染时间为2周或1周肾结石(上尿路结石)=活动后出现血尿+腰部绞痛膀胱结石=尿流中断鉴别诊断:泌尿系统肿瘤、炎症检查:腹部平片+肾盂造影,B超,输尿管镜检查治疗原则:对症:解禁、止痛一般治疗:多饮水、碱化尿液体外冲击波治疗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取石或碎石开放性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进行性排尿困难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检查:泌尿系统+前列腺B超,膀胱镜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治疗原则:留置尿管或耻骨上穿刺膀胱造瘘药物治疗(非那雄胺)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多年肾炎病史+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慢性肾疾病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鉴别诊断:急性肾衰竭继发性肾疾病检查:B超治疗原则: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纠正酸中毒、控制血压纠正贫血:补充造血原料+促红细胞生成素替代治疗:血液净化、肾移植。
病例分析部分——泌尿系统疾病概述泌尿系统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慢性肾病(慢性肾脏衰竭)★、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
一、泌尿系统功能①排泄代谢废物;②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③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
所以泌尿系统题的副诊断 常常有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高钾血症,大家请注意。
二、泌尿系统肿瘤无需考生掌握,再次提醒考生第一诊断不要出大纲的范围。
三、泌尿系统诊断公式:每章节中分述。
四、工具箱1.泌尿系统疾病常用检查项目、一般常规检查血常规,生化(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查,尿常规, 粪便常规免疫学检查 抗 O 、补体 C 3、乙肝两对半、抗核抗体谱、抗 GMB 抗体 细菌学检查 尿细菌培养+药敏(泌尿系感染) 酶学检查尿 NAG 检测(肾功能不全)心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慢性肾盂肾炎),腹平片(腹痛疾病),泌尿系 B 超(泌尿系统疾病万金油),肾上腺 B 超(肾上腺占位),前列腺 B 超(前列腺增生),腹部 B超,超声心动图(心脏功能不全) 专科检查尿相差显微镜(血尿)、肾小管功能检查(肾间质疾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尿动力学检查(前列腺增生),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蛋白尿)内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输尿管镜 病理检查 肾活检1.尿相差显微镜:通过相差显微镜来观察人体的尿,能比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更加精细的尿的成分的改变。
需要受检者在前一晚起禁水 12 小时,第二日留新鲜晨尿 10ml,30 分钟内送检。
2.尿NAG 酶: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极其重要价值,也是肾小管早期损伤标志酶。
4.泌尿系统治疗原则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诊断公式急性肾炎=青少年+链球菌感染史+血尿、蛋白尿、高血压+C3↓+ASO↑慢性肾炎=慢性病史+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二、慢性肾脏病分期及建议(八版内科学 524 页)分期特征防治目标-措施2 GFR 轻度降低60-89)风险评估、延缓 CKD 进展;降低 CVD(心血管病CKD 诊治;缓解症状;保护肾功能90GFR 正常或升高1GFR[ml/(min· 1.73m2)]注:CKD 慢性肾脏病,GFR 肾小球滤过率,ESRD 终末期肾病既往的慢性肾衰分期与目前的慢性肾脏病分期之间关系(13 版《实用内科学》2188 页)三、注意事项1. 高血压性肾病与肾性高血压的区别:简单说前者是高血压病史在前,后者是肾病史在前,做题的时注意区分。
肾脏疾病常见检查1:尿常规化验单各种符号的意义是什么?sg:尿比重;ph:尿酸碱度;leu:尿白细胞酯酶;nit:尿亚硝酸盐;pro:尿蛋白;glu:尿葡萄糖;ket:尿酮体;ubg:尿胆原;bil:尿胆红素;ery:尿红细胞;bld:尿潜血。
报告栏中:neg:阴性;norm:正常;xg\/l:每升尿液中含x克被检物质;xmmol\/l:每升尿液中含有x毫摩尔被检物质;2+:两个加号“++”;x\/l:每微升x个。
尿常规化验单镜检部分:wbc:白细胞;rbc:红细胞;0~x\/hp:每高倍镜视野检出某种成分(细胞或管型)0~x个;0~x\/lp:每低倍镜视野检出某种成分0~x个。
2:如何正确留取送检尿液?(1)收集送检尿液标本时,最好采用新鲜晨尿。
尿检阳性率较高。
(2)收集的尿液要及时送检,放置过久易发生变化,还易被污染,影响化验结果。
(3)清洁留取中段尿,尽量减少污染,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带及月经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4)尽量在使用抗生素前收集尿液标本。
3:1小时尿细胞计数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是什么?方法:如清晨5时将尿排去,并饮水约200ml,准确收集患者5~8时3h的尿,立即计数其白细胞、红细胞总数,所得白细胞数及红细胞数按1h折算。
临床意义:(1)阳性率:1h尿细胞计数较尿沉渣涂片镜检准确,诊断脓尿的阳性率达88.1%,较涂片法高20.9%。
(2)意义:①各类肾小球肾炎病人尿液中的细胞数可由轻度至显著增加。
②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时白细胞增高更明显。
③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有指导作用,红细胞计数异常者,仍应避免过度活动。
4: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是什么?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可帮助鉴别血尿的来源。
(1)相差显微镜检查技术:fairley(1982年)应用该检查技术以鉴别血尿其来源,并指出,肾单位性血尿呈变形红细胞,数量>8000个\/ml,亦有学者认为,若变形rbc占尿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提示为肾单位性血尿。
尿路感染鉴别诊断方法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炎症,这种症状常常出现在绝经后的女性身上。
常常由于尿路感染从而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诊断出是否患上了尿路感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下述的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
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孤立或散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根据感染发作时的尿路状态又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尿脓毒血症。
尿路感染常多发于女性,尤其多发于性生活活跃期及绝经后女性。
诊断
1.病史采集
(1)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相关症状的特点、持续时间及伴随症
状;
(2)既往史、药物史及相关疾病史等寻找发病的可能原因、伴随疾病、曾经的药物治疗史及可能影响疾病发展、转归的因素等;
2.体格检查
包括泌尿外生殖器的检查;腹部和肾区的体检。
盆腔和直肠指诊对鉴别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有意义。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尿涂片镜检细菌、中段尿细菌培养+药敏、血液细菌培养+药敏、肾功能检查等;
(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等,必要时可选择CT或MRI检查。
尿路感染常见的诊断方法就是上述所例举出来的这几种,大家是否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了呢?希望大家在平常生活中多加积累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子的话当我们患病的时候,就不会显
得手足无措。
同时也提醒大家,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异常症状的话,一定要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
1.膀胱颈挛缩多为慢性炎症所致,发病年龄轻,多在40-50岁左右出现排尿不畅症状,但前列腺体积不增大,膀胱镜检可以确诊。
2.前列腺癌前列腺有结节,质地坚硬,血清PSA升高,鉴别需要MRI和系统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
3.尿道狭窄多有尿道损伤及感染病史,行尿道膀胱造影与尿道镜检查,不难确诊。
4.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与前列腺增生相似,有排尿困难、残余尿量较多、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前列腺不增大,为动力性梗阻。
病人常有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和体征,如有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会阴皮肤感觉及肛门括约肌张力减退或消失。
1、膀胱结石:膀胱结石特点:①好发于各年龄段。
②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终末血尿。
③查体:,膀胱区稍隆,可有压痛及叩击痛。
④B超:膀胱充盈良好,壁不光滑,在膀胱三角区可见强回声光团,后有声影,改变体位可移动。
2、肾、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的血尿跟肾、输尿管肿瘤的血尿相似,均可为间歇性、无痛性血尿,且可同时存在,但膀胱肿瘤90%以上单独发生。
膀胱肿瘤血尿可能伴有尿路刺激症状或影响排尿,血尿开始或终末加重,可能有血块“腐肉”,肾、输尿管肿瘤无刺激症状,也不影响排尿,血尿全程均匀,亦可能有条索状或输尿管铸型血块,不含“腐肉”。
一般经过B超、CT扫描、MRI扫描、尿路造影检查不难鉴别。
3、肾结核、膀胱结核血尿在长期尿频以后出现,终末加重、尿量少,可伴有低热、盗汗、消瘦。
尿中有结核杆。
膀胱结核性肉芽肿有时可误诊为肿瘤,经活检不难区别。
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与膀胱肿瘤相似,需要经过膀胱镜活检及活组织检查鉴别1.睾丸肿瘤:睾丸肿瘤多为实质性肿块,质地坚硬,患侧睾丸有沉重感,掂量时如秤砣,透光试验呈阴性。
2.腹股沟疝:肿大的阴囊有时可以见肠型、闻及肠鸣音,在卧位时阴囊内容物可回纳,咳嗽时内环口处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
1、神经原性膀胱: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或泌尿系感染等,与前列腺增生相似的症状。
但神经原性膀胱病人常有明显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和体征,如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便秘、大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减退或丧失,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或消失。
直肠指诊前列腺并不增大.2、膀胱颈硬化:亦有膀胱颈梗阻之症状,但发病多见于青少年;直肠指诊前列腺不增大;膀胶镜检查时可见膀胱颈后唇明显硬化,形成“正中嵴”,向膀胱内突出,尿道内口变形。
3、尿道狭窄:有排尿困难、尿流细或尿潴留等症状,但有尿道损伤、尿道感染的病史;直肠指诊前列腺不增大,且明显向上移位;尿道探子检查,狭窄处探子受阻,膀胱尿道造影检查能显示狭窄。
4、前列腺癌:前列腺增大且可出现与增生相似的症状。
但直肠指诊前列腺部位有质地坚硬、无弹性的结节;血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PSA可增高,前列腺活组织检查可以发现癌细胞;B型超声检查前列腺增大,包膜反射不连续,界限不清。
5、前列腺结石: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有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
指诊检查时可以扪及质地坚硬的结节,有结石磨擦感;盆腔X线摄片可见前列腺部位有结石阴影。
6、膀胱癌:膀胱颈附近的膀胱癌临床表现为膀胱出口梗阻,常有排尿困难等症状。
但病人有无痛性血尿,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可以发现癌细胞。
膀胱镜检查可以直接看到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浸润程度,如同时取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肿瘤性质。
1、急性胆绞痛:表现突然发作的右上腹疼痛,易与右侧肾绞痛相混淆。
但有右上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肝区明显叩击痛,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墨菲氏征阳性;尿液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
2、急性阑尾炎:表现右下腹疼痛,须与肾绞痛时下腹部的放射痛相鉴别。
但可伴发热,其压痛局限,常于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Rovsing’s sign 阳性;尿液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尿路平片无结石影像;放射性核素肾图和肾超声检查也无结石征象。
3、肾盂肾炎:可表现腰痛及血尿症状。
但多见于女性,无发作性疼痛或活动后疼痛加重的病史;尿液检查可发现多量蛋白、脓细胞及其管型;尿路平片肾区无结石影像,超声检查无强回声光点及声影。
4、肾结核:可表现血尿及病肾钙化灶。
但有明显的胱刺激症状,多为终末血尿;尿路平片上钙化影像分布于肾实质,呈不规则斑片状,密度不均匀。
5、肾细胞癌:表现为腰痛、血尿,尿路平片亦可出现钙化影像,有时与本病混淆。
但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常混有血块;尿路平片上钙化局限于肿瘤区,呈大小不等的斑点状或螺旋状;尿路造影示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移位或缺失。
6、肾动脉瘤:尿路平片上也可出现钙化影像。
但其位于肾门周围,呈花圈样钙化;有血压升高表现;肾动脉造影显示扩张的动脉瘤影像。
7、海绵肾:尿路平片可出现钙化影像。
但其为多发的小结石,位锥体囊性扩张的乳头管和集合管内,呈簇状或放射状排列;静脉尿路造影可见肾小盏周围多发梭形小囊,呈葡萄串样排列,病变多为双侧。
8、腹腔内淋巴结钙化:若位于肾区,可误认为本病。
但钙化一般为多发、散在,很少局限于肾区,其密度不均匀呈斑点状;尿路造影肾盂肾盏形态正常,侧位片位于肾区阴影之外。
9、肾盂肿瘤:尿路造影肾盂表现充盈缺损,须与阴性结石鉴别。
但其为不规则形;有严重的无痛性肉眼血尿;超声波检查可见肾盂或肾盏光点分离,在肾盂或肾盏中出现低回声区,轮廓不整齐;尿中可查及瘤细胞。
10、肾盂血块:在尿路造影片上也表现不规则的充盈缺损。
可在2~3周后复查,充盈缺损可见缩小或消失。
1、膀胱结核:有腰部酸胀不适及血尿等症状,常伴有尿頻、尿急、尿痛,有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病理检查可明确鉴别。
2、膀胱结石:多有排尿中断、尿末疼痛等症状,可有血尿,X线平片可有不透光阴影,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可证实。
3、输尿管囊肿:合并感染时亦可有血尿,但较少见,也不如膀胱肿瘤血尿重。
膀胱镜检查可作鉴别。
4、前列腺增生:可有肉眼血尿,但多以排尿困难为特点,病史较长,排尿困难有一个逐渐加重的发展过程,直肠指诊触及前列腺增大,中间沟消失,膀胱镜检查除见前列腺增大外,膀胱内无新生物,必要时可行活检。
5、膀胱息肉:较少见,多发生于慢性炎症、寄生虫及异物刺激。
继发感染时有膀胱刺激症症,血尿较肿瘤轻,尿液中无瘤细胞,膀胱镜检查可作鉴别。
1、急性化脓性睾丸炎:睾丸肿大并有鞘膜积液时,与睾丸肿瘤甚相似。
但伴有寒战、发热、阴囊内疼痛,触痛明显,白细胞升高。
而睾丸肿瘤为无痛性肿块,有沉重感。
输精管征:输精管受睾丸疾病累及而增粗为之阳性,如睾丸炎。
不波及输精管,扪之正常者为阴性,如睾丸肿瘤。
2、睾丸鞘膜积液:有囊性感、质韧有弹性,透光试验阳性。
而睾丸肿瘤有时可发生少量鞘膜积液,但有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
鉴别困难时,可穿刺吸出积液后再行检查,以明确是否伴有睾丸肿瘤。
3、睾丸梅毒:睾丸肿大呈球形,或有硬结,表现可类似,但其结节较小且较轻,且睾丸感觉消失,常有冶游史,血清学检查(康、华氏反应阳性)可助鉴别。
4、附睾炎:可与发病突然的睾丸肿瘤混淆。
但有高热、畏寒,局部疼痛,压痛明显,常累及输精管,白细胞升高。
5、精索和附睾肿瘤:阴囊肿大、附胀,也可伴有鞘膜积液。
但临床十分少见。
检查睾丸正常。
如附睾肿瘤累及睾丸或与睾丸肿瘤同时发生,则需活组织检查以证实。
6、附睾结核:可累及睾丸,产生结节,与睾丸肿瘤可相似。
但结核病变常累及输精管,形成串珠状结节;附睾尾部的浸润与硬结,可与阴囊粘连形成窦道;直肠指诊时,可扪及前列腺、精囊有浸润与硬结。
而睾丸肿瘤不累及上述部位。
7、白血病:浸及睾丸时可引起睾丸肿大,但有发热、全身疼痛、进行性贫血、显著出血倾向,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周围血象及骨髓相检查可发现幼稚型白细胞异常增生。
1、腹股沟淋巴结:常与位于腹股沟的隐睾相似。
但淋巴结为豆形,质地较硬,大小不一,且数目较多,不移动,阴囊内睾丸存在。
而隐睾之睾丸边缘光滑、质地韧有弹性、有一定活动度。
常合并腹股沟疝。
2、无睾:阴囊发育不良,空虚无睾丸。
无睾病人无生殖能力,呈宦官型发育,皮下脂肪丰满,皮肤细,语调高。
腹部B型超声及手术探查均无睾丸。
3、男性假两性畸形:常合并有隐睾。
此外外生殖器官有严重畸形,如尿道下裂,阴囊分裂,似女性外阴,但性染色体检查为XY,B型超声及手术探查可发现睾丸。
1、输精管附睾结核:阴囊部位坠胀不适,但输精管增粗呈串珠状硬节改变,附睾尾部有不规则肿大、变硬结,可与阴囊粘连形成窦道。
2、丝虫性精索炎:患者阴囊部坠胀不适,精索粗厚,但反复发作性局部剧痛或钝痛,并向下腹部反射,精索增粗,压痛明显,精索下端可出现小结节,故丝虫性精索炎基本可排除。
3、丝虫性精索淋巴管曲张:精索粗厚,迂曲,扩张,与精索静脉曲张相似,但有反复发作的丝虫性精索炎的病史,触诊精索下部有较细小的索团状肿块,立位明显,卧位减轻,入睡后外周可找到微丝蚴。
1、多囊肾:往往有家族史,常伴发肝、胰、脾等脏器的多囊性病变,肾功能呈慢性进行性减退;尿路造影示双侧肾脏增大、肾盂变形,肾盏伸长、移位或缺如;超声检查示双肾增大,实质内弥漫分布的多娄液性暗区。
2、双肾癌囊性变:肾肿瘤常伴有血尿、腰酸、腰痛等不适,CT及腹部平片有助于鉴别;3、肾周围假性囊肿:可在腹部触及肿块,但常有外伤史及手术损伤史,腹部平片及CT有助于鉴别。
1、膀胱异物:可有类似症状。
有膀胱异物置入的病史。
膀胱镜检查是主要鉴别手段,可以直接看到异物的性质、形状和大小。
膀胱区平片对不透光的异物,有鉴别诊断价值。
2、前列腺增生:可有类似症状。
但多发生于老年人,排尿困难的病史长,逐渐加重,开始尿线细而无力,渐成滴沥以至发生尿潴留。
直肠指诊可触及增生的前列腺向直肠内突入,中间沟消失。
膀胱区平片无不透光阴影。
3、后尿道瓣膜:常见于小儿,可有排尿困难。
膀胱区平片无不透光阴影。
但排尿期尿道造影,见瓣膜以上尿道扩张、增长,瓣膜以下尿道正常。
尿道镜检可诊断。
1、腹股沟疝:有阴囊内或腹股沟肿物。
但疝内容物可复性,平卧时消失,站立时出现,腹股沟皮下环增大,咳嗽时有冲击感;可听到肠鸣音,透光试验阴性。
2、精液囊肿:体积较小,常位于精索部位。
但精索囊肿多在精索下方附睾头部,活动度小,一般为圆形,其大小一般在1~2cm左右。
诊断性穿刺可抽出乳白色含精子的液体。
1、输尿管痉挛:在X光造影片上有输尿管狭窄表现,但痉挛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其形态改变不是持续存在,其狭窄形状可发生改变或消失,放射性核素利尿肾图可助鉴别;2、输尿管结石:可有类似患侧腰痛,结石以上部位因梗阻而扩张积水。
但结石者多有阵发性绞痛史,在平片上有不透光影像。
逆行造影梗阻部位呈杯口状,阴性结石在梗阻部位有负影,双重对比造影可显示阴性结石;3、输尿管肿瘤:可有肿瘤以上肾、输尿管扩张积水,但肿瘤者以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为特征,尿液找瘤细胞阳性,双重对比造影可显示肿瘤。
1、睾丸扭转:具有阴囊内疼痛等症状,但有剧烈活动等诱因,疼痛剧烈严重,精索呈麻绳状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