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优质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32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的生物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
2. 理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营养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2.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3. 引入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主题。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营养物质的了解。
2. 讲解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3.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营养物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4. 引导学生思考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重要性。
第二章: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吸收过程。
2. 掌握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途径。
教学内容:1.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吸收过程。
2. 介绍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途径。
教学活动: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营养物质吸收的兴趣。
2.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吸收过程。
3. 通过图示或模型展示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途径。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营养物质吸收的理解。
第三章:营养物质的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利用过程。
2. 掌握营养物质利用的主要途径。
教学内容:1.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利用过程。
2. 介绍营养物质利用的主要途径。
教学活动: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营养物质利用的兴趣。
2.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利用过程。
3. 通过图示或模型展示营养物质利用的主要途径。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营养物质利用的理解。
第四章:营养物质的转化和代谢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代谢过程。
2. 掌握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的主要途径。
教学内容:1.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代谢过程。
2. 介绍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的主要途径。
教学活动: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的兴趣。
2. 讲解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代谢过程。
3. 通过图示或模型展示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的主要途径。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的理解。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理解各类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吸收方式和过程。
3、掌握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利用途径和重要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各类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和机制。
(2)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主要利用方式。
2、难点(1)复杂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的吸收过程。
(2)营养物质的代谢调节机制。
三、知识梳理(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消化道口腔:咀嚼食物,初步消化淀粉。
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
胃:暂时储存食物,通过蠕动将食物与胃液混合,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形成并暂时储存粪便。
肛门:排出粪便。
2、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脏: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进一步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1、碳水化合物主要形式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机制: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借助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实现吸收。
2、蛋白质主要形式为氨基酸和小肽。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机制:(1)氨基酸: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借助钠氨基酸同向转运体吸收。
(2)小肽:通过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吸收。
3、脂肪主要形式为甘油、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吸收机制:(1)短链和中链脂肪酸:通过血液直接进入门静脉。
(2)长链脂肪酸:与胆汁形成微胶粒,被肠黏膜细胞摄取,重新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4、维生素(1)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在小肠上段通过扩散方式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概念。
2.掌握不同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方式。
3.了解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
4.培养学生对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饮食健康素养。
二、教学内容1.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利用过程。
3.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转化和利用途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方式。
2.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
3.2 教学难点1.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的理解和记忆。
2.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带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吃下食物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我们的身体吸收和利用的呢?讲解营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以及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重点介绍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方式。
4.2.1 蛋白质的吸收与利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蛋白质的吸收方式•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4.2.2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与利用•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过程•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方式•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4.2.3 脂肪的吸收与利用•脂肪的消化过程•脂肪的吸收方式•脂肪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4.2.4 维生素的吸收与利用•维生素的消化过程•维生素的吸收方式•维生素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4.2.5 无机盐的吸收与利用•无机盐的消化过程•无机盐的吸收方式•无机盐在人体中的利用过程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观察不同营养物质在模拟消化液中的消化和吸收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然后,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讨论每种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和利用过程。
4.4 总结归纳(15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不同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和利用过程,并进行归纳概括。
4.5 拓展延伸(15分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不同的营养物质被人体需求量不同?为什么过量摄入某些营养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等等。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理解各种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吸收过程和机制。
3、掌握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
4、认识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利用途径和作用。
二、学习重点1、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和方式。
2、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生理和饮食因素。
3、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和利用。
三、学习难点1、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2、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四、知识梳理(一)消化系统概述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2、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机体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吸收是指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1、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淀粉、蔗糖、乳糖等。
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水解为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胰淀粉酶和肠淀粉酶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
蔗糖和乳糖在小肠中被相应的酶水解为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单糖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刷状缘进入细胞,再通过基底侧膜上的载体转运进入血液循环。
2、脂肪的吸收脂肪在小肠中被胆汁乳化形成微胶粒,然后被胰脂肪酶水解为甘油、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这些水解产物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胆固醇、磷脂等形成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3、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在胃中被胃蛋白酶初步水解为多肽,在小肠中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肠肽酶等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和小肽。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掌握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2. 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知道消化系统在营养物质吸收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2. 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口腔、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吸收过程。
4. 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食物搭配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
2. 教学难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的详细解释;健康饮食习惯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知识。
2. 使用演示法,展示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健康饮食习惯的实际案例。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图片、案例等教学素材。
2. 准备实物模型或图解,展示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3. 准备小食品或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4. 准备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的饮食习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营养物质的短篇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营养物质的兴趣。
2. 讲解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介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基本概念。
3. 讲解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分别讲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4. 展示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使用实物模型或图解,展示营养物质在口腔、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中的吸收过程。
5. 讲解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讲解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食物搭配等方面的知识。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的生物教案第一章:营养物质的概述1.1 营养物质的定义1.2 营养物质的作用1.3 营养物质的分类1.4 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第二章: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2.1 消化系统的组成2.2 消化过程的详细解析2.3 吸收过程的详细解析2.4 营养物质吸收的影响因素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及其吸收利用3.1 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3.2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3.3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3.4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第四章:蛋白质及其吸收利用4.1 蛋白质的定义和分类4.2 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4.3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4.4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第五章:脂肪及其吸收利用5.1 脂肪的定义和分类5.2 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过程5.3 脂肪的生理功能5.4 脂肪的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第六章:维生素及其吸收利用6.1 维生素的定义和分类6.2 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过程6.3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6.4 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第七章:矿物质及其吸收利用7.1 矿物质的定义和分类7.2 矿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7.3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7.4 矿物质的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第八章:水分及其吸收利用8.1 水分的定义和作用8.2 水分的消化与吸收过程8.3 水分的生理功能8.4 水分的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第九章:膳食纤维及其吸收利用9.1 膳食纤维的定义和分类9.2 膳食纤维的消化与吸收过程9.3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9.4 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第十章: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评估与改善10.1 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评估方法10.2 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改善策略10.3 营养不良及其改善方法10.4 营养健康饮食的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环节:1. 营养物质的定义和作用2.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3.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分、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生理功能4. 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5. 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评估与改善策略详细补充和说明:1. 营养物质的定义和作用:本环节需重点理解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化学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分和膳食纤维等。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掌握人体内消化、吸收、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3.能够明确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合理搭配膳食。
二、教学内容1.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其作用;2.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3.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其作用1.教师通过引入“人类每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这个话题,向学生介绍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和它们在身体内的作用。
2.教师通过投影片向学生展示需要的几种营养物质,以及它们在身体内的作用,并让学生做简短的笔记。
3.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各种营养物质的来源,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2.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1.教师重新引入消化系统的概念,并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2.教师通过投影片、图片等形式演示各个器官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并为学生解答疑惑。
3.教师让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以确定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这些知识。
3.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1.教师通过引入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概念来展示各种当量比例。
2.教师让学生根据投影片、图片等形式,了解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及其在人体内的作用。
3.教师通过演示消化系统的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人体内消化、吸收、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2.教学难点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采用讲授法、板书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资源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等。
七、教学评价1.针对本节课的目标,进行闭环式评价,包括成功实现目标、学生考试得分等;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方法;3.关注课堂表现,包括听讲、互动、态度等。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三节营养物质的汲取和利用》教课设计教材解析在认识了食品的消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食品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汲取和利用的。
编者力争经过几个层层深入的实验,指引学生成立小肠构造的模型,同时理解小肠构造是与汲取功能相适应的,这也是本节教材的要点内容。
学情解析学生已拥有了对于营养物质的作用及消化的过程的知识,进一步来学习营养物质的汲取应当是简单接受的,但因为学生没有人体血液循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方面的知识,对于理解营养物质的汲取可能有一些难度。
此外,本节实验内容许多,对于学生的着手能力是一个考验。
小肠标本学生简单心生憎恶,教师课前应检查实验资料,鼓舞学生正直态度。
设计理念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设计了几个实验,从用肉眼察看小肠环形皱襞的实物构造,到模拟小肠环形皱襞的制作,再到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察看小肠绒毛的构造,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旨在向学生传达科研方法的信息,进而提升每个学生生物科学修养。
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概括消化道汲取营养物质的过程。
2、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能力目标1、试试制作小肠壁构造的模型,体验小肠的构造特色。
2、使用显微镜察看小肠绒毛构造。
3、提升着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感情目标1、经过对小肠构造的察看和功能的解析,逐渐确定生物学“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看法。
2、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课准备实验资料的准备:猪的小肠、人的小肠壁切片、放大镜、显微镜、培育皿、剪刀等。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掌握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2. 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知道吸收的途径和利用的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
难点: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和利用方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利用PPT讲解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营养物质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利用过程。
4. 知识巩固:教师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课后作业:1. 列举自己平时饮食中摄入的营养物质,分析其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2. 描述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利用过程。
3. 制定一个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营养物质基本概念、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的理解。
2. 练习题: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3. 课后作业:教师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过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教师根据课堂问答和练习题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
2. 针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八、教学延伸:1. 邀请营养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食品加工厂、蔬菜种植基地等,增强学生对营养物质来源的认识。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消化的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和几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消化过程。
本节课可以以身边事引入课题,首先介绍消化的概念,接着通过仔细阅读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示意图来认识一下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最后通过实验,介绍几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吸收的概念。
2.说出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
3.说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4.了解人体对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利用。
(二)能力目标在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中,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重点:1.吸收的概念。
2.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营养物质的利用。
难点:1.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营养物质的利用。
四、【教学媒体】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示意图、投影仪、大屏幕、多媒体课件等。
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提问:患慢性肠胃病的人总是很瘦的,可是有的人,吃的不多,也很容易发胖,这与什么有关系呢?学生活动:这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关系。
教师活动:食物被消化后形成的葡萄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是怎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板书: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新课教学板书:一、吸收的概念吸收:在消化过程中,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过渡: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不同,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找出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板书:二、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过渡:从上表得知小肠可以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小肠的吸收功能最强,所以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为什么小肠具有这么强的吸收功能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肠的结构。
板书:三、小肠的结构探究竟:1.取一段哺乳动物(或鸡)的小肠,顺肠管剪开肠壁,对照小肠的环形皱襞示意图,找到小肠环形皱襞,注意皱襞是怎样排列的。
2.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案1教学目标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知道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3.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学情分析学生已具有了关于营养物质的作用及消化的过程的知识,进一步来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应该是容易接受的,但由于学生没有人体血液循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方面的知识,对于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有一些难度。
3重点难点1.食物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的。
2.引导学生建立小肠结构的模型,同时理解小肠结构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入新课: 今天中午饭大家都吃了些什么? 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踊跃回答:牛奶、稀饭、油条、面包、拌黄瓜等。
那么,这些营养物质消化后怎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出示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图表。
活动2【讲授】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㈠提问:在牛奶、稀饭、油条、面包、拌黄瓜等营养物质消化后怎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出示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图表。
提问:⑴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否都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⑵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别在消化道的什么部位被吸收?⑶消化道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在哪里?(二)认识消化系统观看视频: 人体的消化系统提问: 小肠的环形皱襞有什么意义? 绒毛有什么作用?(教师图示绒毛在皱襞上的排布,引导学生分析)教师讲解: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便于小分子物质通过,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总结:在消化过程中,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就叫做吸收。
通过以上学习,使我们理解了小肠之所以是消化、吸收最主要的器官,是与它的特定结构相适应的。
活动3【活动】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探究活动制作小肠结构模型尝试制作小肠结构模型,分组评比。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的。
编者力图通过几个层层深入的实验,引导学生建立小肠结构的模型,同时理解小肠结构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这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有了关于营养物质的作用及消化的过程的知识,进一步来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应该是容易接受的,但由于学生没有人体血液循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方面的知识,对于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有一些难度。
另外,本节实验内容较多,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考验。
小肠标本学生容易心生厌恶,教师课前应检查实验材料,鼓励学生端正态度。
设计理念本节内容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设计了几个实验,从用肉眼观察小肠环形皱襞的实物结构,到模拟小肠环形皱襞的制作,再到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旨在向学生传递科研方法的信息,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 •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2.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结构。
3.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 .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的准备:猪的小肠、人的小肠壁切片、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剪刀等。
教学幻灯片: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
学生活动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和笔,4人为一小组,确定组长。
教学过程营养物质?那么,这些营养物质消化后怎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出示消化道不冋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图表。
提出问题:⑴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否都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⑵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别在消化道的什么部位被吸收?⑶消化道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在哪里?㈡活动探究:组织活动内容,指导学生学会生物学的观察顺序:宏观一►微观提示学生注意皱襞是怎样排列的?出示冋题:小肠的环形皱襞有什么意义?请同学们亲自实践后再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