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基础知识-肺野、肺叶
- 格式:ppt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11
《医学影像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自然对比:人体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像影响对比的基础称之为自然对比。
2、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3、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例如血液在血管内快速流动时,在成像过程中,不能采集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的现象。
4、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5、肺野(lung field):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6、肺门(hilum of lung):肺根内肺动脉、肺段动脉、肺叶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的投影。
7、肺纹理(lung markings):充满气体的肺野中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静脉、肺动脉组成,主要是肺动脉,也有淋巴管、支气管和结缔组织参与。
8、肺实质(lung parenchyma):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和肺泡壁。
9、肺间质(lung interstitium):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小叶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
10、空洞(cavity):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形成。
11、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空气支气管征,当病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可见含气支气管影。
12、原发综合征:见于原发性肺结核,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所致,包括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
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
13、结核球(tuberculoma):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不等,多为2.0-3.0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有斑点、层状、环状钙化。
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值性灶称“卫星灶”。
14、胸膜凹陷症: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常有短毛刺向周围伸出,靠近胸膜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影与胸膜相连而成胸膜凹陷症。
肺部影像解剖的内容
肺部影像解剖主要涉及肺部结构在医学影像上的表现,包括X光、CT等影像技术所呈现出的肺部结构和特征。
以下是肺部影像解剖的一些主要内容:
1.肺野:这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
两侧第二、四肋骨前端下缘
水平线将肺野分成上、中、下野,同时纵行三等分为内、中、外带。
2.肺门:肺动、静脉,支气管,淋巴结,神经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组成肺门。
右肺门上
部由下后干构成肺门外上缘,与右下肺动脉构成较钝的肺门角。
左肺门主要由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
左肺门高于右肺门1-2厘米。
肺门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改变可能提示病变。
3.肺纹理:这是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组成的,从肺门向肺野放射状分布的树枝
状影。
肺纹理的变化可能提示某些疾病,例如肺纹理粗大、边缘清晰可能表示有风湿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力衰竭等;肺纹理较细分支少,边缘清楚,可能表示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4.肺叶和肺段:左肺有上、下两叶,右肺有上、中、下三叶。
每叶由2-5个肺段组成,
但X线不能显示肺段界限。
5.胸膜:包括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以及叶间胸膜。
6.纵隔:在影像中,纵隔的病变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显示。
7.气管和支气管:气管起自C7,长约10-13cm,宽1.2-2cm。
支气管则分支进入肺叶,
左上叶支气管呈“鱼钩状”。
肺野的名词解释肺野是指人体肺部的内部结构,是肺组织在X线胸片上显现的图像。
通过胸片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观察肺野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疾病或异常情况。
肺野的解析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 肺叶肺叶是指肺组织的主要解剖分区,每个肺叶都由一个大的支气管和其附属的动脉、静脉、及淋巴管组成。
人的右肺由三个肺叶组成,而左肺由两个肺叶组成,分别是上、下叶和上、下叶。
肺叶的划分在X线胸片上呈现出清晰的边界,有助于医生识别其中的异常。
2. 支气管支气管是连接气管和肺泡的管道,它在肺内的分支形成一组复杂的树状结构,被称为支气管树。
这些分支细小且呈分层状,形成了从大到小的直径梯度,直至最细的呼吸性终末支气管。
支气管的异常可能导致气流受阻、感染和其他肺部疾病。
3. 肺泡肺泡是肺部最小的结构单位,是气体交换和呼吸的场所。
它们是由微小的囊状结构组成,被薄膜包裹,供氧通过肺血管进入血液,一氧化碳等废气则从血液中释放进入肺泡,最终通过呼吸排出。
肺泡表面积广大,以便提供充足的气体交换。
4. 肺间质肺间质是肺组织中的一种结缔组织,包括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胸膜等。
它们为肺提供了支持、保护和营养。
同时,肺间质可以传递气体、液体和细胞,在维持肺的正常功能和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肺间质的病变可能会导致炎症、纤维化和肺水肿等疾病。
5. 胸腔胸腔是肺所在的腔体,它是由肋骨、胸椎和膈肌等骨骼组成的。
胸腔与肺之间有胸膜相隔,胸膜由两层组成,内层贴附于肺表面,外层附着在胸壁上。
正常情况下,胸腔内部有一层薄薄的液体润滑胸膜,有助于肺的自由活动。
胸腔的病变,如积液、气胸和胸膜增厚等,会影响肺的展开和收缩。
肺野的解析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通过观察肺叶、支气管、肺泡、肺间质和胸腔等结构的变化,可以推测出肺部疾病的类型、程度和位置。
常见的肺部疾病包括肺炎、结核病、肺癌等,它们在肺野内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因此,理解肺野的解析方法和诊断指标,对于医生的工作至关重要。
《医学影像学》名解与简答一、名词解释1、自然对比:人体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像影响对比的基础称之为自然对比。
2、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3、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例如血液在血管内快速流动时,在成像过程中,不能采集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的现象。
4、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5、肺野(lung field):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6、肺门(hilum of lung):肺根内肺动脉、肺段动脉、肺叶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的投影。
7、肺纹理(lung markings):充满气体的肺野中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静脉、肺动脉组成,主要是肺动脉,也有淋巴管、支气管和结缔组织参与。
8、肺实质(lung parenchyma):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和肺泡壁。
9、肺间质(lung interstitium):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小叶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
10、空洞(cavity):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形成。
11、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空气支气管征,当病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可见含气支气管影。
12、原发综合征:见于原发性肺结核,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所致,包括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
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
13、结核球(tuberculoma):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不等,多为2.0-3.0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有斑点、层状、环状钙化。
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值性灶称“卫星灶”。
14、胸膜凹陷症: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常有短毛刺向周围伸出,靠近胸膜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影与胸膜相连而成胸膜凹陷症。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正常胸片的观察与分析,加深对胸部影像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胸部正常影像学特征的识别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正确诊断胸部疾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影像诊断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正常胸片基本知识- 胸部解剖结构:肺、心脏、纵隔、胸膜、骨骼等。
- 胸片投照技术:包括前后位、侧位、斜位等。
- 胸片正常影像学表现:肺野清晰,边缘锐利;心脏形态规则,大小适中;纵隔对称,无增宽或移位;胸膜光滑,无增厚或粘连;骨骼无畸形或病变。
2. 正常胸片观察与分析- 肺部:观察肺纹理、肺门、肺实质、肺边缘等。
- 心脏:观察心脏大小、形态、位置、心缘等。
- 纵隔:观察纵隔宽度、形态、结构等。
- 胸膜:观察胸膜厚度、光滑度等。
- 骨骼:观察肋骨、胸椎、锁骨、肩胛骨等。
3. 正常胸片影像学特征- 肺纹理:呈放射状分布,由浅入深,清晰可见。
- 肺门: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两侧对称。
-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形态规则,大小适中,两侧对称。
- 纵隔:宽度适中,结构清晰,无增宽或移位。
- 胸膜:光滑,无增厚或粘连。
- 骨骼:肋骨排列整齐,胸椎、锁骨、肩胛骨形态正常。
五、实训过程1. 实习教师简要介绍正常胸片的基本知识和观察要点。
2. 学生分组进行胸片观察与分析,实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实习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 学生总结实训心得,撰写实训报告。
六、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正常胸片的基本知识和观察要点,能够独立识别胸部正常影像学特征,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正确诊断胸部疾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实训总结1. 理论联系实际:本次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胸部影像学知识。
2. 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观察正常胸片,学生提高了对胸部影像学特征的识别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分组进行实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胸片如何看肺炎,这篇文章帮你立刻入门!一肺部正常 X 线表现1. 胸廓胸廓由骨骼及软组织构成,两侧对称。
(1)软组织是指皮下组织、胸大肌、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乳房及乳头、肺尖部壁层胸膜反褶影。
(2)骨骼包括肋骨共 12 对(肋软骨钙化在 25-30 岁开始,首先是第一肋软骨钙化,然后从第 12 肋软骨向上依次钙化,最后钙化者为第 2 肋软骨),肩胛骨,锁骨(呈「S」形),胸骨(包括胸骨柄、体、剑突三部分),胸椎(摄影条件恰当,第1-4 胸椎可清晰显示,第 5 胸椎以下显示不清)。
2. 肺门与肺纹理正常表现如下:肺门和肺纹理都是由肺血管、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构成而以肺动脉和肺静脉为主构成影。
肺门在正位胸片位于肺野内带第2-4 前肋端之间。
左侧比右侧略高约 1-2 cm,右肺门上部主要由右上肺静脉投影构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其宽度正常人不超过1.5 cm,上下两部以钝角相交称为正常肺门角(外形像英语大写「Y」形,肺门角一般 90-110 度),左肺门主要由左肺动脉弯曲成弓形,称为左肺动脉弓,与其上方的主动脉弓相对应。
侧位片上两侧肺门重叠,位于气管分叉前上方,呈边缘清晰或不清晰的结节影,不要误认为肺门肿块,侧位片上可见三个透亮影排列成纵队,最上面为气管隆突投影,中间为右上叶开口,下面为左上叶开口(当左房增大时,左上叶开口则略后移,或滑到食管后面)。
标准左侧位胸片:左心室增大与下腔静脉影关系,正常时左心室后下缘应位于下腔静脉前缘,当单纯左心室增大时,左心室后下缘位于下腔静脉后。
胸部正位片正常时肺泡气体成为天然对比,因此,肺、纵隔边界清楚称为心缘轮廓征(剪影征)阴性。
当右肺中叶,左肺上叶舌段炎症及其他病变,左右心缘显示模糊,称轮廓征(剪影征)阳性,肺纹理是由肺门向周围肺野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在向外延伸过程中逐渐分支变细,两肺野外带肺纹理逐渐消失。
下肺野纹理比上肺野粗,右下肺纹理比左下肺多,右下肺尚可见水平走向纵隔的下肺静脉影。
・专家讲座・L ecture of Spec i a list谈谈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The Ba sic Knowledge on Ana lysis of Chest F il m蔡锡类 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CT和M R I诊断已成为大家学习和钻研的重要领域,但是传统的X线检查仍然是医院影像诊断的主要工作,特别是胸部X线检查,几乎是大部分病人来院诊治的常规检查项目,即使需要CT、M R检查的病例,也常需要参考胸部X线检查的表现。
因此,无可置疑传统胸部X线检查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疗效观察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有一些放射科医师对胸部正常的标准缺乏明确的概念,在胸部X线诊断报告中往往可以看到“肺纹理增多”“肺纹理增强”等等一些含意不清的术语,使临床医师无所适从。
有时可把正常看成有病变,增加患者经济上和精神上不必要的负担;有时则把早期胸部病变看成为正常变异,贻误早期治疗的机会。
因此,深入掌握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正确分辨胸片正常和异常是非常必要的。
近20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对肺门的X线解剖和表现有比较深入的研究[1~6],致使发现肺门病变有很大的帮助,但涉及肺纹理、胸膜、肺实质透明度的正常X线表现则研究的较少。
我们认为这些与肺门阴影是密切相关的,是揭开胸部疾病,进行诊断思维的重要一环。
现就我们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文献,谈一谈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
在详细阐述前还必须强调指出:胸片是肺部瞬间生理状况和形态的平面录像,分析时既要有胸部解剖的主体观念,也必须对患者具体生理动态的思考。
此外,也必须注意各种投照技术因素对照片清晰度的影响。
1 肺门阴影1.1 正常肺门的解剖学基础和X线表现:X线诊断所指的肺门阴影是一个复杂的组成体,所包含的组织结构与人体解剖学中的肺根不尽相同,X线所指肺门除解剖学的肺根外,还包括部分进入肺内的动静脉,第二级支气管和部分第三级支气管近端(图1)。
正常情况下,淋巴结、淋巴管、神经和胸膜等并不显影。
肺野与肺门
在X线胸片上充满气体的两肺表现为均匀一致较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为便于指明病变的部位,常将两侧肺野分别在左右第2、4肋骨前端下缘划连线,将肺部分为上、中、下三野;再分别沿侧胸壁的弧线纵分,将两肺分为三等分:即内、中、外三带。
此外,第1肋圈以内的部分称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圈外缘以内
的部分称锁骨下区
两侧肺野内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肺纹理主要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成。
在正位胸片上,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延伸,且逐渐变细,至肺野外带几乎不能辨
认。
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图
2)2、肺门
在X线正位胸片上,两中肺野內带第2~4前肋间长条状的密影称为肺门。
肺门影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构成,其中以
肺动脉为主要成分。
左肺门略高。
两侧肺门可分上、下两部,上、下两部相交所形成的夹角,称肺门角,右侧显示较清楚。
在侧位胸片上,两侧肺门大部分重叠,表现为一尾巴拖长的“逗号”影,其拖长的尾巴为两下肺的动脉干构成(图2)。
影诊名词解释(集成版)1.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2.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
正位胸片上,肺门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
3.肺纹理: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
4.肺门角:两侧肺门可分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角,称肺门角。
5.肺门舞蹈征:肺血增多时,在透视下可见到肺动脉段及两侧肺门动脉博动增强,称肺门舞蹈征。
6.肺大疱:为一小的位于脏层胸膜内或胸膜下肺内的含气间隙,直径≤1 cm为邻近胸膜的薄壁囊性气腔。
大泡表现为圆形局限性透光影或低衰减区,直径≥1 cm,围以薄壁。
大泡常为多个,并常伴有其他肺气肿征象(小叶中心型或间隔旁型肺气肿)。
7.肺囊肿:囊肿是任何圆形的空腔,周围环绕以不同厚度的上皮或纤维性壁。
表现为圆形的实质透光区或低衰减区,与正常肺分界清楚,囊壁厚度不等,常为薄壁(<2 mm),不伴有肺气肿。
肺囊肿内常含空气,但偶含液体或实体物质。
囊肿常用于描述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或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中增大的薄壁气腔,在终末期纤维化病例中可见厚壁的蜂窝囊肿。
也见于大疱、大泡、蜂窝、肺气囊。
8.中心型肺癌:指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9.肺隔离征:又称支气管肺隔离征,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而且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
10.干酪性肺炎:是指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侵入肺组织而迅速引起的干酪样坏死肺炎,可表现为肺叶和肺段样的实变影,其内可见大小不等不规则透亮区(虫蚀空洞),还可见经支气管播散的病灶。
11.肺实变:终末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蛋白及细胞所代替,而形成实变。
多见于各种急性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和肺水肿。
肺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肺部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起着呼吸和气体交换的功能。
了解肺部的解剖学知识对于学习和理解呼吸系统的其他方面至关重要。
本文将整理肺部的解剖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肺部的位置和外形人体有两个肺,位于胸腔内部。
左肺位于胸腔的左侧,呈半月形状;右肺位于胸腔的右侧,呈近似三角形状。
肺部之间由纵隔分开,纵隔内还包含了心脏、主动脉等重要器官。
二、肺的结构1. 肺叶:每个肺分为多个肺叶,右肺有三个肺叶,左肺有两个肺叶。
2. 支气管树:肺部包含主支气管、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它们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倒置的树状结构,分布在肺的各个部位,将空气输送到肺泡。
3. 肺泡:肺泡是肺部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每个肺泡由薄而富有弹性的肺泡壁组成,血管丛包围在肺泡周围。
4. 脏层胸膜:脏层胸膜覆盖在肺表面,与肺紧密相连,形成密闭的腔隙,使肺能够顺畅地膨胀和收缩。
三、肺的血液供应肺部有丰富的血管供应,其中主要的血液供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肺动脉:肺动脉将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从心脏右心室输送到肺部。
在肺内逐渐分支,并与肺泡壁上的血管丛相连接。
2. 肺静脉:肺静脉将氧合的血液从肺泡返回到心脏,进入左心房,再由左心室泵送至全身。
四、肺的神经供应肺部的神经供应主要来自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
这些神经纤维散布在肺组织中,并对肺的平滑肌和分泌功能发挥调节作用。
五、呼吸运动与肺容积肺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呼吸运动的进行。
当呼吸肌肉收缩时,胸腔会扩张,肺部跟随扩张并充分膨胀。
通过呼吸运动,人体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六、肺的功能1. 呼吸功能:肺部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清除功能:肺部能清除吸入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颗粒物,保护呼吸道不受损害。
3. 分泌功能:肺泡内的上皮细胞能够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
七、肺部常见疾病肺部常见的疾病有:1. 肺炎: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
肺野名词解释
肺野是指在影像学中通过X射线或其他影像技术观察到的肺
部的图像区域。
根据影像学表现,肺野可以分为正常肺野和异常肺野。
正常肺野指的是肺部影像学上显示为正常结构和阴影的区域。
在正常肺野中可以观察到肺泡、支气管、血管和肺实质等结构。
正常肺野在不同影像学技术下的表现有一定的差异,例如在X 线胸片上,正常肺野显示为均匀的黑色区域,而在CT扫描中,正常肺野显示为均匀分布的灰度值。
异常肺野指的是肺部影像学上显示出肺结构异常,如肺实质病变、肿块、结节、积液等。
异常肺野的表现可以提示肺部的病理改变,针对不同的异常肺野表现,可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上,通过观察肺野的形态、密度和分布,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肺部疾病的诊断。
例如,肺癌常常表现为局部肺野的结节样阴影;肺炎可以导致局部或弥漫性肺野密度增高;肺水肿可导致全肺野的密度增加等。
总之,肺野在影像学中是用来观察和评估肺部结构和病变的区域。
通过对肺野的分析和解释,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