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7课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法治建设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法治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重点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阶段和重要法律,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法治建设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2. 制作PPT课件,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关案例等。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点,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4. 准备一些法律常识小测验,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法治建设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 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2. 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阶段和成就,包括社会主义法制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依法治国的提出和实践等。
3. 介绍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包括司法不公、执法不严、法律制度不完善等。
(三)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法治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五)布置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我国法治建设历程的小论文,总结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中华法系的特点,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明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2、关键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感悟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3、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
明确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教学重点】法的产生、本质和决定因素,法的内涵与职能【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教学过程】温故知新:《政治与法治》基本框架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党的领导为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一课、第二课)怎样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三课)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第四课)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五课)三个基本政治制度(第六课)依法治国(第七课)第三单元依法治国法治国家建设(第八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九课)党的领导(第一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二单元)、依法治国(第三单元)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导入新课: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讲授新课: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展示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中华法系的特点2.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3.明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74--80,思考下列问题:(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
)1. 法律的产生?作用?历程?2. 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中华法系发展的历史)?3.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内容?4. 法的类型?5. 法律的内涵和特征?法律的职能?6.我国当代的法的性质?7.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因?8.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1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
第七课围绕我国为什么进行法治问题,重在说明我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主要探究: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法治建设的进程,明确新时期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需要全方位提升人权保障的法治化水平。
第一框“我国的法治建设的历程”,回顾了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简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着重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为我国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法律依据。
通过学习本节课,知晓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教学目标1. 必备知识:了解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中华法系;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全面掌握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关键能力: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科学性;学习和初步形成运用马克思注意法律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看待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白我国法治的渐进性。
二、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马克思注意法律思想的科学性;知道我国法治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依法治国的信心。
2.科学精神: 通过我国法治历程的学习,明白我国法治的渐进性;通过学习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3.法治意识:知晓依法治国方略已经写入我国宪法,生活中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4.公共参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1.教学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全面掌握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7课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三单元第7课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七课讲授“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分两框展开: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这两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两框的逻辑关系是:先阐明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指导思想和法治建设的成就,再阐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白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本框题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3.1阐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
二、教材分析。
本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和成就,从历史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包括三目:“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第一目阐述三层意思:法律作为国家治理方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辉煌成就、近代中国法治发展失败。
第二目阐述八层意思: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