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机械整地及农林复合经营与传统营林模式综合效益对比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84.05 KB
- 文档页数:2
林学概论本篇主要内容第八章人工林栽培第九章林农复合经营第十章封山育林与低效林改造第十一章城市森林营造林学概论第九章 林农复合经营林学概论本章主要内容p 林农复合经营概念、意义与特征p 林农复合经营系统的分类及结构林学概论第九章 农林复合经营学习要求ü熟悉林农复合经营的概念,了解林农复合经营的意义和特征;ü了解林农复合经营的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林学概论第九章 农林复合经营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林农复合经营也称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林农间作,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开展林农复合经营的目标是增加生产(包括生物量、食品、饲料、薪炭、工业原料等),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提高经济收益和农民的生活水平,优化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Ø协调林农争地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实现长短效益有机结合;Ø挖掘生物资源潜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Ø促进物质多级循环利用,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Ø提升系统综合效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u 复合性u 系统性u 集约性u 等级性u高效性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林学概论p 林-农(果)复合型林-农间作型,绿篱型,农田林网型,农林轮作型p 林-牧(渔)复合型林-牧间作型,牧场饲料绿篱型,护牧林牧型, 林渔结合型。
p 林-农-牧(渔)多层复合型 林-农-牧多层复合型、林-农-牧庭院兼营型、林-农-牧渔或林-牧-渔结合型p 特种农-林复合经营林木混交型(经济林)、林-药间作型、林-食用菌结合型、林木-资源昆虫结合型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1、物种组成结构乔木、灌木、农作物、牧草、食用菌、药、家畜、鱼类及其它。
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2、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平原多层结构(水陆交互系统、庭院经营)、丘陵和山地多层次结构。
速生桉树的营造林技术与林业经济效益探讨谭春宁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五里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广西贵港,537125)摘 要:速生桉树生长速度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
速生桉树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华南地区较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当前,南方地区速生桉树种植面积逐渐增大,为提升速生桉树种植质量,进一步提升速生桉树种植地区经济效益,相关人员应积极探究速生桉树的营造林技术手段。
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速生桉树营造林技术,并对速生桉树林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速生桉树;营造林技术;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F3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94(2023)07-0162-03由于桉树具有速生的特点,不必花费较长的培育种植时间,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因此,种植效益较高,现已成为我国较多地区经济树木种植的首要选择。
速生桉树营造林环节,对土壤、水肥等存在较高的要求,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相关种植人员应结合种植地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营造林技术,不断提升速生桉树营造林技术水平,保证速生桉树健康生长的同时,提升速生桉树经济效益。
1 速生桉树的营造林技术1.1 选地与整地速生桉树造林地选择过程中,应首选平面或坡度低于30°的山坡丘陵,要求土壤土质疏松,土层厚度应超过70 cm,土壤石砾含量需在20%以下,若交通及立地条件较好,可放宽至30%,最低温度不可低于-5 ℃。
选好造林地后,应开展整地操作,清除地表上的杂草与杂物,伐根不可高于20 cm。
根据地形地势,合理设置炼山防火线,通常宽度为15 m,对于危险地段,应超过25 m,清除防火线上的杂草灌木、枯枝落叶。
虽然机械整地效率较高,但是会使原生环境受到破坏,因此若条件允许,首选人工整地的方式。
整地工作完成后,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特性,使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速生桉树生长。
造林前一年的12月份,应进行林地清理,完成林地清理工作后,挖种植坑,坑深30 cm,坑底40 cm×30 cm,坑面50 cm×30 cm,并施入基肥,施入量为0.5 kg/坑。
黄庆青.广西国有高峰林场马尾松高产栽培技术及造林效果探析[J].南方农业,2023,17(2):97-100.广西国有高峰林场马尾松高产栽培技术及造林效果探析黄庆青(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南宁 530001)摘 要 马尾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为推动广西马尾松人工林高质量发展,重点阐述马尾松丰产栽培技术,并在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开展马尾松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林)与传统马尾松营林措施造林效果(对照林)对比试验,监测两种林分在林木生长量、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及差异。
结果表明,造林后第9年,示范林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蓄积量均高于对照林;示范林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大于对照林。
马尾松丰产栽培技术较传统的营林措施取得了更好的造林成效,可在广西推广应用。
关键词 马尾松;丰产栽培技术;造林效果;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中图分类号:S791.2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02.031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在分类上属松科松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阳性树种,喜光喜温,根系发达,主根明显,具根菌。
马尾松木材极耐水湿,适用于水下用材,同时是造纸、人造纤维、橡胶、油漆及涂料等工业的重要原料[1-3]。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是马尾松的主产区。
根据2021年林业调查数据,广西马尾松人工林面积约187万hm2,约占广西人工林总面积的21%。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自1953年建场开始就将马尾松作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截至2021年底,广西国有高峰林场马尾松人工林面积3 350 hm2。
研究马尾松丰产栽培技术,利用良种良法良地营造马尾松人工林,实现马尾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总结马尾松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并进行马尾松丰产栽培技术与传统马尾松营林措施造林效果对比试验,分析采用马尾松丰产栽培技术造林的林分与采用传统马尾松营林措施造林的林分,在林木生长量、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及差异,以期为推广马尾松丰产栽培技术、推动广西马尾松人工林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林业科学农业与技术2021,Vo.41,No.0375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的原因以及可持续经营措施曹怡立(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阜新123000)摘要:为了解决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衰退枯死问题的现状,在对当地樟子松人工林开展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人工林衰退死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主要包括地下水位有所降低、土壤中养分失衡、营林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包括对现有的人工林结构进行适当调整、改人工纯林为混交林、科学选择混交的乡土植被类型、因地制宜推广樟子松混交的模式,为改善当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的趋势、提高林分稳定性、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可靠的借鉴。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中图分类号:S791.253文献标识码:A相对于天然林,人工林在经营一定年限后易衰退。
早在1923年,Werdeman报道称德国云杉人工林出现衰退现象,20世纪50年代,瑞南南部也发现了森林大面积黄化枯梢、落叶等衰退现象,随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森林衰退。
我国20世纪80年代在重庆南山首次发现马尾松林衰退现象,在此之前已有专家对人工林衰退的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试验。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世界范围内人工林的林分衰退问题越来越多[1,2]°由此可知,如何保持人工林长期稳定成为了世界性的技术难题[3,4]°樟子松的抗旱、抗寒能力强,耐瘠薄的土壤条件,综合性状优良,在北方干旱地区起到积极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效果,是辽西北干旱地区营建人工固沙林的先锋树种,在当地曾大规模推广种植[5]°樟子松原产地为我国的大兴安岭、呼伦贝尔红花尔基地区。
20世纪末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现象明显,具体表现为病虫害频繁侵染、枝梢枯萎发黄、树木长势不佳,严重的导致死亡[4]°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的彰武县章古台镇的樟子松人工林多数营建于20世纪90年代,树龄最大的已经有近30a,人工林内的海拔平均227m左右,土壤类型主要为风沙土,沙层厚度平均126m左右,当地气候干旱,降雨量远远低于蒸发量,年均降水量为476mm,以6—8月居多,年蒸发量平均在1560mm以上。
土壤与环境1999, 8(1): 58~60 ISSN 1008-181X Soi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N 44-1441/P混交林的改土效益及其在防止地力衰退上的应用王楚荣1陈红跃2许炼烽3(1:珠海市西区园林所,珠海519145;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3: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摘要讨论了人工混交林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改良和促迚作用。
针对目前人工纯林地力衰退的问题,提出了混交林可作为防止地力衰退的途径,幵对混交林应用上的有关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混交林;改土效益;地力衰退Benefits of Improving Soil Productivity from Mixed Plantation and Their Preventive Roles in the Depletion ofSoil Productivity. Wang Churong (Park and Garde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West Region, Zhuhai 519145), ChenHongyue(College of Forestr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and Xu Lianfeng (South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EPA, Guang zhou 510655). Soil & Environ Sci, 1999, 8(1): 58~60Beneficial changing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microorganic properties anderosion control capacity in the mixed planta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Mixed plantation can be used to preventsoil productivity from deterioration in the repeated pure plantations. Some problem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xedplant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mixed plantation; benefit of improving soil productivity; depletion of soil productivity人工林的地力衰退,包括土壤肥力的下降及其林分生产力的下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