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经济法基本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50.00 KB
- 文档页数:29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考情分析本章是培养学习法律意识、兴趣的一章,对理解、学好法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点掌握“法律关系主体”、“法律事实”和“法律渊源”内容,考试重点突出,分值较少,题型主要是客观题,预计考试分值在3分左右。
2019年教材新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容。
【提示】1.我国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
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获得了宪法确认。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专题概要专题一法律基本概念专题二法律关系专题一法律基本概念知识点概要知识点法的特征1.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5.法是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关键词】法的概念:国家意志性→制定或认可→强制力→权利义务→行为规范。
【考题·多选题】(2018年)下列关于法的规范属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是社会规范B.法是技术规范C.法是行为规范D.法是道德规范『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特征。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是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知识点法律体系1.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含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具体七个基本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刑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
【例题·单选题】以下选项中,()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
A.行政法B.行政法规C.仲裁法D.民事诉讼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体系。
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可分为若干法律门类,称为法律部门。
第一章经济法基本原理(李博)第一章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在上一次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经济法的绪论部分,在绪论中给大家介绍了有关经济法的几个背景性理论问题,比如经济法与经济学的关系、经济法学是什么、经济法学科产生的原因、经济法的学习方法等等。
记得给大家还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揭示了经济法的产生原因,这是由比利时学者德马尔莫尔提出的:取一个调酒器,放进一份商法,用社会法色素使之上色,放进大量的税法和行政法,用一撮民法调味,撒上大量的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随意摇晃,然后作为冷饮,并为这种法律饮料取名为经济法。
这个例子既说明了经济法这门学科与其他部门法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揭示了经济法是脱胎于民法、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母体的。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经济法的学习,首先我们要学习的是绪论,在绪论部分中,我们会学习5个问题,今天这节课给大家介绍的是其中的两个问题——经济法的概念和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目前为止,中国经济法学界关于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的说法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因为经济法在中国的产生是改革开放以后,起步很慢,学科的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各派关于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的分歧是很大的。
这些学派分别以西南政法的李昌麒、北大的杨紫煊、武大的漆多俊、人大的徐孟洲等为代表。
在这里,我采用的不是以上任何一种学派的观点。
为什么呢?首先,这些学派的观点总的来看,是比较复杂难以分辨的,因为涉及到了很多经济学的术语、法学术语,另一方面我们不是法学学生的专业经济法课,我们学习的是国际贸易专业,大家四年之后有一个很重大的任务,是要考注册会计师。
所以我想,我们这门经济法的必修课,48个课时,就务实一点。
所以我采用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编的200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辅导教材《经济法》。
关于经济法的基本原理的一系列知识均采用这本书的观点。
当然大家在下面如果翻到了刚才我们提到的各个学派编的教材时,有不同意见,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一、导言:经济法是以规范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法律体系,是国家为了调节和保护市场经济秩序而制定和实施的相关法律规定。
本文将对经济法的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进行知识点提要,以便读者对该章节内容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理解。
二、法律的基本原理:1. 法律的适用范围:经济法适用于国内各类经济活动,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外商投资等。
2. 法律的特殊性:经济法具有一定的专门性和实践性,其内容主要涉及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范和制度。
3. 法律的公正性:经济法追求公正原则,旨在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竞争环境。
4. 法律的稳定性:经济法应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以保证市场活动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5. 法律的可预见性:经济法应该能够提前为各方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规则和指引,以便他们能够预见和规避风险。
三、法律基本原则的体现:1. 平等自由竞争原则:经济法主张对各方当事人实行平等待遇,保护自由竞争的权利,禁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2. 民事自由原则:经济法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意愿,鼓励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和投资方式。
3. 合同自由原则:经济法鼓励各方当事人自由协商和订立合同,保护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履行义务。
4. 保护消费者权益原则:经济法重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禁止不正当价格垄断和欺诈行为。
5. 经济行政管理原则:经济法规定政府的经济行政管理权力和责任,保证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公平竞争。
四、法律基本原理的意义:1. 引导市场经济发展:法律基本原理为市场经济提供了规则和秩序,引导经济主体依法经营和竞争,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
2. 保护各方当事人权益:法律基本原理确保各方当事人在市场经济中享有平等的权益和选择自由,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性和稳定性。
3. 维护市场秩序:法律基本原理为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习题+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下列关于法的阶级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法不反映被统治阶级的利益B.统治阶级的所有意志都体现为法C.法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D.法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意志的体现2.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文件的规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七个法律部门。
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是()。
A.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B.知识产权法律制度C.票据法律制度D.证券法律制度3.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属于()。
A.法律B.行政法规C.部门规章D.司法解释5.下列关于法律规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法律规范就是法律条文B.法律规范就是规范性法律文件C.法律规范与法律原则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D.法律规范与国家个别命令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6.《反垄断法》第12条规定:“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规则由国务院规定”。
该法律规范属于()。
A.授权性规范B.确定性规范C.委任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7.《民法典》第656条规定:“供用水、供用气、供用热力合同,参照适用供用电合同的有关规定。
”该法律规范属于()。
A.确定性规范B.委任性规范C.准用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8.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根据这一分类标准,下列法律规范中,与“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属于同一规范类型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B.公司股东对公司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C.未经证券交易所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证券交易即时行情D.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9.下列各项中,属于确定性规范的是()。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一、经济法的概念1、来源---- 摩莱里《自然法典》2、经济法的定义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全局性、社会公共性、需要由国家协调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进行经济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法律的一般知识包含:一、法的概念与特征二、法律规范三、法的渊源四、法律体系五、法律行为六、法律关系七、法律责任一、法的概念与特征(一)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行为规范体系;2、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3、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
(二)法的基本特征1、规范性2、国家意志性3、普遍性4、权利义务性5、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①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1、法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什么)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
(针对一类人、一类事而制定)3、法是可以反复适用。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1、制定:法是由国家专门机构依照法定职权或程序创制的规范。
2、认可:国家赋予某些既存的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以法律效力。
如国际条约3、解释:法律制定或认可后,还有一个再度创造的过程。
③法具有普遍性1、主权范围内人人有效;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普遍一致性Ps:“法律不能强人所难。
”——凡是法律规定的都是我们能做到的。
④法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义务性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因此法律具有权利义务性。
⑤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并通过一定程序予以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侵犯公民权利的主体有个体和国家;侵权个体由国家强制力制裁;我们又依靠法律程序控制国家强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