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材新编】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PDF版
- 格式:pdf
- 大小:6.71 MB
- 文档页数:194
第一章总论考情分析本章为《经济法基础》的入门章节,考试分值在8分~10分,近几年考试中主要以选择题和判断题为主要命题形式。
本章从学习感受来看“门槛”较高,理论性较强,内容晦涩难懂。
考点一:法的本质与特征一、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二、法的特征(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4)法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标准的属性,具有概括性。
(5)法具有利益导向性。
(6)法是明确的,具有明确公开性。
(7)法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具有可预测性。
(8)法是普遍适用的,具有普遍适用性。
【例题·多选题】(2009年)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正确答案』ABCD【例题·判断题】(2009年)(2019年、2015年)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表现。
()『正确答案』√考点二:法的形式与分类一、法的形式★★【预备知识】关于我国政权组织结构(一)我国法的形式法的形式是指法的具体的表现形态。
法的形式的种类,主要是依据创制法的国家机关不同、创形式制定机关【提示1】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1)国家主权的事项;(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犯罪和刑罚;(5)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6)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7)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8)民事基本制度;(9)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10)诉讼和仲裁制度;(11)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第一章总论考情分析本章是《经济法基础》中非重点章节,考试的平均分为7分左右。
考试题型覆盖单选、多选、判断等题型,一般不涉及不定项大题。
总体变化:本章整体变化不大,修改部分表述,使内容更加严谨。
如删除:法律关系客体中的荣誉产品。
整体框架第一节法律基础生活、工作中大家遇到过哪些“法”法:是一种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考点: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考点:法的本质与特征(☆)2.法的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判断题】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表现。
()(2019年)『正确答案』√『源来如此』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不是社会各阶级的意志都能体现为法。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的特征的有()。
A.国家意志性B.强制性C.规范性D.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正确答案』ABCD『源来如此』法的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国家意志性、强制性、规范性、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
【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正确答案』ABCD『源来如此』选项AB属于法的本质,选项CD属于法的特征考点: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购销合同购货单位:甲商贸公司,以下简称甲方;甲乙为法律主体供货单位:乙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乙方。
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条产品的名称、品种、规格和结算1.产品名称、数量:罐头1箱。
罐头为法律客体2.交付日期:2020年4月19日3.付款金额:3799元付款与交货为法律内容1.法律关系的主体(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020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高频考点讲义第一章总论高频考点:1.法律关系①三要素的名称和辨别②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判断③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2.法律事实①准确理解法律事实的概念②准确辨别事件与行为③熟悉法律行为的六种分类标准3.法的形式及效力①不同法的形式的名称②依据制定机关判断法的形式③法的效力等级问题4.经济仲裁①仲裁的适用范围②仲裁协议的综合性考点③仲裁裁决结果的综合性考点5.诉讼管辖①不同纠纷解决的管辖权综合问题②特殊地域管辖的辨别③专属管辖6.诉讼时效①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②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③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情形7.行政复议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②行政复议机关③行政复议决定的类型8.法律责任①不同类型法律责任的辨别②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③主刑与附加刑知识点:法律关系1.考点频率:★★★2.难度:低3.题型:选择、判断一、三要素的名称和辨别【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向乙公司购买了一辆汽车,价款18万元,该买卖合同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甲公司与乙公司B.汽车C.18万元价款D.买卖合同『正确答案』A【例题·单选题】张某从一家电脑专卖店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双方该买卖的法律关系中,笔记本电脑属于()。
A.法律关系的主体B.法律关系的客体C.法律关系的事实D.法律关系的内容『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在初级考试中,买卖关系中,买卖的物品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二、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判断年龄条件辨认自己行为能力性质完全≥18周岁无障碍成年人≥16周岁,劳动收入无障碍未成年人限制8周岁~18周岁——未成年人≥18周岁不能完全辨认成年人无<8周岁——未成年人≥18周岁不能辨认成年人8周岁~18周岁不能辨认未成年人【例题·多选题】下列自然人中,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有()。
A.赵某,16周岁,在某超市上班B.王某,15周岁,辍学在家赋闲C.张某,20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D.李某,10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在民法上,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选项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选项C)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一章总论第一部分法律基础考点:法的本质与特征(★)(一)法的本质1.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注意】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等于“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的意愿。
2.法是国家意志(1)法由统治阶级“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反映社会客观需要;(2)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非个人意志。
(二)法的特征【注意】本质与特征,双位一体,无需区分。
【例题·判断题】(2019年)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表现。
()『参考答案』√【例题·多选题】(2009年)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参考答案』ABCD【例题·多选题】(2014年改)下列各项中,属于法的特征的有()。
A.国家意志性B.强制性C.规范性D.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参考答案』ABCD考点: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注意】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法律关系。
(一)主体1.主体的种类(1)自然人中国公民+外国公民+无国籍人。
(2)组织——法人和非法人组织(3)国家2.主体资格(1)“权利”能力VS“行为”能力(2)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①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②行为能力:年龄+精神状态。
【注意】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只要求掌握“民事行为能力”即可。
【注意】《民法总则》规定:“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超过、不满”均不包括本数。
(3)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权利能力:始于成立、终于终止。
行为能力:同权利能力。
(二)内容1.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2.“法律权利”是指权利享有者依法有权自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自由3.“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如:缴纳税款、履行兵役)和消极义务(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三)客体(2020年调整)【例题·多选题】(2015年)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有()。
目录第一章基础理论知识1.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产生、存在的基础不同;形成方式不同;体现主体意志不同;调整关系性质不同;保证实施的力量和方式不同;调整目的、宗旨不同;作用的基础和范围不同。
(参见教材P1)2.法的本质和特征法是以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阶级意志和利益为本质内容的,是为了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权利义务规范体系。
(参见教材P3)其实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其含义:(1)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属于一定的阶级,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体现;(2)法所属的阶级只能是统治阶级,它不可能属于被统治阶级;(3)法是统治阶级整体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不是统治阶级个别人、个别部分(集团、阶层)意志的体现;(4)法是统治阶级基本意志的体现,而不是统治阶级全部意志的体现;(5)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实质上是体现统治阶级的物质利益的;(6)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是随心所欲、凭空产生的。
(参见教材P2)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体现为:第一,统治阶级意志并不能直接形成为法。
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程序,即通过统治阶级的国家制定或认可,才能形成为法。
第二,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形式上是采取国家意志形态的。
国家意志性是法的基本特征。
第三,法采用国家意志形态是为了取得普遍遵守的形式,是为了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在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机器的统治下,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第四,并非所有国家意志都采取法的形式,并非所有国家机关认可和制定的文件都是法。
(2)法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规范。
体现为:第一,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
第二,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的,第三,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由国家予以保证实现的。
(3)法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
体现为:第一,法是一种具有明确具体形式和严格界限的社会规范,能为人们提供可以预知的行为模式、行为的标准和方向。
第一章总论(一)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物、人身、人格(人的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成为“物”、人的整体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非物质财富、行为。
法律事实:1.法律事实的概念: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
2.事件与行为:(1)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管意志为转移,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2)自然现象(绝对事件):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生老病死等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3)社会现象(相对事件):革命、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虽属人的行为引起,但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法律行为: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法律行为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
法的形式和效力:发的形式的判断:(1)宪法:宪法的制定机关为全国人大,(提示: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法律:法律的制定机关为全国人大—基本法律、及其常委会——非基本法律,(提示: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就有关问题作出规范性决议或者决定,与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被称为XX法。
(3)法规:①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为国务院,被称为XX条例。
②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机关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提示:省、设区的市、自治州)被称为XX地方XX条例。
(4)①部门规章:制定机关为国务院各部委(提示:没有法律、行政法规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被称为XX办法、XX条例实施细则。
②地方政府规章:制定机关为地方人民政府(提示: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被称为XX地方XX办法。
(5)效力排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