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学问点及典型例题将考点及相应习题联络起来考点一、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1、 (-3)3÷214×(-23)2 – 4-23×〔- 232〕 2、 -32+(-2)3 –(0.1)2×(-10)33、 -0.5-〔-314〕+2.75+〔-712〕 4、〔-23〕-〔-5〕+〔-64〕-〔-12〕5、假如()()0132122=-+-++c b a ,求333c a abc -+的值.考点二、运用运算律进展简便运算1、-(-5.6)+10.2-8.6+(-4.2)2、(-12+16-34+512)×(-12) 3、(117512918--)×36-6××6 4、492425×(-5)考点三、及数轴相关的计算或推断1、有理数a,b,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以下错误的选项是〔 〕 A 、b+c<0B 、-a+b+c<0C 、|a+b|<|a+c|D 、|a+b|>|a+c|2、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那么a ,b ,a +b ,a -b 中,负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假设a .b .c 在数轴上位置如下图,那么必有〔 〕cb a -2-121A .abc >0B .ab -ac >0C .〔a +b 〕c >0D .〔a -c 〕b >04、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那么在a +b ,a -b ,ab ,3a ,23a b s 这五个数中,正数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5、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下图,那么〔 〕 A .a + b <0 B .a + b >0 C .a -b = 0 D .a -b >06、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 = ,b a += ,1+a =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总复习之有理数【知识点梳理】一、有理数的意义1、正数和负数知识点1 负数的引入正数和负数是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比如一些有相反意义的量:收入200元和支出100元、零上6C 和零下4C 等等,它们不但意义相反,而且表示一定的数量,怎样表示它们呢?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的量规定为负的,这样就产生了正数和负数。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习惯把“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知识点2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1)像3、1.5、12、584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小学学过的数,除0以外都是正数,正数比0大。
(2)像-3、-1.5、12、-584等在正数前面加“-”(读作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负数比0小。
(3)零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注意:(1)为了强调,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加上“+”(读作正)号,例如:3、1.5、12也可以写作+3、+1.5、+12。
(2)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
例如:-a 一定是负数吗?答案是不一定。
因为字母a 可以表示任意的数,若a 表示的是正数,则-a 是负数;若a 表示的是0,则-a 仍是0;当a 表示负数时,-a 就不是负数了(此时-a 是正数)。
知识点3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1)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1)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数,这时的分数包括整数。
但是本讲中的分数不包括分母是1的分数。
(2)因为分数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互化,上述小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我们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作分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整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3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主要介绍有理数的运算,而2.3节则是有理数的乘法。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有理数运算的重要环节,也是有理数除法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并能够运用这些法则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和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并能够运用这些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实质,能够灵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乘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3.动画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有理数乘法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练习巩固: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乘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长度的计算,引入有理数乘法。
2.探究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3.动画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有理数乘法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讲解讲解:教师讲解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并给出相关例题。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并强调重点。
期末复习二有理数的运算要求知识与方法了解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倒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乘方、幂、指数、底数的概念计算器的简单使用理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说出一个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有理数的精确位数及根据精确度取近似值运用合理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过程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必备知识:1.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____________,就称这两个有理数____________.2.有理数的各种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3.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是:先算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____.如有括号,先进行____________运算.4.把一个数表示成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幂相乘的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二、防范点:1.倒数不要和相反数混淆,倒数符号不变,相反数要变号.2.乘方运算不要和乘法运算混淆,如23和32不相等.3.有理数混合运算中注意运算顺序,特别是乘、除同级运算时,注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4.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及带单位的有理数的精确位数时要注意单位及10的幂的位数.倒数的概念例1 (1)2017的倒数为( )A .-2017B .2017C .-12017D .12017(2)已知a 与b 互为倒数,m 与n 互为相反数,则12ab -9m -9n 的值是________. 【反思】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为1,注意互为倒数的两数符号是相同的,不要与相反数混淆起来.有理数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例2 下列计算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1)74-22÷70=70÷70=1;(2)(-112)2-23=114-6=-434; (3)23-6÷3×13=6-6÷1=0.【反思】乘方运算是初中阶段新学的一种运算,要弄清楚它的法则,不要和乘法混淆起来;运算顺序也是学生的一个易错点,特别是乘、除同级运算过程中要遵循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例3 计算:(1)(-2)2+3×(-2)-1÷(14)2; (2)-32-[-(12)2-116]×(-2)÷(-1)2017.【反思】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的顺序不要搞错,-32的求值也是学生的一个易错点.有理数的简便计算例4 用简便方法计算:(1)(-6134)-(-512)+(134)-(+8.5); (2)19999899×(-11); (3)(-5)×713+7×(-713)-(+12)×713.【反思】合理地利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可以加快速度,分配律和分配律的逆向使用也是简便计算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近似数及科学记数法例5 (1)数361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以下表示正确的是( )A .0.361×109B .3.61×108C .3.61×107D .36.1×107(2)下列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①4.7万 ②17.68(3)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取下列各数的近似数:①0.61548(精确到千分位);②73540(精确到千位).【反思】求带单位的近似数的精确度时,要注意单位也是有效的.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例6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从上午8:00~9:00在某市区东西向公路上营运,共连续运载八批乘客.若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王师傅营运八批乘客里程如下:(单位:千米)+5,-6,+3,-7,+5,+4,-3,-4.(1)将最后一批乘客送到目的地时,王师傅在第一批乘客出发地的什么位置?(2)已知王师傅的车在市区耗油成本约为0.6元/千米,若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起步价8元(不超过3千米),若超过3千米,超过部分按每千米2元收费,则王师傅在上午8:00~9:00扣除耗油成本后赚了多少元?【反思】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要抓住题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是求各数之和还是各数的绝对值之和.1.计算:3×(-1)3+(-5)×(-3)____________.2.已知(x -2)2+||2y +6=0,则x +y =____________.3.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分别对应实数a 、b ,则a 与b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写出一个正确关系式即可)第3题图4.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50,精确到____________位,它表示大于或等于____________且小于____________的数.5.数轴上A 、B 两点位于原点O 的两侧,点A 表示的实数是a ,点B 表示的实数是b ,若||a -b =2016,且AO =2BO ,则a +b 的值是____________.6.计算:(1)(34-112+13)×(-60);(2)(-3)2÷92+(-1)2017-|-2|.7.已知x ,y 为有理数,现规定一种新运算※,满足x ※y =xy +1.(1)求2※3的值;(2)求(3※5)※(-2)的值;(3)探索a ※(b +c)与a ※b +a ※c 的关系,并用等式把它们表达出来.参考答案期末复习二 有理数的运算【必备知识与防范点】1.1 互为倒数 3.乘方 乘除 加减 括号里的 4.a(1≤a<10) 10【例题精析】例1 (1)D (2)12例2 (1)运算顺序错.改正为:74-22÷70=74-4÷70=74-235=733335; (2)运算法则错.改正为:(-112)2-23=94-8=-234; (3)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都错.改正为:23-6÷3×13=8-6×13×13=8-23=713.例3 (1)-18 (2)-838例4 (1)-63 (2)-2199989(3)-176 例5 (1)B (2)①千位 ②百分位 (3)①0.615 ②7.4×104例6 (1)正西方向3千米处 (2)67.8元【校内练习】1.12 2.-1 3.答案不唯一,如a >b4.百分 0.495 0.505 5.±6726.(1)(34-112+13)×(-60)=-60×34+60×112-60×13=-45+5-20=-60. (2)(-3)2÷92+(-1)2017-|-2|=9×29-1-2=-1. 7.(1)7 (2)-31 (3)∵a ※(b +c)=a(b +c)+1=ab +ac +1,a ※b +a ※c =ab +1+ac +1.∴a ※(b +c)+1=a ※b +a ※c.。
有理数乘法技巧
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要注意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取合理的方法,避开繁杂的运算,做到既快速又准确,这样才能算作真正地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下面就乘法运算律的合理运用举例说明.
一.在乘法运算中合理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典例1 计算:32×(-8.5)×(-25).
研析 把32化为4×8,再把4与25结合相乘.原式=(8×8.5)×(4×25)
=68×100
=6 800
归纳·整理 运用乘法交换律的目的是为了乘法结合律的应用,而运用乘法结合律的目的则是为了计算的简便,乘法运算中能够简便计算的两数常见的是互为倒数或积为整百、整千的两数.本题中从因数25想到了4,因此,把32化为“4×8”为乘法结合律的运用创造条件.
二.在加法与乘法混合运算中,合理地运用乘法分配律.
典例2 计算:25
1616322575⨯ 研析 直接化为假分数约分显然计算量较大,把整数与分数分离后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简化运算.
原式=25
16)322575(16)322575()251616()322575(⨯++⨯+=+⨯+
=21482251200251632252516751632251675+++=⨯+⨯+⨯+⨯ =1261
技巧点拨:按常规解法,本题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但这样做显然是太繁杂了,注意到第一个因数的整数部分75与分数部分的分子都是25的倍数,而第二个因数的分母是25,因此,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进行分离,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巧妙地将它们约分.
三.合理地逆用乘法分配律
典例3 计算:1425.39
4107)14(43295197.0⨯-⨯+-⨯+⨯ 研析 注意到各部分分别有公因数0.7和14,逆用乘法分配律可分别提取
原式=708414614207.0)25.34
32(14)949519(7.0-=-=⨯-⨯=+-+⨯ 方法探究 逆用乘法分配律ac ab c b a +=+)(就是指运用)(c b a ac ab +=+进行计算,而应用)(c b a ac ab +=+计算时,一般是先算容易计算的c b +,再把和与a 相乘.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把和差运算转化为积的运算,其中寻找各数相同的因数是问题解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