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16
《科学》总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1、种子发芽需要的必须条件: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2、食物链中,生产者一般指________,消费者一般指________。
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
3、生态系统指自然界中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际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5、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________之间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近,影子越大;距离越远,影子越小。
而影子的形状则与________的角度有关。
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倍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也叫反光,它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科学家利用光反射的远离精确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4430 千米。
8、利用反射原理: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潜望镜、________、________等。
9、在野外可以利用________聚光生火。
10、吸热与物体表面的颜色深浅有关。
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______。
吸热还与光线对物体照射的角度有关。
11、太阳透过________可以扩展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
1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是会产生一种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力,叫________。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漆大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1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____,要使物体运动地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____。
15、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五年级下册1、浮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答:定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2、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答:因为杆秤是杠杆类工具,他的提绳相当于杠杆的支点,秤盘相当于于阻力点,秤砣相当于用力点。
由于他的用力点比阻力点距离支点远,故永远是省力的,所以用很小的力就能称很重的物品。
即: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4、自行车的齿轮转动的快慢与齿轮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答:行车上齿轮转动的快慢与齿轮大小的关系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5、自行车上发现那些简单机械的应用?答:车把式轮轴,他能轻松的控制方向,脚踏板与轮盘是轮轴,可以省力,大车轮与小车轮是轮轴,可以加速,刹车是杠杆,可以省力,大齿轮与小齿轮可以提高转速,螺丝与螺帽是斜面,可以省力。
6、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玩压板游戏,怎样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压起来?答:玩的时候大人离支点要近,小孩离支点要远,小孩就能把大人压起来。
7.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8.用大螺丝刀与同学玩比力气大的游戏,握刀柄的与握刀杆的同学哪个会赢,为什么?答:握刀柄的同学会赢,因为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轮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所以握刀柄的同学会赢。
9。
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S”形的盘山公路、各种斜坡、各种刀刃、螺丝钉的螺纹,高架桥的引桥等10、在生活生产中,做事情时为什么要使用工具?答:因为在生活生产中,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的完成了。
所以做事情时要使用工具。
11、如果让你把铁钉、螺丝钉从木头里取出来,你会使用什么工具?为什么?答:我会用羊角锤拔出铁钉,螺丝刀拧出螺丝钉。
因为用羊角锤拔出铁钉和用螺丝刀拧出螺丝钉都很省力、方便。
所以我会用羊角锤拔出铁钉,螺丝刀拧出螺丝钉。
12,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答:因为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做事情常常用工具来帮忙。
【小学科学】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含答案)
【小学科学】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资料(完整版含答案)
一、动物类
1. 哺乳动物
- 哺乳动物的特征:胎生、哺乳、四肢。
- 哺乳动物的分类:食草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2. 鸟类
- 鸟类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冷血动物。
- 鸟类的分类:鸣禽、啄木鸟、长尾鸟。
二、植物类
1. 花的结构
- 花的组成部分:花瓣、花萼、雄蕊、雌蕊。
- 花的授粉方式:风媒、昆虫媒、自媒。
2. 植物的繁殖方式
- 有性繁殖:结实、结籽、结块。
- 无性繁殖:分株、扦插、嫁接。
三、物质类
1. 物体的热传递方式
-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的接触部分传递。
- 导热材料:金属、玻璃等。
2. 物质的沉浮性
- 密度:总体积中的质量比。
- 比重:物体与同体积水的比值。
四、自然灾害类
1. 地震
- 地震的产生原因:地壳运动、地震波。
- 防震措施:房屋加固、避开危险区域。
2. 暴雨
- 暴雨的影响:水灾、山体滑坡。
- 预防措施:合理排水、加固山体。
五、健康类
1. 饮食均衡
- 健康饮食的特点:多样化、合理搭配。
- 营养素的分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2. 疾病防治
- 个人卫生惯:勤洗手、保持清洁。
-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预防疾病传播。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的完整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请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六年级《科学》上册整理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一、填空。
1、工作时能使人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等;人们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是(省时)、(省力)和(完成力所不及的工作);(工具)和(机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完成很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工作。
2、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做事情常常利用(工具)来帮忙,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科学原理);学校旗杆顶部的滑轮属于(定滑轮)。
3、拔除木板中的铁钉用(钉锤);拔除木板中的螺丝钉用(螺丝刀);开启啤酒时,需要用(开瓶器)。
4、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利用杠杆工作时,起支持作用,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做(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做(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做(阻力点);杠杆的作用可以分为(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情况;根据杠杆作用的情况,我们可以把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三大类。
5、(杠杆尺)是我们研究杠杆秘密的好材料,使用杠杆尺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将它调节到(平衡)状态。
6、由一个较大的“轮”和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轮轴);当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其实螺丝刀就是一个轮轴,我们可以把螺丝刀的刀杆看作是(轴),把刀柄看作是(轮),螺丝刀刀柄上的花纹和凹槽,是为了增加(摩擦力)。
7、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它的特点是(可以改变运动方向),它的作用是(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但不省力);跟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它的特点是(省一半的力),它的作用是(不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但能省力);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的装置,叫做(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既可以改变运动方向,又可以省力)。
8、塔式起重机是由(滑轮组)构成的;在拉起重物的过程中,使用的滑轮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阿基米德)说的9、像人行天桥的斜坡那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都有(省力)的作用,斜面越(小),越(省力)斜面省力的多少与斜面的(倾斜度)和(表面光滑程度)有关系;盘山公路是(斜面可以省力)的原理修建的;一般来说,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要(小于)直接把物体提上去用的力。
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随着小学生的学习进程,六年级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最后一年。
为了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总结归纳,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
一、物质与能量物质与能量是科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六年级科学学习的重点。
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例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以及物质的溶解、凝固和融化等变化过程。
在能量方面,我们可以复习一下能量的传递和转化,例如热能、光能和声能等。
二、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有趣且实用的科学领域。
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例如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例如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等。
三、天体与地球天体与地球是一个广阔而神秘的领域。
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复习一下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点,例如地球、月球和太阳等。
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些与天体有关的现象,例如日食和月食等。
四、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等。
五、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为什么冰会融化和为什么水会沸腾等。
通过以上的总复习资料,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全面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科普读物和科学实验来拓宽孩子们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这份总复习资料能够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有所帮助,让他们在六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地球的结构与鸡蛋相似,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3.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上被阳光照亮的地方处于白昼,没有被照亮的地方处于黑夜。
4.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多种,这些假设的不同之处在于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不同。
5.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6.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了一枚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称为傅科摆。
7.地球的自转方向与日月星辰等天体东升西落的运动的方向相反,是自西向东。
这是相对运动的结果。
在地球上,东方比西方先迎来黎明。
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8.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叫做圭表。
圭表能通过正午日影长度确定节气。
9.同一地点,正午时分日影长度在夏至最短,冬至最长,春分和秋分时适中。
10.同一地点,正午日影长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夏至到秋分到冬至:日影逐渐变长;冬至到春分再回到夏至:日影逐渐变短。
11.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位置不同,夏至时太阳位置最高,冬至时太阳位置最低。
12.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的,有近日点和远日点。
13.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不变。
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14.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和斜射某一区域。
因此,气温会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15.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16.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方向逆时针(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年方式绕地轴旋转绕太阳旋转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17.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都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白昼和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
18. 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如蝴蝶、猴子);有些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如猫头鹰、蝙蝠)。
六年级苏教版科学复习资料
以下是六年级苏教版科学的复习资料:
1. 第一章节:大自然和人类
- 大自然:自然界的构成,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防范措施。
- 人类及其活动:学习人类发明创造的重要发明,如电、电话、汽车等。
2. 第二章节:生物和环境
- 植物:植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繁殖途径和繁殖器官。
- 动物:动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动物的繁殖途径和繁殖器官。
- 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3. 第三章节: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和组成,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
-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某些性质,如溶解性、燃烧性、导电性等。
- 物质的变化:学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以及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4. 第四章节:能量的转化和运用
- 能源的分类:了解能源的种类和特点。
- 能源的转化:学习能量转化的过程和方式。
- 能源的合理利用:学习节约能源的方法和能源的合理利用方式。
5. 第五章节:地球和宇宙
- 地球:了解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学习地球上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
- 天体: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其它天体,学习月亮的运动和日食、月食的原理。
- 宇宙:了解宇宙的概念,学习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这是六年级苏教版科学的主要章节和内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建议查阅教科书或参考相关的辅导资料。
滑 轮 滑轮类型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 省力 改用用力的方向 既省力又转变用力方向六年级《科学》上册学问要点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便利的装置叫作机械。
2. 像撬棍这样的简洁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抑制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 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洁机械叫做斜面。
9.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 各种简洁机械的比较:12. 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3. 自行车上的各局部应用了哪种简洁机械?杠杆 简洁机械举例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斜面 盘山大路、大桥引桥、螺丝钉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车把手轮轴车上的螺丝钉斜面刹车杠杆车轮和车轴轮轴大齿轮和小齿轮轮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杠杆车铃的按钮杠杆脚蹬轮轴其次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 (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简洁弯曲和断裂。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单元1: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是存在于我们周围微小生命的总称,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五大类。
2、细菌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细菌的直径通常以微米为单位。
3、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营养和环境等条件。
4、制作细菌培养基的基本材料是琼脂,它是人工合成的营养物质。
5、细菌繁殖很快,一般每隔20分-30分钟就会分裂一次。
6、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的,它们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生物体细胞内繁殖。
7、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其中蘑菇是一种常见的真菌。
8、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9、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再使用高倍镜。
10、植物界中最大的类群是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二、单元2:地球上的水1、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约占地球表面的71%。
2、水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冰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
4、水在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系统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水的毛细现象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吸附力导致的,可以在纸张、布料、毛巾等物品上观察到。
6、水的沸点是100℃,冰的熔点是0℃。
7、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大部分水。
8、水的循环是指水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受到太阳能的影响。
三、单元3:能量与能源1、能量是指物体或系统可以执行工作或做功的能力。
2、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或资源。
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3、电是一种常见的能源,它可以被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光能、机械能等。
4、太阳能是一种环保且可再生的能源,它可以从太阳辐射中收集并用于许多不同的目的。
5、核能是一种高密度的能源,它是由原子核释放出的能量。
核能的主要来源是铀和钍。
6、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它可以从风中收集能量。
六年级科学上册(孙文娜)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一、填空题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芬兰人(列文虎克)。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4、水滴中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酶)、(病毒)都是不同类的微生物。
5、做酸奶需要的原材料有(鲜牛奶)、(糖)、(酸奶)。
6、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7、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8、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植物病变)。
9、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0、先用(放大镜)看不同物品上的(霉),然后用(显微镜)仔细观察。
二、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与细菌没有关系?(B)A、制果酒B、制泡菜C、制药品D、生产农药2、下列有关青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细菌B、有美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C、是有青霉菌分泌的一种物质D、能杀死一切细菌3、把面包放在(A)保存最不容易发霉。
A、真空包装B、水里C、冰箱D、阴凉处4、伤口化脓,脓是(C)A、死亡的病菌的尸体B、死亡的白细胞的尸体C、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D、无法判断5、洋葱的表皮细胞和人体的表皮细胞(B)A、相同B、不同C、不用借助显微镜观察、可用肉眼直接观察D、无法确定6、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不属于这三种基本形态的是(C)A杆菌B、球菌C、线菌D、螺旋菌7、考古学家观察一直古董花瓶,用到的观察工具是(B)A、肉眼B、放大镜C、显微镜D、无法判断8、下列做法不能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是(D)A、捂住鼻子打喷嚏B、用开水冲洗筷子C、勤用肥皂洗手D、关闭门窗9、做酸奶时,要等鲜牛奶冷却到(B)时,加入两勺酸奶。
A、70—80摄氏度B、35—40摄氏度C、40—50摄氏度D、50—60摄氏度10、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A)时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A、胡克B、列文虎克C、达尔文D、弗莱明二、简答题1、说一说怎么做酸奶。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呆牛奶冷却到35—40摄氏度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在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造成了。
2、新鲜的猪肉如果不放进冰箱,很快就会坏掉,但时过年时腌制的腊肉却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这时为什么呢?答、腌制的腊肉在盐、太阳、风的作用下,去除了水分,肉体很干燥,干燥的情况下不容易霉变,所以可以保存较长时间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一、填空题1、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2、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遥望地球、观瞻地球的宇航员是(苏联)的(加加林)。
3、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这时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4、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平方千米。
5、地球上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和深浅不一的(沟壑),地球上还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海洋)。
6、人类把地球内部分为三层,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7、(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8、(地震)是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而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
9、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是(侯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发明的。
10、1976年7月28日,在我国(河北唐山)发生了一次7.6级的大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震区内大多数建筑物倒塌。
11、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59.5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12、四大自然灾害是(火山)、(地震)、(泥石流)、(台风)。
13、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山峰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4.43)米。
14、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山体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以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15、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16、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由叫做(侵蚀)。
二、简答题1、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答:(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
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
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2、你能说说大量的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对我们的地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我们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势必导致乱砍滥伐,森林面积减少,就使得许多生物缺少了栖息地,一些不能适应其他的生存环境的生物很可能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另外,森林的植被遭到破坏,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三、实验猜想:1、小红在路变捡了一块小石头,用镊子夹着放到火上加热,然后再放到冷水里,反复做了几次,小石头会(破碎),在大自然里,大岩石也有类似的情况,这是(风化)现象。
2、用想品或纸做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作为桅杆,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船出港、进港。
你有什么发现:出港的时候,小船先看不见,接着时桅杆消失。
进港的时候时先看见桅杆,再看见小船。
由此可证明:地球是个球形的。
三、四、五单元(王绍美)一、填空。
1、铁生锈的条件是:(有水)(有氧气或二氧化碳)。
2、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3、在呕吐时感觉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时感觉肌肉酸痛,是因为胃里和肌肉产生了酸性物质;吃未熟透的柿子会涩,肥皂洗手会滑腻,那是柿子和肥皂里含碱性物质。
4、橙子、西红柿和大部分蔬菜都是酸性物质,小苏打和家用清洁剂大多是碱性物质。
5、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竹子喜好碱性土壤,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来改良土壤。
6、月球绕(地球)公转。
7、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卫星)。
8、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英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9、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宇航员是(杨利伟)。
10、(好奇心)使我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
11、(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想。
12、(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13、对比实验有(1个)条件是不相同的。
14、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实验当中有哪些对比因素:(石子的大小)(扔的高度)(扔的方向)等。
15、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16、下面属于物质的形态变化的是:铁水变钢锭、水的三态变化、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熔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有: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上、生鸡蛋放入白醋中、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17、实验有(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两种类型。
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的,叫做模拟实验;有意识的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叫对比实验。
18、我们做过的模拟实验有(雨的形成)(火山喷发)(昼夜的形成)(模拟地震的形成)等;对比实验有(摆的快慢)(种子萌发)(水蒸发快慢)(环形山的形成)(溶解的快慢)等。
二、判断。
1、所有恐龙灭绝的理论都是假设。
()2、所有的假设都是正确的。
()3、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4、收集证据是一个比较容易的过程。
()5、实验只有两种类型。
()6、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
()7、做对比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8、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产新的物质。
()9、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10、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11、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12、不同的污染,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三、简答。
1、当地震发生时,怎么保护自己?答:2、举出四种防锈的办法:答:(1)、擦去钢、铁制品上的水分。
(2)、在表面覆盖保护层(如:喷漆)。
(3)、在表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
(4)、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一单元《我们长大了》第一节我在成长1、测量体重的工具是:体重称。
2、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3、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4、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的一年内,第二个高峰期是进入青春期后5、时期年龄(岁)乳儿期 0—1 婴儿期 1—3 幼儿期 3—6、7 童年期 6、7—11、12少年期(危险期) 11、12—14、15 青年期 14、15—17、18 成年期 20~25中年期 40岁老年期 65岁以后学龄期 6、7—12、136、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少年而不是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