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和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与巩固练习试题(附答案)_______月_______日星期_______ 姓名:_______【内容梳理】《短歌行》一、【文化常识积累】了解诗人。
魏武帝曹操(155-220),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
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位在诸王之上。
二、【理解与鉴赏】1.解释词语。
①对酒当歌:面对着酒与歌,即饮酒听歌。
当,也是“对”的意思。
②几何:多少。
③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
这是慨叹人生短暂。
④慨当以慷:即“慷慨”,这里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
⑤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
这里代指酒。
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⑦沉吟: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
⑧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⑨掇:拾取,摘取。
一说同“辍”,停止。
⑩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⑪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
用,以。
存,问候、探望。
⑫契阔谈䜩: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䜩:通“宴”。
⑬三匝:三周。
匝,周、圈。
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⑮周公吐哺: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2.诵读诗歌,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层(对酒当歌……唯有杜康):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第二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导语】⾼⼀新⽣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信、宽容的⼼态,尽快融⼊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你。
因为你⾛向社会参加⼯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忧考为你整理的《⾼⼀年级语⽂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向前,加油!【篇⼀】 ⼀、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项是() A.距关,⽏内诸侯 B.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C.度我⾄军中,公乃⼊ D.张良出,要项伯 【解析】A项,“距”通“拒”;B项,“蚤”通“早”;D项“要”通“邀”。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A.籍吏民B.沛公军霸上 C.范增数⽬项王D.先破秦⼊咸阳者王之 【解析】D项为名词的使动⽤法,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A.备他盗之出⼊与⾮常也 B.沛公居⼭东时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财物⽆所取 【解析】A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分,极。
B项,古义:指崤⼭以东,也就是函⾕关以东地区;今义:指⼭东省。
C项,古义:⼉⼥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
【答案】D 4.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法完全相同的⼀组是() A.①乃令张良留谢②良乃⼊,具告沛公 B.①项伯杀⼈,⾂活之②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 C.①⾂与将军戮⼒⽽攻秦②拔剑撞⽽破之 D.①谁为⼤王为此计者②何辞为 【解析】A项,均为副词,于是,就。
B项,①代词,他,指项伯;②助词,⽤于主谓之间,取消独⽴性,不译。
C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承接。
D项,①介词,替;②句末语⽓词,呢。
【答案】A ★5.(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B.客何为者 C.沛公安在D.⼤王来何操 【解析】A项,被动句;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高一必修必修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高一必修必修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
诗人以山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2)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①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以天相映,描绘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和神采等。
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
颔联写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
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
颈联写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突显;天气晴朗,闻其响却若风雨声。
尾联以赞叹作结: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突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一)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金禧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级语文必修一语病的辨析与修改专题一、语病成因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法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
这也就是说,造成语病的原因可分两大类:一是语法问题,二是逻辑问题。
二、语病类型病句的类型较多,主要的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结构混乱、成份残缺或赘余。
我们可以记为:四个“不”一个“成份”一个“结构”。
三、语病类型常见病例【语序不当】①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例:我们来了的消息传开了,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来看我们。
②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例:这次会议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③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里屋北院上房,我们老两口住。
④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他把我们几个班的负责人叫到一起讨论校报的编辑问题。
⑤多层状语语序不当例:这期研究班是省教委和部分师范院校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
⑥关联词语位置不对例: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
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低。
⑦句序不当例:如果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搭配不当】①主谓搭配不当例:我们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很大一部分只能靠进口来解决。
②动宾搭配不当例: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同志们为了保重他的健康,在1961年春节期间,托人带了一点故乡的土特产给他。
③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
④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老板口口声声欺骗那些雇工。
⑤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你对我们照顾得太周全了。
⑥主宾搭配不当例:世界是一个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成分残缺或赘余】1、成分残缺①主语残缺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②谓语残缺例: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
③宾语残缺例:县政府在全县推广了我们村科学种田。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答案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答案》
1. 阅读方式:概括主旨、抓住要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细节、比较选择、归纳总结、分析解释、评价鉴赏、联想拓展。
2. 阅读速度: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掌握灵活的阅读速度。
3. 词的理解:语义理解、搭配理解、时态理解、语气理解、文章理解。
4. 语法:基本句型、主谓一致、并列结构、动词时态、语气、语态、非谓语动词、倒装句。
5. 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6. 文学常识:古典名著、文学常识、古诗文常识。
7. 修辞学: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句、反问、拟声、讽刺、警示、象征等。
8. 表达技巧:多种表达手法如描写、叙述、议论、说明、记叙、抒情等。
9. 写作技巧:段落结构、行文条理、过渡衔接、语言简洁、表达准确。
10. 阅读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大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对表达手法和修辞格的掌握。
通过对以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秦伯(bó)阙秦(quē)君之薄(báo)B.执事(zhí) 焦瑕(jiā) 佚之狐(yì)C.戍之(shù) 夫人(fū) 夜缒(zhuì)D.敝之(bì) 不知(zhì) 贰于楚(èr)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动词,增加C.越国以鄙远鄙:形容词,卑鄙D.与郑人盟盟:动词,结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因人之力而敝之B.晋军函陵C.邻之厚,君之薄也D.烛之武退秦师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⑤君之所知也⑥夫晋,何厌之有⑦因人之力而敝之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⑤/②⑦⑨/⑥/⑧B.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C.①③⑤/②⑦⑨④/⑥/⑧D.①④⑤/③⑨/②⑦⑥/⑧6.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高一语文练习题及答案高一语文练习题及答案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而高一语文练习题则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高一语文练习题及其答案。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题: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T)误(F)。
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方便和快捷,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造纸的原料主要是竹子、棉花、麻、草等植物纤维,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最终制成纸张。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
蔡伦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他在研究制作纸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将纤维混合后加水搅拌,再将混合物放在纸模上晾干,最终制成纸张。
这种方法比以往的方法更加简单和高效。
造纸术的发明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纸张的出现之前,人们主要使用竹简、木简等材料来记录文字。
这种材料的制作过程繁琐,且保存时间有限。
而纸张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便捷,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纸张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制作和传播更加广泛,也推动了科学、技术、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答案:1. 正确(T)2. 正确(T)3. 正确(T)4. 正确(T)二、写作练习写作练习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例题:请你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的偶像》。
答案:我的偶像是我的父亲。
他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农民,他每天早早起床,忙碌于田间地头。
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他总是坚持不懈地工作。
他的辛勤付出,让我深受感动和敬佩。
父亲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他对家庭的付出无微不至,无论是家庭的琐事还是大事,他总是能够及时处理和解决。
高一语文(必修一)《乡土中国》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名著阅读1.“差序格局”是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
作者在解释这个抽象概念时,运用了比喻等方法。
分小组讨论,谈谈你对“差序格局”概念的理解。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全书,梳理作者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填写下面的表格,并结合作者的论述和相关资料理解其含义。
(1)礼俗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是“______________”。
(2)法理社会: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是“______________”。
(3)借助语言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借助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的社会。
(4)借助文字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主要借助文字交流的社会。
(5)团体格局:由若干人组成的,有一定界限的团体。
(6)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
(7)系维着人民的宪法:在道德体系发生权力的观念下,为防止______________,发生了宪法。
(8)小家族:不仅限于亲子的,不仅限于生育功能的事业社群。
(9)家庭: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
(10)男女有别: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契合。
(11)男女求同:男女结合不仅仅是为了生育这个社会事业,而且是为了______________。
(12)礼治秩序:乡土社会以“礼”来维持的社会秩序。
(13)法治秩序:主要以“法律"来维持的社会秩序。
(14)调解体系:社会矛盾纠纷主要靠长老的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仪节(yí)脑髓(suǐ)孱头(càn)自诩(yǔ)B.犀利(xī)针砭(biǎn)糟粕(pò)大度(dù)C.蹩进(bié)闭关(bì)冠冕(guān)残羹(gēng)D.磕头(kē)挖掘(jué)玄虚(xián)吝啬(sè)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冠冕孱头祟洋媚外B.譬如国萃古董残羹冷炙C.脑髓磕头蹩进故弄玄虚D.吝啬惴摩恐怖勃然大怒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冠冕堂皇大讲反腐败、背地里却贪污受贿的家伙,终于被揭露出来了。
B.王局长退休之后仍关心局里的事,发挥余热,干劲十足,真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人。
C.邪教的头目为了达到骗人的目的,故弄玄虚,散布谣言。
D.鲁迅先生用他那枝神来之笔为我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杂文。
4.下列各句中表意准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代替的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但是,如果反对这旧宅子的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不敢徘徊走进门,是孱头。
C.有人说,掘起了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D.于是连清醒地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可理解为展品下落不明。
)B.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显得寒伧可怜)C.听说不久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顺便到欧洲传道。
(用“催进”、“传道”讽刺“送去主义”的卖国媚态。
)D.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运用反语,是“堕落”的意思。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基础知识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又称别号、表号。
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古文中说地理位置常用“阴”“阳”,表示与山水的位置关系。
山北水南为阳,例如:湖南省的“衡阳”就地处南岳衡山之北,河南省的河阳则地处黄河南岸。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充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
秦居雍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C.少牢:羊、猪各一头。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
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他们都出身贵族,以招揽宾客著称。
3.下列句子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朱”就是春秋时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B.“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秦以外其他六国都在山东。
C.“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D.“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练习10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瘦削.(xuē)憎.(zēng)恶歆.享(xīng)汗流浃.背(jiá)
B.朱拓.(tà)按捺.(nà)韶.光(sháo)横槊.赋诗(shuò)
C.圈.棚(juàn)毋.宁(wù)俨.然(yǎn)转弯抹.角(mà)
D.纨绔.(kù)亘.古(gèng)惬.意(qiè)孽.根祸胎(n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它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震憾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骇万状,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黑板上有我的笔迹。
B.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蜇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
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尽,缓缓后移,番红花就会突然间显现,胜利地摇曳。
C.丰子恺先生有篇文章,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抛锚的汽车。
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燥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
D.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古典建筑独树一帜,巧夺天工
....,以其极富特征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B.妄自菲薄
....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C.不到一年时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已远远超越经济领域,接连引发
政坛变动,欧盟多国政府对此一筹莫展
....。
D.由于缺少质监部门的强力监管,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简直就如雨后春笋
....般大量涌现。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
A、刘翔在洛桑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再一次打破男子110米跨栏的世界纪录,并于昨天
铩羽而归
....回到上海。
B.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安土重迁
....,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出了慷慨的贡献。
C.、老贝尔曼的充血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百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
....,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D.巴以冲突的原因之一是巴以双方是以暴易暴
....,而不是用谈判的方式来缔造和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可燃冰是海底极富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B.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让部分学生佩戴“绿领巾”事件,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者具有急功近利之心,对学习、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进行教育歧视造成的。
C.“甬港合作论坛”的举办,能推动甬港两地加强地区合作与交流,进而增强宁波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D.一曲《春天里》引发了农民工的强烈共鸣,表达了农民工甘愿把汗水献给这座城市,祈望有朝一日“不在了”,也能把自己埋在春天里。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他的一件作品被一个香港人办的全球华人书画展入选了,给他带来的信件中就有入选通知和参展证。
B.泰州电厂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泰州地区使用外,还向江苏其它地区和上海市等地输送。
C.人类一直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
D .今年的华交会开幕式取消了领导讲话、剪彩等一系列程序化的活动,体现出更加注重务实。
7.从文脉上看,填入横线处最恰当一的一项是 ( )
我不知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象喜欢以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看来,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罢,
A.他虽很少用这一个“散步”做文章的题目,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B.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不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C.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D .他虽很少用这一个“散步”做文章的题目,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不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乙)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亲附 B .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C.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成例 D .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阴:阴险,阴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洎牧以.谗诛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二国委秦 齐人勿附于.秦 A .两个“以”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
B. 两个“以”不同,两个“于”字相同。
C. 两个“以”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
D. 两个“以”相同,两个“于”字不同。
10.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 .骊山北.构而西折 C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答案:B (A汗流浃背jiā歆xīn C毋宁wú抹mò D亘古gèn )
2.答案:D ( A震撼 B蛰伏 C焦躁不宁)
3.答案:D (“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出现,褒义词。
)
4. D (A,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
与内容不符;B、中的“安土重迁”是指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而原句中说的对象是“华侨”,他们已经“寄籍外洋”。
C不以为意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应改为‘不以为然”即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
5.答案:A (B“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C应为“提高……水平”“增强……竞争力”;D“表现了”缺宾语。
)
6.C(A把第一个“入选”改为“选中”;B、“发电量”与“输送”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句末加“……的理念”。
)
7. C(从“喜欢以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看来”来看,应该接“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写得多”一句,再从“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来看,应该接“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
8.D(阴:暗地里)
9.A(以:因为;用。
于:在;对,向)
10.B(名词作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