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王医术
- 格式:pdf
- 大小:8.06 MB
- 文档页数:94
[文章编号] 1671-587Ⅹ(2012)01-0123-04[收稿日期] 2011-11-2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课题(30901589)[作者简介] 李艳艳(1985-),女,吉林省四平市人,在读医学硕士,主要从事卵巢癌诊断的研究。
[通信作者] 张晓霞(Tel:0431-88782182,E-mail:zhangxx626@yahoo.com.cn)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李艳艳1,张松灵1,张晓霞1,周 恒1,王医术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吉林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1)[摘 要]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22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和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OPN的表达率。
结果:①OPN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实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82.9%)显著高于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22.7%)和正常卵巢组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OPN在Ⅰ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实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0%,Ⅱ期为76.2%,Ⅲ期为96.2%,Ⅳ期为100.0%,Ⅲ期和Ⅳ期分别与Ⅰ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在晚期(Ⅲ-Ⅳ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实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7.1%,早期(Ⅰ-Ⅱ期)为6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PN在高分化(G1)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实质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74.1%,中分化(G2)为80.0%,低分化(G3)为95.7%,G3组与G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分期越晚、分化越差,OPN阳性表达率越高。
病理学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王医术Cell adaptation and injury 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二)正常细胞适应可逆性损伤不可逆性损伤Cell and tissue adaptation and injury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injury)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原因(Causes of Tissue and cellular injury )低氧(Hypoxia)•化学因素(Chemical agents)•生物因素(Biologic agents)•免疫反应(Immunologic reactions) •遗传缺陷(Genetic defects)•物理因素(Physical agents)•营养失衡(Nutritional imbalances)•其它(Others)损伤的发生机制●细胞膜的破坏●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缺血缺氧的损伤●化学性损伤●遗传变异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Morphologic changes of cell injury)可逆性(Reversible injury):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损伤(cell injury)不可逆性(Irreversible injury):细胞死亡(Cell death)变性(degeneration)细胞可逆性损伤(reversible injury),旧称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变性脂肪变细胞肿脏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细胞内(外)物质的集聚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s●Normal substances–H2O, Lipids, proteins, carbohydrates, melanin ●abnormal endogenous or exogenous substancesmineral, infectious products, et al●Exogenous products–Environmental agents and pigments not broken down by the cellThe first manifestation of cell injury定义: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
[文章编号] 1671-587Ⅹ(2012)06-1091-05[收稿日期] 2012-10-15[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1-131,2012-171,2012-124);吉林省科技厅青年基金资助课题(201201143)[作者简介] 孔繁利(1974-),男,吉林省四平市人,副教授,在读医学博士,主要从事肿瘤病理学研究。
[通信作者] 李玉林(Tel:0431-85619481,E-mail:ylli@mail.jlu.edu.cn);孙 新(Tel:0432-64608351,E-mail:sunxinbh@126.com)糙皮侧耳碱提水溶性多糖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孔繁利1,2,孙 新3,佟海滨3,林 琪3,刘 妍3,李玉林1(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1;2.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3.北华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吉林吉林132013)[摘 要] 目的:研究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碱提水溶性多糖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碱液提取、乙醇沉淀、联合脱蛋白和柱层析方法,分离得到粗皮侧耳碱提水溶性多糖WPOP-N1;BalB/C小鼠前肢腋皮下注射S-180肉瘤细胞建立肿瘤小鼠模型,将6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30mg·kg-1)、WPOP-N1低、中和高剂量组(100、200和400mg·kg-1),每组10只。
除正常对照组外,在每只小鼠的前肢腋皮下注射S-180肉瘤细胞悬液,对照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脂多糖10mg·L-1。
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评价WPOP-N1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NO和TNF-α水平的影响。
结果:WPOP-N1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瘤质量分别为(2.38±0.55)、(1.79±0.64)和(1.37±0.51)g,均低于正常对照组[(3.71±0.81)g](P<0.05);WPOP-N1低、中和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5.8%、51.8%和63.1%;WPOP-N1中、高剂量组荷瘤小鼠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WPOP-N1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和TNF-α水平升高(P<0.05),并具有剂量效应。
医疗事故:药物过敏死亡多案1,李原审诉称:蒋系村卫⽣所医⽣,在村⾏医。
2015年4⽉6⽇宋因⼼绞痛由蒋到原告家中诊治,被告按照⼼绞痛给原告打点滴,在点滴点到第⼆瓶时宋出现呼吸困难,经⼼肺复苏抢救⽆效死亡。
宋的⼫体经吉林⼤学⽩求恩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进⾏⼫检,检验宋的死因为⼼肌梗死,⼼衰和过敏共同导致死亡。
被告对宋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现四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宋死亡赔偿⾦215602.40元,被抚养⼈⽣活费42055.73元,丧葬费23258.00元,精神抚慰⾦20000.00元,交通费1370.00元,鉴定费9100.00元,⼫检费6630.00元,代理费4000.00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
蒋原审辩称:原告诉状中陈述的医疗⾏为过程属实,但本案应适⽤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原告请求的精神抚慰⾦不应保护。
徐原审辩称:对宋的死亡过程没有异议,我和本案没有关系,不同意赔偿。
村卫⽣所原审未出庭参加诉讼,也未提交答辩状。
本案经原审审理查明:2015年4⽉6⽇3时许,因宋胸痛,蒋到宋家进⾏诊治,经听诊,诊断为⼼绞痛,并给予宋静点,静点约30分钟后,宋⽆异常反应,蒋离开宋家中,李换第2瓶液体10余分钟时,宋出现⾯部青紫,呼吸困难,蒋接到电话后告诉患者转往上级医院,并到宋家中,经⼼肺复苏抢救⽆效,宋死亡。
宋死亡后,长春市卫⽣计划⽣育委员会委托吉⼤⽩求恩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对宋进⾏⼫检,吉⼤⽩求恩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于2015年5⽉28⽇作出吉⽩医(吉林⼤学⽩求恩医学院)⼫检6009号医疗纠纷⼫检报告书,死因分析为⼼肌梗死和过敏共同导致死亡。
原告⽀出⼫检费及停⼫费6630.00元。
2015年9⽉24⽇吉林华远司法鉴定中⼼作出吉华远司鉴中⼼[2015]法临鉴字第175号司法鉴定意见书,鉴定意见为:1.被告蒋的诊疗⾏为与宋死亡存在因果关系。
2.被告蒋在为宋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为次要责任。
为此原告⽀出鉴定费9100.00元。
原告为办理死者丧葬事宜及鉴定事宜共⽀出交通费1370.00元。
肾细胞癌组织中Notch信号途径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娄冬梅;牟荣;武慧;刘玉和;钟加滕;于春艳;杨冬艳【摘要】目的:检测人肾细胞癌(RCC)组织中Notch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Notch信号途径分子与人R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手术方法获得6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RCC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受体、配体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RCC组织中Notch信号的受体Notch-1以及配体Jagged-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受体Notch-2及配体Jagged-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RCC中Notch信号途径蛋白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Notch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RCC 的发生发展过程.【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1(037)001【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肾细胞癌;Notch信号途径;蛋白表达;免疫印迹【作者】娄冬梅;牟荣;武慧;刘玉和;钟加滕;于春艳;杨冬艳【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吉林省长春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长春,130051;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00;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2004级;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00;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0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电诊科,吉林,长春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生殖系统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极高,据国外报道,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新增14万例肾癌患者,死亡率高[1]。
病理科最美医生事迹材料最美医生事迹:病理科材料1:李医生李医生是一位病理科的年轻医生,他在病理学研究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医生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总是能够准确地发现细微的异常,并能够给出精确的诊断结果。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李医生为许多患者提供了准确和及时的病理诊断,为他们的治疗和康复奠定了基础。
除了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色,李医生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发表了多篇有关病理学的研究论文,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过多次报告。
他的研究成果为病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受到了同行们的广泛认可。
材料2:张医生张医生是一位在病理科工作已有十年经验的资深医生。
他一直致力于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并且非常关注病人的治疗效果。
张医生每每在病理诊断的过程中,都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准确的结果。
他的高效工作态度、精确的诊断和对病人生命的尊重和关心,广受病人和同事们的赞誉。
除了在临床工作中的卓越表现,张医生还大力推进病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他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引进先进的病理学设备和技术,使病理科的诊断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他还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病理学教育培训,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病理专业人才。
材料3:王医生王医生是一位在病理科工作多年的老医生,他以其令人钦佩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成为了许多患者和同行们心目中的楷模。
王医生对待每一个病例都非常认真负责,他的诊断结果准确率极高,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他不仅对病理学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还不断学习并掌握最先进的诊断技术,以使自己的诊断更加准确可靠。
王医生还以其慈爱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用自己的关心和温暖给予患者们力量与希望。
患者们对他充满了感激和敬佩,许多人认为他不仅仅是一位医生,更是一位用真心和爱心治愈患者的天使。
以上三位医生在病理科的工作中,以他们的专业精神和医德医风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课程名称:病理学(Causes of Tissue and cellular injury )可逆性损伤:重点讲解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和玻璃样变。
calcification(凋亡)坏死的结局:要重点强调,因为后面许多章节的内容与此有关。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一、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自学)二、损伤机制(自学)四、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以缺氧为例,遭受了损伤的细胞,首先表现为代谢性变化;经过一段不等的时间(例如缺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受损伤细胞呈现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然后(例如缺血后数小时至数日),才呈现光镜下和用肉眼可见的形态学变化,即病理变化或病变(lesions)。
这种损伤性病变包括:(1)在去除病因后有可能恢复常态的可逆性病变,亚致死性细胞损伤或变性;(2)严重的不可逆性病变即细胞死亡。
在各种细胞损伤的早期改变为ATP的减少、细胞膜完整性的缺失,蛋白质合成下降、细胞骨架损伤和DNA损伤。
在一定限度内损伤引起的改变为可逆的,传统形态学上称变性(degeneration)。
如果引起损伤的刺激持续存在或过于强烈则导致不可逆的细胞损伤,细胞出现坏死,大部分细胞质膜均受到损伤,溶酶体肿胀、线粒体空泡化、ATP产生减少或停止。
细胞外钙流入及细胞内储存的钙释放出来,导致多种酶的激活,分解细胞膜、蛋白质、ATP 和核酸。
由于细胞膜的破坏,细胞内的蛋白、酶类释放到细胞外,临床上测量血中某些酶的含量的变化可以推测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含量的高低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血清中的肌酸磷酸激酶的浓度改变可用来诊断心肌梗死。
在细胞损伤和出现形态学改变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用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技术,在缺血后几分钟即可见到改变。
但光镜下出现病变则要几个小时或十几小时。
(一)可逆性损伤(变性)在光镜下主要有两种形式的可逆性损伤,即细胞肿胀和脂肪变。
1.细胞肿胀(Cellular swelling) 或称为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空泡变性,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
课程名称:病理学细菌性肺炎,重点。
Lobular pneumonia (bronchopneumonia)Lobar pneumonia Bacterial pneumonia累及肺段乃至肺大叶,急性弥漫性纤维素性炎症。
累及肺小叶为单位的、灶状,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急性性炎症。
fibrinousLobar pneumonia Pathological FeaturesAcute purulent inflammationcentered around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以喉环状软骨为界将呼吸道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呼吸道粘膜血液供应丰富,对吸入的空气有加温和湿润作用。
粘膜分泌的粘液和浆液能粘附较大的粉尘或颗粒,并将其排出体外。
下呼吸道自气管逐级分支为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共同构成气体出入的传导部分;继终末细支气管之后为管壁有肺泡开口的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直至肺泡,构成肺的呼吸部分。
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的分布伴随支气管分支走行至肺泡间隔。
终末细支气管直径小于1mm,管壁被覆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消失。
3~5个终末细支气管连同它们的分支及肺泡构成肺小叶(lobule)。
相邻肺小叶由小叶间静脉、淋巴管和少量纤维组织间隔。
肺小叶内的Ⅰ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肺组织称为肺腺泡(pulmonary acinus),是肺的基本功能单位。
每个肺小叶约有15~25个肺腺泡。
肺泡由肺泡上皮覆盖,其中Ⅰ型上皮细胞覆盖肺泡内表面的90%以上。
该细胞胞体扁阔,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膜共同构成的气血屏障是肺组织气血交换的场所。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量较少,呈立方形,镶嵌于Ⅰ型上皮细胞间,通过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
肺泡壁上有肺泡间孔(Cohn孔),使相邻肺泡彼此相通。
肺的传导部分除喉及声带被覆复层鳞状上皮外,其余均被覆假复层或单层纤毛柱状上皮,这些纤毛与管壁杯状细胞及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共同构成粘液—纤毛排送系统。
分类号:R363.3 单位代码:10183 研究生学号:2006711011 密级:公开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内吞相关蛋白调控AngII诱导心肌肥大作用机制的研究Endocytosis Related Proteins Participating Mechanism of AngII-inducedCardiomyocyte Hypertrophy作者姓名:张勇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研究方向:心血管病理生理学指导教师:孙连坤培养单位:白求恩医学院2010年4月内吞相关蛋白调控AngII诱导心肌肥大作用机制的研究Endocytosis Related Proteins Participating Mechanism of AngII-induced Cardiomyocyte Hypertrophy作者姓名:张勇专业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指导教师:孙连坤教授学位类别:医学博士论文答辩日期:年月日授予学位日期:年月日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评阅人: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书面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但纯学术性使用不在此限)。
否则,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院: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CNKI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课程名称:病理学(metaplasia)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目的是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一、病理学的发展病理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
我国秦汉时期的《皇帝内经》,隋唐时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表现等提出了一整套祖国医学理论。
南宋时期宋慈的《洗冤集录》详细记述了尸体剖检、伤痕病变和中毒鉴定。
这些反映了祖国医学在病理学发展中的贡献。
在西方,从古希腊的Hippocrates开始,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直到18世纪中叶,由于自然科学的兴起,促进了医学的进步。
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 (1682-1771)根据积累的700多例尸检材料创立了器官病理学(organ pathology),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研究的开端。
约一个世纪以后的19世纪中叶光学显微镜问世后,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1821-1902)在显微镜的帮助下,首创了细胞病理学(cellular pathology),不仅对病理学而且对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划时代的贡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建立,使病理形态学研究进入到超微结构水平的新阶段,由此建立了超微结构病理学(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
与此同时,特别是近20余年来,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现代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现代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病理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病理学带来了学科互相渗透的新的动力和机遇,使病理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如免疫病理学(immunopathology)、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遗传病理学(genetic pathology)和定量病理学(quantitative pathology)等,促使病理学不仅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研究疾病,而且深入到分子水平、遗传基因水平研究疾病。
病理学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王医术Cell adaptation and injury 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二)正常细胞适应可逆性损伤不可逆性损伤Cell and tissue adaptation and injury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injury)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原因(Causes of Tissue and cellular injury )低氧(Hypoxia)•化学因素(Chemical agents)•生物因素(Biologic agents)•免疫反应(Immunologic reactions) •遗传缺陷(Genetic defects)•物理因素(Physical agents)•营养失衡(Nutritional imbalances)•其它(Others)损伤的发生机制●细胞膜的破坏●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缺血缺氧的损伤●化学性损伤●遗传变异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Morphologic changes of cell injury)可逆性(Reversible injury):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损伤(cell injury)不可逆性(Irreversible injury):细胞死亡(Cell death)变性(degeneration)细胞可逆性损伤(reversible injury),旧称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变性脂肪变细胞肿脏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细胞内(外)物质的集聚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s●Normal substances–H2O, Lipids, proteins, carbohydrates, melanin ●abnormal endogenous or exogenous substancesmineral, infectious products, et al●Exogenous products–Environmental agents and pigments not broken down by the cellThe first manifestation of cell injury定义: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
系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
(1) The common siteliver, kidney , heart(2) Causes: hypoxia,infection,intoxicationMi injury →Na+-K+pump dysfunctionNa+, H2O↑●肉眼: 肿大,包膜紧张,边缘变钝,切面隆起,混浊无光,如沸水煮。
●光镜:病变初期,细胞质内出现的红染细颗粒状物。
若水钠进一步积聚,细胞基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细胞核也可肿胀,胞质膜表面出现囊泡,微绒毛变形消失,其极期称为气球样变。
●电镜:线粒体、内质网肿胀Normal cell Granularity change Hydropic change病毒性肝炎Cellular swelling of livernormal liverhydropic degenerationCellular swelling of liverSwelling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定义: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部位: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
肉眼:器官体积增大,淡黄色,边缘圆钝,切面呈油腻感,虎斑心光镜:细胞内出现边缘较整齐的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苏丹Ⅲ呈桔红色,锇酸呈黑色。
肝脂肪变性Fatty change of liver Gross:Enlarged , yellow , soft (section) →greasyLM:Small vacuoles around nucleus↓coalescelarge vacuoles that displace the nucleus to theperiphery of the cell. Fatty change of liverConfirmationSpecial stainSudan III :orange redOsmic acid: black Fatty change of liverFatty change of liver congestion:central parts of the lobulestoxication: perilobulesFatty change of the liver. Upper Left: gross appearance (Professor Orr). Lower left: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 Upper Right: Sudan III stain for fat (Professor Orr). Lower Right: electron microsicopy肝脂肪变性心肌脂肪变性(Fatty change of myocardium)—虎斑心(Tiger stripe heart )灶性:多见于左心室心内膜下乳头肌,称虎班心。
弥慢性: 两侧心室心肌弥漫淡黄色, 见于严重缺氧和中毒时.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下过多脂肪并向心肌入伸,严重可致猝死。
定义: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集,称为玻璃样变(hyalinization),或称透明变(hyaline degeneration),HE染色中呈嗜伊红均质状。
玻璃样变是一组形态学上物理性状相同,但其化学成分、发生机制各异的病变。
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重吸收小滴: 肾小管上皮细胞●Mallory 酒精小体: 肝细胞●Russell 小体: 浆细胞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质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浆细胞胞浆内可见圆形的嗜伊红小体(Russell 小体),将核挤向一侧,是免疫球蛋白蓄积的结果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胶原蛋白交联、变性、融合,增生的胶原纤维增粗,其间少有血管和纤维细胞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壁extravasated plasma protein●基底膜样物质沉积于血管壁deposition of basement membrane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淀粉样变性(Amyloid change)细胞间质,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出现淀粉样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淀。
病变:镜下细胞外间质呈淡红色的均质状。
因与淀粉遇碘反应相似故得名。
常见部位:细胞间、小细管基底膜、网状纤维支架、血管壁。
淀粉样变性(Amyloid change)light red (pink), homogeneousCongo red stain→ red粘液样变(Mucoid degeneration)细胞间质内粘多糖(葡萄糖胺聚糖、透明质酸等)和蛋白质的蓄集病变: 镜下间质疏松,多突起的星芒纤维细胞散在于灰兰色的粘液样基质中。
常见部位:胶原病,如风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及间叶组织肿瘤基质中等。
机制: 间质内有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endogenous•exogenous正常人体内有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胆红素等多种内源性色素;炭尘、煤尘、纹身色素等外源性色素有时也会进入体内。
病理情况下,上述某些色素会增多并积聚于细胞内外,称为病理性色素沉着。
Hemosiderin Heart failure cell Carbon 含铁血黄素:血红蛋白代谢的衍生物。
-脂褐素☐自噬溶酶体吞噬衰老的细胞器形成的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慢性消耗疾病、老年人的肝、心细胞胞浆中Lipofuscin-黑色素◆正常状态下: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深褐色颗粒状色素,见于皮肤、毛发、虹膜及脉络膜。
◆局部性增多: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全身性增多:Addison病(全身皮肤、粘膜)Melanin胆红素Bilibubin Virus hepatitis定义:骨、牙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类型⏹全身性(转移性钙化):钙磷代谢障碍,见于甲状旁腺功能障碍、骨肿瘤、维生素D摄入过多导致高钙⏹局部性(营养不良性钙化):继发于局部变性、坏死或其他异物,钙磷代谢正常。
Dystrophic calcification营养不良性钙化Metastatic转移性钙化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Morphologic changes of cell injury)可逆性(Reversible injury):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损伤(cell injury)不可逆性(Irreversible injury):细胞死亡(Cell death)细胞死亡(Cell death)•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功能丧失•不可逆Classification: necrosis(坏死)& apoptosis(凋亡)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正常细胞适应可逆性损伤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Cell death)坏死(necrosis)坏死细胞形态细胞核的变化Changes in the nucleus•Pyknosis核固缩:condensation of chromatin of and shrinkage of the nucleus细胞核染色质DNA浓聚、皱缩,使核体积减小,嗜碱性增强,提示DNA转录合成停止。
•Karyorrhexis核碎裂:fragmentation of the nucleus 由于核染色质崩解和核膜破裂,细胞核发生碎裂,使核物质分散于胞质中,亦可由核固缩裂解成碎片而来。
•Karyolysis核溶解: dissolution of the nucleus非特异性DNA酶和蛋白酶激活,分解核DNA和核蛋白,核染色质嗜碱性下降,死亡细胞核在1-2天内将会完全消失。
坏死细胞形态normal pyknosis karyorrhexis karyolysisPyknosis karyorrhexis sKaryolysis坏死细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