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5
2016中考试题汇编之汉字(字音、字形)【2016·北京卷】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共16分)1.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
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3分)2.下面是利用汉字结构创作的一幅窗花。
这幅窗花中有四个跟“口”有关的汉字。
请你将这四个字填入下面的方框内,组成一个表达人生态度的四字短语。
(2分)1. 一隶书气势浑厚二楷书豪壮有力三四(选择一个即可〉2. 唯吾知足【2016·重庆A卷】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1.(3分)C(挟xié))(3分)A. 宁静的山村,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轻盈飘渺.( miǎo )。
B.“梧桐飘落叶,秋虫情更痴”,秋风萧飒时,虫鸣是旷.(kuàng)野最生动的音符。
C.阅读能滋养灵魂,成熟心智,使我们不受繁华左右,不被潮流裹挟.(xiá)。
D.郁郁葱葱的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bì)护所和栖息地,许多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3分)B(A.暄——喧C.换——焕 D.嘎——戛)(3分)A.暄闹讹诈妄加揣测抑扬顿挫B.濒临愧怍通宵达旦不卑不亢C.慰藉收敛换然一新警报迭起D.笨拙玷污怒不可遏嘎然而止【2016·重庆B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污秽.(huì)荒谬.(miù)溯.流而上(suò)B.瑰.丽(guì)窥.视(kuī)长途跋.涉(bá)C.庇.护(bì)铁锹.(qiū)呕.心沥血(ǒu)D.恬.静(tián)畸.形(jī)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狂澜篡夺诚皇诚恐B.和蔼元宵险象叠生C.松弛憔悴获益匪浅D.絮叨震憾贻笑大方1. (3分)D(A.溯.流而上suò——sùB.瑰.丽guì——guīC.铁锹.qiù——qiāo)2. (3 分)C(A.诚皇.诚恐——诚惶诚恐B.险象叠.生——险象迭生D.震憾.——震撼)【2016·上海卷】【2016·天津卷】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B)(2分)A.哺.育(pǔ)机械.(xiè)一气呵.成(hē)B.琐.事(suǒ)诅.咒(zǔ)声名狼藉.(jí)C.分歧.(qí)喧.嚣(xiāo)坚持不懈.(jiě)D.收敛.(liǎn)干涸.(gù)鲜.为人知(xiǎn)2016年浙江省【2016·浙江省杭州卷】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1.B)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益阳市2018年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语文试卷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chuò)差使<chā)根深蒂固A.阔绰<<dì)...chuàngshùn)毛骨悚然<s悲怆<?ng)不逊<)B....C.狭隘<ài)猝然<cù)挑拨离间<jiān)...D.妖娆<ráo)厄运<è)头晕目眩<xuàn)...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2分)..A.技俩倔强惊慌失措 B.委屈急燥来势汹汹C.懊悔仰慕鞠躬尽瘁D.烦恼真谛迫不急待3、结合语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们胸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b5E2RGbCAPB.市委市政府强调: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必须严格保证质量,决不能搞豆腐渣工程。
<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质量低劣的建筑工程)p1EanqFDPwC.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天分高,智力强)DXDiTa9E3d..D.益阳市政府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坚持阳光操作,仅55天就完成了本项工程的征迁工作,..<这里指公开的,在群众监督下进行的)RTCrpUDGiT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B.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C.新形势下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创造、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能力。
2017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真题语文一、积累与运用(34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钳制(qián)皱缬(xiã)掂斤播两(diān)B.积忿(fân)带挈(qiâ)残垣断壁(yuán)C.纤细(xiān)叵耐(pǒ)倒行逆施(dào)D.倥偬(cōng)行事(háng)雍容华贵(yōng)解析:D.“倥偬”读“kǒng zǒng”。
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肆无忌惮”的意思是:任意妄为,没有一点顾及。
B.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
C.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站在我身边,大眼睛清沏透明,一眨一眨的。
D.轻挑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
解析:A.“顾及”的准确书写:顾忌。
C.“清沏”的准确书写:清澈。
D.“轻挑”的准确书写:轻佻。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
B.傅雷曾坐在桌前对着家书流泪,龙应台更是在给儿子写信时潸然泪下。
C.“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乘公交、骑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正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D.不要以为“亲情作业”举足轻重,孩子与父母交流越多,心就贴得越紧。
解析:D.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属不合语境,是错误的。
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
B.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解析:A.成分残缺,“启动”缺宾语,在“培养”后加上“计划”。
湖南省益阳市2017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实用文阅读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素材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益阳市2017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实用文阅读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素材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益阳市2017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实用文阅读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素材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2016衡阳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7分)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
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
"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
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
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
(’15岳阳改编)说明文阅读。
(10分)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
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
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法。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
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
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着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
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
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
”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
④至于真正使用“正”字来一笔一画计数,则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
在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并不采用凭戏票制度,仅由服务人员领座,由善写计数的服务人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注明。
由于时间急促,恐怕误记,同时为了稽核总数,所以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或者是领一个看客就画上一笔,画上五笔便成一个“正”字,随后再去收费。
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用水牌计票的方法逐渐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
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单位。
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
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画的长度都大致相等。
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推荐的《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含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3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实是/欲界之仙都B. 蝉/则千转不穷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 水/皆缥碧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
(2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
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
(3分)[参考答案]10、(2分)C11、(2分)B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3、(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2016年湖南省记叙文阅读11篇童真⑴女儿从小不认生,觉得满世界皆是可亲之人,见谁都笑。
有一次,我在街边的瓜果店买桃子,没零钱,卖瓜果的不以为意:“下次补吧,大家都认得你,你是那个小酒窝的妈妈。
”我先一愣,然后才醒悟过来,原来女儿的人缘有这么好。
⑵我有些忧心忡忡,孩子总那么憨,像个不长心眼儿的小糖人儿,万一遇着个歹徒怎么办?回家后,我细细教导了女儿一番,教她如何防范陌生人,她正在吃桃子,满脸桃汁,只管咿咿唔唔点头,也不知记住没有。
⑶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去逛早市。
这一路上,女儿结识了好几个朋友,甚至还得到一名穿超人斗篷的小男孩的邀请,两人打算下午一起去广场玩,而且不带家长,小孩子可以在一秒内信任对方,大人就未必了。
超人的妈妈尽管面有难色,但拗不过儿子,答应了。
婆婆则在我耳边嘀咕:“不知根不知底的陌生小孩,怎么可以一起出去玩!再说两个人都指甲盖那么大,没有大人跟哪行啊!”我朝老人家挤挤眼,叫她先别反对,我自有主意。
⑷下午,女儿准时出门,我悄悄尾随,小超人已到广场,他们荡秋千,滑滑梯,又看了一会儿别人放风筝。
很快,我发现小男孩的妈妈也尾随其后,我们两个会心一笑,分别躲在隐蔽处,忠心耿耿地做保镖。
荡秋千时,女儿险些翻下吊椅,幸亏小超人手快扶住了她,但脑袋似乎还是被磕了一下。
我当时几乎要挺身而出,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女儿只摸了摸头,开心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哭!⑸他们在人群里悠闲地逛了一会儿,又去看月季花,花圃边的长椅上,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妹妹不理会妈妈的劝阻,揪下自己的鞋子扔进草坪。
他们帮忙捡回来,小妹妹觉得有趣,立刻停止哭闹,一遍一遍扔鞋,他们也当做有趣的游戏,争先恐后去捡。
旁边有个老太太竖起大拇指:“三兄妹好和睦,相亲相爱一家子”我窃笑:这是相亲相爱陌生人啊!⑹黄昏时,两个小人儿挥手告别,各自回家,我们两位家长也暗暗点头告辞。
这时,空荡荡的路上,突然走过一个陌生男子,身材高大,语调温和,他与女儿攀谈起来,问她几岁了,家住哪里,上小学还是幼儿园。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答案)一、答案:(黑龙江绥化乂乂)《低到尘埃的愿》,回答1-4 题(8分)1、作者由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顿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评分说明:(2分)概括事件1分,精神状态1分。
2、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评分说明:(2分)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答题,各1分。
3、“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追逐。
评分说明:(2分)从情感角度和含义理解两方面来答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4、提示:来自学校、家庭、自然或社会的幸福账单。
评分说明:(2分)写出一份账单不得分,写出两份账单得1分,写出三份账单方可得2分。
二、答案:6乂湖北荆州)阅读《新年礼物》(侯发山)(1)本题考查情节结构作用的分析、文章在首段写越来越浓的年味,在内容上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表明春节将至;也正因为春节将至,才有了李娟买礼物的情节,所以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情节的作用、(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第1页共10页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文章第六段,在内容上,承接上文买礼物的情节,引出下文母亲反而为自己买礼物,从而表达出母亲对自己的思念;在结构上,很明显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买礼物的情节过渡到收礼物、(3)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其深层内涵、“怯怯”本义指害怕,在这里指母亲担心李娟没有收到火车票,同时又怕女儿得知自己给她寄火车票,催她回家而不高兴;当然从结尾弟弟的话也可以知道,这里的“怯”还表现为怕女儿当面拒绝她的请求、(4)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文中与人物相关的事件行为来分析、李娟常看在外打工当保姆,连过年都不愿意放下工作,可见她勤劳、不怕苦;李娟每年都会给母亲买礼物,可见她对母亲的关心;当她在电话里感觉到母亲对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的决定似乎有些不高兴了,就马上换了欢快的语气又安慰母亲,可见她的细心、能母亲的孝顺、(5)本题是阅读的开放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回答只要文从字顺且理由充足即可、答案:(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气氛,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背景,引出下文写“礼物”;②烘托人物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中,李娟自然想为母亲买新年礼物、母亲自然也盼望女儿回家团聚、(2)结构上:这一段是个过第2页共10页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从上文李娟想给母亲买新年礼物,转到母亲给自己送了新年礼物,从而提示出文章的主旨、(3)①母亲从来没出过远门、她担心李娟没有收到火车票;②没有跟女儿商量就擅自做主给女儿订了回家的火车票,母亲心里不安;③女儿工作忙,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母亲担心这次自己的要求会被拒绝、、(4)①吃苦耐劳,勤奋苦干、她常看在外打工当保姆,连过年都不愿意放下工作、②孝敬长辈,疼爱母亲、她总是给母亲买各种生活用品,希望母亲能够享福③心思细密,耐心体贴、当她意识到母亲对于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的决定似乎有些不高兴了,就马上换了欢快的语气又安慰母亲、(5)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的回答只要文从字顺且理由充足即可、示例:我认为李娟应该回家陪母亲过年、因为文中说了,李娟过年是陪一个老人,她的儿子在国外,一个人独居很寂寞,这个老人的境况和母亲很相似,能陪别的老人却不陪自己的母亲,这怎么说的过去呢?再则,她如果将回家过年的原因和这个老人的儿子说,他也会同意的,并能触发老人儿子对母亲的孝心,儿子回家过年,让老人也感受到儿子的关爱,反而是一举两得的事、[解析]: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及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部分(②〜⑫),写在外打工的李娟到超市为母亲买礼物却不知买什么好,打电话给母亲得知母亲反给她礼物,心里不解;第三部分(⑬〜⑮),写李娟打第3页共10页电话给弟弟,才得知母亲希望她能回家一趟,给她寄的礼物是一张回家的火车票、本阅读第(4)题是阅读的典型题,人物形象的分析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注意事项: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三、答案:(xx湖南益阳)阅读《麦与镰的季节》(屈绍龙)1、①春夜小麦②饱满③即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柔和美好)。
《醉翁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一、《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益阳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15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庙堂之高B.然则何时而/乐耶C.树林/阴翳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3.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A.是进亦忧,退亦忧否,非若是也。
(《唐且不辱使命》)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分)译文:(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分)译文: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以议论为主;选文【乙】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B.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二、《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甲】环滁皆山也。
湖南益阳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乔布斯的家啥样子石毓智①美国发明家、企业家、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乔布斯,生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去世之后留给太太劳伦的资产达221.2亿美元,相当于1400亿元左右的人民币。
这次,我怀着一颗崇敬之心,专门寻访乔布斯的家,看他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②乔布斯家的正面大门,墙和地面都是用普通砖头砌成的。
大概是因为像我这种不速之客会时常光顾,主人家为了隐私,就在门口摆了几盆常青树遮挡,显得美观而有礼貌。
门口也没有“谢绝参观”那样生硬刺眼的牌子。
③紧挨乔布斯家的邻居,是个深宅大院,树木花草修葺整齐美观,连砌墙铺路的砖都比乔布斯家的周正。
在这个镇上,乔布斯家是相当普通的那种,但也最有特征,因为乔布斯家的花园里,种的都是苹果树。
这其中的奥妙不用说大家也知道。
④乔布斯家主卧房的外墙,是用从别处拆下来的砖砌成的,所以显得破碎不整齐,有一种年月久远的沧桑感。
单看这堵墙,会觉得来到了中国的某个农村,但乔布斯却非常赞赏建设这栋房屋的建筑师的艺术品位。
⑤主卧房的窗户极其简单朴素,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窗帘是白色调的,看不出任何华贵之处。
⑥门前摆放着两辆车,一辆是吉普,一辆是奥迪,就是一般人家的普通用车。
⑦乔布斯家的侧门,门板是用普通原木做的,墙壁用碎砖头砌成,甬道也是用不整齐的碎砖铺的,让人很难想象这里住着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⑧乔布斯家的院子里,有一个形状特别的铁结构物件,应该是寓意着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两根垂直的铁棍构成一个十字架,这象征着西方的基督教文明,而铁柱子上镶嵌的圆滑的三角形状,也许是代表着佛塔的层级。
乔布斯认为,只有将东西方文明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激发创造力。
⑨临走时,我突然注意到乔布斯家的烟囱既不高也不大,形状很一般,用材更普通。
此时此景,就是对“低调”二字最好的诠释。
(选自2015年12月17日《羊城晚报》)16.乔布斯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他的家却相当(用文中多次出现的一个词语填空),可见乔布斯在生活中非常(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2分)17.本文说明对象是乔布斯的家,为什么要在第③段介绍邻居家的大院?(3分)答:【参考答案】16.(2分,每空1分)普通低调17.(3分)这是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分)以邻居大院的美观周正和乔布斯大院的普通作比较,突出强调乔布斯院子的两个特点,一是用材普通,二是花园里种植的全是苹果树。
(2分)(2016湖南益阳)谦让是一种文明的精神晏建怀①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所谓辞让,就是指谦让。
孟子把谦让当作了“四端”之一,摆在与四肢同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儒家对谦虚、恭敬、礼让的美好品德不遗余力的提倡。
②古人谦让的故事非常多。
王泰让枣,孔融让梨,蔺相如让廉颇,皆为美谈。
当年,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帮助下,打败了公子纠,当上了齐国国君后,准备任用追随自己多年又功劳卓著的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诚恳地辞谢说,我是您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最大的恩赐了。
至于治理国家,并使之走向富强,那大概就只有管仲了。
鲍叔牙荐管仲,让人最感动的就是这种谦让。
③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却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
去年,国人热议的话题之一就是成都违规变道女司机被打事件了。
④后来,事件随着女司机以致歉信检讨自己行车过程中的鲁莽而逐渐平息,但由此带来的思考不应就此打住。
其中最值得反思的是,在整个事件中,无论男女,甚至后来不断加入指责队伍的网民,不知道内心有没有过一丝谦让。
而且,这件打人事件并非个案,在公共场合中,喧哗、吵闹、加塞、插队等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口出粗话、拳脚相加也时有发生。
⑤谦让既是一种美好品德,也是一种有着丰厚积淀而形成的国民自觉行为,是国民素质的集体体现,更是一种文明的精神。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说:“某人似乎只谈文明的外表,忽视了文明的精神。
那么,究竟所谓文明的精神是什么呢?这就是人民的‘风气’。
这个风气,既不能出售也不能购买,更不是人力所能一下子制造出来的。
”这说明,光有高铁、飞机和摩天大楼这些光鲜的外表,并不等于文明的精神,就像富豪不等于贵族,玩奢侈品也不等于有品位。
⑥民族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的文明精神,就构成了整个民族的文明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文化、传统、教育、社会崇尚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且日积月累的结果,它需要沉淀,需要浸润,需要众人发力,众志成城。
(选自2016年4月11日《益阳日报》)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19.从文章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看,下面这段话最适合插入文中的位置是(3分)清朝礼部尚书张英老家亲属与邻居吴家因为宅基地问题发生矛盾,争执不下而至对簿公堂。
张家人写信至京城,将此事告诉了张英。
张英看罢来信,随即在信上批一首诗寄回老家,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收到信后,非常惭愧,主动撤讼,还让出了三尺地。
吴家见了非常感动,也让地三尺。
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
这种谦让,颇见古人的君子仁人之风。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③④段之间 D.④⑤段之间20.第③段加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从文章结构和内容上具体分析。
(4分)答:【参考答案】18.(2分)谦让是一种文明的精神(或者“谦让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文明的精神)19.(3分)B(“六尺巷”的故事能够论证“古人谦让的故事很多”,而且事件发生在鲍叔牙荐管仲之后,所以适宜放在第② ③段之间)20.(4分)结构上,这句话起过渡作用,由上文写古仁人具有谦让美德过渡到写今人缺乏谦让之心;(2分)内容上,通过对今天的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的现象的反思,强调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该让谦让成为一种文明精神。
(2分)(2016湖南益阳)蚕儿陈忠实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
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
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
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
”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
”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小明,拴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咧!”他高兴了,笑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的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给墨盒儿做垫子。
”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
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
它要网茧儿咧!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
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像个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可没过多久,老师却被调走了。
他说:“有人把我反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我于是想到村子里许多议论来。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失了体统嘛!他们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
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纪念章,金光给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
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了……(选自《读者》2015年第20期,有删改)21.请根据下表对文章进行梳理,在空格处补充情节或“我”的心理感受。
(3分)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答:23.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
答:24.本文以“蚕儿”为题,试体会其妙处。
(4分)答:2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1)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
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陈忠实《蚕儿》)(2)“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上面两个选段来看,蒋玉生老师与三味书屋的先生,在对待学生方面有什么不同?答:【参考答案】21.(3分)①温暖②喜悦③老师被调走(每空1分,共3分)22.(2分)情丝,一方面是实指“我”和学生网出的第一张丝片;(1分)另一方面“丝”与“思”谐音,因此,这里还指“我”对蒋老师的思念之情、“我”与学生结下的深厚情谊以及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
(1分,大意相同即可)23.(3分)这句话中用“牵”、“翻”、“蘸”、“涂抹”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致传神地写出了老师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也写出了孩子内心的温暖。
(共3分,答出“动作描写”或“动词”1分,“处理伤口的过程”1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1分)24.(4分)(1)结构上:“蚕儿”贯穿全文,是写作的线索;(2)内容上:本文写的是老师,以蚕儿喻老师,意味深长;(3)情感上:作者借蚕儿表达对像春蚕吐丝一样默默奉献的老师的赞美,同时表达了“我”对“怎样做老师”的思考。
(大意相同即可,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4分)25.(4分)蒋老师热情开朗,与学生们平等相处。
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好像朋友一样,没有一点先生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