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们为什么不称北宋为大一统的朝代?
“上(太祖)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 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 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 用心,常须谨此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 问题1:宋太祖所谓的外忧和内患指什么? 宋太祖更担忧的是哪一种? 外忧——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 内患——藩镇割据,地方军权过大
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积 贫 积 弱
宋初之“弊” 军人当政, 权力过大
化 制其钱 —集中财权 中央 收其兵 —集中军权 集权 发展科举制
三.发展科举制 (一)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隋唐) (二)北宋科举制的发展
发展:1.考试程序 2.录取权 3.考试科目 4.考试方法 5.录取名额 影响: 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官僚机构膨胀,冗官冗费
4.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 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 革的一项是 B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5.北宋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D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丞 相
内 朝
外 朝
密 使 军 事
三 司 使 财 政
(
( )
(
)
趋势: 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
二.集中行政、财权、司法权 (一)中央 行政
皇帝
军事 财政
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