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988.00 KB
- 文档页数:4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被重新安排,形成了以
( )为基础的两极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被重新安排,形成了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两极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后,随着美苏冷战(1945~1991年)的开启,雅尔塔体系(Yalta System)成为了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概称;这一体系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所谓雅尔塔体系就是雅尔塔会议上所确立的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和秩序,该体系的特点是:以美国和前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也象征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1。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解读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4)中国:3、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4、多极化趋势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区域集团化趋势:(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单元检测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B、实施军事援助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