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预测
- 格式:docx
- 大小:17.09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预测一、选择题1.[xx·滨州中考]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D)A.燕子育雏B.子女与父母不同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2.[xx·通辽中考]如表中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及其实例,不正确的是(D)3.[xxA.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C.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D.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4.[xx·日照中考]下表是土壤对落叶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过程。
其中属于作出假设步骤的是(B)5.[xx·潍坊中考]下列对教材中“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D )A.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B.实验目的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该实验能够说明草履虫具有应激性D.将实验动物换成“水蚤”(一种多细胞动物),一样能达到实验目的6.[xx·长沙中考]小丽用显微镜观察黄瓜果肉细胞时,发现有多个气泡影响观察。
为找到较好的观察视野,正确的做法是(C)A.擦拭物镜 B.转动反光镜C.移动载玻片 D.调节细准焦螺旋7.[xx·潍坊中考]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正确的是(C)A.对光时要让反光镜对准直射阳光以获取明亮视野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过程中,应从侧面注视装片C.观察未经染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适当调暗视野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8.[xx·芜湖中考]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D.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9.[xx·宜兴中考]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甲、乙视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图一所示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6倍B.图二中,由甲换到乙需要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C.图二中,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视野也较暗D.直接用手放盖玻片时,应慢慢平放下去10.[xx·滨州中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D.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二、非选择题11.[xx·长沙中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2019中考生物第一章认识生命试题及参考答案及考点解析一、单选题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所起的作用是()A. 合成有机物B. 分解有机物C. 吸收太阳能D. 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2.下列各项中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A. 水稻B. 大豆C. 花生D. 萝卜3.请从下面列举的四组中,选出都是生物的一组()A. 太阳、细菌B. 蘑菇、鹅卵石C. 病毒、番茄D. 河水、木耳4.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5.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 恐龙骨骼B. 珊瑚C. 珊瑚虫D. 钟乳石6.苔藓植物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这是因为()A. 假根非常简单B. 叶中没有叶脉C. 茎中没有导管D. 以上三项都对7.下列关于葫芦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用孢子繁殖后代B. 只有假根,起固定作用C. 叶的结构简单,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 茎和叶内没有输送水分和其他物质的输导组织8.松树属于裸子植物的依据是( )A. 有种子B. 种子具有种皮C. 种子裸露D. 胚珠发育成种子9.藻类植物是一类低等植物,其原因是()A. 主要生活在水中B. 可进行光合作用C. 无根、茎、叶的分化D. 植物体都很小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池塘中的水草B. 池塘中的鱼C.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 一个池塘11.以下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如图所示的是()A. I无脊椎动物II腔肠动物III线形动物IV涡虫B. I脊椎动物Ⅱ鱼类Ⅲ哺乳类\IV鲸鱼C. I种子植物Ⅱ裸子植物Ⅲ被子植物IV银杏D. I无脊椎动物Ⅱ环节动物Ⅲ节肢动物IV蚯蚓12.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这两种因素属于哪种生态因素()A. 生物因素B. 非生物因素C. 种内因素D. 种间因素二、填空题13.除________外,大多数生物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它是生命活动的________。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考点一: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③生物能够繁殖后代;④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具有应激性;⑥生物能够适应并影响环境。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考点二: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①概念:地球上有生物生活的圈层。
②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③厚度:20千米(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④绝大多数生物生活的范围:陆地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各约100米。
⑤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考点三: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常用的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应控制单一变量,即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一个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
考点四: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1.与放大物像有关的结构:目镜和物镜。
2.与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遮光器和反光镜。
3.与镜筒升降有关的结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4.调换物镜应转动:转换器。
5.要使物像变得更清晰应转:细准焦螺旋。
考点五: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拿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2.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④左眼注视目镜,调节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
3.安放装片:使被观察的物体正对通光孔中心。
4.观察①降镜筒:两眼注视物镜(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②升镜筒:一眼看目镜,慢慢找物象。
5.整理和存放考点六:与显微镜使用有关的知识1.目镜与物镜的区别:目镜:无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成像特点:从目镜内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
3.物像移动: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偏哪就向哪移动玻片标本。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我们身边的生物:现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它们可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即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现象(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体内废物);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由小长大;③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繁殖后代;④生物都具有遗传与变异现象;⑤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各种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⑥生物能够适应所生活的环境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一、生物圈:有生物生活的圈层叫生物圈,具体来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人们通常认为: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但是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
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生存,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第三节生物的探究方法一、探究实验的步骤: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通常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二、巴斯德实验: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即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成功的阻挡了细菌的侵入。
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三、探究实验的注意事项:探究实验设计时尤其要注意遵循对照性原则和变量唯一原则。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将相关的实验材料、用具等随机平均分组,目的是为了防止偶然误差;(2)施加实验变量并设置对照组实验,此环节中要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单一变量,其他因素完全相同;(3)某些实验可能需要多次重复操作,目的是防止偶然误差。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被称作——绿色学科。
二、生物1、概念:具有生命的物体。
2、分类由细胞构成。
无细胞结构。
3、数目:现在已知生物约200多万种,(其中动物约150多万种,植物约30多万种。
)三、生物的基本特征: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吃饭、喝水、呼吸、出汗、排尿。
2、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
如: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母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蜻蜓点水。
3、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4、生物具有应激性。
如: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
5、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如: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影响”)。
【例题】1、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A.金鱼、月季、机器狗、海带B.长颈鹿、电脑病毒、海豚、海马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小草D.细菌、丹顶鹤、水杉、鲨鱼2、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句说明了哪一生物特征()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4、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子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相同的生命现象是()A.子女与父亲不同 C.人手被针刺后缩回C.母鸡下蛋D.大豆由小长大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是()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都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6、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一项是()A.能进行呼吸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C.能生长繁殖D.能动7、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B.人体出汗C.蛇的冬眠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8、下列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B.大树提供木材C.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D.鲸能游泳9、蘑菇属于()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10、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A.需要营养物质B.能由小长大C.能繁殖后代D.能排除废物11、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B.钟乳石由小变大C.小狗排尿D.人晕车呕吐12、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D.鸟产卵13、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基础是()A.遗传B.变异C.应激性D.新陈代谢14、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A.遗传性B.生长现象C.繁殖现象D.应激性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概念: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预测
一、选择题
1.[2018·滨州中考]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D)A.燕子育雏B.子女与父母不同
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
2.[2017·通辽中考]如表中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及其实例,不正确的是(D)
3.[2018·安徽中考]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实验法的是(D)
A.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
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
C.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
D.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
4.[2018·日照中考]下表是土壤对落叶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过程。
其中属于作出假设步骤的是(B)
5.[2017·潍坊中考]下列对教材中“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D )A.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
B.实验目的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C.该实验能够说明草履虫具有应激性
D.将实验动物换成“水蚤”(一种多细胞动物),一样能达到实验目的
6.[2018·长沙中考]小丽用显微镜观察黄瓜果肉细胞时,发现有多个气泡影响观察。
为找到较好的观察视野,正确的做法是(C)
A.擦拭物镜 B.转动反光镜
C.移动载玻片 D.调节细准焦螺旋
7.[2018·潍坊中考]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正确的是(C)
A.对光时要让反光镜对准直射阳光以获取明亮视野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过程中,应从侧面注视装片
C.观察未经染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适当调暗视野
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8.[2018·芜湖中考]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
D.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9.[2017·宜兴中考]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甲、乙视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图一所示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6倍
B.图二中,由甲换到乙需要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
C.图二中,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视野也较暗
D.直接用手放盖玻片时,应慢慢平放下去
10.[2018·滨州中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二、非选择题
11.[2015·长沙中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或应激性)。
(2)“红杏出墙”一方面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动;另一方面,“红杏出墙”为墙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反映了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的特性。
(3)红杏伸出墙并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4)“红杏出墙”争取阳光是红杏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12.[2018·广安中考]新鲜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
这种破损真的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探究实验,以下是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将其补充完整。
(1)方法步骤
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
②向A培养皿中滴加20毫升生理盐水,同时向B培养皿中滴加等量新鲜菠萝汁。
③把A、B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
(2)实验结果的预测
若A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完好,而B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出现明显的破损,则说明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
(3)讨论交流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新鲜菠萝汁,设置A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多次重复了该探究实验,以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3.如图是显微镜的构造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请你按箭头指示的6个视野顺序,一步步地回忆当时的操作,并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2)第1步,对光。
左眼应注视[A]目镜,同时转动[D]反光镜,直到视野明亮为止。
(3)第3步,观察。
左眼应注视[A],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
(4)第4步,向右方移动玻片,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5)第5步,转动转换器,使物镜F(填字母)对准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C(填字母),使物像更清晰。
(6)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洋葱的叶属于器官,第5步调整后,视野中所看到的物像属于保护组织,它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
14.[2017·湘潭中考]如图是同学们在实验室中用到的不同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以及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视野。
据图回答问题:
(1)这是低倍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填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
(2)出现图A的情况,原因是盖盖玻片时没有使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平。
(3)图D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组织(填“组织”或“器官”)。
(4)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④①,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⑥。
(5)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从目镜中看到了C图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是对光不正确或镜头没对准通光孔等。
(6)要使图像D变得更清晰,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