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汝窑瓷器的十大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9.88 KB
- 文档页数:4
汝窑如何鉴定真假?几个大招教你辨!汝窑是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因烧造时间较短,故传世瓷器不多。
南宋周军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汝窑在宋朝已经是难得佳品,不用说后代了。
全世界现存汝窑传世品仅70余件,主要收藏在中国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日本等地。
近年来发掘中有瓷片堆积层厚达0.2米,出土器物种类齐全,远较传世品丰富。
除了瓶、樽、洗、炉、壶等陈设用瓷外,还有不少是碗、盘、盆、碟、注子、盏托和套盒等生活用具。
有的器表还饰有刻画花,并发现龙体、鸟首等装饰,这在以釉色取胜的汝窑传世品中实属罕见。
北宋灭亡,汝窑也随之消亡,由于汝窑从开始成功烧制瓷器到后来的消亡,前后只有20多年的时间,因此汝窑瓷器的流传到现在的传世藏品,非常的少。
因此汝窑瓷器成为古代名瓷中,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的典型的代表,成为后世所珍爱的艺术藏品。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
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
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
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宋汝窑是中国瓷器中最富有魅力和神秘感的一种,也是世界陶瓷界争论最多的窑口之一。
汝窑瓷器胎洁釉润,纹片缜密,裹足支烧,制作精细。
它以纯正的天青釉色、密布的人工开片和绝妙的支烧工艺,倍受人们的赞誉和喜爱。
汝窑瓷器胎骨薄,胎色呈浅灰、灰白,俗称“香灰胎”,褐灰和深灰色的很少。
胎色的形成往往与烧温有关,温度低胎色淡,温度高胎色深。
胎子质地较疏松,断面涩,无光泽,吸水率高,大小不一的空洞较多,这是因为胎子烧结程度较差。
汝窑真假层出不穷,看透汝窑真伪须从八个方面入手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
这边收集了广大藏友的征求,现在关于汝窑的鉴定和定价方面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和方法,老师今天就来讲讲,我心中的汝窑的价值和鉴定方法。
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
元以来,历代汝窑瓷器仿烧不断均难成功,所以弥足珍贵,成为稀世珍宝。
宋代汝窑瓷器鉴别,从传世品看,个人认为看透一件是否真正汝瓷,可以从八个方面入手:一、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造型汝窑是烧造青釉的瓷窑,属于耀州窑系,因成功烧造出天青釉,而被宫廷相中,专烧贡器,器形丰富,规格齐全。
初期汝窑器形是仿越窑青瓷器(最大特征是撇足),仿越窑而精于、超于越窑。
宋晚期还专门烧制仿三代青铜器的祭祀礼器如水仙盆、三足洗、尊、方壶等;还有荷花类装饰造型的各种器物如碗、盘、香炉;以及装饰龙纹的瓶、钵、器盖等。
(也有仿汉代青铜的三足炉,仿唐代金银器的香炉)。
“汝瓷的造型都经过千锤百炼,做工非常规整”,这是当时为皇宫专烧御瓷而集合当地最优秀窑工的结果,所以,汝窑不仅釉色美,而且器形优,冠绝天下,以最简练的线条、釉色表现出最美的内容。
所以宫中“惟用汝器”。
一个“惟”字表明了徽宗的艺术品味和汝窑齐全的品种。
传世汝瓷是汝窑烧造过程中的一小部分,遗址考古发掘不仅有生活用器、陈列用器、文房用器,而且还有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器(鸡、鸭、鹅,狗、马、羊等),还见有人物造型,以及一些缩小的盘、壶、瓶等袖珍玩器。
并且一器多形(大英博物馆藏奁式炉口径23.8cm,北京故宫藏奁式炉口径18.0cm,本人手上奁式炉瓷片口径10.0cm),这些新器形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对汝窑的认识。
汝窑釉面有独特的质感,其造型之丰富;器型之规整;釉色之莹润;比例之协调;开片之妙趣;曲线之优美,都做到了极致。
汝窑瓷器的鉴别方法汝窑瓷器的鉴别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胎色: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2. 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
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
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3. 器形:汝窑瓷器造型古朴大方,以简洁著称。
常见的器形有碗、盘、碟、盏、盏托、洗、奁、瓶、炉、壶等日用品和陈设品。
这些器形有的属于生活用具,有的属于供奉和陈设之用。
汝窑瓷器的口部多呈直口或微撇口,底部多为圈足或平底。
器身有的呈深浅不一的弧形变化,有的器壁向下向外扩张成喇叭形等。
这些特点在鉴别时应注意观察。
4. 开片:汝窑瓷器的开片是其一大特点。
由于胎体含铁量较高,烧成温度又掌握得恰到好处,因此器物表层出现美丽的开片。
这些开片有的稀疏,有的密集,以至形成一定的图案或花纹。
在鉴别时可以通过观察开片的形状、走向和分布等特点来辅助判断真伪。
5. 制作工艺:汝窑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
胎土经过淘洗和陈腐后才用来制坯成型。
在制坯过程中采用一旋一旋的轮制技术,使器物规整而富于变化。
器物在施釉前经过仔细修坯和晾干。
釉料经过反复施涂和烘烤而成。
由于采用先进的制瓷工艺和技术,汝窑瓷器的胎质细腻滋润,釉面光亮莹润,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鉴定北宋汝窑的几大标准
北宋汝窑是中国古代窑烧制的一种瓷器,其几大鉴定标准包括:
1. 火候:汝窑所采用的是高火坑烧制技术,火候掌握得当是制
作高质量汝窑的关键。
汝窑的器物经高温烧制后,表面会呈现出淡青、灰白或青灰色等独特的釉色。
2. 造型:汝窑器形多为官窑或民窑风格,具有匀称、稳重、精
致的特点。
常见的有盘、碗、盅、瓶等器形,线条流畅,各部分匀称
协调。
3. 釉面:汝釉是汝窑的核心之一,具有独特的釉质。
汝釉呈现
出一种微微带波纹、细腻如丝的质感,质地致密,晶莹剔透。
并且汝
釉很少出现龟裂的情况。
4. 底部:汝窑器具底底的处理要求严苛,需要刀刮或刮出一定
厚度的釉料,釉层应均匀,底足呈飞田突起形,较为圆润,颜色相对
淡青,有时会出现焦红色或黄褐色等变化。
5. 景德镇印记:汝窑瓷器通常配有景德镇印记。
该印记一般在
底部或器内,印有制作年代、制作者、包装人员等相关信息。
其中,
景德镇字样为明清时期的镌刻,而现代汝窑则会搭载“汝窑陶瓷”“”汝文化”等字样。
综上所述,以上几点是鉴定北宋汝窑的几大标准。
宋汝鉴识十二诀宋汝鉴识十二诀月下观沧海“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素雅美丽的天青色,搅动着古今中外多少瓷器爱好者的收藏梦。
围绕宋代汝窑瓷器如何鉴别,不少人做出了很多探索。
经过本人对窑址、有关馆藏和民间珍藏宋代汝窑完整器和残器标本的近距离考察与上手研究,总结出能较大程度反映这些千年名器共同特征的宋汝鉴识十二诀,现分享给大家,以期能给大家研究鉴赏宋代汝窑瓷器提供些微帮助。
一、掂胎重。
宋代汝窑瓷器多香灰胎和半生烧,导致除段店窑外,无论是清凉寺窑口或张公巷窑口,烧成品均在胎体密度上偏小、重量上偏轻,拿到手上有河南话讲的“匏”(疏轻)感或“糠”(松轻)感。
二、听胎音。
半生烧形成的胎体瓷化程度不高,用手指弹敲,宋代汝窑器物声音多发闷、不清脆、无余音,即自古至今所称的铜声或木声,类似手指轻弹铜器或木器所发出的声音。
但反过来仅凭声音一项尚不能确断是否为宋代汝窑器,目前在仿汝窑器上铜、木声已能仿到。
三、看胎茬。
宋汝多用支钉烧,支钉数量多少不一,有芝麻钉(清凉寺窑口多见)和圆钉(张公巷窑口多见)之分,支钉去掉后会留下断茬。
从宋汝完整器支钉处和残器断面处,往往能够清晰地看到宋汝香灰胎体。
支钉断茬多呈白色或灰白色,80到200倍放大镜下断茬边缘釉面多呈硅化玻璃态,有黑色圆坑点。
残器断面多呈土灰色,胎体疏松和半生烧特征明显,能看到釉面和胎体的明显分层。
无论支钉或残器断茬处,以手抚之,均略熟滑不扎手、刮手。
四、审型制。
宋代汝窑和宋代金银器一样,都代表着宋代工艺美学的巅峰地位,其造型多简练隽秀,弧线圆润玲珑,整体看上去小器大样,一器一物皆可自成风景,给人以大朴大雅之感。
特别是不少器物足端多呈向外卷撇的外八字,器壁弧线圆直分寸处理恰到好处,让人自生叹服。
五、观红晕。
宋汝釉质流动性强,在器物口沿、折沿、转角、足棱等处,釉多稀薄色淡,薄而透胎,光线稍强时能看到这些部位微泛褐红或肉红、粉红色,俗称为红晕。
六、察积釉。
因古代施釉技术不成熟和玛瑙入釉本身的流动性,宋汝窑瓷器物釉面多有厚薄不均现象,有些地方厚度和颜色明显异于他处,呈明显的竹青色或翠青色,此种现象称为积釉。
教你一招辨别北宋汝窑的真伪的方法1,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器釉面活跃的分子逐渐逃逸,带走了部分能量,釉面的分子结构也完成了新的组合,由烧造成器时的活跃状态变为稳定状态,新器也就变成了老器。
这是内因的作用的结果。
2,“乳突”为底足中心隆起如乳房突起。
元代“乳突”明显,明早期“乳突”也较大,洪武中期渐小,永乐、宣德有细小“乳突”,虽然成化弘治、正德“乳突”较少见,但到嘉靖万历时又出现,一直到崇祯才消失,这就是说“乳突”是明及明前古瓷的特征之一。
3,古瓷微观鉴别方法介绍瓷器断定方法不能局限于宏观方面的研讨,还必须从微观方面下手,运用高倍放大镜或显微镜去分析、去研讨古瓷器与作伪瓷器不一样的微观物理现象。
分析哪些微观物理情况是器物内在的改动要素致使的,哪些是外在要素致使的;哪些是人力可为的,哪些是人力不可为的;特别要精心分析天然物象情况与人为物象情况发生的根源和本质差异,然后总结其规矩性,抵达理性知道期间。
对古瓷器的研讨和断定,便是破译古瓷器承载的前史信息密码的工作。
学过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陶瓷器是由多种化学元素化合而成的化学分子构成的物体。
而化学元素的核外电子老是时间处于运动傍边的。
有运动,就一定有改动。
瓷器的分子结构,遭到外界各种化学元素、磁场、电场、各种力和水分、温度等要素的影响后,瓷器内部的化学元素就会与外来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瓷器胎釉的分子结构就会不断改动。
4,看官窑与民窑之间的相互影响。
景德镇即判定陶瓷的产地,归于某一窑口的商品。
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辨别它窨是耀州窑制造仍是临汝窑制造、或是其它窑口制造的。
5,釉面老化形成塑膜状局部斑块和结晶:首先要绝对确认这种斑块和结晶是天然的、是人力不可制造的,那么,才能肯定它绝对是真古瓷。
这件瓷器的“塑膜状老化斑”和“结晶斑”,是现代最高科技手段也仿造不出来的。
一般古瓷要达到这件瓷器的老化程度,是不可能的。
因此,凡是生长有类似的“天然如雾如膜状”的瓷器,绝对是真古瓷。
行家不外传的8个汝窑鉴定方法一、看器型:从器型的角度来看,我们远古宋朝的智慧人群,是怎样把瓷器做得这样充满了神秘感的呢?器型是一件瓷器的最初构想,由于宋朝的经济比较发达,搞文化设计的瓷器专家们也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器型设计思路。
主要是以内敛、端庄、朴实无华这几方面为主。
简单说一个宋汝窑瓷器放在那里不认真研究,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也恰恰是这样的与世无争、注重内修,造就了汝窑的稀有和珍贵所在。
比如,一个小的椭圆笔洗,宋代瓷器专家都能将它做得类似小船一样的精美、考究。
二、看胎质:通常大家都知道汝窑讲求香灰胎之类的基本知识,我这里要讲的是汝窑胎质的厚度、密度和胎质的制作工艺。
汝窑的胎一般都是具有细小空隙的,放大了看就如同我们吃的发面馒头一样,胎质里有很多非常细小的气泡,并且胎的厚度根据器物不同通常都是偏薄的,颜色是偏香灰般的灰白色。
宋人瓷器专家在制作的时候非常考究,无论是碗或者瓶类的圈底还是三足奁或者的水仙盆的足底,都是在主胎制作后粘结上去的,没有直接一个胎做出来的。
也就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先把主体胎做好,然后再将底足粘接上去,然后才进行胎质的烘烤的。
有部分汝窑器物能看出这样的制作工艺的。
而且,胎质在制作过程中会有厚薄的细微变化,有的器物可以通过手感找到这样的变化来。
比如宋汝窑的大碗,在胎质厚薄方面就是这样的变化的。
三、看釉色:宋汝窑的主要最具有代表的釉色是天青釉,但实际看到的颜色应该是类似水泥地面的颜色,主要以灰色为主了。
宋汝窑的魅力也在于此,远看是灰色,放在手中仔细端详便有天青色了。
“雨过天晴云破处”是有这样的感觉的,实际再仔细端详还会有浅浅的红色的感觉。
有部分出土的汝窑会有这样的颜色感觉的。
显微镜下看到的气泡都是稀疏的大大小小的气泡,偶尔会有死气泡。
而且釉色一定是乳浊感的,偶尔会有红色、粉色的部分可以看到,或许就是玛瑙了。
乳浊感的釉色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同北风吹过的散开漂移的白云,丝丝缕缕、若隐若现。
鉴别天价“汝窑”只需掌握这八个要点!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
汝窑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天下宋瓷,汝窑为魁”,汝窑瓷器作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之首,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
李苦禅先生就曾写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也充分印证了汝窑在辉煌绚烂的制瓷史中独领风骚的地位。
由于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年之际举办“清淡含蓄”汝瓷大展,又让汝瓷整体回归收藏界视野。
展开剩余83%“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在2012年苏富比春拍中最为抢眼。
世界各地藏家趋之若鹜,拍卖现场竞投气氛异常热烈。
8位买家历时15分钟竞价,从起拍价价4000万港币开始,经过34口叫价,最后以2.0786亿港币的天价落锤,从而刷新了汝窑瓷的拍卖成交记录。
由此可见,汝窑到底珍贵在那里,就不言自明了。
随着文物界对汝窑的研究不断深入,同时他们对汝窑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过,甚至愈演愈烈。
汝窑因稀而贵,仿者甚多,更因科技的进步,仿者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
汝窑的鉴定如能用科技检测方法,对其胎釉进行无损检测,通过结构分析,先断其年代后,再通过传统鉴定方法,确定其是否为精品,鉴定结论会更加完美。
价格一件汝窑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不等。
汝瓷起始于宋代,失传于宋代,烧制仅仅三十年,诞生出来的瓷器只有两种,一种是皇家瓷器,另一种则是破瓷烂瓦!汝窑属于官窑出来的瓷器都是直接进贡朝廷,而朝廷挑选其精品之后,所有的残次品将面临敲打砸碎成为破瓷烂瓦,汝窑只烧最好的陶瓷,传世品中只要和汝瓷相关,价值绝对破百万!而真正的汝瓷有下面八个特征,藏友可以和自家的瓷器进行对比!如果您对此文有不同看法,有此类藏品出手,可留言探讨,收藏之路漫漫长长,交流学习共进步。
知识贴-怎么看汝窑等级⾼低好坏如何看懂汝窑,看汝窑是看什么?咱们鉴赏汝窑瓷器,只要从七个⽅⾯着⼿,就不会跑偏。
⼀、釉⾯特征。
“釉⾯特征”是鉴赏⼀件汝窑器⽫的第⼀重要的因素。
⾸先,我们需要弄清楚汝窑器⽫的釉⾯特征,分别有哪⼏种类型。
⼀般情况下,汝窑的釉⾯特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亚光的釉⾯”、“亚光带温润的釉⾯”、“温润的釉⾯”、“桔⽪感的釉⾯”、“光亮的釉⾯”,如下各图所⽰。
上图为“亚光的釉⾯”上图为“亚光带温润的釉⾯”上图为“温润的釉⾯”上图为“桔⽪感的釉⾯”上图为“光亮的釉⾯”其次,我们再来讨论每种类型的釉⾯特征,算是好的或算是不好的。
汝窑的釉⾯特征,与其评价好或不好,是具有相对性的,⽽不是绝对性的,因为不同的审美⽅向性决定着⼈们对它的好与不好的理解。
审美的⽅向性,构成了⼀个地区或⼀个国家的⼈们的地域审美⽂化倾向,每个地域审美⽂化就像是⼀个审美⽂化的体系,简单得讲就是“釉⾯特征越靠近某⼀个⽅向,就是越好的;越不靠近某⼀个⽅向,就是越不好的”。
这⾥简单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即中国东⽅⼈的审美⽂化和欧美西⽅⼈的审美⽂化。
内敛、含蓄、⼤度、柔和等部分这些特征,是中国东⽅⼈的审美倾向或传统审美倾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和⽥⽟表⾯的那⼀层温润感,对中国⼈的审美⽅向影响极⼤。
于是,在中国东⽅⼈的审美⽂化⾥,那么“亚光、温润”等釉⾯特征,⾃然就成为是好的元素特征;那“光亮”的釉⾯特征,⾃然就成为是不好的元素特征。
张扬、⾼调、外向等部分这些特征,是欧美西⽅⼈的审美倾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钻⽯表⾯的那层耀眼的光亮,对欧美西⽅⼈的审美⽅向影响极⼤。
于是,在欧美西⽅⼈的审美⽂化体系⾥,那么“光亮”的釉⾯特征,⾃然就成为是好的元素特征;那“亚光、温润”的釉⾯特征,⾃然就成为是不好的。
为什么要举如上这两个审美⽂化体系的例⼦呢。
因为⽂化这个东西可以受历史⽂化的影响,也可以受当代⽂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受外来⽂化的影响。
随着中西⽂化的交流不断,中国东⽅⼈的审美倾向或传统审美倾向,也受到来⾃欧美西⽅⼈的审美倾向的影响,特别是接触西⽅国家信息较多的70后、80后和90后的⼈们,他们之中有许多⼈的审美倾向都产⽣了⼀些变化,“光亮”的釉⾯特征,在他们审美体系⾥也不再是“不好的”。
鉴定汝窑十大特征
1 汝窑简介
汝窑是中国古代瓷器之一,它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在魏、晋、唐、宋等朝代都有出现。
淳安县汝南地区历史上兴盛一时的汝窑,因
淳安汝垣及汝水之名而得名,也称淳安汝窑,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名窑
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元和年间以前,唐代以后很多瓷器都
以“汝”字开头。
2 汝窑十大特征
1、细腻的釉质:汝窑的釉质温润,颜色常常呈现青白色、浅黄色,釉质细腻,具有像玉一般的质感;
2、厚实的薄胎:汝窑的胎体厚实,质地致密,具有很强的耐磨性,一般打击后不会裂开;
3、精湛的土面和技术:汝窑绘画技巧精湛,绘画上用色细密,能
刻画极为精细的形象;
4、抛光状况优良:汝窑在烧制后可以达到抛光状态,可以呈现出
高档、鲜艳之状态;
5、泥釉优劣并重:汝窑采用的天然原料,颜色优劣并重,有着浅
黄泛白的憩碧色,也常常有着浅绿青色的冷相;
6、款式多样:汝窑绘画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瓷器都有不同的烧制方法,因此瓷器式样多样;
7、色彩艳丽:汝窑颜色艳丽,原有蓝、白、青三色,后来又添加
有紫、红等多种色彩;
8、刻划年代标迹:汝窑常常刻有元、元、唐、宋、晋、魏等文字,用以标迹制作的年代;
9、烧造工艺精良:汝窑的烧制技术具有多项特点,如耐高温、耐
冲击以及耐受污染、耐磨等;
10、存世稀少:由于唐元和的瓷器技艺尚处于初级,故汝窑的优
质作品屈指可数,如今存世稀少。
汝窑是中国古代瓷器之一,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它蕴藏
着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汝窑刻画技术精湛,绘画上用色细密,胎体厚实,技术先进,烧制精良,可以达到抛光的
效果,因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汝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1、宋代汝瓷釉下无气泡。
笔者曾用5倍、10倍、50倍放大镜重复调查,30余件汝瓷,件件如此,无一例外。
现代有的仿汝瓷相同没有气泡,因而能够这么说,但凡宋代汝瓷,釉下无气泡;无气泡瓷器,纷歧定是汝瓷。
2、宋代汝瓷的比重比现代汝瓷仿品的比重小。
任何物体遇热膨胀,遇冷收缩,汝瓷器通过近千年的热胀冷缩,就会呈现物理学上的“膨化表象”,比重变小。
笔者通过测验,宋代汝瓷的比重在2.0-2.2之间,而现代汝瓷仿品则在3.0之上。
3、宋代汝瓷敲击时,声响消沉。
由于汝瓷是高岭土烧造的,布局不坚密。
现代汝瓷仿品敲击时,则宣布洪亮嘹亮的声响。
4、宋代汝瓷有规范的蟹爪纹。
由于螃蟹是立行,不是匍匐,在沙难上会留下一个个孤立的小洞,而宋代汝瓷立确是“汁中棕眼隐若蟹爪”。
现代仿品则看不到这种蟹爪纹。
5、宋代汝瓷釉面反映淡淡赤色。
由于汝窑釉料有红玛瑙成份,所以汝瓷釉面才干反映出淡淡的赤色。
现代汝瓷仿品,无论怎么看,也看不到淡淡赤色。
6、宋代汝瓷器大多数是天青色。
由于公元1107年,北宋徽宗皇帝在居室看到一只天青色瓷器,非常高兴,窑厂投其所好,所以大多数汝瓷贡品为天青色,即有粉青、卵青、灰青,都离不开天青这个基调。
现代汝瓷仿品,还未仿出宋代汝瓷的天青色。
7、宋代汝瓷缺少玻璃质感而有玉质感。
这是玛恼釉的重要特征。
而现代汝瓷仿品则相反,有玻璃质感无玉质感。
辨识汝窑真伪的9大因素,你手上有几件?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汝窑为魁之美誉。
汝窑的诸多特征也是广大陶瓷爱好者探讨研究的对象。
汝窑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釉面微微泛红,香灰胎,鱼鳞纹,鱼子纹等诸多特征。
”要掌握汝窑特征还需要真品实物上手,仅凭书籍的文字描述容易产生曲解和臆断,认识不清而易入歧途。
此件藏品高17厘米,底径6.5厘米。
秞面呈淡天青色,其色卵白。
在光照下秞面微微泛红,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象,又如夕阳晚霞一般美丽,呈现一派祥瑞之气。
该藏品沿袭了唐代和五代时期的艺术风格。
人物表情端庄典雅,温婉慈祥,不着宝冠,高髻,发型优美,身着纤细璎珞,束腰,袒露胸乳,身躯丰盈光润,体态生动,衣裙紧贴腿部,有如水中出来,湿衣紧贴身上,生动的表现了人体曲线轮廓之美,增加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底座厚重,束腰式台座。
采用了模制,堆塑,雕刻的艺术手法。
在清代寂园叟的《斗杯堂诗集》中:汝窑天下无,此杯有盏托。
玛瑙屑为釉,米色甚不恶。
异纹蚓走泥,禹钧故相若。
沙胎质颇粗,宋瓷之劵约。
古人重古朴,制皿不贵薄。
柴周去未远,元后无此作。
杯型如荷包,态度实婉琸。
高可二寸强,厚则半指弱。
托型分三层,稳将杯芰阁。
重台似翼张,四周琼宽博。
上唇既微偧,下又裙罩足。
老夫一遇之,焉能守憕橐。
万愁结队来,取杯独斟酌。
凉月窥西窗,微飚动乌鹊。
生世能几何,胡为惨不乐。
诗中描写了寄园叟对汝窑可遇而不可得的悲伤情节,道出了汝窑乃人间稀世之珍。
诗中描述了汝窑杯美丽的形制和特征,如今,二件汝窑杯现陈列于英国的大维德基金会。
而诗中“重台似翼张,四周琼宽博。
上唇既微偧,下又裙罩足。
”就是这件藏品的真实写照,但从寂园叟以后就未曾面世.此件藏品蝉翼纹堪称完美至极,釉面泛红,一派雨过天晴云破祥瑞之景象,肃静典雅,温婉慈祥,美感无比,有天然去雕饰之美。
上唇既微偧:由于上唇凸起处有粉状颗粒的析出而呈现上唇微微张开的样子。
宋临汝窑鉴定特征宋临汝窑是北宋时期的一种窑口,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临汝县。
作为中国陶瓷史上重要的窑口之一,宋临汝窑的瓷器在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上独具特色。
以下是对宋临汝窑鉴定特征的详细介绍。
一、胎质特征:宋临汝窑的瓷器胎质细腻坚实,采用优质瓷土制成。
瓷器的胎体色彩多为乳白色或微黄色,胎体光洁细緻,触感柔滑。
二、釉面特征:宋临汝窑的瓷器釉面晶莹透亮,釉色多为青绿色、灰绿色或苍白色。
釉面厚薄均匀,质地温润,有时会出现裂纹、鱼鳞纹等特殊效果。
三、烧成特征:宋临汝窑的瓷器采用高温还原焰烧成,烧成后的瓷器坚硬耐用。
瓷器的胎体厚度适中,烧成均匀,无明显变形或糙烧现象。
四、外观特征:1.造型特征:宋临汝窑的瓷器造型多为简朴大方,继承了唐代陶瓷的传统风格。
常见的器型有盘、碗、盏、壶、罐等,形状简约而富有韵味。
2.纹饰特征:宋临汝窑的瓷器纹饰独特,主要以刻花、雕刻、划花等手法进行装饰。
常见的纹饰有花卉、鸟兽、人物、山水等,线条流畅、勾勒细腻,表现了宋代陶瓷艺术的精湛水平。
3.釉里红特征:宋临汝窑的釉里红是该窑特有的装饰技法,多用于红彩绘制,烧成后红彩在釉面中隐约透出,增加了瓷器的艺术感。
五、装饰特征:宋临汝窑的瓷器装饰细致精美,富有装饰性和观赏性。
常见的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浮雕、雕刻等,通常与纹饰相结合,形成多样的装饰效果。
同时,宋临汝窑瓷器的装饰器物采用的是宫廷高雅的题材,展现了一种华贵与雅致的审美风格。
六、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宋临汝窑的瓷器体现出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追求简约而不失大气的造型,注重细腻而不失自然的纹饰,使人观赏时产生一种宁静、优美的感受。
其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景德镇窑和定窑等窑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别汝瓷可参考这10种特征汝瓷起始于宋代,失传于宋代,官汝的烧制仅仅三十年。
官汝只烧最好的陶瓷品种,传世品中只要和官汝瓷相关,价值很高。
而真正的汝瓷有下面十个特征,藏友可以和自家的瓷器进行对比!一:器型简约汝瓷秉承极简风格,造型协调圆滑、内敛不张扬,追求浑然天成的感觉,不会出现很多奇形怪状和复杂的轮廓接耳等,这个是评判汝瓷的标准之一,宋代以后的瓷器和现代的铸造工艺过度追求其造型。
北宋汝窑莲花碗,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二:重量轻汝瓷传承金银器的造型和风格,精美程度可以和金银器想媲美,制作工艺对重量的把控也是非常的严格,所以汝瓷的重量都比一般的瓷器要轻,而且非常薄,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吹弹可破!北宋汝窑青瓷圆洗三:香灰胎汝瓷胎体的断面接近香灰色,还原烧制时,汝瓷受气氛和温度的变化影响,胎体颜色深浅不同,部分足端露胎呈火石红。
宋代汝窑底部四:釉层薄汝瓷的釉层非常薄,一般的汝瓷釉层在0.2mm到0.3mm之间,大件的汝瓷釉层也只有底部才会才能去到0.5mm,这个也是判断汝瓷的关键点!宋代汝窑瓷片五:细碎片汝瓷的开片分为有规则和不规则两种,规则的是冰裂片,圆形的冰裂片叫雪花片,半圆形的叫鱼鳞片或蟹脚纹,而不规则的大部分都是细碎片,大开片很少,几乎没有见过!六:铁还原釉宋朝的汝瓷用铁矿石呈色,在还原气氛下烧出天青色,受氧化会变成黄色,受烟熏也会变成灰色!宋代汝窑洗七:窑变天青汝瓷釉是天青色配方,烧成时温度和还原气氛不确定,一缸釉会烧出不同的天青色。
八:底色粉红汝瓷烧制时,器物的棱角与釉薄处,会出现红色的胎色,温度过高、过低,或者气氛不够都无法形成!宋代汝窑洗,北京故宫藏九:芝麻形支钉、聚釉汝窑平件支钉断痕形似芝麻形,较小的和温度低的器物钉痕小,较大的和温度高的器物钉痕大,汝瓷器物的线条拐角处和支钉钉痕处会聚很厚的釉,能把附近的釉层拉薄漏出胎色,这种拉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十:釉环汝瓷口沿的釉脱离口唇叫脱口,脱口的釉流到附近导致釉层变厚,因口的形状是圆形就形成圆圈,这个釉形成的内外圆圈叫釉环当然汝瓷作为瓷器来说,还有很多其他的小细节,小编还没有讲出来,上面所讲的也是给大家做做参考。
汝窑鉴定要点有哪些?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
汝窑瓷器的胎都较薄,盘、碗、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等厚,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它汝窑不同。
洗、碗、盘、茶盏托的圈足均向外撇,这种做法系模仿当时同式样的金银器,是受浙江越窑和陕西铜川耀州窑青瓷的启发,在其它瓷窑中比较少见。
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卷十四“论官哥窑器”曰:“汝窑,余尝见之……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
”对照实物看,高氏说法基本正确,只是“芝麻花”一词用得不够准确,绝大多数汝窑盘、碗、碟、洗樽、注碗等的外底均留有芝麻粒大小的、芝麻粒形状的五个或三个支钉痕,系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所致。
支钉等距离栽放在圆形泥饼或圆形泥圈上。
应注意的是椭圆形水仙盆例外,其椭圆形底部有六个支烧钉痕,因为不管三个还是五个支钉,在椭圆水仙盆底上都无法摆放平衡。
汝窑瓷器并不都采用“裹足支烧”,其瓶、盏托、熏炉、碗等采用垫饼垫烧者,圈足底端均无釉露胎。
支钉支烧的作用无非有二,一是因汝窑瓷器施釉裹足,不可能用垫饼垫烧,否则烧成后垫饼与器物的底足会粘连在一起;而是为防止器物塌底。
考古发掘证明,五代时期湖南岳州窑和陕西耀州窑已使用细小支钉支烧瓷器,汝窑可能受到它们的启发。
主要鉴定要点如下:一、造型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
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
二、胎釉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
这是汝窑瓷器鉴定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
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
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蟹爪纹”。
三、仿品与鉴定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
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
唐英时的仿品十分精细,但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
汝窑最常用的辩伪方法汝窑最常用的辩伪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器物的形制:汝窑的器物大多为青瓷,常见的有碗、盘、罐、壶、瓶等。
汝窑器物的形制特点为器体厚重,胎质坚密,造型简洁,线条流畅。
辩别汝窑的器物形制,需要结合对汝窑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比如辨别其胎质是否坚密,釉面是否有裂纹,是否有露胎等。
2.釉面特征:汝窑的釉面质地细腻,釉色呈青白色,釉面有细腻的裂纹和色泽。
汝窑器物的釉面特征对辨别真伪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通过观察釉面的色泽、质地、裂纹等特点进行辩别。
3.胎质特征:汝窑的胎质坚密、较厚实,具有一定的透光性。
辨别汝窑的胎质特征需要仔细观察其胎质的质地、色泽、透光性,了解其烧制工艺和特点。
4.窑口痕迹:汝窑的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常留下窑口痕迹,这是烧制工艺的重要特征之一。
观察器物的底部,有无窑口痕迹是辨别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
5.窑变与规律:汝窑的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常出现窑变现象,即器物在烧制过程中因窑温和空气流动等因素而产生的一些变化。
观察器物的釉面、色泽、形态等特征有无窑变现象,可以帮助鉴别真伪。
6.古文化符号:汝窑的器物常常在底部或内部刻有一些古文化符号或题款,这些符号对于辨别真伪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对这些符号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包括对题款、印记、书法等方面的鉴别。
7.鉴定专家意见:对于一些复杂和难以确定的瓷器,可以寻求专业的鉴定机构或鉴定专家的意见,通过专业人士的鉴定来判断真伪。
总之,辨别汝窑的真伪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判断,需要对汝窑的历史、文化、工艺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瓷器的形制、釉面、胎质等特征有较为深入的观察和认识。
只有在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因素,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比对,才能较为准确地鉴别汝窑的真伪,保护其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
鉴定汝窑瓷器的十大要点汝窑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且为五大名窑之首。
汝窑瓷器在宋代是为皇室烧造瓷器的窑口,可想而知宋代汝窑的瓷器烧造技艺在当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汝窑瓷器以天青釉而闻名于世,其“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青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历史上再无超越。
除了天青釉之外,蟹爪纹、香灰胎也是汝窑瓷器的重要特征。
本文作者从瓷器的釉色、胎体及器物的口、唇、腹、足等十个方面分析介绍汝窑瓷器的特点,以希望对那些喜欢汝窑瓷器、爱好收藏汝窑瓷器的人士有所助益。
汝窑是中国古代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创造了一种令人陶醉的蔚蓝釉,并将青瓷的烧成从技术和态度延续到了最后。
任何时代的青釉都无法与汝窑的青釉相提并论。
该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
它在宋代属于汝州,所以它的名字来源于这个地方。
宋代顾文坚在《杂记》中写道:“本朝定州白磁(瓷)器无用,命汝州制青窑器,故知河北唐、邓、耀州有一件,汝州为首”。
欧阳修在《归田》中称赞汝窑瓷器,“柴窑形似天,听上去像编钟,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得到柴窑碎片的人用金饰作为工具。
北宋的汝窑很像它。
当时汝州有一座窑,人们不敢私造,这在今天是罕见的。
谁能看到柴窑的颜色,天空是灰色的。
”嗯,雨已经过时了。
汝窑具有相似的磁性,官府使之无私。
粉末和祖母绿的胚胎是干净的金色,中国胰腺的光线是黑色的。
宋周密在《仙春生活笔记》中还写道:“春熙六年(1179年),太后有幸聚景赏花,切花千朵,从以上文献中,详细描述了汝窑瓷器的青釉。
汝窑模仿了各种青釉颜色,其中“雨后晴空碎云”的颜色“最让人怀念的是它。
到目前为止,它仍然在街上和街上被谈论,回味无穷。
历史似乎在汝瓷上停滞不前,时间并没有抹去汝瓷在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
汝窑瓷器被誉为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这是举世公认的。
在宋代汝窑瓷器就十分珍贵,为皇家烧造御用瓷器。
南宋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写到“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未为油,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可见汝窑瓷器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使用的。
鉴定汝窑瓷器的十大要点鉴定汝窑瓷器的十大要点汝窑瓷器作为我国传统瓷器的代表之一,其纯净的白色和优美的造型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并成为收藏家和爱好者们的心头好。
然而,汝窑瓷器鉴别的难度也相对较高,所以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十大鉴别要点,帮助大家更好地鉴别汝窑瓷器。
一、胎体汝窑瓷器的胎体发黄,有自然裂纹,越细密越好。
鳞状叠构,晶化颗粒目视观察。
倘若看到胎体细嫩、洁白、光亮,很可能是黄釉瓷器,而不是汝窑瓷器。
二、胎质汝窑瓷器胎体质地松散,手感轻盈。
刻意让人感受不到厚重和压迫感。
三、胎厚汝窑瓷器的胎厚度均匀,不是过厚就是过薄,如果感觉厚度不均匀,可能就是仿造品。
四、器型汝窑瓷器的器型非常优美,整体造型流畅典雅,无一不体现着时代气息和审美趋势,而且造型上的细节部分也极为清晰、自然。
五、釉色汝窑瓷器的釉色自然、明亮,形成一种独特的汝窑釉色,釉面上有大小不一的气孔,釉面清脆,光滑,有光泽,手感上有温润的质感。
六、釉色纹理汝窑瓷器的釉色纹理布局紧密、细腻、有深浅变化,不会出现芜杂混乱的现象。
真正的汝窑瓷器釉面会体现出许多随机形成的微小裂纹。
七、釉质汝窑瓷器釉质洁净平滑,釉质与胎体结合无缝,质感有丝绸的柔顺感,没有颗粒状的感觉。
釉质可以通过轻轻的手法来测试。
八、底部汝窑瓷器底部有鼓包,炉眼部位地面凹陷,底部坦缓,均是汝窑瓷器的自然状态,如果底部形状和平滑度不自然,那么便需要谨慎鉴别。
九、生产工艺汝窑瓷器是采用毫不含做作、不加任何漆彩和贴花的自然元素,以自然的状态进行美化。
不同种类生产的瓷器器型、釉色和纹理不同,而且釉面的贵重、名气他然地带来着生产成本和售价的巨大差异。
十、时代特点汝窑瓷器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明代的汝窑器多以低器为主,而香炉、盖碗等小器较多;清代汝窑器以高料器为主,更多是仿古高功,釉色多呈茶青。
综上所述,从胎体、釉色、器型、釉质、底部等多个方面来进行鉴别,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判断汝窑瓷器的真伪和价值。
图文对比:汝窑瓷器特征及其辨伪八大技巧!图文对比:汝窑瓷器特征及其辨伪八大技巧!2014-08-12中华古玩网汝窑是中国宋代五大著名瓷窑之一,始于北宋晚期,因为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汝州、宝丰一带)故名。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釉汁莹若堆脂,有“似玉非玉”之美誉。
与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亦不多见,流传到至今的真品极为稀少,弥足珍贵。
在当今赝品泛滥的瓷器市场下,藏友们务必慧眼识真。
平台搜集各大博物馆资料以及各大拍行拍品高清图片,以言简意赅的文字总结出汝窑瓷器特征及其辨伪八大技巧,希望对广大收藏爱好者收藏之路谨上绵薄之力。
版权归广东瓷器拍卖中心所有,相关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汝窑瓷器的特征1、造型秀美,古朴典雅,制作工艺精湛,圆器圈足大部分外撇,有的器物表面还饰有刻划花、堆贴、雕塑和镂孔等装饰。
2、汝瓷胎的色调大多数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俗称“香灰胎”。
3、釉面中缩釉斑看到的胎色,由于二次氧化作用,已呈紫红的羊肝色。
4、汝窑瓷器的胎都较薄,盘、碗、洗和瓶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等厚。
5、汝瓷釉正烧的温度是1190±10℃。
胎的质地不够紧致,断面干涩而没有光泽;吸水率和气孔率较高,因此,以指轻叩发木声。
6、釉质大体可分为:完全失透感、半失透感、玉质感和玻璃质感。
7、釉色以天青色为主,其次有月白、粉青、卵青、豆青、灰青和虾青等呈色,天蓝极为罕见。
8、釉面大部分有冰裂纹,蝉翼纹,蟹爪纹;小部分有斜开片、鱼鳞纹;一面有片纹,一面无纹;或两面无纹者、两面鱼鳞纹者,极个别,抚摸釉面手感光滑似玉。
9、釉中的气泡大而稀疏者古人称其为“寥若晨星”,这种现象只存在于正烧的釉色表层中,其余则釉泡密集而小,肉眼难以看见。
10、圆器大部分满釉支钉支烧在圈足内底面(长条支钉横置在圈足端面);支钉因器物大小而异,断面呈白色的芝麻状,常见支钉有三个或五个,一般都是单数,但也有双数。
汝窑最常用的辩伪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汝窑,作为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珍品,一直备受关注。
汝窑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且为五大名窑之首。
汝窑瓷器在宋代是为皇室烧造瓷器的窑口,可想而知宋代汝窑的瓷器烧造技艺在当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汝窑瓷器以天青釉而闻名于世,其“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青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历史上再无超越。
除了天青釉之外,蟹爪纹、香灰胎也是汝窑瓷器的重要特征。
本文作者从瓷器的釉色、胎体及器物的口、唇、腹、足等十个方面分析介绍汝窑瓷器的特点,以希望对那些喜欢汝窑瓷器、爱好收藏汝窑瓷器的人士有所助益。
汝窑是中国古代瓷器史上的一朵艳葩,烧造出了令人如痴如醉的天青釉色,并将青瓷器的烧造从技术和态度上延伸至尽头。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所烧造的天青釉色能与汝窑天青釉媲美。
窑址在今天的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其名字是因地而得。
宋代顾文荐在《负喧杂录》中这样写道“本朝以定州白磁(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欧阳修在其《归田集》中这样来赞誉汝窑瓷器,“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希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
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
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
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
粉翠胎金洁,华胰光暗滋”。
宋周密《咸淳起居注》中还写到:“淳熙六年(1179年),太上太后幸聚景圆赏牡丹,剪好色样者千朵,安置花架皆是水晶及天晴(青)汝窑金瓶”。
从以上文献看对汝窑瓷器釉以天青为魁做了详细描述。
汝窑对各种天青釉色进行了模仿,其中“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色彩最令人们留恋。
至今街头巷尾、市井之上依然在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历史似乎在汝瓷之上发生了停滞,时光没有抹去汝瓷在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
汝窑瓷器被誉为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这是举世公认的。
在宋代汝窑瓷器就十分珍贵,为皇家烧造御用瓷器。
南宋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写到“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未为油,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可见汝窑瓷器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使用的。
从地处河南宝丰县的清凉寺窑址上看,很多真正为宫廷烧造的瓷器都是被砸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烧好,恐流入民间而故意打碎。
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张俊向高宗皇帝“贡奉汝窑瓷器”16件。
在宋代汝窑瓷器可以送给皇帝,想必也是徽宗皇帝的最爱。
从以上古人对汝窑瓷器的记述中可知,汝窑在宋代曾为宫廷烧造瓷器,烧造水准达到了名窑之首。
从传世的汝窑瓷器看,造型隽永,雕刻凝烁,令人叹为观止;胎体选料考究,工艺严格,在胎体上达到了匀净、致密、坚固为一体,“香灰胎”色尽显细腻,细开片;芝麻痕支烧;从造型上看,“少数是仿古陈设,如尊、瓶之外;多数是盘、洗、碗、盏托、碟、奁等器物等日用生活品,汝窑瓷器工艺可谓是尽善尽美,几无缺陷,如果不是汝窑瓷器穿越历史的时空来到今天我们得以亲见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会有如此精美绝伦之器。
汝窑的窑址在上世纪80年代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发现,经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汝瓷标本,虽然大多为残器和残片,其总量也不是很多,但是我们还是根据传世品和科学发掘品的对比,相互印证了文献中所述的诸多内容。
著名陶瓷学家陈万里先生曾经根据北宋徐竞《奉使高丽图经》的成书时间以及”汝州新窑器“的话,推断汝窑为宫廷烧造瓷器的时间是在哲宗元佑至徽宗崇宁五年左右,一共有近二十年的时间(陈万里:《汝窑的我见》)。
北宋灭亡后基本是停烧了,这一点在窑址的发掘中得到了证实,汝窑的烧造时间大约从哲宗到徽钦二帝之间,北宋灭亡后汝窑遂即消失。
这些为解开汝窑之谜提供了事实证据,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汝瓷不为人知的一面,如窑址上的碎片昭显汝瓷的内在之美;在胎体上,选料考究、滔洗精炼、致密、坚硬、均匀、轻盈,细腻如”香灰“一样的胎色,这些使得汝瓷在胎体上无可挑剔,成为世间最美的艺术品之一,具有了极为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就是”尽善尽美“、”内外皆美“全面反映出了汝窑瓷器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内涵,在艺术品特质上堪称典范。
这也是历代人们对于汝瓷如痴如醉的最重要原因吧。
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在传世汝瓷之上题刻以表此心境。
他在一件汝窑天青釉碗的底部写到:秘器仍传古陆浑,只今陶穴杳无存。
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
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痕异匏樽。
盂圆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后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题“,乾隆皇帝能够近距离的把玩汝窑瓷器,一时间引得历史上多少豪杰羡慕不已,扼腕叹息,无缘得见。
这就是汝窑瓷器,有关汝窑的传奇还在延续。
汝瓷的俊美和影响力使其成为历代人们收藏和追捧的对象,在宋代和清代,随着金石学的发展曾经达到鼎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人们对于的宋元名瓷的情节再一次被推向高潮,但因汝窑的传世品极少,目前散落于世界各地,如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英国Da d基金会等地方都有汝官窑瓷的收藏,但数量极少。
冯先铭主编的《中国陶瓷》中提到汝窑瓷器总数不超过二十五件。
汪庆正等主编的《汝窑的发现》中称,全世界有70件左右的汝窑瓷器。
无论何种说法,汝窑瓷器的传世品的确十分罕见,件件都是传承有序,件件都都是惊世之作。
汝窑瓷器的稀少造成了市场”物以稀为贵“的局面,过于庞大的需求量使得历代作伪者甚多,各种层次的伪品大量涌现,这其中不乏精品。
如,宋元时期、特别是与汝窑同时期的一些仿汝窑产品都很成功。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宫廷仿汝窑的产品也是极为成功,特别是雍正时期精品力作频现。
当代也有一些精品,但更多的是一些粗制滥造的低仿品。
这些仿品给收藏者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本文向读者简单介绍十种鉴定手段,使读者进一步确认其所遇到的汝瓷究竟是否是真的汝窑瓷器,若不是作假假又出自哪儿?一、赏天青。
汝瓷天青釉最为常见。
这点通过 1年刊发于《华夏考古》第三期的中得到证实,”窑炉共7座,……(窑炉5的考古报告表述)是保存最好的一座。
……火膛内出土遗物丰富,天青釉汝瓷占99%以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宝丰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的新发现》)。
由此可见,汝窑瓷器天青釉色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
故研究天青釉色的瓷器具有很高的价值。
研究天青釉色几乎相当于在研究汝窑瓷器的整个釉色。
同时天青釉瓷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艺术价值在于汝窑瓷器几乎模仿了各种状态之下的天青釉色,其中以”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青色为上,历史再无超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汝窑天青釉瓷器因其拥有无以伦比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自然而然也拥有了极高的经济价值。
二、判釉质。
蟹爪纹是汝窑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了。
蟹爪纹顾名思义,犹如蟹爪爬过一般,为汝窑瓷器釉面开片的一种,在汝窑瓷器上十分常见。
蟹爪纹十分纤细,深入釉面比较浅犹如蜻蜓点水,但又客观存在。
汝窑瓷器可以控制这种蟹爪纹的开片形状。
很多汝窑瓷器上都有这种类型的纹饰,只是有的表现不明显而已。
实物观测中国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传世汝窑瓷器,蟹爪纹的开片亦是十分明显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有的是蟹爪纹饰以细碎开片出现,有的则较为稀疏,但总的来看以细碎开片出现为主。
从宏观上看汝窑蟹爪纹是有能力控制开片形式的呈现。
从微观上看汝窑瓷器的蟹爪纹并不避讳细微的变化,具体的开片大小和造型并不受控,可以自由地在整个蟹爪纹的范畴之内随意开裂。
三、鉴胎色。
汝窑瓷器的重要特点就是香灰胎,顾名思义就是胎色如香燃尽所残留下来灰烬一样。
从色彩上看,汝窑瓷器的香灰胎在色彩上通体一色,成功地控制了瓷器胎体色彩常见到的串色和偏色现象,稳定性很强。
汝窑瓷器在胎体上的色彩并非是一件器物趋于统一。
通过对出土窑址中大量残片实物观测,发现胎色之间差距很小,这显示出了汝窑瓷器极高技术水平,以至于香灰胎体成为了汝窑瓷器的象征。
汝窑瓷器之所以能够将色彩固定化到一种,首先,选料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其选料考究具有一致性;其次,淘洗是精益求精;再者,烧造的温度基本一致胎体受热均匀,只有这样才能烧制出一件件在色彩上近乎一致的香灰胎体。
四、看胎质。
细腻与灰色的结合是汝窑瓷器的本质和终极特征。
汝窑瓷器所倡导的香灰色成为引导中国古代瓷器鼎盛期宋代瓷业发展的风尚,各大窑口竞相追逐,你追我赶只为胎体能够达到像汝窑一样细腻和香灰般的梦幻色彩。
汝瓷”香灰胎“诠释着汝窑的美,这种美超越了瓷器普通日常生活用具的内容。
汝窑瓷器成了一种艺术珍品,并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许多艺术品的特质,它将”内外皆美“的文化内涵诠释的淋漓尽致,以至于汝窑瓷器对于人们内心的塑造超越了其本身器具的功能。
与其说汝窑瓷器令人们如痴如醉,不如说汝窑瓷器所折射出的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内涵令不同时代的人们为之痴狂。
五、识口部。
敛口的汝瓷常见,但在传世品中不是很常见,窑址的发掘中有见,总量不大,这可能与汝窑瓷器的总量有关,不过敛口的确是汝窑瓷器口部造型的一种。
敛口,就是口部有一个内敛的过程,但汝瓷、类汝釉、类汝似钧釉瓷器的敛口显然是一个视觉上的概念,并非几何意义上敛口。
在衍生造型上,汝瓷敛口衍生性不大,通常多以微敛口为主。
在器形上,汝瓷敛口多以碗、钵等器皿为多见。
在功能上,敛口的汝瓷以实用的功能为主,兼具有陈设观赏的功能。
另外,汝瓷常见的口部造型还有敞口、直口、花口、喇叭口、盘口、撇口等。
六、观唇部。
尖圆唇的汝瓷最为常见,在造型上既体现了尖唇的挺拔,同时融合了圆唇的典雅之美,是尖唇与圆唇造型融合的结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特征,完全形成了一种新的器物造型。
汝瓷不同器物上的尖圆唇的看起来都比较相似。
从衍生造型上看,汝瓷尖圆唇的衍生性并不发达。
尖圆唇的汝瓷在造型上有一个从尖唇到圆唇的自然过渡,但这一过渡过程亦是较为稳定,变化很小。
从功能上看,尖圆唇的汝瓷造型功能特征明确,以陈设装饰化的功能为主兼有实用的功能。
在观测传世时,尖圆唇的这些功能表达并不明晰,尖唇和圆唇的过渡相当迅速,只有仔细观测才能体会出原来汝窑瓷器使用的是尖圆唇的造型。
尖圆唇将汝窑瓷器在造型上的内敛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七、察沿部。
花口沿的造型在汝窑瓷器中有见,但数量不多。
花口沿是汝窑较为典型的沿部造型之一。
从概念上看,花口沿的汝瓷比较明确,花形、花瓣、花蕊、花朵等等应该都属于花口沿造型的范畴,但汝窑瓷器以花瓣为显着特征,如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莲花式温碗整个沿部是十曲的莲花式样,蜿蜒起伏,美轮美奂。
从功能上看,花口沿的汝瓷在主要是为了装饰,同时也拥有实用功能但实用功能并不突出。
八、知腹部。
鼓腹是汝窑瓷器中最常见的造型之一,这点传世品和窑址上都有见。
鼓腹是汝瓷当中最重要的腹部造型之一。
从总量上看,大鼓腹的汝瓷造型异常丰富。
汝瓷使用大鼓腹的造型十分谨慎,主要使用在瓶等器皿之上,而碗、洗等很少使用,可见汝窑瓷器对于造型的选择非常谨慎。
汝瓷弧鼓腹也比较常见,弧鼓腹造型非常美,融合弧腹与鼓腹造型于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