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区电网运行方式研究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8.65 KB
- 文档页数:2
地理信息及地质灾害区域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软、硬件支持,对地球整体或部分表层空间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借助现代智能分析技术,以此得出结果对人类活动进行科学指导的技术系统。
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环境因素的分析,以及借助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网设备可视化辅助运维方法,结合环境气候以及其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对配电网的影响,讨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方法,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电。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气候预测1.气候预测气象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类型,尤其是在近30年中,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愈加明显,使得86%以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人类接近60%的因灾死亡、84的经济损失及90%以上的保险损失,都是源于气象灾害及其此生灾害。
据相关统计,我国由于气象灾害因素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的比例高达70%。
如果无法对这些气候异常现象做出预测,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处理,将无法有效控制气候灾害所带来的后果。
在电力事业发展中,诸多环节都会受到气候灾害的影响,做好短期气候趋势预测,准确分析跨季度的温度、降水和由此带来的气象灾害,能够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水平,提升电网配置运行的可靠性。
在目前气候预测运行体系中,国际上主要是采用发展大型数值模式和建立统计模型两种形式进行,前者的代表国家有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后者则广泛应用于其他国家。
我国是典型的东亚季风区气候,在气候运行中,受到多方面天气因子的影响,仅依靠数值模式或者统计模型进行短期气候预测,无法对实际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模拟,因子与预报量关系的稳定性无法有效保障,所得出的预测信息准确度严重不足。
在这种情形洗下,气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建立起一套动力模式和统计模型相结合的预测系统。
这一系统所包括的基本体系包括ENSO预测系统、大气环流模式、海-气耦合模式、统计模型和动力-统计模型。
地区电网AVC系统运行模式研究与应用张学强摘要: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实施,在大运行体系下地区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 的模式运行是当前急需关注的问题。
本文结合地区电网AVC 系统运行实际,分析了目前AVC 系统运行现状,提出了地县一体化后AVC 系统的运行模式,比较分析了集中式和分布式AVC 系统的优劣,并确立集中式运行模式为最佳方案。
分析地县一体化AVC 系统功能需求,对现有AVC 系统软件进行功能优化和升级。
最后,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地县一体化;自动电压控制AVC 系统;运行模式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目前在地区电网中已广泛使用的无功补偿和调压手段是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装置VQC,但是VQC存在着不能有效处理全网范围内的无功优化问题和维护工作量大等诸多不足。
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实施,在大运行体系下地区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 该以何种模式运行是当前急需关注的问题。
为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对电压、无功调节的需求,保证电网电能的高质量和降低网损,实现区域或全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
2 电力系统中AVC系统的工作原理电网AVC系统基于OPEN-平台,AVC系统与调度中心主站EMS平台一体化设计,从PAS网络建模获取控制模型,从SCADA获取实时采集数据,据电网无功电压实时状态进行在线分析、计算,通过SCADA远程通道下达遥控命令,实现了全网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的闭环运行。
2.1 AVC系统的运行特性该系统从接受数据到输出数据,再到优化计算完成了一次向子站的发送控制信息,占的CPU时间小于15s,是该AVC主站设计的一大优点。
2.2电网AVC系统主要存在的若干问题2.2.1电压预判不精确,导致电压校正控制模式与AVC区域无功优化控制模式相冲突,造成主变分接头或者电容器频繁出现循环动作,甚至使10kV母线电压越限。
2.2.2 AVC系统通过引入保护信号实现对设备的可靠闭锁,比如针对主变分接头“滑档”和电容器连续投切不成功等,增设了闭锁功能,但此功能容易造成部分正常设备误闭锁,从而影响到AVC系统正常运行。
城市配网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分析发表时间:2020-08-05T17:20:43.377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8期作者:汪有兴[导读]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配网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步伐的推进,人们意识到了对电力配网模式进行改进的重要性,并开展着手于对电力配网系统的建设与规划进行强化,由于我国电力配网系统的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多数城市在电力配网的运行方面一直表现出较低的运行效率,所以对此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深化。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配网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配网规划;电力配网;建设思路引言城市配电网络自动化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同时技术等要求较高,并且由于配电系统在建设时存在的环境等问题对其具有较大影响,所以在实际建设当中,应当充分结合地区环境的特征,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并加强城市配网规划内容,优化城市配电服务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1配网可靠性实践方法根据当前阶段配电网的运行特征,为了能够确保配电网供电环节的可靠性,电力企业必须结合配电网原有的规划方向,基于科学的角度,进行实践探索来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在规划配电网的过程中,要开展统筹研究工作,按照不同的地区对配电系统开发可行性的规划设计方案,不同地区的配网运行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将这种差异性进行分类,开发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切实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
此外,针对无功补偿的配网系统,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令配电系统的平衡配置,提升配电网运行质量。
还要加强供电线路的监督与检验工作,及时发现配电线路中存在的隐患,对于一些已经处于老化状态的电力设备或线路设施,要进行及时更新,针对部分地势比较崎岖的露天位置,要释放增加对供电线路的隔离保护措施,并根据实际的情况优化供电管理模式进,使整个配电网能够全面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等优势。
2城市电力配网在当前时期存在的不足2.1 城市电力配网缺乏前瞻性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市在早期的发展规划中缺乏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正确预估,因此,我国多数城市的电力配网系统构建缺乏前瞻性,导致城市的配电量分配缺乏合理性,多数城市地区的供电处于半径偏长的状态,导致城市配电网络的线路损坏概率都较大,甚至部分地区由于建设缺乏科学依据,导致其电力负荷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严重地降低了配电网络的经济性。
地区电网分布式负荷预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分布式电源的不断发展,电网负荷预测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负荷预测方法一般都是基于集中式的数据,对于分布式电源的影响却不够敏感,难以精准预测。
因此,开发一套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地区电网分布式负荷预测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系统旨在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的数据收集、处理以及分析,建立一个能够准确预测负荷变化的模型,帮助电力公司优化运营策略、提高电网效率,减少停电风险,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稳定的用电服务。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基于分布式电源的负荷预测算法,包括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方法。
评估各种算法的适用性和效果,选择最优算法。
2. 开发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分布式电源的数据。
涉及到的数据包括天气数据、能源生产情况、用电量等等。
3. 数据处理和预处理,去除干扰因素,降噪,处理缺失值等。
基于处理后的数据,建立预测模型。
4. 可视化系统设计,通过各种图表展现预测结果,为电力公司提供决策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设备获得实时的数据。
2. 数据处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降噪、缺失值处理等。
3. 建模算法:选择合适的算法,包括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等。
运用这些算法建立预测模型。
4. 可视化系统:设计一个可视化的系统,以图表、曲线等方式呈现预测结果,支持数据交互和自定义查询。
5. 实验和评估:通过实际数据和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实验和评估,测试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1. 研究一套基于分布式电源的负荷预测算法,能够精准地反映分布式电源的影响,为电力公司提供更加准确的预测。
2. 开发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和预测模型,支持可视化查询和数据交互。
3. 提供一套降低电力公司运营风险和提高运营效率的解决方案,提升电网稳定性和服务质量。
五、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可行性较高,原因如下:1. 技术方案先进、可实现。
浙江电网网架结构及分层分区方式研究孙维真;叶琳;王超;吴一峰【摘要】结合浙江电网的运行实际并借鉴国内外电网建设与运行经验.对浙江电网220 kV网架架构及分层分区原则进行了研究,从电网分区运行方式、电网供电能力、分区转供能力与供电可靠性、大容量电厂接入220 kV电网方案、无功电压配置与运行控制、正常频率运行等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浙江电网的规划与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浙江电力》【年(卷),期】2010(029)001【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浙江电网;分层分区;网架结构【作者】孙维真;叶琳;王超;吴一峰【作者单位】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杭州,310007;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杭州,310007;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杭州,310007;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杭州,3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32随着浙江电网大量电源的投产和500 kV主网架的迅速扩张,短路电流超标现象日益严重[1-2],电网被动进行分层分区[3],导致局部220 kV电网可靠性有所降低,还造成局部220 kV电网稳定运行和检修方式安排困难、供区间缺乏转供能力、相当数量的变电站在单一元件检修时存在停电可能等一系列问题。
结合浙江电网的运行实际,并借鉴国内外电网建设与运行经验[4-5],笔者认为,在电网的规划与运行当中,需要统一安全稳定标准,明确分层分区思路,并重点考虑以下4条基本原则:(1)正常(含计划检修)方式下满足N-1方式校验。
(2)既要降低短路电流水平,又要保证供电可靠性。
(3)考虑分区间具备50%的转供能力。
(4)便于安全稳定第三道防线的实施。
基于以上原则要求,本文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相关规定,对浙江电网220 kV网架架构及分层分区进行了研究探讨。
1 浙江电网分层分区方式1.1 220 kV母线分裂运行方案500 kV变电站220 kV母线分裂运行是控制短路电流必需而又有效的措施。
基于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的短路电流控制策略【摘要】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电力系统短路电流水平不断提高,而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往往滞后于电网运行的需要。
通过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可以作为限制短路电流的有效过渡措施。
本文以某地区220千伏电网为实例,分析比较各项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对短路电流的影响,为限制短路电流开拓思路。
关键词:短路电流、三相短路、运行方式、限制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grid-scale power system, short-circuit level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has been improved, and measures to limit short-circuit current by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ften lags behind the needs of the grid operation. By adjusting the operation mode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ransition measures to limit short-circuit current. 220 kV power grid in an area as an example, analyzes compare the adjustment of the network operation mode short-circuit current, and to explore new ideas to limit the short circuit current.Key Words: short-circuit current,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operation restrictions.WU Bin ,WU Zhi-dong(Zheng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Zhengzhou 450006,China)Abstract:The expansion of the gri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level of power system short-circuit current, and various factors of restrictions short-circuit current, all above tends to lag behind the power grid needs. Adjusting the operation mode can be used as effective transitional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caused by limit short-circuit current. Taking regional 220 kV power grid as an example, this essay will analyze and compare different effects to short-circuit current based on adjusting various operation mode, and also open up ideas to restrictions of short-circuit current.Key words:Short-circuit current,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operation mode, restrictions1 短路的一般概念短路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对于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发生通路的情况。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 2012 第24期总第27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24T o tal N o .274地区供电局实施“调控配一体化”运行模式的探索郑永平,张瑞平(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供电局,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 要:分析地区电网、调度及变电运行模式,明确了实施调控配一体化的意义及可行性。
研究了实施调控一体化组织架构、业务方式及业务流程;并形成了地区供电局集“输电网调度、设备监控、配电网调度”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地区电网调控中心。
调控配一体化功能模式的实行,可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对电网生产管理组织方式、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将有重大变革,也是构建大运行体系模式的重要举措,必将对构建大生产体系,进一步理顺生产关系、完善运行组织架构、提升系统装备水平、配电生产管理水平、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地区电网;调控配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T 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4—0124—02 近年来,随着地区电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电网生产技术、设备装备水平和人员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生产组织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链条长、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正在逐步显现,传统的调度变电运行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
基于这样的现实,根据国网公司规划、地区电网发展现状和技术进步要求,地区供电局应顺应形势,积极谋划了实施地区电网调控配一体化工作的建设思路。
笔者围绕分析地区调度和变电运行现状,学习掌握外省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经验,研究实施调控一体化组织架构、业务方式及业务流程等内容,结合学习借鉴国网、南网等地实施调控一体化的先进经验,研究并形成了地区供电局实施调控一体化工作的总体思路、业务模式的探索报告,为相关单位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依据。
基于地区电网运行方式研究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15T10:56:55.1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0期作者:丁晓辉
[导读]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用电需求,相继建成了大量的电源和电网项目。
(国网宁夏银川供电公司)
摘要:电网的安全有效运行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提高电网企业经济效率的有效途径。
本文在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针对电网运行方式的现状及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区;电网运行方式;研究与分析
1电网运行方式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用电需求,相继建成了大量的电源和电网项目,大大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也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随着电力负荷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建设相对滞后于负荷的增长,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电网中仍有相当数量的老化设备,给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带来了隐患同时由于受电网结构的限制,电网内许多合环点的控制条件在正常运行中很难满足。
2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措施
优化电网的运行方式需要从设备、网络结构、调度管理等多方面着手进行,进一步挖掘电网运行的潜力,通过科学合理的调度管理,优化电网的运行方式,尽可能地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具体的改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搞好无功电压管理
电网的无功平衡是电网运行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着电网的运行水平,也是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的重要手段搞好无功电压管理首先是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各变电站都应按要求配足无功补偿设备,不能因一时电压的高低而不配或少配电容器;对110kV及以下的变电站电缆线路较多时,在切除并联电容器组后,若仍出现向系统倒送无功,则应在变电站的低压母线上装设并联电抗器,以加大该变电站的无功负荷,达到无功平衡无功补偿设备的容量也要配置合理,变电站内的无功补偿设备的单组容量不宜太大,如单组容量太大,那么在负荷较轻时,不投电容器,造成力率偏低,线损增大,投电容器,造成向网上倒送无功:在配置时应考虑负荷的发展,便于运行操作。
然后是合理配置与选择变压器变比和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
各电压等级变压器的额定变压比、调压方式(有载或无载)调压范围以及每档调压值,都应满足发电厂变电站母线和用户受电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并考虑到电力系统10~15年内系统电源建设和结构变化的影响发电厂升压变压器一般采用无励磁调压变压器,调压范围一般可选择±2×2.5%,高压侧额定电压为1.1倍的系统额定电压,对于地区小电厂来说,因上网线路短,为了便于同附近的降压变压器分接头配合,建议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调整为1.05倍的系统额定电压。
其次是做好用户端的平衡,用户无功补偿设各的投人容量,应随用电负荷的大小增减,并维持一定的功率因数,不向电网倒送无功,做到无功就地平衡110kV及以下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设备的投人容量,应随时与本站所供的无功负荷相平衡,不得向高压侧电网倒送无功220kV以上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设备的投人容量和发电厂的无功出力,由调度部门按照系统调压要求和网络经济运行的原则实行最优分配。
最后是积极采用无功、电压自动调节设备,提高电网自动化水平如用户安装的高低压电容器组,采用按功率因素以及电压自动投切方式;变电站的电容器组和电抗器组,采用按无功功率加电压闭锁的自动投切方式;变电站安装的有载调压变压器,采用无功功率和电压控制装置。
2.2建立一个合理的完善的网络
首先,合理的网络结构是保证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基础,因此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建设中首先应对主要负荷集中地区的最高一级电压网络加强网络联系及电压支持,逐步形成一个坚固的受端系统采取潮流计算和分析可以为电网分析提供定量的理论指导,分析不同负荷、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电网运行情况,可以提高运行方式调整的灵活性其次是优化低一级电压网络,实行分层供电,为了提高可靠性,可采用环形布置开环运行等结构方式,在正常和事故运行方式时,均能满足有关电压质量的要求合理确定环网的运行方式,在同一电压等级的均一网络宜采用合环运行以降低网损在同一电压等级的均一网络中,各段线路的R/x值相同,环网中功率分布与各段电阻呈反比,这时采用合环运行可取得很好的降损效果在同一电压等级的非均一程度较大的网络宜采用开环运行以降低网损非均一程度较大的网络中,包括电缆和架空线构成的环网截面相差太大的线路或通过变压器构成的环网等,其功率按阻抗成反比分布(功率自然分布),这时选择最优解列点采取开环运行,负荷调整适当对降损是至关重要的。
然后是中、低压电网的供电范围应根据电压损失允许值、负荷大小、无功潮流及可靠性要求,并留有一定的裕度,尽可能使供电半径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最后是要实时保证无功电源与无功负荷间的平衡。
不但要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平衡,同时也要做好分层、分区及每个点(变电所)内的平衡;在规划建设时,无功电源应与有功电源同步进行:电力系统中应有足够的无功电源备用容量和补偿装置,并分散装设于无功平衡和电压调整比较敏感的变电所内。
2.3合理安排电网特殊及事故运行方式
首先,加强设备检修的计划性,检修、基建、技改、用电工程等应配合进行,尽量缩短检修时间、大力推广设备状态检修以及带电检修等,避免因设备检修而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频繁调整。
然后,合理安排频率异常突发事件下的运行方式频率出现异常时,应该分不同的情况进行拉闸限电处理当频率低于49.1赫兹时,地调值班调度员变电运行值班员应主动迅速将装有低频减负荷装置应动而未动的线路拉闸当频率低于49.0赫兹时,地调调度员应主动按“事故拉路顺序”拉闸;当频率低于48.8赫兹时,各发电厂按本厂“事故拉路顺序”立即拉闸,当频率低于46.0赫兹时,按地调批准的“保厂用电方案”,各发电厂可自行解列一台或数台发电机带本厂厂用电和地区部分负荷单独运行,同时将其他机组自行从电网解列。
最后是,合理安排电压异常突发事件下的运行方式。
为了应对电压异常事件无功电源中的事故备用容量应主要储备于运行的发电机、调相机和无功静止补偿装置中,以便在发生因无功不足,可能导致电压崩溃事故时,能快速增加无功电源容量,保持电网稳定运行既有电容器又有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变电站,当电压低时,应先投人电容器,投人后,电压仍低,可再调整主变压器的分头,直至合格为止,电压高时,先停用电容器,电压仍高时再调整变压器分头电压出现异常时现场值班人员应利用发电机事故过负荷能力,增加无功出力以维持电压,同时报告所属调度值班调度员处理。
结语
随着环网变电站的增加,调度人员、运行人员的操作难度操作复杂性及操作风险显著增加,且操作时间明显延长,造成有效检修时间
的缩短,直接影响检修的时间和质量,电网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
因此各级调度人员应全面正确的认识电网,熟悉电网的结构、运行方式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科学有效地改善电网运行方式的相关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碧波.浅析电网运行方式的安排和管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7)
[2]张静.浅析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J].电子世界.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