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历史下第6课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冀教版-历史-⼋年级下册-优化设计第6课为巩固新中国⽽奋⽃优化设计第6课为巩固新中国⽽奋⽃例1、下列诗句,描写了抗美援朝的是()A、钟⼭风⾬起苍黄,百万雄师过⼤江B.⾦沙⽔拍云崖暖,⼤渡桥横铁索寒C.谁敢横⼑⽴马,唯我彭⼤将军D.雄赳赳,⽓昂昂,跨过鸭绿江D点拨:此题易误选C项,因为这⾥提到了彭德怀,⽽抗美援朝是由彭德怀指挥的。
尽管C项赞扬的是彭德怀,但那是长征刚刚结束后,⽑泽东写的,不可望⽂⽣义。
加强课外阅读,对相关⽂学作品有⼀定程度的了解,是解好此题的关键。
1、(2006年,湖南中考)英雄邱少云为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被⼤⽕吞噬,壮烈牺牲在()A、北伐战争战场上B、抗⽇战争战场上C.解放战争战场上D.抗美援朝战场上D点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的志愿军将⼠们以⾼度的爱国主义和⾰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邱少云的事迹就是其中⼀例。
2、下列⼈物曾被作家魏巍称作“最可爱的⼈”的是()①狼⽛⼭五壮⼠②董存瑞③邱少云④黄继光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B点拨:此题考查对抗美援朝时期英雄⼈物的了解,解答此题,⾸先弄清楚“最可爱的⼈”是专指中国⼈民志愿军的,然后⽤排除法解答此题。
其中,狼⽛⼭五壮⼠是抗⽇战争时期的英雄⼈物;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物、只有邱少云、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物。
例2、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是在下列哪⼀事件后()A、颁布《天朝⽥亩制度》B、⼟地⾰命兴起C.制定《中国⼟地法⼤纲》D.⼟地改⾰完成D点拨:正确解答此题,⼀要理解封建剥削⼟地所有制度的含义;⼆要看清限制词“被彻底废除”。
封建剥削⼟地所有制主要是指地主⼟地所有制。
前三项内容都触及这种制度,但只是在局部地区或某⼀历史时期对封建⼟地所有制进⾏过改⾰或调整,封建⼟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则是在新中国成⽴后。
1950年中央⼈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共和国⼟地改⾰法》,到1952年底,⼟地改⾰基本完成,表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逐题解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鸟tún(______)目(2)chánchú(______)(______)(3)xié(______)带(4)潮xī(______)(5)领yù(______)(6)yǎn(______)射(7)二氧化guī(______)(8)排chì(______)【答案】(1).(1)臀(2).(2)蟾(3).蜍(4).(3)携(5).(4)汐(6).(5)域(7).(6)衍(8).(7)硅(9).(8)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臀,蟾。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______)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______)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答案】(1).(1)B(2).(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词语意思选择正确字形,正确书写汉字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致密:形容某一事或物精致紧密。
3.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1)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3)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4)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fèng;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2).(2)zhě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题1.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其中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A.拒和B.迁都C.变法D.革命2.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A.维新思想B.儒家思想C.近代科学D.法家思想3.1895年至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4.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乾隆帝5.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A.训练新式军队B.兴办私人企业C.改革政府机构D.开办新式学堂7.“戊戌六君子”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②开办新式学堂③改革财政④训练新式军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8.临刑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想以流血牺牲唤醒国人。
“他”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邓世昌9.“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
”据此,戊戌变法的作用是()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社会经济发展C.促进思想启蒙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支持变法②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变法失败④变法使中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变法失败。
该政变的实质反映了()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C.资产阶级和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争夺统治权的斗争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2022春·广西贺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等史实说明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呈现出的特点是()A.在改革中开放B.在曲折中前进C.在传承中发展D.在学习中创新2.(2022春·广西南宁·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两会、三孩、乌克兰、戴口罩、新冠清零”成为热门词汇,如果搜集1958年的热门词汇,最可能的是()A.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B.改造、合作社、公私合营C.反美帝、保家国、抗美援朝D.宪法、工业化、一五计划3.(2022春·广西桂林·八年级统考期末)读下图,M到N处生产总值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开展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C.“一五”计划的实施D.“文化大革命”的影响4.(2022春·广西贵港·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为1958年的一幅漫画。
该漫画反映了()肥料堆得比山还要高,秋后变成金粮山A.人民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B.我国农业科技取得突破C.社会主义建设以农业为中心D.民众对农业高产的欣喜5.(2022春·广西桂林·八年级统考期末)“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
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6.(2022春·广西河池·八年级统考期末)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八年级历史上2.6《戊戌变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冶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A. 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B.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C. 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2、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变法的失败最能说明的是()A.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C.有顽固派存在,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进步D.光绪皇帝没有实权3、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 )A.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B.他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D.他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4、发动政变,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政诏令的是( )A.康有为 B.慈禧太后 C.光绪帝 D.道光帝5、甲午战争后,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危急形势下,表示“不甘作亡之君”,决心变法的清朝皇帝是()A、康熙帝B、道光帝C、咸丰帝D、光绪帝6、晚清哀伤史,痛彻警世人。
120年前即1898年的6月11日,急于挽救中国危亡的清德宗(光绪)皇帝发出了《明定国是》诏,即日起正式开始了一场变革。
有人说,这场变革既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又得罪了军队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也没有顾及广大农民的利益,仅仅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所以短短三个多月就以失败告终。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班级:姓名:●作业导航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基本情况,知道这些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能讲述王进喜、邓稼先和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事迹;体会他们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矛盾2.下列对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的介绍,正确的是()①世界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成就显著④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⑤阶级矛盾已不是社会主要矛盾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3.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结论()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和教训B.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C.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D.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4.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背景包括()①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②中国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③党和人民缺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④党和人民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⑤国家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5.下列对“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A.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还不具备建立的基础B.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C.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D.严重的自然灾害是运动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6.下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A.王进喜B.焦裕禄C.邓稼先D.雷锋7.“你从我手里继承的,只有党的事业,其他什么也没有,我留给你的,只有一套《毛泽东选集》。
2.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选择题1.(2022春·河南许昌·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这次会议()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D.是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2.(2022春·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末)《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
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D.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3.(2022春·河南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读下图,M到N处生产总值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开展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C.“一五”计划的实施D.“文化大革命”的影响4.(2022春·河南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读史之所以使人明智,是因为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历史,懂得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你认为是下列哪一项A.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发展B.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C.成功与失败并行,经验与教训同在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2022春·河南南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我国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变化表对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是()A.1958年产量最高是因为农业合作化调动了生产积极性B.1959年起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C.1961年产量上升主要是因为“大跃进”虚报产量D.整体出现波折是因为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6.(2022春·河南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那是一个热情有余而理智不足的年代,当时的口号是“一天等于二十年”“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2.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选择题1.(2022春·河北沧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这次会议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请将右表中的信息归纳到一个主题中,这个主题应该是()A.政权的建立和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之后中国开始全国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大会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B.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鼓足千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A.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B.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C.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D.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5.(2022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A.改革开放新时期B.文革时期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6.(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我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地探索,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事件排序()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①中共八大召开①文化大革命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7.(2022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A.实事求是、拨乱反正、经济建设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C.解放思想、四个全面、公私合营D.市场经济、经济特区、和平发展8.(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6课洋务运动创新提问——练思维课前提问1.上图是汉阳铁厂,它是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厂。
你知道它是如何建立的吗?你能说出那时期还创立了哪些近代工业吗?为什么,在这时期兴办了大量近代企业呢?2.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3.1868年,日本开始的明治维新,最终是日本走上富强之路,如果历史可以重新开始。
你认为清政府应该怎样做,才可以“自强”和“求富”,洋务运动对今天有什么启示?经典训练(课后百练)课后练习—轻松入门一.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右图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独立制作的铁甲舰“平远号”。
请问:造此舰的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的统治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远洋航行,进行科学考察2.洋务运动后期的口号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C.自强D.求富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4.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中不包括()A.湖北织布局 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 D.汉阳铁厂5.有关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6.鲁迅先生回顾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A.编写《海国图志》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7.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A.孙中山 B.李鸿章C.洪秀全 D.谭嗣同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重要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9.“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八年历史下第6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将你认为唯一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案表中。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此河”是指:
A.黄河B.大运河C.淮河D.长江
2. .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该皇帝是
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3.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
A.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魏征的直言敢谏
C.受到“三省六部”的牵制
D.《唐律疏议》等法令的威慑作用
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当贤明君主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D.维护封建统治
5.下列叙述不属于科举制影响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D.抑制了士族门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6. 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特权
7.小组讨论中,几位同学对武则天进行了评价,你认为哪种看法更准确
A.武则天由妃子到皇后、皇太后,由废掉两个皇帝,到自己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说明她是个大野心家
B.她重用酷吏,排除异己,滥杀无辜,凶狠恶毒,是个暴君
C.她重用人才,发展科举,注重经济发展,减轻百姓负担,是个明君
D.对武则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从她统治采取的措施及结果看,她是一个有作为的女皇帝,为唐朝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8.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唐太宗统治时期B.唐玄宗统治前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
9. 某同学举行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10.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是从何时开始的?
A.隋初
B.隋末
C.唐朝
D.北宋
1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12. 右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
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 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14.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张旭
15.右图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是
A.《大唐律》
B.《大藏经》
C.《金刚经》
D.李白的诗集
16.你能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列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西夏辽西夏金辽金西夏金
北宋北宋南宋南宋
A. B. C. D.
17.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时期
A.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国家重视东南沿海的开发
18. 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
A.山东
B.东京
C.杭州
D.四川
19.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
A.元宵
B.除夕
C.元旦
D.守岁
20.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二.辨析题(每题6分,共18分)
21.武则天将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宋高宗时期,抗金名将岳飞在澶州大败金军,取得大捷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27年,赵匡胤在临安黄袍加身登上皇位,开创南宋王朝.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22分)
24.请你仔细观察右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2分)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____________ B.余杭指今____________(2分)
(2)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3分)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说明此河开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分)
(4)隋朝另一著名的工程是什么?其设计和施工者是谁?该工程有什么特点?(4分)
25.阅读材料请回答:(10分)
材料一:唐太宗常说“君者,舟也;人者,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材料二:唐太宗常对臣子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1)从材料一中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2分)
(2)材料二中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分别是什么含义?(4分)
(3)唐太宗是一代明君,他有什么突出的政绩?(2分)
(4)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怎样的历史启示或借鉴?(2分)四.综合题(20分)
26.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居于北方,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南方的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2分)
(2) 从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
(3)试述宋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举出两个例子,4分)
(4)泉州在两宋有什么突出的地位?(4分)
27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
根据材料回答(8分):
(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隋唐时候和中国通商往来的主要国家。
(3分)
(2).认别A、图B,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他们到达的国家。
(1分)
(3).材料二反映外贸所得在宋代财政收入中占什么地位?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