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第六课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六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1. 连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原因、影响,早期的殖民掠夺)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②刺激西方国家;③奥斯曼帝国阻断传统道路;④宗教因素:【关系】手工工场→资产阶级→扩大市场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代表国家方向航海家时间航线葡萄牙东方西班牙西方3、【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积极:①促进资本原始积累,;②加强各大陆之间的联系, ;③促进全球范围内物种的交流;消极: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在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犯下滔天罪行。
2.“人的发现”(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著作,对人类精神觉醒的意义) 1、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成就2、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 时间:开始国家: 核心思想:代表人物:性质:思想解放运动意义: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使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
3. 科学革命(16-17 世纪)文艺复兴4. 启蒙运动(17-18 世纪) 1、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背景:科学发展深化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促进对社会的思考; 时间:中心: 核心思想:性质:意义:撼动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即将到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内战、“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1. 背景 2. 根本原因:2、启蒙运动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利受议会制约,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6.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1、根本原因:2、过程:3、《1787 年宪法》: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国家。
4、意义:战争使美国赢得独立。
通过 1787 年联邦宪法,美国确立了共和体制。
自由、平等、共和的理念得到进一步传播。
.7.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背景2、根本原因:3、过程:4、意义:①结束法国,沉重打击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② 充分显示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③共和政体最终确立;5、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习任务课时课标: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必背重点(续表)图片解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主要贡献:(1)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顽强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2)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率领钻井队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被誉为“铁人”。
拓展提升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及科学指导;(2)人民的辛勤劳动与奉献;(3)英雄模范人物的担当与引领作用等。
2.我们应该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中接受哪些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国情,实事求是。
(2)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等。
教材问题解答【P32课后活动】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也得到锻炼。
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挫折和失误,给国家带来了损失。
从挫折中,我们也吸取了教训,认识到发展经济要符合国情,遵循客观规律。
这些都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2. 提示:在了解红旗渠修建过程的基础上,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角度谈理解。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教材分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本节课由“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两部分组成。
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如下:1.教材编写改变了传统的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在英雄人物代表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都做了相应的删减。
2.改变了原有历史教材知识点过多的弊端,在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突出了中共八大内容和历史意义。
3.大量使用了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的历史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4.自由阅读卡对雷锋的介绍,增强了学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对艰苦朴素有了新的认识。
5.本课主要叙述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明确的任务,又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介绍了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6.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失误,特别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规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二、教学对象分析(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八年级学生心里不是十分成熟,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
有较强的感知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一定会对焦裕禄、王进喜等英雄人物代表感兴趣,而忽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任务和大会的历史意义。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讨论、去探究中共八大对未来的影响。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尽管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理论上知识还是较难掌握,本课最好的方法是改变传统的表格式呈现方式,改由多媒体或学生自己制作的ppt资料来学习新知识。
才更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八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了一些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历史知识,特别是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和多媒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都有了一些认识。
另外,通过七年级一年来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课标内容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经济规律,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资料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化大革命”离我们并不遥远,许多长辈亲身经历过动荡的十年,并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学生容易获得第一手学习资料。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左”的错误。
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
本课讲述了从1956 年至1966 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
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但是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出现过挫折和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
这些错误,也给我们以深刻的提醒,为我们以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教训和借鉴。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理本课线索记必背重点序幕公车上书背景1895 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领导康有为、梁启超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发展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方式(1)组织学会(强学会等);(2)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3)发表文章(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高潮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主要内容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失败戊戌政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易误警示1. 戊戌变法的法令规定废除八股,但没有废除科举。
2. 注意区分“戊”“戌”“戍”“戎”四个字的写法:横“戌”点“戍”“戊”中空,十字交叉便是“戎”。
知识拓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根本原因)(2)缺乏坚强的领导组织,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3)没有发动群众,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4)维新派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而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5)变法措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第六单元知识点分类归纳整理一、重要事件与时间1、文艺复兴运动:14-16 世纪;2、科学革命:16-17 世纪;3、启蒙运动:17-19 世纪;4、开辟新航路: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9;6、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二、开始地点与标志1、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意大利开始;2、开辟新航路首先从西欧(葡萄牙)开始;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1640 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4、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1775 年来克星顿枪声;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1789 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三、代表人物与领导人物1、开辟新航路代表人物: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哥伦布(首先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真正到达印度)、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2、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但丁:意大利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达芬奇:意大利人,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意大利人,代表作《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莎士比亚:英国人,代表作《威尼斯商人》《哈莫雷特》;3、科学革命代表人物:哥白尼:波兰人,提出“日心说”;(“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布鲁诺:意大利人,支持“日心说”,提出宇宙无限论;伽利略:意大利人,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新宇宙”;牛顿:英国人;提出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4、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伏尔泰:法国人,倡导君主立宪;孟德斯鸠:法国人,提出“三权分立”;(三权即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卢梭:法国人,提出“人民主权”思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物:克伦威尔;6、美国独立战争领导人物:华盛顿;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物:罗伯斯比尔;四、重要文献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限制君主权利)2、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最早的人权宣言);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宣言》4、法国拿破仑帝国:《拿破仑法典》五、性质1、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启蒙运动的性质是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3、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民族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六、其他重要知识点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40 年);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指导思想):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3、科学革命的实质是近代科学的诞生;4、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理性主义;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顶峰;5、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6、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分别是查理一世、路易十六;7、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是波士顿倾茶事件,转折点是萨拉托加战役;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 1789 年三级会议的召开;9、英国是最早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还有西班牙、比利时、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也是君主立宪制家;君主立宪的思想首先由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在《权利法案》中得到体现;10、美国和法国是共和制国家,美国和法国的国庆日分别是 7 月 4 日和 7 月 14 日;1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人民群众自下而上进行了三次革命,是革命的主力军,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12、明朝郑和下西洋(1405-1433),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理本课线索记必背重点序幕公车上书背景1895 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领导康有为、梁启超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发展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方式(1)组织学会(强学会等);(2)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3)发表文章(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高潮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主要内容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失败戊戌政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易误警示1. 戊戌变法的法令规定废除八股,但没有废除科举。
2. 注意区分“戊”“戌”“戍”“戎”四个字的写法:横“戌”点“戍”“戊”中空,十字交叉便是“戎”。
知识拓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根本原因)(2)缺乏坚强的领导组织,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3)没有发动群众,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4)维新派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而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5)变法措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八下人教版历史知识点(6)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两弹一星:(这里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1)原子弹①试验胜利的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②意义(地位):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③相关人物:邓稼先mdsh;mdsh;被誉为“两弹元勋〞(主持研制了原子弹、氢弹)。
④我国核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状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GJ使用核武器。
(2)导弹①1964年6月,我国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胜利②1966年10月,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相关人物:钱学森mdsh;mdsh;被誉为“ZG导弹之父〞(3)人造卫星①1970年我国胜利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mdsh;mdsh;东方红一号②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XX、美、法、日、中)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GJ。
(4)航天科技①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mdsh;mdsh;1999年,“神舟一号〞;②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mdsh;mdsh;20XX年,“神舟五号〞二、籼型杂交水稻重要人物:袁隆平mdsh;mdsh;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功绩: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一般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胜利时间:1973年四、863打算(因1986年3月建议并得到批示而得名)①提倡者: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②批示者:邓小平③八大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五、计算机XX络技术的应用①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②信息化时代主要特征:因特XX③我国XX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XX络道德规范的标志:《全国XX少年文明公约》的公布。
④XX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XX,有利于增添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沟通,有利于制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但同时,XX络的不健康现象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如XX上扫瞄不良信息,有的无克制上XX,有的缺乏自护而上当受骗。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第六课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时间: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
2、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时间:1956年
2、地点:北京
3、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2)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意义:“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重的一次严重失误。
6、建设成就: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使我国石油及石油产品实现自给自足)。
新型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模范人物:大庆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初二下册历史第六课知识点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