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戏剧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23.68 MB
- 文档页数:32
儿童戏剧文学的特点
儿童戏剧文学的特点如下:
主题单纯,篇幅短小。
儿歌主题的单纯往往表现在集中描述某一事物上,简洁明了地表达一个意思或说明一个事理,让儿童们一听就懂。
形式活泼,富有童趣。
游戏和儿歌的结合是儿歌的一个鲜明特点,儿歌富有韵律的语言恰好成了儿童游戏的口令。
语言通俗,口语化,意蕴简明。
音乐美是儿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显著特征,节奏是儿歌的灵魂。
此外,还有动作性突出、富有儿童情趣、人物性格个性化、语言简洁、口语化等。
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包括:
韵文性:儿童文学中通常会运用押韵、节奏等手法,使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儿童记忆和背诵。
直观性:儿童文学中常常会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有趣的情节来吸引儿童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幻想性:儿童文学中常常会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创造出各种神奇的幻想世界,满足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叙事性:儿童文学中通常会运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主题,使儿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儿童戏剧文学名词解释儿童戏剧文学是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文学形式,通过戏剧的形式,以儿童为主题、儿童为角色,让儿童参与其中,实现对儿童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对儿童戏剧文学中常见名词的解释:1. 儿童戏剧:指专门为儿童创作和演出的戏剧作品,包括儿童剧、儿童歌剧、儿童舞剧等形式。
2. 儿童剧:以儿童为主要角色,以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为主题的戏剧作品,通常具有简单易懂的情节和生动有趣的角色形象。
3. 儿童歌剧:结合戏剧和音乐的形式,以儿童为主要角色,通过歌唱和音乐表演来展现剧情和情感。
4. 儿童舞剧:以舞蹈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儿童戏剧,通过舞蹈的动作和节奏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故事。
5. 儿童艺术教育:通过儿童戏剧文学作品的表演和欣赏,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艺术教育形式。
6. 儿童戏剧教育:以儿童戏剧为工具和媒介的教育方法,通过戏剧表演和角色扮演,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7. 儿童戏剧导演:负责指导和组织儿童戏剧作品的导演,需要具备对儿童心理的了解,能够引导儿童表达情感和塑造角色形象。
8. 儿童戏剧演员:参与儿童戏剧演出的演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表演技巧和理解儿童心理的能力,能够生动地表现出儿童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9. 儿童戏剧创作:创作儿童戏剧作品的过程,包括编写剧本、设计舞台布景和音乐等,需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情节和形式。
10. 儿童戏剧评论:对儿童戏剧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文章,旨在提供对儿童戏剧文学的理解和评价,为创作者提供反思和改进的方向。
儿童戏剧文学通过生动的表演和故事情节,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开阔的想象空间,培养了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这些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儿童戏剧文学作品。
简述儿童戏剧文学的特点儿童戏剧文学是专为儿童观众编写和演出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它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儿童戏剧文学有着浓厚的幻想色彩。
幻想是儿童戏剧的核心元素,通过展示奇幻、神奇的情节、人物和场景,引发儿童观众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幻想元素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提供他们理解世界的新视角。
其次,儿童戏剧文学注重moral教育。
戏剧作品通常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友爱、互助、诚实、勇敢等。
儿童可以通过观看戏剧作品学习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品德规范。
此外,儿童戏剧文学具有亲和力强、易于理解的特点。
为了吸引儿童观众,儿童戏剧通常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概念。
此外,戏剧作品还常常包含儿童熟悉的角色、场景和情境,以增强儿童的代入感和认同感。
儿童戏剧文学还强调互动性。
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戏剧作品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
观众不仅是戏剧的被动接收者,还可以通过呐喊、鼓掌、参与游戏等形式积极参与到演出中。
互动性可以引发儿童观众的参与感和共鸣感,增强他们对戏剧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儿童戏剧文学注重观众启发和教育。
除了提供娱乐,戏剧作品还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传达各种知识和信息,包括历史、科学、文化等。
儿童戏剧作品可以在娱乐的基础上为观众提供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兴趣爱好。
此外,儿童戏剧文学注重情感教育。
在儿童戏剧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
通过戏剧表演,儿童可以体验和分享各种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忧虑等。
正是通过与戏剧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共鸣,儿童在情感上得到了丰富的培养。
总的来说,儿童戏剧文学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注重moral教育、亲和力强、易于理解、强调互动性、注重观众启发和教育、注重情感教育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儿童戏剧文学成为一种独特且受欢迎的文学形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娱乐、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转载儿童戏剧文学和儿童戏剧原文地址:儿童戏剧文学和儿童戏剧作者:白月光儿童戏剧文学和儿童戏剧儿童戏剧文学和儿童戏剧是密切关联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它们的区别就像建筑蓝图和建筑物的区别一样。
儿童戏剧是以少年儿童为观众、适合于少年儿童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
儿童戏剧文学--剧本,是儿童戏剧的文学因素,也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样式,它主要为舞台演出提供脚本,同时也供少年儿童阅读。
在这一点上,儿童剧剧本--儿童戏剧文学具有双重性:即具有作为演出脚本的戏剧性与作为阅读欣赏对象的文学性。
一、儿童戏剧文学的艺术特征儿童戏剧文学是整个戏剧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一般戏剧文学的艺术特征,遵循一般戏剧创作的普遍规律,但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这些特殊性来自儿童观众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审美需求。
具体而言其艺术特征如下:(一)主题积极明朗,题材选择、戏剧冲突、情境设置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少年儿童的身心正处在一个迅速成长的阶段,无论是知识、智力和识别是非的能力都还比较低下,思想、情感、个性、道德观等都还很不稳定。
他们就像一张光洁的白纸,"染于桑则桑,染于黄则黄"。
戏剧艺术的形象是最具立体化的,儿童可以从有声有色,富有变化的舞台上直观地感受一切,因此儿童戏剧文学的主体要积极明朗,健康向上,便于儿童理解,利于儿童成长。
儿童剧的题材很广泛,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也可以取材于历史;可以叙写美丽的神话传说和童话,也可以展现未来的科学幻想境界;可以描绘少年儿童观众同龄人的活动,也可以表现成年人的生活。
当然,小观众对于那些真实表现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剧目有更浓厚的兴趣。
儿童剧不论写何种题材,一是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儿童观众的审美心理特征,二是在内容的表达和情节安排上,要注意适应儿童的生活经验、知识范围和感受能力。
一些儿童难以理解的复杂的人事纠葛,结婚、恋爱等具体细节,阴暗残酷的犯罪心理等不宜在儿童剧本中过分渲染,恐怖、凶杀、污秽的场面也不能毫无选择地在儿童剧本中出现。
儿童戏剧文学的双重价值
儿童戏剧文学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是娱乐和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儿童戏剧文学能够提供娱乐和教育的作用。
通过戏剧表演,儿童能够享受到戏剧带来的乐趣和快乐。
戏剧的舞台表演和角色扮演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致和好奇心,帮助他们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
同时,戏剧作品通常包含一定的教育元素,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的塑造,能够向儿童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儿童戏剧文学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戏剧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展示不同的世界和人物形象,在儿童脑海中构建起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世界。
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儿童能够扮演角色,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戏剧还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儿童戏剧文学具有娱乐和教育的作用,能够为儿童提供乐趣和快乐,并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它还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体验和创造美丽的艺术世界。
第十章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教学目标:掌握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的概念、艺术特征及阅读赏析,了解儿童戏剧文学的分类,了解儿童戏剧文学的创作要求,并实践幼儿戏剧的创编。
第一节儿童戏剧文学一、儿童戏剧文学的含义和特征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儿童戏剧的文本是经过修改以适应儿童参与的需要,其目的不是娱乐,而是鼓励儿童思考问题,感受各种情感。
这时的剧场成为教育的空间,儿童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他们不受限制约束可随时给演员提供建议,年龄愈小的儿童表演的会愈自然。
这时的孩子就成为演员、观众、导演、剧作家、舞台设计者、评论家等。
他们会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自己的想法、同他人的各种关系,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从这样一个有趣的领域中,孩子能够感受到世界、体验到快乐;并且在假装扮演中孩子能分享到别人的感受和认知,会逐渐改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偏见。
可见儿童的戏剧教育充分关注到了儿童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吸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儿童戏剧文学的类别(一)按容量和场次划分,可分为多幕剧、场景剧和独幕剧三种。
这种划分涉及“幕”、“场”两个概念。
通常所说的“幕”是戏剧结构的较大单位,指戏剧文学及其演出中按照时间、地点、事件的变化来划分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场”则是戏剧文学中包含在“幕”里的一个较小段落。
多幕剧是分成若干幕演出的大型戏剧,通常人物繁多,情节复杂,如《马兰花》。
独幕剧就是通常意义上内容只有一幕一场的戏剧形式,其剧情简单集中,故事完整,人物较少,如《四只大神龟》。
场景剧是在同一个舞台背景下进行多个场次演出的戏剧形式,与独幕剧不同的事,场景剧虽然只有一幕,但可以有多场次,人物和情节都可增多,如《葡萄仙子》。
(二)按题材划分,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历史剧是以反映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戏剧作品。
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又可分为古代历史剧和现代历史剧,有代表性的古代历史剧如《花木兰替父从军》,现代历史剧如《报童》。
儿童戏剧文学的分类儿童戏剧文学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按其容量、场次来分,有多幕剧和独幕剧、活报剧(不分幕,以简便的戏剧形式报道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从题材内容分,有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童话剧、民间故事剧等;从演出条件分,有舞台剧、街头剧(也称“广场剧”)、“广播剧”、学校剧、课本剧待;就其艺术表现形式来分,又有儿童话剧、儿童歌舞剧、儿童舞剧、儿童木偶剧、儿童皮影剧、儿童诗剧、儿童哑剧等。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种类:(一)儿童话剧儿童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儿童剧。
如刘厚明的《小雁齐飞》、任德耀的《宋庆龄和孩子们》等,都是优秀的儿童剧。
它是用儿童容易理解而又规范化的生动、准确、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的,具有真实感和形象性,是儿童戏剧文学中一种重要的、常见的表现形式。
(二)儿童歌舞剧儿童歌舞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儿童剧。
如我国最早的儿童剧作家黎锦辉的《小画家》、乔羽的《果园姐妹》、赖俊熙《春天是谁画的》、70年代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都是较有影响的作品。
儿童歌舞剧主要以演员的唱词和舞蹈动作、音乐曲调的设计来表现剧情、反映生活,因此它必须使歌唱、舞蹈、音乐达到高度的和谐一致,使其具有强烈的诗的感染力。
一般来说,儿童歌舞剧要突出音乐性、动作性和统一性,但在具体的剧本中,或以歌唱为主,或歌舞并重,或配以诗歌朗诵和旁白等,表现方式可多种多样。
(三)儿童戏曲儿童戏曲是运用地方戏曲的曲调、唱腔,通过剧中人物的道白和歌唱以及富有民族色彩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儿童剧,大多以儿童或动植物为主角。
如甫剧《岳云》、闽剧《红色少年》、京剧《赖宁》等。
(四)童话剧童话剧是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儿童剧,即通过以幻想的艺术手段创造的童话人物和童话境界来曲折地反映儿童生活。
这类剧可采用各种形式表演,主人公除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以外还常是被赋予了特殊本领的超人或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生物等。
剧本内容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和寓言性,如《寒号鸟》,批判不爱劳动、贪图享受、忘恩负义;《人参娃娃》则是颂扬为了别人幸福而勇于自我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