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短缺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新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3.1.1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瓶颈。
目前,干旱缺水的地区已涉及 20 多个省市区,其面积约 500万平方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5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64%,占全国人口的 45%。
当前中国农业每年正常用水缺 300多亿立方米,受旱面积达 3—4 亿亩,因旱灾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因缺水给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 1200 亿元以上。
在全国 600 多座建制市中,有近 400 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 130 多个,不少城市定时供水,居民与职工不得不半夜起床接水;有的城市甚至出现“理发不洗头,麻雀喝柴油”的奇特现象。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将持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据预测[59],中国2030 年需水总量为达到 7119亿立方米,可供水量为 6990亿立方米,届时将短缺水资源 129亿立方米,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供水总量为 5500亿立方米左右,要达到 2030 年可供水量,平均每年需要增加可供水量 100多亿立方米,这不仅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还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环境问题,任务非常艰巨。
3.1.2 水资源污染严重由于用廉价淡水稀释污水从而达到排污标准成为众多排污企业的惯用伎俩,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过但仍不达标的废水、污水被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等公共水体,甚至一些地区陷入“越污染—越缺水—越污染”的恶性循环,另外,滥用化肥、农药、水土流失对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
据统计,全国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从 1949 年的 20多亿吨增加到 2004 年的 693 亿吨,而污水处理率仅为 14%。
在总长 13万公里的评价河段中,水质为 IV 类及以上水的污染河段高达 40.6%,全国 90%以上城市水域、50%的地下水和 75%以上的湖泊水域均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50%以上重点城镇水源达不到饮用水质标准。
我国水资源现状简介20字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人们不断发展经济等原因,大量的水资源被大量的消耗,大气污染的扩大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我国目前处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态。
首先,水资源短缺导致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已显著影响了自然环境,并对水体质量和水环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在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河流污染、湖泊污染、农业污染等方面,环境污染的程度都代表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程度。
其次,水资源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对比也直接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状况。
根据相关数据,我国内河流水资源总量仅仅占全国总资源的51.8%,而水资源总消费量占流域总供给量的71.1%,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表明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性。
另外,水资源之间的地域分布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另一个突出特征。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较为丰盛,而中西部地区则水资源紧缺,甚至有多个流域的资源恶化过快,水资源急剧减少,使得本地常住人口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总的来说,我国水资源的短缺是由于近年来水资源减少、资源恶化和供需失衡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对其进行系统性而有效的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实施有效的保护性管理措施才能有
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多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水资源利用及保护受到挑战,从而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
一、我国当前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1.人均水资源总量短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贫乏的国家。
大大小小的河流遍布全国,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的国家之一。
我国目前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审议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其中有10个省咱治区、直辖市)低于生存的起码线。
缺水状况日趋严重,九十年代以来,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的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和生产力的分布不相适应,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立方米,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3。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大,长江流域以北地区人均水资源是比较少的。
内陆河片,人口比例低,耕地比例也低,人均水资源却很多。
我国水资源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0%--80%。
冬春季节雨水稀少,汛期(6-9)月径流量十分集中。
3、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由于人口剧增,工业高度发达,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垃圾、废水和废渣,这些物质往往被直接排放进入江河湖海,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水环境平衡遭到破坏,目前,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了严重的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
4、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我国现行水价偏低,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浪费严重。
水价偏低导致用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节水观念淡薄,照成用水过程中大量浪费。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的有效利用率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更低。
5、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资源平衡受到破坏,一方面造成水源减少,一些地区连年干旱。
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一、背景介绍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我国水资源总量少、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问题分析1. 水资源总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球的7%,而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22%,因此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短缺问题。
2. 水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南北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南方地区水资源富足,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3. 水污染严重: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是造成我国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水利设施老化:许多地区的水利设施已经老化,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和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需求。
5. 水利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水利法律法规体系,导致一些违规行为难以查处。
三、应对措施1. 加强节约用水意识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节约用水意识。
2. 推进水资源整合:通过跨流域调水、水资源调配等方式,解决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3. 加强污水治理:加大对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治理力度,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4.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对老化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提高现代农业和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需求。
5.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结论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管理问题,但只要我们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节约用水意识教育、推进水资源整合、加强污水治理、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水资源保护论文六篇水资源爱护论文范文1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别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然而在人与水长期相处过程中消失了一些麻烦的环境问题。
水资源短缺、水旱灾难、水体污染等水问题比较突出。
1.水资源短缺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严峻缺水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进展、人口的增加,我国用水总量将进一步增加,估量到2030年左右将消失用水高峰,到那时我们将进入严峻缺水时代。
2.水旱灾难问题。
水在培育生灵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水旱灾难对人类生存和进展造成极大的挑战。
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洪水威逼,特殊是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滨海地区,水灾难频繁发生。
由于洪灾,全国年均经济损失1100多亿元,每年受灾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
同时,我国旱灾也比较严峻。
据分析统计,现在全国每年缺水总量为300~400亿立方米,很多地区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突出。
每年造成成千上万人饮水困难,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
3.水体污染问题。
水资源的污染更是惊人。
据了解,全国每年直接排入江河的废水达360亿吨,50%的水源因污染不能饮用;全国2/3的河流污染,七大水系中黄河、松花江、辽河三大流域污染严峻;四大海区中渤海、东海污染严峻。
去年全国七大江河水系及太湖、滇池和巢湖中,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河段只有36.9%;水质为四类、五类的河段达63.1%,其中劣五类水质达到37.7%;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75%的湖泊富养分化加剧;一些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
这些都提示我们,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不仅仅在于缺水和污染的扩散,而是整体水生态环境变得相当脆弱,足以威逼到我国经济的进展。
二、我国水资源恶化的缘由分析目前,我国水环境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已不容置疑。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策略分析我国水资源短缺体现在两种形式上。
一种是资源型缺水,一种是水质型缺水。
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对策。
资源型缺水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自然原因。
第一,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措施,实施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引栾入津等。
第二,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存水工程,修建水库,在雨水多的季节充分收集雨水。
接着是人为原因。
第一,人口基数大,人口快速增长,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第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攀升。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工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滴灌、喷灌、低消耗工业等现代新型工农业。
第三,水资源人为浪费严重。
对此,我们可以提高用水价格,加大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节水意识。
水质型缺水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大量污染。
首先是工农业生产污染。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染了河流和地下水。
对此,我们可以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造成了流域的大范围污染。
对此,我们可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加第三产业在国名经济中占有的比重,加大工业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
此外,可以发展污水处理科技,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污水处理费用。
其次是生活用水污染。
向河水中乱丢垃圾,加剧了河水的富营养化,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华现象。
环境监管部门可以加大监管,及时发现,及时惩处。
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建设更多的便民垃圾投放点。
总之,水资源短缺由好多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共同造成,我们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情况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我国水资源短缺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地表水资源短缺:我国地表水资源总量较少,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
极为紧张。
2.地下水资源枯竭:由于过度开采和污染,许多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已经枯竭,无法满
足人类的需要。
3.水质恶劣:许多水源受到污染,水质恶劣,不能直接饮用。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实施水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通过节约用水、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节约用
水量。
2.控制水污染:通过立法、技术改造、环保设施建设等手段,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
源。
3.开发新型水资源:通过开发海水淡化、再生水、边远地区水资源等技术,开发新型
水资源。
4.加强水资源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5.加强水资源研究:加强水资源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壹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
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
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
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
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
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
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
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
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
地球上实际上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
我国水资源短缺教案教案标题:我国水资源短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影响。
2. 掌握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教学内容:1.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影响。
2. 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3. 学习与实践环保行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知道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吗?水资源短缺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什么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知识讲解:1.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介绍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影响,如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农业用水和水污染等。
2. 强调水资源短缺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
讨论与思考: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影响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2. 各小组派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水资源保护方法:1.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介绍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如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水资源的再利用等。
2. 强调每个人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水资源。
环保行动实践:1. 学生个人或小组自选一个环保行动项目,如制作宣传海报、组织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等。
2. 学生实施自己的环保行动项目,并在班级或学校中进行展示和分享。
总结与评价:1. 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总结,强调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责任。
2. 教师对学生的环保行动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素材。
2. 学生自选的环保行动项目所需的材料和资源。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讨论和参与情况。
2. 学生的环保行动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成果展示。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或城市的环保行动,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参观水资源处理设施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影响?3. 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4.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并产生实际效果?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和原因,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并培养他们积极行动的能力,为保护水资源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我国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农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具有紧迫性。
尽管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农业节水系列标准不完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程度不高和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为此节水农业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等。
论文正文:1、节水农业的发展紧迫性我国水资源整体上短缺。
我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6.188万亿立方米,年水资源总量约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25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亩均算只有1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目前,全国已有6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城镇缺水200亿立方米以上,而农业用水每年亏缺300亿立方米,农村有2000万人口饮水困难。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瓶颈”问题日益显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据预测,在2030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需要粮食增长到6.4~7.2亿吨才能满足需求,按照现有水平预测,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0亿亩,此时,用水量将从现状的4000亿m3增长到6650亿m3。
从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实现的。
出路只有一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节水农业的发展是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的耕地灌溉率已经高达40%,农田灌溉用水总量3600~38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5%。
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条件下,2030年全国缺水高达1300~2600亿m3,其中农业缺水500~700亿m3。
如果我们把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目前的0.45提高到发达国家的0.7,则仅节水灌溉一项即可节水900~950亿m3!不仅可以解决7亿吨左右食物生产的用水,还可以富裕出400~500亿m3的水用于国民经济的其它重要领域。
因此,农业节水已经成电子商务资料库/++7/;489*$9:*0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紧迫性。
2、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
取得了农业用水几乎零增长的条件下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的骄人业绩。
根据水利统计公报,2004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6252千公顷;万亩以上灌区达到5800处,有效灌溉面积25506千公顷;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280处,有效灌溉面积13771千公顷。
2004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干支渠骨干渠道衬砌防渗1300公里,改造、加固、配套建筑物7800余座,新增年节水能力11亿立方米。
我国节水技术大纲已经发布,其中农业节水技术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农业用水量零增长成为重要的目标。
3、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1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水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
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和一些发达国家(达80%)相比有很大差距。
同时,我国目前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也很低,每单位净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不足1kg/m3,和一些发达国家单位净耗水2-3kg/m3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目前黄河流域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2%,大约有4/5的面积是大水漫灌,节水灌溉面积仅2276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20%。
我国西部地区普遍缺水,其中西北干旱少雨,西南土层瘠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
但现状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3.2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上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水农业看技术含量,认为高新节水技术才识节水,研究、推广得到足够的重视,而那些技术实用性强,效率比较高的“土”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注重工程节水,忽视农艺节水,主要表现在将节水农业等同于农业工程节水,把节约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浪费作为主要技术内容,节水农业技术应该包括农艺、工程和管理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综合利用各种农业节水措施的技术集成;第三,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分离,目前由于管理的原因,在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方面存在分工,水利部门基本注重灌区,农业关注旱区,两者有不相往来的趋势,旱作节水与灌区节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3.3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引进的多,自主开发的少,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如喷微灌设备、节水作业农机具、难以满足显示需求。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高新技术还很少,推广国外产品,成为一些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营的主项目,提高农业节水创新水平,满足我国农业节水的需求,是摆在我国节水面前的重大课题。
3.4农业节水系列标准的不完善农业节水系列标准是衡量节水农业的尺子,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
尽管目前采取了多种节水农业技术措施,但如何进行衡量和度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很多。
如投资与效益的比例,多大才是节水效益优的,效益的衡量的时空范围多大,都没有明确界定,这样,对于衡量节水农业是导致众说纷纭。
对于一个节水工程而言,局部是节水效益高的,但从整体上来考察则是不节水无效益的。
3.5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甚至夭折现象的出现。
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
3.6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长期以来,我国节水农业资金不足,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九五”期间在全国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
全国在此方面已投入节水灌溉资金250亿元。
在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方面,目前国家每年为此投入的资金,大约为2000万元左右。
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投入资金约580亿元,对213个大型灌区和23个重点中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开展了150个节水示范项目、50个牧区节水灌溉试点和99个山区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设。
但这些资金同巨大的资金需求相比相差很大,投资不足,依然制约节水农业的发展。
4、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几点方向:4.1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是我国节水农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具体体现,是确立投资重点的方向性问题。
目前,我国节水农业的重点是在灌区的节水工程上,应该进行战略性地调整,确立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灌区和旱区节水农业并重的节水方针,节水的重点是田间。
从粮食产量而言,灌区的产量高于旱区,从水资源利用量而言,灌区的水资源利用量很大,他直接取自江河或者地下,对地下水和下游产生一定的影响,注重灌区节水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旱区节水。
从总体而言,旱区生活比较贫困,其群众的生活比较困难,但旱区的粮食潜力很大,只要充分挖掘其降水潜力,对于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旱区节水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是十分有意义的。
无论是旱区还是灌区,节水重点应该放在田间,通过农艺等多种措施,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4.2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计量体系,是节约用水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我国许多灌区缺乏完善的计量体系,致使灌区不能按量收费,制约了水资源高效利用。
产生计量设施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在灌区建设过程中我国的投资配套政策决定的。
在灌区建设时,我国基本上采取了国家头骨干工程,地方建配套工程的配套政策,导致国家投资到位,地方配套工程没有落实的“半拉子”工程,工程无法实现其设计效益。
因此,将灌区计量设施体系进行完善,是目前的重要性工作,必须进行完善,才能为水资源计量收费奠定基础。
国家对“配套的”投资政策进行反思和评估,科学地评定起合理性,促进国家有限资金的高效利用。
4.3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通过机制的建立,促进节水农业的长效的发展,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节水农业靠政府推动,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常尴尬的局面,一些节水工程成了“参观工程”,成了摆设,国家政府推广的时候,用一用,之后有的就废弃了,即浪费了资金,也在农民中造成恶劣的影响。
应该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其在节水农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市场条件下变成自觉的行动。
为此,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科学的农业水价体制,让百姓在充分享受WTO规则的“绿箱政策”的同时,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指定有利于节水的水价政策;其次,充分认识节水农业的公益性,对节水农业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补贴,鼓励其发展节水农业;第三,建立科学的奖励惩罚制度,规范其行为;第四,通过建立农业水权体系,维护农民的利益,并且在农业水权转移过程中得到好处。
4.4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节水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本身的过程,而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工程,国家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实施。
作为战略性工程,国家应该加大起投资力度,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优惠,吸引各种资金投入节水农业工作中。
完善其法律法规。
加强起领导,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节水农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并严格的加以实施。
4.5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我国的农业基本国情是地块零碎的一家一户土地承包制、农业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域广阔、农民的掌握科技的整体素质不高等,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这个基本的国情之上,只有适合我国农业基本国情,农业节水技术才能得以普遍推广,才能产生明显的效益。
目前,适合我国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尚为建立起来,曾经“一刀切”式的喷滴灌技术推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而未成功。
因此,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建立“傻瓜式”的节水农业技术,傻瓜式的节水技术能够加快节水技术的推广,并不是降低节水结束的科技含量,而是增加了起含量,“傻瓜相机”在民众得意推广就是同一道理;第二,实施“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节水技术推广战略,对于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可以以现代节水技术为目标推广高新技术,对于欠发达地区,以投资小,见效大的传统的节水技术为主体推广节水技术;第三,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传统的节水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推广节水技术;第四,建立我国节水设备研制、开发和推广技术体系,成本低廉,实用性强,服务方便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