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4》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4.80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练习4》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练习4》一课进行教学。
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章《蟋蟀的故事》来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和文化意义,并通过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篇文章的难度在于学生需要理解蟋蟀的习性以及将其内涵与生活联系起来,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对词汇和文化的理解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蟋蟀的习性和文化意义。
2.能够运用学过的词汇和语言知识,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
3.能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学习蟋蟀的生活习性和文化意义,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借代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对蟋蟀的文化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用图像工具展示一些蟋蟀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蟋蟀的形态、习性等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本(40分钟)教师将文章展示在课件上,让学生自读一遍,并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讲述了什么?2.蟋蟀在故事中隐喻了什么?3.阅读感受。
然后由教师点名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给予肯定和指导。
3. 语言实践(4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写作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自行完成一篇文章。
如:1.《蟋蟀的故事》中,蟋蟀隐喻了人生,你对这一点有什么感受?2.如果你是一只蟋蟀,请你用你的视角来描述你的生活。
教师可以选择其中几个学生上来分享他们写的文章,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4. 课堂总结(15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文章的文化意义和隐喻,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验,并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加阅读,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复述《蟋蟀的故事》中的隐喻和借代现象,每种现象至少用三句话说明。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练习4》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解释;并能查字典,准确理解加点字的意思;能过运用这种方法,预习课文,弄懂不理解的字与词。
2、诵读与积累:熟读并背诵古今贤文(真理篇)。
3、写好钢笔字:描红《学会合作》,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4、口语交际:漫话奇思妙想,旨在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和奇妙的幻想,并能勇敢流畅的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5、写好毛笔字:学写毛笔字“医” “匪”,注意字。
教学重点: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投影或小黑板。
课前先学:预习习题,并能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从小学二年级就学会了查字典,向这位无声的老师请教,对于科闻的一些词语我们甚至可以不查字典,直接联系课文内容就可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在这节课中,我们将更好的学习和运用。
二、语文与生活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为“鉴往知来”中的“鉴”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引导学生通读这段文字,整体感知着段文字的意思。
②品读“学习历史的意思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鉴往知来’。
”同桌互相讨论,师引导学生理解。
③引导学生细读课本中“鉴”的解释,联系上面句子的内容理解“鉴”的意思,选择自己所要选的义项,再细读“学习历史的意思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鉴往知来’。
”这句话加以品味。
④交流:指生说出选择,并说明选择该义项的理由。
⑤师总结,生再读句子理解。
2、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弄懂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款款、徐、拂、隅、鲜。
①要求学生先默读这几句话,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标出音节,再读一读加以理解。
②讨论对这句话,这几个字词的理解,并能结合字典中对这个字的多种解释,联系上下文加以选择。
③交流:师引导学生先读句子,再说出加点字的意思。
④师及时予以补充。
⑤生齐读句子,进行巩固性理解。
六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练习四【教案名称】六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练习四【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包括词语辨析、阅读理解、语法运用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词语辨析的方法,准确运用词语。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3. 加强语法运用,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语法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学生练习册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复习相关概念。
二、知识讲解与练习(30分钟)1. 词语辨析a.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辨析词义并解释其用法。
b. 教师给出一些例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c. 学生进行词语辨析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 阅读理解a. 教师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短文,让学生默读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b.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短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c. 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教师逐个检查答案并给予指导。
3. 语法运用a. 教师复习所学的语法知识,如时态、名词、动词等。
b. 教师设计一些语法运用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填空或改错。
c. 学生进行语法运用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合作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
2. 每个小组选择一道题目进行展示,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练习4一、教学要求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练习正确地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
4、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7、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资料,学写导游词,当众介绍。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地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
2、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三、教学时间35times;2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教学要求1;一;4二、教学过程〔5分钟〕1、用钢笔描红〔1〕指读题目,进一步明确要求。
〔2〕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行书特点,并练写。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教师行间巡视,提示握笔的姿势及坐姿。
〔10分钟〕2、画出错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小黑板出示题〔1〕、题〔2〕,指名学生读题,其余同学边听边寻找句子中用错的字。
〔2〕师提出独立做题的要求:查阅字典,寻找规律。
〔3〕学生独立做题,师巡视,并个别辅导。
〔4〕讨论交流,确定正确答案,并说出理由。
〔5〕学生自己修改答案,互查练习情况。
〔8分钟〕3、正确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名学生读所列词语,再集体读两遍。
〔3〕举例分析,掌握规律。
〔4〕让学生用;一;;一;画出表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词,想一想:它们分别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为什么〔5〕指名学生答复、订正。
〔6〕让学生大声朗读搭配正确的词组。
〔7分钟〕4、找反义词。
〔1〕生读题,并指名说一说此题的要求。
〔2〕讨论每题中加点的词各有哪些反义词。
〔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书上填写。
〔4〕指名学生汇报作业完成的情况。
〔5〕让学生说一说这三句话的意思。
〔6〕反复读读填写的句子,最好当堂背下来。
〔5分钟〕5、检测练习册1;一;3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教学要求5;一;8二、教学过程〔5分钟〕1、熟记12条成语。
〔1〕指名读题,弄清此题要求。
〔2〕生自由读12条成语。
〔3〕指名读、齐读。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国标苏教六下练习4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用词语、句子对文学作品作出评价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观察力、理解力和写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让学生知道写作是自我展示的好机会,可以传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思想。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如何用词语、句子对文学作品作出评价。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观察力、理解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地运用词语、句子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
2.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观察力、理解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视频,介绍文学作品评价的重要性及其使用的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步骤二:学生自读(1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六下第四单元课文《莫愁湖底春如海》,并在文本后面的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评价活动。
步骤三:集体讨论(15分钟)学生依照不同的评价标准,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评价各自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看法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评价标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步骤四:撰写小结(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主题和观点,撰写一篇小作文,对自己所阅读的文学作品做出评价。
教师在这个环节耐心指导学生如何流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更好的使用评价标准。
步骤五:汇报讨论(10分钟)学生将自己撰写的小作文进行汇报、交流和对比,促进学生对写作技能的不断提升。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在家中对自己所阅读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并写出对应的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和进步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用词语、句子对文学作品作出评价的技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并且能够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练习4》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 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获得的知识来回答?(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
(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3)试着说出他们的意思。
3、教学第三部分(1)教师由上一部分的教学到导入俗语的地域性。
(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的俗语。
(3)指名说一说。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
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子音。
(3)同位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1)指名读,集体练习读(2)集体一齐背诵,指名背。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习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习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三题1、指导。
(1)指名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连的字相差大(5)教师重点指导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2)学生仿写。
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练习4》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生活知识类文章的主旨,并做到独立完成相关思考题。
2.能够准确辨认语言中的节奏、韵律、声调,尝试加入适当的语音节奏和韵律的演绎中。
教学内容《练习4》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植物为生物圈提供的各种重要作用,内容涉及到了生物学、生态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相关细节。
2.辨认语言中的节奏、韵律和声调。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生物学、生态学和自然科学等复杂概念的含义。
2.演绎语言中的节奏、韵律和声调,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1.导入:给学生呈现一些有关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身边的绿色植物对于自然和人类的作用,然后带领学生共同讨论。
2.阅读:让学生阅读《练习4》文章,并重点关注生物学、生态学和自然科学等概念。
3.分析:根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程度,进行深度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4.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思考题的练习和讨论。
例如:植物有什么种类?植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种植植物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5.发挥:在课堂上进行合唱、演讲和类似活动,以展示语言韵律和节奏的演绎模式。
教学建议1.在给学生复杂概念解释时,可以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2.在演绎语言节奏和韵律时,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如音乐、朗诵等。
总结《练习4》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一篇理论性比较强的生活知识类文章,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演讲能力,是我们教师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如果通过引导和辅导可以在学生们身上取得一定的成效,就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其他难点知识,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国标苏教六下练习4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本节课我将以国标苏教六下练习4为主题,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练习4中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掌握练习4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学会观察事物,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表达和沟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卡片、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文具、小组合作手册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一段动画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动画片中的情景。
引导学生用练习4中的生字词进行表达,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研究。
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含义、用法和组词。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大家共同学习。
3. 游戏环节(10分钟)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练习4中的生字词。
例如,开展“生字词接龙”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4中的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解答。
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分享学习心得。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如写一篇小作文。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掌握练习4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难点:学会观察事物,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表达和沟通。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 4一、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弄懂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并能学以致用。
2、诵读与感悟:通过《古今贤文(真理篇)》的学习,明白真理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人们前进道路上的阶梯,明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3、写好钢笔字:训练学生写好硬笔行楷字,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4、口语交际:漫话奇思妙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奇妙幻想,并能勇敢、流畅地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5、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语文与生活三、教学难点:口语交际四、教具准备:小黑板五、教学时间:三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选择正确的解释1、审题2、出示句子:学习历史的意义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鉴往知来”。
3、仔细读一读,讨论这句话的意思4、出示“鉴”的五种解释,指名读这五种解释,并能边读边联系刚才对那句话的理解,来辨别确定“鉴往知来”的“鉴”字最合理的解释。
5、交流,说一说自己选择、确定义项的思考过程,体会到:选择义项需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二、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准确理解加点字的意思1、默读要求,明确目标2、自由读这几句话,遇到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注出读音,讨论对这几句话的理解3、借助字典查出这些带点字的多种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理解,选择其中最恰当的一种解释。
4、交流反馈三、运用这种方法,预习课文,弄清不理解的字或词1、审题2、预习15课,在初步阅读后,提出不理解的字词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正确理解生字词的意思4、交流小结第二课时一、诵读与感悟1、审题2、自读文章,借助字典解决生字和不理解的成语3、指名朗读,要求读准、读流利。
4、讨论文章的意思5、理解意思后,小组比赛朗读,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最有感情6、反复诵读,练习背诵7、检查反馈二、写好钢笔字1、审题2、指名读一读这段文字3、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画结构及整体上的行楷的运笔特点,一气呵成第三课时一、口语交际1、数学家高斯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左中右结构:澈 品字形结构:晶 独体字:幽凹甩垂世丫练习4教学目标:1. 正确抄写汉字,写得匀称,能用音序和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确定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 能读背两条格言,大致理解意思,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3. 改正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的病句。
4. 阅读短文,能指出画面上哪些景物使人产生联想。
教学重点:练习第2、3、4、5题。
教学难点:第4、5题。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抄写汉字,完成练习1。
2. 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完成练习2。
3. 学习两条格言,完成练习3。
二、教学过程1. 指导练习第1题。
(1) 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 把这些字进行结构归类:左右结构:颐拜 上下结构:荡聚 全包围结构:园(3) 说一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4) 要注意不同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位置不同,要写得匀称。
写一写,同桌互相评比。
2. 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检查、校对、订正。
3.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读格言。
(3)教师讲解这两条格言的意思。
(4)让学生熟读。
(5)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这两条格言的意思。
(6)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修改病句,完成练习第4题。
2.阅读短文,指出画上的哪些景物使人产生联想,完成练习第5题。
教学过程:1.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明白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校对,订正。
2.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读课后问题。
(3)带着问题自学短文,尝试独立回答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
(5)齐读有关词句。
高效能学习的十大学习方法方法一:R标激励法成就大才的必备素质就是远大志向,明确日标,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百折不挠。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高歌,战胜各科学习困难,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日常学习中勤奋苦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面对学习中上的挫折,百折不挠,勇往宜前,并掌握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理想彼岸。
《练习4》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体会词义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2、诵读积累由成语、名言组成的古今贤文(真理篇)。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通过口语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奇妙幻想,并能勇敢、流畅地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和评议,强化训练效果。
5、继续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古今贤文。
理解古今贤文的意思,学会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体会词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大胆猜测和奇妙幻想,并能勇敢、流畅地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点明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我们都学习完了,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练习4,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悟生活。
二、学习“语文与生活”1、学习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有一次,查大敬在书上看到了这么一句话:“学习历史的意义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鉴往知来’。
”他不知道“鉴”字在这儿当什么讲,就去查字典。
可字典上“鉴”字竟有五种解释。
(出示“鉴”的五种解释。
)究竟取哪一个解释呢?他不清楚。
你觉得该取哪个解释呢?(2)生自读五种解释,思考选项。
(3)出示:“学习历史的意义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鉴往知来’。
”让学生仔细读一读。
(4)引导学生讨论这句话的意思。
(5)引导学生再读五种解释,联系刚才对这句话的理解,来辨别、确定“鉴往知来”的“鉴”字最合理的解释。
最后引导学生将所选义项带进去读一读。
(6)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选择、确定义项的思考过程。
(7)教师小结:选择义项不仅要查字典,还需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践。
2、学习第二部分。
(1)先引导学生默读这几句话,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标出读音。
再指名读,集体正音。
(2)小组讨论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3)小组合作查字典,查出这些带点字的多种解释,再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理解,选择其中最恰当的一种解释。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练习4》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读、理解并默写课文。
2.掌握课文语言特点,向同学介绍学习体会。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掌握课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将语言特点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准备:课文P43,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黑板、彩笔、课件,PPT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5分钟)1.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询问学生今天是否完成预习。
2.展示全课的学习目标及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什么、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达成学生“知道学什么,学以致用”的效果;3.通过心理疏导引导学生们的心境放松,调整情感状态,建立快乐学习的氛围。
二、新课学习(40分钟)Step1:预读课文请学生自读,白话理解课文,理解课文主题。
引导学生读懂或默写课文,并感受其中的情感。
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身的诉求、理解自己的题意。
Step2:合作探究1. 阅读课文 P43,有学生模仿明月睡着了吗?2. 如何模仿?为什么这样模仿可以快速地入眠?3.理解课文语言,并找出语言特点。
Step3:语言点剖析1.简析重点语句结构,并逐句解析语言特点。
2.让学生总结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如“反复”,“对照”,以及使用复数第一人称等。
Step4:写作练习1.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特点,写一篇白话文体的心情日记。
2.检查核对,让部分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三、作业布置(5分钟)将作文抄写三遍。
教学反思:通过上节课的“知识结构图的阅读,机智应答”演讲比赛的形式,将学生们的英语阅读、语言思维和公众演讲能力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平和竞争、和谐竞赛中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P43练习是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抛开繁琐、枯燥的压力,把时间、思想、精力都投入到课文学习中,从而掌握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4语文与生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一、查字典的方法1字典是不说话的老师,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好帮手。
同学们最常用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了,要想除掉语文学习上的拦路虎就得经常请教它。
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掌握查字典的方法。
查字典都有哪些方法呢?这些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最常用的查字典方法有三种: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
数一数要查的字有几画,然后翻到《新华字典》检字表后面的“难检字笔画索引”,按照笔画数目去找。
其实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对不对?2、练一练这三种查法什么情况下使用呢?咱们来看看这些例子,这三个字分别用什么查字法好呢?请同桌互相说说看。
像“访”这个字,大家都知道它的读音,想查它的字义,这时候就可以使用拼音查字法。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知道某个字的读音,就可以用拼音查字法。
而第二个字“谬”,有的同学可能拿不准它的读音,但是能确定它的部首一定是“言字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运用部首查字法来找到它。
第三个字是最难的,好多同学既不知道它的读音,又不能确定它的部首,怎么查呢?对,就可以用“数笔画查字法”来查。
赣(难检字)——数笔画查字法同学们,这三种查字法根据自己对所查的字的了解程度来灵活运用。
只要多查,就能熟练掌握,就能加快速度,你语文学习上的拦路虎就会越来越少。
3、看懂解释翻到了这个字,还要能读懂相关的内容才行。
咱们以“访”为例来看看。
望,探问。
文中的波浪线代表“访”,比如“访查”,列举这个词是告诉大家“访查”中的“访”的意思是“向人询问调查”。
注意,“向人询问调查”不是访查这个词的意思,而是“访查”中“访”的意思。
方括号里面的词语在冒号后面有解释,注意,这里是解释这个词的意思了。
比如[访问]的意思就是“有目的地看望,探问”,后面的两个~代表“访问”这个词,字典里用访问组了两个词组:双波浪线代表访问这个词,访问劳动模范、出国访问。
二、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意思1、我们查字典,有时只是为了了解这个字的读音、意思;更多的时候是想弄清楚这个字在词语中,或者是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一一《练习4》教案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方法, 并在预习中加以运用。
2、诵读《古今贤文(真理篇)》,帮助学生诵读、感悟并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
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排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4、练习口语交际。
要求学生对未来作大胆的猜测和想象,并进行口语表达。
5、学写毛笔字。
第一教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 )创设情境:查大敬在阅读时,不知ldquo;鉴往知来rdquo;的ldquo;鉴rdqu o;的意思,就去查字典,结果出现了五种解释,他不知该取哪一种?(2)学生读这段文字。
思考:究竟该取哪一种?又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3)指名回答。
(4)教师简单小结:联系具体的词来确定。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想想句子大致的意思是什么。
(2)学生试着说出加点字的意思。
(可以查字典)(3)学生再读句子,看看哪种解释更适合句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确定词义的方法。
(5)小结: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有时光查字典不行,还要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
3、教学第三部分。
(1)教师提问:预习课文有哪些方法?(2)学生思考并回答。
(3)师生共同小结:在预习课文时,可以用今天学习的这种方法弄懂不理解的字或词。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古今贤文(真理篇)》。
(1)请同学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举句子。
(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大致意思:都是阐发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的。
(4)学生反复诵读。
(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与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读。
(2)鼓励学生说出贤文蕴含的道理,正确而有感情、有节奏地背诵。
(3)拓展(关于古代修身养性的人和事)。
第二教时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学会合作》。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练习四教学目标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选择义项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通过诵读感悟名言,明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训练学生写好硬笔行楷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通过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奇妙幻想,并能勇敢、流畅地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选择义项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通过诵读感悟名言,明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通过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奇妙幻想,并能勇敢、流畅地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教学第一部分。
自读引语,了解练习要求。
重点引导读"学习历史的意义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鉴往知来'。
学生讨论这句话的意思,并交流。
出示"鉴"的五种解释,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最合理的解释,并将所选的义项带进句子读一读。
说说自己选择、确定义项的思考过程。
教学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这几句话,查字典,认识生字。
讨论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种解释。
教学第三部分。
自读第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用这种方法弄懂不理解的字或词。
师生评议,师小结。
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诵读名言。
自读,借助字典解决生字和不理解的成语。
检查阅读,纠正字音。
比赛朗读。
讨论文章的意思,交流。
积累。
练习背诵。
集体练读、练背。
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指导。
读这段话,指出出处--《烟台的海》。
引导读帖。
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练习。
生描红。
师巡视、指导。
师小结。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审题。
启发谈话。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正是有了奇思妙想,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
同学们,面对未来,你们一定有过许多大胆的猜测和奇妙的幻想。
原意把你的奇思妙想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4》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4》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学【语文与生活】
解读:
课标中明确指出:第三学段(5---6年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联
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教学建议:
(一)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解释::
鉴jiàn
1、古代的镜子。
2、照,映照。
3、可以使人警戒或仿效的事。
4、观察,审视。
5、用在书信开头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选择:
鉴往知来(4)
在解决书上的问题后,适当扩展:
A借鉴(3)前车之鉴(3)光可鉴人(2)
鉴别(4)台鉴(5)半亩方塘一鉴开(1)
①初读《天游峰的扫路人》,快速地进行字词的质疑。
②引导学生用上面以学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结合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师总结,形成自学方法。
作业布置:
“返老还童”中“还”的意思(①交给原主②回报③恢复)
“熟”字的意思有(1)果实等完全长成(2)熟练(3)程度深。
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意思组词并造句。
教学【诵读与感悟】
解读:
真理篇《古今贤文》告诉我们生活、学习的道理。
全文语言风格鲜明,大多数都是对仗句式,长短相间,读来琅琅上口,既有典雅
含蓄的名言警句,又有朴素直率的俗语格言,集古今语言之精华,
展中华文字之神韵,真不愧是汉语言文学中绚丽而多彩的瑰宝。
学
生学习这样的文章,不但能丰富语汇,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语文素养,具有智育作用,而且每一句都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令人终身
受惠,还具有德育作用,因此这是一篇融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
好文章,教学中应体现以下三点基本理念:1、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
3、加深课内
外联系,适度拓展。
教学建议:
(一)多管齐下,理解含义。
2.小组合作,探究文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引导学生把已
经理解的句子和小组中的伙伴共享,把不懂的提出来和大家探讨,
这样可使学生之间有机会相互帮助,既能获得同伴的创新信息,又
可促使多方位互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古今贤文(合作篇)
人心齐,泰山移。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水涨船高,柴多火旺。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
扯断。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知已知彼,将心比心。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君子之交淡
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古今贤文(劝学篇)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古今贤文(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
故知。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古今贤文(环保篇)
环保环境,人人有责。
树木成阴,空气清新。
绿了大地,润了人心。
功在当代,造福子孙。
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
治山治水不
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古今贤文(志向篇)
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
鸟要紧的是
翅膀,人要紧的是理想。
胸无理想,枉活一世。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虎瘦友心在,人穷志不穷。
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
有志周行天下,无志寸步难行。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
般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艰险。
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
见异思迁,土堆难翻;专心致志,高峰能攀。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实践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实现理想的翅膀。
不学杨柳随风摆,要学青松立山冈。
作业布置:
摘抄名言,进行课外拓展。
教学【口语交际】
解读:
作为这次口语交际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首先要明白合作学习不等于简单的小组学习,所以教学时可不让学生们拘泥于固定的座位,而是放手让他们在教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