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9讲 启蒙运动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4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祝你学习进步学习愉快课时作业39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它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
对该艺术思潮判断准确的是( B ) A.主要源于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B.作品成功与否取决于与对象的酷似程度C.荷兰的凡·高是该思潮的著名代表之一D.它的主要特征是源于传统而又反对传统解析: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与物体是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这是现实主义文学。
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典型再现社会现实,故B项正确;凡·高是后期印象画派的典型代表,故C项错误;D项表述本身矛盾,可能符合浪漫主义文学,故D项错误。
2.(2019·河南安阳模拟)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样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
巴尔扎克也说他自己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
由此可见,二者的作品( D )A.创作方法有同一性B.取材来源十分广泛C.真实反映社会现实D.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根据材料“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样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
巴尔扎克也说他自己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可知,两人的文学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D项正确。
3.(2019·安徽六校联考)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与此创作风格相同的是( D )A.《百年孤独》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人间喜剧》D.《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解析:据材料“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可知题干的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属于革命现实主义,故B项错误;《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故C项错误;《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属于浪漫主义,故D 项正确。
课时作业39 启蒙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信阳市模拟]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相信,存在着牛顿所证实的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都受到理性的检验。
据此可知,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 )A.根源于牛顿创建的经典力学体系B.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双重觉醒C.有助于构建近代社会的政治蓝图D.带来了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2.[贺州市联考]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深感自己对社会、对他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对自身的力量也充满自信。
下列各项对上述“责任”和“力量”表述正确的是( )A.复兴古罗马的法律,资本主义发达B.法国成为欧洲霸主,法国人民支持C.构建未来美好社会,人的理性精神D.抢夺海外的殖民地,法国军力强大3.[北海市模拟]上帝按照理性法则创造了世界后就不再插手世界的事务,让世界按照自然规律(即理性法则)来运行。
上帝是一个“不在家的主人”,促进现世的道德和幸福是基督教的首要之义。
该观点( ) A.提倡以自然理性为基础的宗教观B.否定了“神创论”和基督教信仰C.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基本主张D.反映了宗教改革新教理论的形成4.[德阳市模拟]有启蒙思想家认为,可以把思想中的理性(秩序、规则)当作自然中的理性(规律、法则),认为自然中的理性是社会生活和道德生活的指南,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所描绘的数理世界井然有序。
科学理性给黑暗的自然带来了清明的规律,在社会政治领域,也应该有同样的规律。
由此可见,启蒙运动( )A.脱胎于近代的科学革命B.运用了科学精神和方法C.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形成D.摆脱了神学思想的束缚5.[自贡市联考]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并运用这些定律把星星、地球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他建构的世界内,并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能够被认识。
第3讲 启蒙运动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背景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
2.近代科学的兴起。
3.新航路的开辟。
4.英法等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概况1.时间:17-18世纪。
2.范围:从英、法开始,扩展到德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
3.历程⎩⎨⎧117世纪时,在□01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218世纪中叶在□02法国进入高潮。
4.指导思想: 理性主义⎩⎨⎧1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是人的“□03理性”。
2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04科学、自由和平等。
5.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 代表及主张 人物 主要思想霍布斯 主张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保护人民的公共权利洛克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人民版)伏尔泰自由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但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反对君主专制,却又赞成“□01开明专制” 孟德斯鸠提出□02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卢梭□03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认为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康德思想自由;□04人非工具,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法律范围内的自由1.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人民版)(1)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
(2)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
(3)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也就是要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2.启蒙运动的影响(1)欧洲⎩⎨⎧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01封建专制统治。
②为□02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世界⎩⎪⎨⎪⎧①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39讲欧洲启蒙运动A组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时间:20分钟分值:42分题组启蒙运动1.“受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启发,法国政府在1795年用十进制的简便的米制取代了各地区不统一的度量衡。
对革命的信徒来说,共和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在这个新时期内,科学压倒了迷信和愚昧。
全国通用一种度量衡,法国就将更接近一个‘不可分裂’的共和国。
……米制很快被科学家们广为接受。
但是法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坚持用原来的度量衡。
”材料表明( )A.理性主义使政权得到巩固B.科学方法对知识阶层影响较大C.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D.追求理性已成为社会共识2.青年毛泽东说,“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
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的相同点是( )A.重建人的哲学B.都源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验C.都追求自由平等D.都强调感性认识3.“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倡导思想自由B.批判神权统治C.鼓吹人性解放D.构建民权政府4.某一时期,学者们强调分析与研究,在探讨不同因素对制度发展的影响时,还应努力找出这些影响背后的规律和因果关系。
这最可能是哪个时期学者思考的方向( )A.中世纪B.文艺复兴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5.“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该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6.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单元优化提升一、古希腊与古罗马两种文明的差异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拓展方式古希腊通过海外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来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古罗马通过战争扩张疆域,在继承古希腊文明、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国家组织形式古希腊实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古罗马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建立起统一的帝国政治体制古希腊实行主权在民和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古罗马初期实行贵族共和制,随着对外扩张逐渐转变为帝制政治文明贡献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罗马法是世界上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现代法律的基础[针对训练——对接48分选择题]1.(2020·广东六校高三联考)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反映了()A.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C.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解析:选A。
材料“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反映的是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面的渗透,故A项正确。
2.(2020·皖南八校联考)罗马法的“取得时效”制度是指持续占有使用他人之物,经过法定期间而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
根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取得时效”的使用人必须是罗马市民,外邦人不得适用。
这一规定表明()A.贵族掌握了财产特权B.罗马帝国排斥外来民族C.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权D.万民法具有较高实用性解析:选C。
通过题干中“持续占有使用他人之物,经过法定期间而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可知,《十二铜表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故C项正确;根据题干中“‘取得时效’的使用人必须是罗马市民”可以得出罗马的平民也可以得到保护,不能推出贵族掌握财产特权,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故B项错误;万民法颁布于罗马帝国时期,故D项错误。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9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9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9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的全部内容。
第39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四,33)《九十五条论纲》:所以他们进入天堂,要靠经历许多艰难,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证。
据此可以推断材料()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B.打破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D.主张因信称义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人的宗教得救方式,没有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他们进入天堂”,说明还没有摆脱宗教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的宗教得救方式,没有体现世俗权力与教权的关系,故C项错误;《九十五条论纲》强调“进入天堂,要靠经历许多艰难,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证”,也就是个人的努力要高于别人的保证,符合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故D项正确.2.(2017·黑龙江哈三中四模,33)“受到新教冲击,天主教岌岌可危,面对强大的冲击波,天主教几乎要崩溃。
这时,天主教开始进行自我更新,这叫‘反宗教改革'。
”这客观上导致()A.天主教统治地位动摇B.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C.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D.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答案B解析反宗教改革是由天主教会推动的,是为了巩固天主教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天主教反宗教改革重要举措之一是扩大海外传教,明末清初,利玛窦、南怀仁、徐日升等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欧洲的数学、地理学、天文学等知识,也带来了欧洲的音乐,他们同时把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带回欧洲,中西文化交流加强,故B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39 启蒙运动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20·安徽亳州模拟]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之一是 ( ) 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B.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C.封建君主专制的衰落 D.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解析: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人类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故选D。
材料未提及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启蒙运动的关系,A项错误;宗教改革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没有提及“认识自然界的方法”,B项错误;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是封建专制强化,C项错误。
答案:D2.[2020·安徽蚌埠质检]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一个为人尊敬而又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去行善,却无权力去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从中可以看出,伏尔泰主张 ( ) A.剥夺君主统治权 B.推行渐进改革C.培养君主的道德 D.实行分权制衡解析:据材料“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得出伏尔泰主张实行分权制衡,故选D。
据材料“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可知剥夺君主统治权不合题意,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权力的制衡,推行渐进改革不合题意,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权力的制衡,培养君主的道德不合题意,C项错误。
答案:D3.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
这反映了他 ( ) A.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D.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解析:根据材料“治理良好的政府……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自由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故选D。
材料强调“政治自由”,但更强调“渔网”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叙述了“政治自由”,与民主是不同的概念,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自由与法律的关系,C项错误。
夯基练习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下边三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古希腊大理石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
三幅画共同体现了 ( )A.人性的光辉——人性之美B.凝固的永恒——运动之美C.神秘的微笑——艺术之美D.缺憾的静美——爱情之美2.历史上某一运动兴起期间,“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这一运动()A.批判了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B.是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C.使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D.为近现代民主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3.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多数是自然神论者,乐于赞同上帝存在并创造了世界,但坚决认为,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起作用而不加以干涉。
这说明启蒙运动( )A.尚未形成完备思想体系B.认可天主教会干预世俗生活C.彻底否定对上帝的信仰D.理性看待传统的基督教信仰4.14世纪以后,无论是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米兰、罗马,城市中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如大型城市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这一变化说明( )A.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B.宗教改革,封建教会势力被打击C.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D.商品经济发展,完成城市化进程5.以下是某学生所做的知识线索图(箭头表示因果关系),中间空项应该是( )A.价格革命B.《拿破仑法典》C.启蒙运动D.《人权宣言》6.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
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
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7.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8.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
高效作业(三十九) 启蒙运动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9·银川高三统考)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解析“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指的是人性的解放,即追求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反对外在束缚,由此可知,A、B、D三项依旧是外在的对“笼子”的撕裂,而真正要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指的是要约束统治者的权力,也就是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如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共和、三权分立等一系列学说的提出,其目的均在于此,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发展之处,故选C。
答案 C2.(2019·秦皇岛高三调研)“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 B.分权制衡说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说解析天赋人权说宣扬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分权制衡说主张国家权力应当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以保持国家权力间的平衡状态,故B项错误;材料“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如果政府实行暴政,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
故C项正确;一般而言,三权分立制度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排除D项。
答案 C3.(2019·莱芜高三摸底)1749年,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震动欧洲;法国布封《自然史》开始陆续出版;伏尔泰加盟启蒙阵营,变成人们的精神偶像;霍尔巴赫在巴黎开办沙龙,创建启蒙运动的核心基地;狄德罗因为《论盲人书简》被抓进监狱。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4.27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课时提升作业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的观点。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应严格遵守基督教的仪式B.在宗教信仰上应遵循牧师指导C.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D.人们应自觉传播基督教的教义【解析】选C。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故选C项。
2.(xx·深圳调研)德国纽伦堡市的慈善救济观念在16世纪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认为政府应该介入社会救济机构的管理,个人慈善捐助是人世间的善行,与是否拯救自身灵魂无关等。
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推动社会福利改革B.宗教改革带来的世俗化影响C.德意志的统一加强了政府职能D.地理大发现开拓了人们的眼界【解析】选B。
16世纪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民众逐渐从教会的精神束缚中解脱出来,在慈善救济观念方面强调政府的介入和个人慈善捐助,而这些“与是否拯救自身灵魂无关”,表明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生活,体现出世俗化的趋势,故选B。
A、C不符合时间限制;地理大发现与题意无关,排除D。
3.(xx·新郑模拟)法国启蒙思想家毕封说:“大自然之所以能全面发展,所以能够达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完善和辉煌,完全是靠了我们的双手。
”他的这一论点的实质意义是()A.否定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B.揭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C.宣扬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D.号召人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析】选A。
解读题干信息,意思是大自然得以发展是靠人的双手,也就是说明人的劳动创造了世界的美好,故否定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加固训练】(xx·金丽衢十二校一模)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著作《资本主义论丛》中曾经指出,18世纪的欧洲,“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
第39讲启蒙运动一、背景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深入展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二、含义与核心思想1.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2.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三、基本内容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
四、代表人物斯鸠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伏尔泰《哲学通信》强烈反对天主教会;倡导平等、自由;主张法国建立开明君主制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卢梭《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是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代表作品思想影响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启蒙运动中的中国因素……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
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
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吴伟仁《启蒙运动历史研究》核心论点:启蒙运动思想家之所以推崇中国古代的政治,并非完全肯定当时中国制度的先进性,而是出于自身反封建,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五、影响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将人文主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3.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较之人文主义,主要在下列几点有了新的发展:一是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追求,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
人文主义则基本上不涉及整个国家制度。
其次是提高到哲学角度论述问题,而且还不给宗教留下一块阵地,用无神论完全否定了任何宗教与神学。
第39讲欧洲启蒙运动A组2012—2014年高考·基础题组1.(2013某某单科,15,3分)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2.(2013某某基本能力,56,1分)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时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
”“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A.君权神授思想B.基督教思想C.启蒙思想D.马克思主义3.(2012某某文综,20,4分)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右图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A.平等B.自由C.人权D.博爱4.(2012某某单科,13,3分)“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某某、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C.马丁·路德D.伏尔泰5.(2013大纲全国,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
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
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
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
课时作业39 启蒙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1·某某市高三联考]从16世纪下半叶起,英国皇家学会、法兰西科学院等先后成立。
这些科学社团旨在“把先前分散孤立的科学家集合起来以便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帮助”,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
这说明英法两国( )A.政府对科学家的控制加强B.科学开始从某某神学中独立C.科学研究成果领先于世界D.科学研究的组织化和建制化2.[2021·某某市高三模拟]杨奎松在《鬼子来了》一书中说:“欧洲17、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是与欧洲工业革命及其民族国家形成过程基本同步的……更是建立在被13世纪以来接连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某某改革运动和科学革命大大改造过的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基础上的。
”作者认为( )A.某某改革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延续B.民族国家形成是启蒙运动的前提C.文艺复兴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基础D.工业革命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生3.[2021·宿迁市高三联考]17、18世纪以来,一些思想家表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平等、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
这些思想家( )A.以唯心主义的立场否定平等权利B.意在完全摆脱君主和天主教会的统治C.认为个人自由应该服从公共意志D.认可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4.[2021·某某市高三模拟]1670年以后,被称为“一便士大学”的咖啡馆在英国大批出现,成为都市公共舆论自我表达的主要渠道。
启蒙思想家们将在咖啡馆为首的公共领域中讨论所形成的公共意见传达给国家权力机关,对权力机关的公共事务决策产生了影响。
这说明当时英国( )A.技术革新推动经营方式创新B.国民教育体系改革迫在眉睫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政治决策D.思想解放推动某某政治发展5.[2021·某某市高三模拟]启蒙运动时期,狄德罗编撰的《百科全书》所介绍的18世纪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中,农业被列为一种“正当的职业”;重农学派更将农业列为最有特点的三种技艺之一。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达州一诊)有思想家主张把“自主性”还给人类,而且使人认识到自身的力量,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摆脱不成熟状态,更相信社会能够持续不断进步。
这种思想形成于()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解析:选D。
材料“人认识到自身的力量,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摆脱不成熟状态”表明是“理性”,材料“相信社会能够持续不断进步”表明涉及制度改革,“理性”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启蒙运动主张改造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故选D项。
2.(2020·榆林模拟)“……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由此可见()
A.科学与知识的进步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与知识的进步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很多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解析:选A。
从材料“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可知,随着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即理性思维去认识社会,故A项正确。
3.(2020·德州期末)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坚信能够揭示自然的秘密,宇宙自然不是由超
自然的力量支配,是可以认识的。
这说明启蒙运动的重要特点是()
A.推崇理性B.反对专制
C.崇尚自然D.批判教权
解析:选A。
材料“坚信能够揭示自然的秘密,宇宙……是可以认识的”体现了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理性主义,故A项正确。
4.(2020·临沂质检)18世纪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们不只是获取和扩展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捍卫、强化和巩固这种新的思维方式。
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主要着眼于()
A.强调责任意识B.重视科学实证
C.关注理论创新D.反对封建专制
解析:选D。
自中世纪以来,人们的天赋理性一直受到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控制和压抑,启蒙思想家要在批判之中高扬理性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确立起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即反抗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对理性的控制和压抑,即材料中启蒙思想家要求的“捍卫、强化和巩固这种新的思维方式”。
故D项正确。
5.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
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
解析:选C。
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是三权分立,因此,C项正确;权力与权利是有区别的,如果不能区别两者区别或者粗心就容易错选D项;A、B两项是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
6.(2020·桂林、贺州二模)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
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
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解析:选B。
材料中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而伏尔泰则把中国作为理想国度,这是因为二者从不同角度来批判当时欧洲的封建制度,推动启蒙运动发展,故选B项。
7.(2020·深圳模拟) 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共同意志的作用,所以就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
”据此可
知,卢梭意在强调()
A.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B.代议制有其合理性
C.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D.公共意志高于法律
解析:选A。
根据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可知卢梭意在强调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故A项正确。
8.(2020·安阳模拟)在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中,首当其冲被启蒙思想家推上理性的法庭而受到严厉批判的是宗教神学。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
A.打破宗教神学精神枷锁是启迪人智慧的前提
B.宗教神学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敌人
C.宗教神学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
D.教会与君主相互勾结共同维护封建统治
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理性”与“宗教神学”相对立,而宗教神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阻碍,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时期阻碍社会发展的是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题目中并未提到理性的对立面是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宗教神学阻碍理性的原因,并未涉及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20·百校联盟尖子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于当时欧洲的启蒙运动而言,出版自由带来了言论的表达自由。
随着出版的日渐繁荣,各种宣传启蒙思想的书籍、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数量激增,一方面从根本上扭转了神权和君权专制统治之下的知识行于上的等级特权局面,知识向平民化的普及得以实现,启蒙思想开始了向普通民众行于下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启蒙思想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启蒙思想完善的作用。
可以说,由出版自由衍生的广泛意义上的表达自由冲破了欧洲中世纪以来思想传播的桎梏,极大推动了启蒙思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广泛传播,为欧洲、北美,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
——摘编自郑爱龙《近代欧洲
启蒙思想传播的历史考察》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近代西方的出版自由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阐述:近代西方的出版自由给启蒙思想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启蒙思想家可以借出版各类刊物的自由权利,将启蒙思想以各类印刷品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通过各类印刷品传播启蒙思想,不仅使启蒙思想向广大的平民阶层传播,也使启蒙思想越过国界,向世界其他地区或国家传播,从而使启蒙思想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动员性。
示例二
论题:启蒙思想传播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
阐述:启蒙思想家借助出版自由而大量印刷宣传品,使启蒙思想借助于有形的纸质媒介传播到世界各地;启蒙思想的对外传播使启蒙运动超出了一国范围,成为一场世界性的启蒙解放运动,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无论是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是中国的辛亥革命,无不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注: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