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营养需要(上)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64.50 KB
- 文档页数:32
【图文】学前教育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学前教育学》第三章“学前儿童发展与学习”,具体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的基本理论,以及影响学前儿童学习的各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2.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 让学生了解和识别影响学前儿童学习的各种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习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影响学前儿童学习的各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幼儿园教学实践案例,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实践情景引入】案例展示:一位幼儿园教师在教孩子们认识水果,通过实物展示、讲解、互动问答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理论讲解:(1)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影响学前儿童学习的因素。
3. 例题讲解:【例题2】根据学习理论,如何针对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4. 随堂练习:【练习1】列举三个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对教学的影响。
【练习2】分析一个实际教学案例,识别其中影响学前儿童学习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1. 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与学习2. 内容:(1)生理、心理发展特点(2)学习的基本理论(3)影响学前儿童学习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作业2】选取一个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其中教师运用了哪些学习理论,并说明其效果。
2. 答案:【作业1】答案略。
【作业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学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研究动态。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0102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儿童教育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国际性。
定义特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01研究对象02任务主要研究0-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影响因素以及教育策略等。
揭示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儿童教育的原则、方法、手段等,提高教育质量;探讨儿童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发展历程从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再到多元主义的发展历程。
趋势国际化趋势加强,跨文化交流增多;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注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速度非常快,包括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等方面的增长。
身体发育迅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完成更复杂的动作。
运动能力提高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在学前阶段逐渐发育成熟,为儿童感知世界提供了基础。
感觉器官发育学前阶段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如饮食、睡眠、卫生等方面。
健康生活习惯养成认知能力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情感发展丰富学前儿童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包括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达和控制。
语言能力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运用更复杂的词汇和句子。
个性初步形成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开始显现,如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
01020304学前儿童开始理解社会规则、道德标准等社会认知方面的内容。
社会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逐渐丰富,如同情心、责任感等情感的培养。
社会情感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前阶段是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如适应新环境、解决人际冲突等方面。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及教育01制定依据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