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遗传的基本规律讲述
- 格式:doc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8
三大遗传定律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生物个体的遗传特性传递和表达方式。
在遗传学研究的历史中,有三个基本的遗传定律,即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定律和基因遗传定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遗传定律。
1.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这个定律是由奥地利植物学家格雷戈尔·约瑟夫·孟德尔(1822-1884)在1865年提出的,也因此被称为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从豌豆杂交育种实验中得出了以下定律:(1)性状的表现受到两个基因的影响,分别来自父母的一对等位基因(allelomorph)。
(2)一个个体可以包含两种不同的等位基因(一对),它们遗传自父母。
(3)在杂交后代中,等位基因以一定的比例分离,每个个体只会继承一种等位基因(从父母各继承一个)。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揭示了遗传基础和遗传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遗传问题奠定了基础。
2.染色体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定律的提出是基于对一些生物特别是果蝇的观察和实验研究。
染色体遗传定律发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存在,以及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1)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2)同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常常被遗传在一起;(3)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相互独立。
染色体遗传规律提供了关于自由组合的遗传表达以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
3.基因遗传定律基因遗传定律主要是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进行果蝇实验后发现的。
基因遗传定律主要研究如何从基因角度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染色体遗传定律。
摩尔根摸索出了果蝇杂交、选优、因果关系等基本原理,从而提出了基因遗传定律:(1)每个性状都受到特定的基因控制;(2)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交叉过程中常常连锁传递;(3)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并独立遗传。
基因遗传定律的提出,揭示了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基因表达规律在遗传变异和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
1、分离规律
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
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存在的。
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
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2、独立分配规律
独立分配规律(又称自由组合定律) 该定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进一自由组合规律--生物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之一步揭示了多对基因间自由组合的关系,解释了不同基因的独立分配是自然界生物发生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
3、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规律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后,人们以更多的动植物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其中属于两对性状遗传的结果,有的符合独立分配定律,有的不符。
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最后确认所谓不符合独立遗传规律的一些例证,实际上不属独立遗传,而属另一类遗传,即连锁遗传。
于是继孟德尔的两条遗传规律之后,连锁遗传成为遗传学中的第三个遗传规律。
所谓连锁遗传定律,就是
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遗传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_1、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3、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5、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6、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7、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8、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 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 杂种第一代 F2 杂种第二代。
必修2专题三遗传的基本规律考点1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豌豆作为研究对象: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合子,有较明显的相对性状。
人工授粉的方式:去雄(未成熟期)、套袋、人工授粉、套袋过程:首先从一对相对性状研究,进而研究两对相对性状,通过数据统计得出结论。
考点2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1、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生物的性状是指生物的外在特征和生理特性。
表现方式有显性性状(杂交F1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和隐形性状(杂交F1代没有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杂交(X):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测交:待测个体与隐形纯合子相互交配表现型: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
例如高茎与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
例如DD或Dd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
例如D与d,A与a。
2、遗传的分离定律①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高茎×矮茎↓高茎↓自交高茎矮茎3 : 1②对分离现象解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③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④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自由组合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补充:遗传学的解题方法-----乘法定理,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考点3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②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是因为编码跨膜蛋白(CFTR)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所引起的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而且呈线型排列,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孟德尔在豌豆实验中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存在和遗传现象有规律可循,提出了三条遗传规律,分别是:•个体遗传规律:个体从父母分得的遗传因子是一对,其中只有一个因子参与遗传,另一个因子隐性•分离规律:杂交后代第一代被覆盖的性状表现,而第二代中,隐性基因重新组合成为相应的表型•自由组合规律: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染色体上基因之间也自由组合,就算在同一个染色体上也会发生交换,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后来的遗传学家和生物学家也通过实验验证了它的正确性。
2. 基因连锁规律基因连锁规律是基因遗传中的一种规律,指的是多个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存在的串联基因效应,即这些基因在游离染色体的新组合中的联合组合性引起的现象。
基因连锁规律的发现来源于Ångström和 Tjio对眼虫的研究。
他们发现一些形态的随机出现,但分开看后却发现其实是由基因的组合引起的。
基因连锁规律的发现,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基因遗传,同时也为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3. 随机独立规律随机独立规律指的是频率相对比较稳定的在群体中的基因或某种等位基因在自然条件下遵从大数定律而呈现的随机性分布规律。
随机独立规律是基于基因频率变动理论的基本原则,它揭示了群体基因分布的规律和周期。
对于群体基因每一代中的全面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是指染色体上携带并控制着伴性位点的一种遗传规律。
伴性遗传中的伴性位点通常指基因座(基因位点)。
通常出现在X染色体的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伴性连锁基因。
伴性遗传中,母亲为患者的孩子所患的疾病可能在XX和XY两种基因型中出现,而且患病率相对积极。
而伴性基因常常被视为隐性基因,其表现受到染色体性别和其他基因因素的影响,不同基因位点的基因表达不同。
三、遗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影响了生命的发展过程,还决定了生命的后代。
2015-2016学年玉渊潭中学生物会考复习 ---- 遗传的基本规律班级:姓名:一.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Dd、dd)1.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②解释: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注意:杂交和自交可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测交可以验证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紫花和高茎 B.绵羊的长毛和细毛C.小麦的抗锈病和易感锈病 D.猫的长毛和狗的短毛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黑发和卷发B.兔的长毛和短毛C.猫的白毛与蓝眼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3.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B.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D.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4.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A.性状的传递规律B.蛋白质的传递规律C.基因的传递规律D.染色体的传递规律5.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授粉应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6.将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得到的F1代与矮茎豌豆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个体的数量比应是: A.3∶1 B.1∶3 C.2∶1 D.1∶17.孟德尔用高茎和矮茎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主要操作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 性状,图中父本表现为 茎。
(2)孟德尔发现F 1豌豆均为高茎,自交后F 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 。
这种在F 2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 。
(3)孟德尔用F 1豌豆和 豌豆杂交,证明了F 1是杂合子。
8.实验一、实验二是紫茉莉的花色遗传实验,实验三、实验四是豌豆的花色遗传实验。
请回答问题:(1)有人提出 “双亲的遗传物质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就像两种不同颜色的墨水混合在一起”。
此假说 (能、不能)解释实验一的结果。
(2)如果把融合后的遗传物质比作“混合的墨水”,它 (可以、不可以)再分成原来的两种“墨水”。
(3)实验二、实验四中子代的性状出现差异的现象叫做 ,这样的实验结果(支持、不支持)上述假说。
(4)还有人提出“来自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可以掩盖来自另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两者可以像颗粒一样分开独立地传给子代”。
实验三和实验 的结果支持这个假说。
2.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P : 黄圆×绿皱 P :YYRR ×yyrr↓ ↓F 1: 黄圆 F 1: YyRr↓自交 ↓自交F 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 2:Y --R -- yyR -- Y --rr yyrr9 :3 : 3 : 1 9 : 3 : 3 : 1在F 2 代中: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红× 白粉红红 白实验一实验二红× 白红红实验三实验四9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单杂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双杂合子YyRr 共1种×4/169.对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A.4种B.3种C.2种D.1种10.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豌豆为闭花受粉的植物,进行杂交时,需要先在花蕾期除去母本的,待花成熟后再进行。
(2)用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为黄色圆粒,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占F2总数的数量比为________,F2中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3)F1与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进行杂交,可以获得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的后代,其数量比接近1:1:1:1。
3.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1、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
2、精心设计实验(1)取单一变量分析法,(2)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即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定律.3、合理地运用数理统计4、严密的假说演绎。
巧妙地设计了测交方法验证假说.4.孟德尔对遗传学的贡献: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二.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11.人的卷舌和不卷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
某人不能卷舌,其父母都能卷舌,其父母的基因型是A.RR、RRB. RR、RrC. Rr、RrD. Rr、rr12.一只杂合黑毛兔,产生200万精子,这些精子中含有隐性基因的约有A.100万B. 200万C. 50万D. 013.已知豚鼠的黑毛对白毛为显性,一个杂合子豚鼠一次产生10,000个精子,其中含黑毛基因的精子约有:A.10,000个 B.5,000个 C.2,500个 D.500个14.家兔的黑毛对褐毛是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是否是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最好是:A.纯种黑毛兔 B.杂种黑毛兔 C.褐毛兔 D.长毛兔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5.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数是A.2B.4C. 9D. 163.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16.现有矮杆(基因用d表示)抗锈病(基因用T表示)小麦若干,其中纯种ddTT占1/3,让这些矮杆抗锈病小麦自交,则子代中纯种(ddTT)占子代总数的:A.1/4 B.1/3 C.1/2 D.7/1217.若两个杂合子(涉及的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杂交,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子的基因型是:A.AaBb和AA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AABb和AaBB18.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中,与其两个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A.25%B.50%C.75%D.100%19.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男孩。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白化病的概率是20.非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变蓝,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紫红色。
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请分析回答问题:(1)纯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一代植株开花后,取其花粉,加入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蓝色和紫红色花粉的比例约为,原因是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
(2)纯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一代植株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子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为。
若子二代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株。
21.在家蚕遗传中,幼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茧的黄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不同杂交黑蚕黄茧黑蚕白茧淡赤蚕黄茧淡赤蚕白茧一黑蚕黄茧×黑蚕白茧 3 0 1 0二黑蚕黄茧×黑蚕黄茧9 3 3 1三黑蚕黄茧×淡赤蚕白茧 1 1 1 1请回答下列问题:(1)组合一的结果表明茧色的相对性状中色为显性。
(2)组合二的结果表明控制幼蚕体色和茧色的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子的概率为。
(3)若用D、d和B、b分别表示幼蚕体色和茧色的等位基因,组合三中黑蚕黄茧的亲本基因型为,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这种变异来源于。
22.在家蚕遗传中,幼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不同杂交组合杂交组合亲代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黑蚕淡赤蚕一黑蚕×黑蚕 3 1子代亲本组合二黑蚕×淡赤蚕 1 1(1)组合一的子代同时出现黑蚕、淡赤蚕的现象称为,其中色为显性性状。
(2)组合二中,子代出现了数量相近的种表现型,由此推测亲代黑蚕的基因型为,这种杂交方式称为。
23.矮牵牛花的紫色,是由于花瓣细胞中的蓝色和红色两种色素混合而成。
蓝色、红色两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如下:酶①、②、③分别由基因A、B、C控制合成,基因A、B、C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显性基因具有合成酶的功能,隐性基因不能合成酶。
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花瓣颜色为,紫色花瓣植株纯合子的基因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