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2.2 创新永无止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14.50 KB
- 文档页数:3
《创新永无止境》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同感。
2.理解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责任意识:5.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鼓励学生为国家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让学生认识到创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创新的持续性和无限性。
2.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
3.持续推动创新的策略,包括个人、企业和国家层面的措施。
难点:4.引导学生理解创新永无止境的内涵,并转化为个人行动的动力。
5.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和失败时坚持创新的勇气。
6.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创新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明确自己在创新发展中的责任和角色。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创设:展示科技领域不断突破和创新的新闻或视频片段,如新材料的发现、医疗技术的进步等,引导学生思考创新为何永无止境。
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那么,你们认为创新会停止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创新会停止,因为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有的认为创新不会停止,因为人类的需求和科技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创新是一个不断演进、永无止境的过程,它不受时间、空间和领域的限制。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创新永无止境的道理。
2.提问导入:提问学生“你认为创新会停止吗?为什么?” 引出本课时主题。
提问:除了刚才视频中展示的例子,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创新的事物或现象呢?学生可能会提到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电子商务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出现等。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2《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事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对于创新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创新的实践和应用还存在困惑和疑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认识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激发创新思维。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事例,用于教学导入和呈现。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实践活动,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
3.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和材料,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创新案例,如科技创新、社会创新等,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创新的重要性。
然后,老师简要讲解教材内容,强调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具备创新的能力。
4.巩固(5分钟)老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2《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创新的含义、创新的重要性、国家对创新的支持、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品质等方面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创新、理解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在创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点,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提高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创新有一定的恐惧心理,认为创新是一件难以触及的事情,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含义、创新的重要性,掌握国家对创新的支持政策,学会如何培养创新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使学生勇于实践,追求卓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创新的含义、创新的重要性、国家对创新的支持、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品质。
2.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创新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创新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创新案例、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创新案例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创新永无止境。
视频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创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永无止境九年级道德与法制课堂设计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性看待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自觉提高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感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氛围,自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能力目标通过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的学习,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举措;知道人人皆可创新,人人皆能创新;知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知道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教学难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理解创新精神。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未来生活中的科技创新问题设置:创新会让未来生活变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请说说你的创新想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创新强国环节一:科技创新现状阅读感悟: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升空,标志着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中国北斗,闪耀苍穹,引发全球外媒的持续关注。
“静态定位精度将达到厘米级”“壮大了世界卫星导航力量”“全球半数以上国家都在使用”,各大外媒从不同角度聚焦北斗,点赞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合作精神。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的完成是我国科技领域的又一次创新。
问题设置:看完新闻后,有人认为:我国的航天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强国。
你怎么看?教师小结: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一些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也存在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环节二:建设创新型国家1.播放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一系列讲话(提示:指导学生理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必要性,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创新自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2《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命运所系。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创新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会敢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创新这一概念,他们可能从课本、媒体或其他渠道有所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亲身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身边的创新事物,理解创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创新事物,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
2.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创新案例,让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创新的理解和看法。
3.实践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创新事物,亲身体验创新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创新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实践环节的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寻找和体验创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创新案例,如新型的智能家居、共享经济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创新的意义在哪里。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创新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创新之处,以及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命运所系。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身边的创新事物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创新的意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中学到的知识,加深对创新的理解。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提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2《创新永无止境》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创新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内涵和实践意义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认识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探索,追求卓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创新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创新的过程,提高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创新案例,如科技创新、社会创新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创新案例,如我国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创新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简要分析,讨论案例中的创新点及其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创新过程,探讨如何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
4.巩固(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创新的方法和经验。
2.2创新永无止境教学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状况,使学生理性看待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自觉提高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通过介绍我国教育现状,使学生认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探究如何让华为公司走出困境,使学生能够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举措。
重难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
教师准备:1.准备教学情景幻灯片。
2.精心备课。
学生准备:1.搜集我国在近两年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材料。
2.了解华为公司被四次制裁的事件2.预习新课。
一、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视频《华为手机的发展历程》,华为手机的发展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创新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创新永无止境。
二、新课讲授教学活动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教师提问:上一框我们学习创新改变生活的时候提到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这里提到科技创新是核心,为什么呢?提到科技,不得不提当今世界,各国都在抢夺5G控制权。
那么,什么是5G呢?5G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极致业务体验,更解决人与物、物与物通信问题,满足移动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等物联网应用需求。
未来,你身边几乎所有能看见的东西,都会被连接起来,即使身处千里之外,一样能掌控一切。
5G技术的竞争不光是经济和技术竞争,也有军事方面因素,甚至对所谓的情报和国家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
最终,5G将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行业各领域,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时代,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都以科技为基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创新如此重要,那我国的科技现状如何呢?上课之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近些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重大成就,下面就请同学们为我们介绍我国居世界前沿的中国技术。
思考问题:听完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我国取得如此多的科技成就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国在尖端科技和创新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创新永无止境》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第2课时创新永无止境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类终将使电脑智能化且使其远胜人脑。
”(陆奇)从可以跟你聊天的“小冰”到能帮你开电视的智能音箱;从机器翻译到智能教育;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已经全面走入人类的生活,广泛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
思考: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总结:创新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创新永无止境。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创新强国(一)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1.思考:认真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2.师生总结:(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1.材料呈现: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思考:怎样“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3.师生总结:(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2 创新永无止境教案
2、提出问题: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创新之国家力量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1-24,
思考:
建设创新型国家,党和政府如何做?
2、展示链接资料:科技发展大事记和科技发展成果
思考:伴随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科技发展成就硕果累累说明了什么?
师结:谋未来就要谋创新。
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3、展示任正非事例,引导学生思考:
你同意任正非的话吗?为什么?
师结: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展示我国芯片发展之痛,思考:
怎样才能“芯”想事成?
师结: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5、展示国家为推动科技创新采取的各项举措,引导学生思考:
国家的这些举措,对推动创新发展有何意义?
师结: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三、创新之企业力量
1、展示面对美国制裁,华为和中兴公司的不同结果,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思考引起不同的原因?
2、观看视频《马化腾谈美国制裁带来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
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师结: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四、创新之人民力量
1、各抒己见:有同学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企业和科学家的事,跟
其他人无关,你认为呢?
师结: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2、观看董明珠事例,思考:
董明珠克服困难研制芯片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这种精神有哪些具体表现?
3、事例展示:华为三星专利之争,思考:
华为和三星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师结: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总结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