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专题27中国地域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337.50 KB
- 文档页数:12
小学地理地域文化知识点总结地理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其涉及到地域文化的知识也是不可忽视的。
了解地域文化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不同地区的特点。
本文将对小学地理地域文化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的地域文化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地域文化在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地域文化多样独特,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特色。
1. 北方的地域文化特点北方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因此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如包子、饺子等。
北方还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如京剧、评剧等。
此外,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安门等。
2. 南方的地域文化特点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因此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以米饭为主,如粤菜、闽菜等。
南方地区还有着丰富的水乡文化,如苏州、杭州等地的古镇和园林。
3. 西南的地域文化特点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多山,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
西南地区有着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藏戏等。
4. 西北的地域文化特点西北地区地势高原,气候干燥,因此西北人的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如泡馍、羊肉串等。
西北地区还有着丰富的古代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等。
二、世界各地的地域文化除了中国,世界各地也有着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了解这些文化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1. 印度的地域文化特点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也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发源地。
印度的地域文化表现在宗教、风俗、民族服饰等方面。
印度的宗教多样化,以印度教和佛教为主,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印度的民族服饰色彩斑斓,独具特色。
2. 巴西的地域文化特点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
巴西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文化,如桑巴舞和博萨诺瓦音乐等。
此外,巴西还以足球文化而闻名,足球在巴西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
3. 日本的地域文化特点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域文化独特而鲜明。
中国地域文化【学习内容】中国地域文化景观【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景观。
2.了解中国地域文化区。
【学习重难点】1.了解文化景观。
2.中国地域文化区的了解。
【学习过程】1.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人类利用自然所形成的地表文化现象复合体。
2.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景观(1)东北黑土文化位于:特点:(2)华北平原文化位于:特点:(3)黄土高原文化位于:特点:(4)内蒙古草原文化位于:特点:(5)新疆荒漠-绿洲文化位于:特点:(6)青藏高原文化位于:特点:(7)四川盆地文化位于:特点:(8)云贵高原文化位于:特点:(9)江南水乡文化位于:特点:(10)华南沿海文化位于:特点:练习(1)江南水乡文化的自然景观有哪些?答:江南水乡自然景观为平原、丘陵、水乡泽国。
(2)江南水乡农业以种植、、、、等为特色。
答案:稻、橘、插、桑、竹中国地域文化【学习内容】海派文化【学习目标】1.了解海派文化的产生及概念。
2.了解海派文化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了解海派文化的产生及概念。
2.了解海派文化的特点。
【学习过程】1.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源自上海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积淀。
2.海派文化的特点海派文化以开放、多元、大众、文明、诚信、时尚、创新、变革为标志。
亦古意亦、亦中亦洋,在地域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反映了上海的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
3.练习(1)海派文化被提升成一种精神,即?答:海派精神。
(2)海派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海的建筑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交融、风格独特的“世界建筑博览会”;(2)上海的舞台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形成了本乡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3)上海的音乐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由乡土气息浓烈的“紫竹调”,吹来了喜气洋洋的“广东音乐”、喧腾激越的“欢庆锣鼓”、回肠荡气的“二泉映月”,以及来自欧美的交响乐、铜管乐、管弦乐;(4)上海的书画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传承、光大了传统中国书画的风骨,出现了被称为“海派”的“海上画派”,而且使发源于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来自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的油画艺术在这里留下了“神秘的微笑”。
文化名称地点与环境农业和饮食建筑文艺其他东北黑土文化温带森林草原地区黑土 饮食多杂粮传统民居为泥草房和泥瓦房泼辣幽默的东北二人转孕育了早期的渔猎文化和黑土农耕文化 棉、皮服装华北平原文化温带阔叶林地区小麦、棉花、苹果、梨、柿四合院式方整院落受儒家文化影响 京剧、评剧黄土高原文化华北、西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农牧业交错地带的黄土高原地区农牧业交错 面食和肉食为主喜酸窑洞音调高亢的秦腔和信天游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文化底蕴深厚 汉族、回族等民族混居内蒙古草原文化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畜牧业为主 饮食以肉、奶、面为主蒙古包悠扬的马头琴 豪放的那达慕节庆服饰:蒙古袍新疆荒漠-绿洲文化温带荒漠和半荒漠地区 自然景观以雪山、戈壁、绿洲为主畜牧业、绿洲农业、果业为主 尤其以优质棉花和甘甜的瓜果著称 肉、奶、面为主,喜茶维吾尔族的开敞式平顶房(阿以旺) 哈萨克族的毡房坎儿井、清真寺鲜艳的民族服饰和欢快的民族歌舞建筑特点·:便于通风和晾晒青藏高原文化海拔高、气温低、日照长、辐射强、温差大种植青稞和放牧牦牛、藏绵羊 饮食以糌粑、酥油茶、青稞酒、牦牛奶平顶方整的石砌碉房 金碧辉煌的喇嘛寺庙高亢嘹亮的高原民歌 五体投地的宗教礼拜被称为“世界屋脊” 适应昼夜温差的掉袖藏袍 横纹多彩的藏族女装四川盆地文化·亚热带季风 湿度大 云雾多 日照少 山地多 突然呈紫色 地形闭塞 人口密集种植水稻、小麦 饮食以麻辣著称吊脚楼摆龙门阵 川剧(泼辣的性格)巴蜀文化 生活富足 人多地少的生存环境造就四川人民吃苦耐劳的平直云贵高原文化多高山峡谷,岩溶地貌广泛发育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未知傣族的竹楼 侗族的鼓楼多姿多彩的民族都市和民族歌舞烟、酒、茶在全国享有盛名江南水乡文化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自然景观为平原、丘陵、水乡泽国种植稻、橘、茶、桑、竹 擅长精耕细作 饮食以大米、蔬菜、鱼类为主白墙黑檐的楼房江南丝竹、评弹、越剧等音乐戏曲以及工艺美术、园林建筑 精巧灵秀的风格汉族聚居区华南沿海文化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地区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干湿季分明一年三熟 以水稻和荔枝、香蕉、椰子、橡胶等热带果林的种植为主 米食为主竹楼崇尚海神、敬奉妈祖汉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聚居区。
专题27中国地域文化教学设计“中国地域文化”是上海高中地理二期课改中新增内容,由“中国地域文化景观”和“海派文化”两个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文化景观的概念、中国十大地域文化区、海派文化等教学任务,与前“文化与地域”、“世界地域文化”的教学相比体现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贴近生活的教学特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阅读和收集有关资料:能借助中国地域十大景观文化区图,从地理位置、气候等地理环境要素和历史发展分析中国地域十大景观文化区的特点、差异和形成的原因,进一步形成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理解海派文化的含义和宏扬海派精神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域文化区”图,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事例和资料,同时结合课本内容,通过猜一猜、看一看、听一听、议一议等教学活动,认识中国十大地域文化区的特点和差异,通过比较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了解海派文化的精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中国地域文化景观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祖国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海派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主人翁精神。
二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十大地域文化区难点:如何帮助和指导学生读图和收集资料,结合已有的知识分析地理事项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最终形成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教学活动:导入新课:教师提问:1:中国最北、最南、最西、最东的疆界分别是什么?2:中国陆地面积占世界第几位?世界古代主要文明中心分别有那些?3:中国的民族有几个?(通过一些常识和已学的知识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中国地域文化)投影展示:1:民居2:民族服饰3:剧种。
猜一猜:以下传统民居分别属于什么民族?分布在什么地区?看一看、听一听、猜一猜:以下地方代表文艺分别是什么剧种?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看一看、猜一猜:以下民族服装分别属于什么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通过看一看、猜一猜、听一听等教学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的热情)投影展示:中国十大地域文化区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和识记东北黑土文化区等十大地域文化区的分布。
中国地域文化一、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
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
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二、三秦文化:产生于三秦大地的一种地域文化。
“三秦”之称始于秦汉之际,雍王、塞王、翟王三分原秦国疆土,号曰三秦,后衍变为陕西的代称。
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包括今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以及宁夏的南部。
关中地区作为三秦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核心地位,其文化影响时代长久。
三秦文化,从时间上来看,应当包括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从地域上来看,应当是产生在三秦大地的地域文化;从内容上来分析,应当是三秦地区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
三秦文化的特点:以人为主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求真尚礼的厚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趋向。
三、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
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四、三晋文化:产生于三晋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三晋地区在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社会现象,是三晋地区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
三晋文化的地域范围,东至太行山,西至黄河,南以黄河或者汾水为界,北边与草原文化接壤。
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中国十大文化区的名称,并在图上识别其位置。
2.说出中国十大地域文化区的主要特点。
3.能从自然地理角度解释各文化区的民居、服饰、饮食、文化艺术等现象。
过程与方法1.阅读《中国地域文化区》图,写出各中国地域文化区的名称。
2.阅读教材及相关地图、归纳域文化区的主要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地理学习中逐步形成逻辑思维的能力。
2.逐步养成积极思考、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习惯。
3.感悟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文化对环境的依赖性。
4.体会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与重要性,从合作与竞争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环境影响制约下的我国地域文化区的文化特点教学难点:地域文化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三、学情分析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已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已具有一定的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习惯◆已具有同伴合作学习的习惯四、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中国十大地域文化区的名称,各地域文化区的分布,各地域文化区的文化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海派文化的内涵和形成原因。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属于高中地理“地域文化”内容的组成部分。
这部分内容被安排于第二学期靠后部分,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地球自然环境后,进一步认识人文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六、教学工具多媒体、地图册七、教学过程(一)、引入主题:图片欣赏:中国戏曲和民族服饰教师: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生产、饮食、民居、习俗、方言、戏曲等文化方面都体现出各自鲜明的地方特色。
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
(二)新课教学1.教师展示地图———中国地域文化区。
2.教师提出问题:在我国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分布哪些地域文化区?如果沿着陇海——兰新铁路线从东部沿海到新疆乌鲁木齐,依次经过哪些地域文化区?3.教师继续提出问题:我们上海属于哪个地域文化区?我们怎样向别人介绍“江南水乡文化区”的文化特点?第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没有难度,但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分析各地域文化区的特点。
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上海市闵行中学史为勇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中国十大地域文化区的名称及其分布,各地域文化区的文化特点,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属于高中地理“地域文化“内容的最后一部分。
前面已经介绍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世界地域文化,本课时的中国地域文化作为结束部分,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文化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创造的财富,安排在《产业区域与分布》之后,也起到小结与升华的作用。
3.课标要求:水平A实践与应用要求:搜集、阅读不同地域文化的资料,比较地域文化的差异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中国十大文化区的名称,并在图上识别其位置。
②能说出中国十大地域文化区的主要特点。
③能根据图表,归纳出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方法与过程:①阅读《中国地域文化区》图,能说出文化区的名称。
②阅读教材、填表归纳十大地域文化区的主要特点。
③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对文化区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遵循自然的规律,辩证地看待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②尊重、包容不同的文明。
【背景思想】本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前面已涉及到一部分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在电视中已接触到相关知识,学生乐意、也应该加以了解。
依据课本内容、上海市地理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上述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十大地域文化区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化区的影响。
四、教学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问题讨论法: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2、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欣赏民歌《赞歌》,问:这是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音乐?(二)学习新课:师:对于内蒙古,大家都比较熟悉,请介绍你所知道的内蒙古文化。
1.学习内蒙古文化(1)学生交流:我知道的“内蒙古文化”引导学生从农业生产方式,饮食、服饰、民居、娱乐、民俗等方面来研究;(2)归纳内蒙古文化区的特点。
教师出示相关图表,概括学习文化区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一、本设计说明《中国地域文化》是高一地理第八篇《地域文化》最后一个专题,共1课时。
要求学生掌握10个中国地域文化景观突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10个文化景观面面俱到、详细介绍,时间有点紧迫;本专题学生普遍容易理解。
考虑到时间和难易程度,着重对比华北平原文化和江南水乡。
首先,明确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简单分析南北方气候特征差异,引出:气候差异影响文化。
其次,通过衣、食、住、行、艺、言等方面对比江南水乡文化、华北平原文化,并从气候、农业等地理角度分析文化差异的原因。
总结出学习地域文化景观的方法。
然后,要求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形式,自行学习其余八个文化景观,并完成表格。
最后,通过连线配对图片,检验学生自学成果。
本教学设计,参考了高一《地理》第二册教材、《地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
二、学情说明本校为乡镇普通高中,学生旅游的机会较少,因此本课运用大量图片。
本课内容较易理解,因此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自学、教师检验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中国文化区的名称2、能根据气候分析南北文化差异3、知道各文化区典型的传统服饰、饮食习惯、民俗等方法与过程:1、通过图片展示直观感受南北文化差异2、通过南北文化的对比,得出学习文化区的规律3、通过自学掌握中国各文化区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地域文化的学习,理解环境对文化的影响2、通过图片展示,自主学习,感受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地域文化的名称、典型文艺、饮食等2、难点: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的山山水水孕育出精明灵秀之众;广袤粗犷的北方造就出来性格耿直、豪迈爽气之辈。
不仅我国南北方人的性格受到环境的影响,传统服饰、饮食习惯、传统民居、交通工具、文艺、农业生产也无不体现出地域文化差异,诗曰“杏花春雨江南,古道西风冀北”,说的就是地理环境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域文化》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肖梦馨
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内容选自高中地理教材第八篇“地域文化”,专题27“中国地域文化”。
《上海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将本专题的学习要求表述为:○1识记中国地域文化区;○2理解环境对文化区的影响;○3根据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判断所属的文化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帮助学生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某一种文化现象的成因,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在学习本专题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具备分析文化现象成因的知识基础。
但高一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还不成熟,有待通过课堂问题解决进一步引导加强。
对于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如本课主要涉及的中国气候、中国地形的相关区域只是不够明晰,不能清楚地说出中国十大地域文化区对应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征。
学生对各种文化现象本身普遍是感兴趣的,且旅游经历丰富,对很多文化现象耳熟能详。
但对于文化现象的成因普遍没有主动思考过,很难自觉地联系自然环境特点解释文化现象。
因此,学生学习本课积极性高,但区域认知能力偏弱,分析区域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有待加强,需要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其深切体会文化现象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中国地域文化区的名称,并在图上判读其位置
2.根据图文资料,判读某地域文化区的名称、对应的民居、服饰饮食等文化现象
3.通过对不同文化区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于文化保护
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地域文化区的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判断所属文化区,并说明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