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波兰闪击战: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军从西、南、北三路大举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16日,波兰政府逃亡国外,被遗弃的守军和人民进行顽强的抵抗,但落后的波军根本无力与现代化装备的德国战车进行抗衡。
波军节节败退,在德军强大的攻势下,很快便溃不成军。
9月27日,波兰首都华沙失守;9月30日,莫德林要塞投降;至10月2日,残存的零星抵抗被粉碎;波兰灭亡。
至此,波兰历史上最为黑暗、悲惨的时期到来了!在纳粹统治区,厄运与死亡降临到无数的犹太人、知识分子、教士、贵族和抵抗人士的头上。
在苏军占领区,几十万战俘被押往前苏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永远消失在“卡廷”森林……波兰上空的滚滚硝烟,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人类惨剧的帷幕。
睡梦沉沉,“签约”醒来大势已去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攫取了德国政权,这是波兰民族大祸临头的第一个不祥征兆。
而此时的波兰,国家命运掌握在一群目光短浅、毫无远见的“上校”们的手中。
他们头脑僵化,冥顽不灵,使波兰在错综复杂的欧洲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当德国吞并奥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时,鼠目寸光的波兰政府竟趁火打劫,企图趁机参与瓜分,殊不知德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
等到德国正式提出收回但泽(波兰称格但斯克)时,这些“上校”们方才如梦初醒,而此时占领捷克的德军已从北、西、南三方面将波兰包围了起来。
为消灭英、法在中欧的主要盟国波兰,解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提高自己的战略地位,增加军事经济来源和建立进攻前苏联的战略基地,1939年3月21日,德国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割让但泽(格但斯克),并赋予其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的权利。
对于这些无理要求,波兰予以拒绝。
3月2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然后于31日承诺对波兰的安全给予保证。
这使波兰态度更加坚决。
4月3日,德军统帅部颁发《关于武装力量一致准备战争的训令》。
战争之初,德军指挥部为袭击波兰,预先隐蔽地展开了军队部署。
二战欧洲战场十大战役1.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名称:波兰战役地点:波兰参战方:德国、斯洛伐克和苏联对阵波兰结果:德国胜利、二战爆发参战方兵力:德国151万人、波兰100万人伤亡情况:德军伤亡4万多人、波军伤亡20万人主要指挥官:布劳希奇、伦德施泰特1939年9月1日4:40,德军联合其附庸国斯洛伐克的军队入侵波兰。
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
因为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
所有参与的国家都没有估计到这场战争会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前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以及对于之前1921年签订的屈辱的《里加和约》的不满,在1939年9月17日从东面收复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
德军和红军在9月28日在布格河会师。
波兰侵略战大致上在10月6日结束,但是波兰没有向德国或苏联投降。
而且,波兰的流亡政府在盟国组织了一个有力的地下组织。
2.悲情马奇诺――法兰西会战名称:法兰西会战时间:1940年5-6月参战方:德军、法国、英国伤亡情况:德军亡2.7万余人,法军亡8.4万人,英军损失6.8万人法兰西会战是二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于1940年5-6月采取的军事行动。
1940年5月10日,德军发起进攻,对法、比、荷境内的72个机场及纵深目标实施航空突击,并在鹿特丹、海牙实施空降。
在德B集团军群右翼,荷军在德军打击下迅速瓦解,于15日投降;在其左翼,德空降兵于10日凌晨偷袭扼守列日的埃本埃马尔要塞成功,比军防御即告崩溃。
6月5日,德B集团军群突破法军沿索姆河和埃纳河仓促构筑的“魏刚防线”,直逼巴黎。
10日,法政府迁至图尔。
同日,意大利对法、英宣战。
14日,德军占领巴黎。
16日,H.P.贝当接任法国总理。
17日,德军从侧后推进至瑞士边界,法第2、第3集团军群被围。
同日,法政府请求停战,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而法国失去了约2/3的国土,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
波兰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入侵波兰的一次行动,那么你了解波兰战役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波兰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波兰战役的发生经过波兰战役,是德国法西斯铁蹄下的一场快速闪电战,让波兰迅速灭亡。
那么波兰战役的经过是什么呢?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随着一声令下,数千架轰炸机朝波兰境内飞去,波德边境上的数千门大炮齐发。
空中和边境火炮的双重攻击,让波兰瞬间陷入地狱。
在轰炸持续一个小时以后,德军地面装甲部队北、西、西南三面向波兰发起进攻。
波兰被打得猝不及防,唯一的空中力量---500多架飞机,也在德军炮火下在未起飞便被摧毁。
德军在装甲坦克开路下,迅速地突破波军防线,并且每天以50-60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
波军面对德军武装到牙齿的装备,却只能用马刀和长矛向坦克还击。
即使英勇无比,但装备的劣势让波兰军队在瞬间覆灭。
9月3号,英国和法国向德宣战。
分别派出军队,但却“宣而不战”,出现了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观。
与此同时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从西面南面两个方向向维斯瓦河中游前进。
包克上将率领的北路集团军群直入“波兰走廊”。
屈希勒尔带领的第3集团军包抄华沙后方,切断波军后路。
到4日,波军被包围在波兰希维兹以北以及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
9月6日,波军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下令波军撤到维斯瓦河东部,组成维斯瓦河至桑河线防御,然而这已经无济于事。
波兰政府也在当日离开华沙,撤往卢布林。
到7日,南集团军以及占领了波兰的工业重镇罗兹,并且同时攻占了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
切断了“波兹南”军团退路,战领了德军梦寐以求的“波兰走廊”。
隔一天后,北方集团军从北和西北方向开始向华沙方向进攻。
至17日,北方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进军途中扫除了抵抗的波军后,与华沙会师,合围了波兰首都。
而波兰的政府和军队统帅部与16日早已逃亡了罗马尼亚。
正当华沙处于危难之际,苏联又以“波兰政府逃亡,苏波条约”无效的理由,出兵波兰东部,进行所谓的“保护乌克兰的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与德军在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会师,分东西两区占领了波兰。
波兰战役纳粹德国的闪电战1940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了一场近乎毁灭性的进攻,这个战争成为了二战的开端,也被称为波兰战役。
纳粹德国以其运用了一种极为有效的战术,即所谓的“闪电战”,使得波兰军队难以抵挡,不久便被德国占领。
本文将探讨纳粹德国在波兰战役中采用的闪电战战术的详细过程和效果。
第一阶段:波兰的准备不足波兰战役前,波兰军队长期以来担心与德国发生冲突,但对德军的实力似乎心存侥幸。
相比之下,纳粹德国则在军事装备、筹划和战略思维等方面做足了功课。
纳粹德国的军队具备了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如坦克、机枪、战斗轰炸机等。
此外,德国还采取了新颖的装甲战术和机动作战战略,这为他们在波兰战役中的闪电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阶段:德国的闪电战展开9月1日,纳粹德国向波兰境内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德国凭借强大的空军控制了战场的制空权,其战机不断轰炸并瘫痪了波兰的重要交通枢纽。
德军还大规模使用了装甲车辆和坦克,迅速突破了波兰的防线。
这种闪电战战术使得波兰军队措手不及,无法有效抵御德国的进攻。
第三阶段:波兰尝试抵抗尽管波兰军队在装备和战略层面上明显不敌纳粹德国,但他们仍然尽力进行了抵抗。
波兰军队利用自己熟悉的极地地形设置了一系列防线,并采取了游击战等非常规战术,力图消耗德军的实力。
但是,由于德国的快速机动和军事优势,波兰军队的抵抗很快被德国所摧毁。
第四阶段:波兰的投降与影响经过一个月的激烈战斗,波兰军队在1940年9月27日正式投降。
波兰战役的结束标志着纳粹德国闪电战的胜利,也奠定了德国在二战初期的强大地位。
这场战役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震惊和关注,世界各国更加意识到纳粹德国的军事实力和侵略野心。
结论波兰战役中,纳粹德国采用的闪电战战术显示了其在战争中的优势。
德国军队的快速机动、精确打击和空中优势为他们在波兰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同时,波兰军队的不足以及缺乏对德国闪电战战术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在战斗中处于被动和劣势的境地。
二战中的欧洲战场二战(1939年至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暴力程度最高的战争之一。
欧洲是二战的主要战场之一,许多重要的决定和战役都发生在这片大陆上。
本文将探讨二战中欧洲战场的关键事件和重要战役。
1. 波兰战役(1939年):二战的引爆点在二战开始之初,纳粹德国于1939年9月发动了对波兰的入侵,从而引发了全面战争。
纳粹德国的闪电战战术迅速占领了波兰,而波兰的抵抗无力,导致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被德国占领。
这场战役不仅造成了波兰的毁灭,也让全世界意识到了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
2. 法国战役(1940年):闪电战的见证法国战役是二战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它展现了纳粹德国闪电战战术的威力。
德国军队以出人意料的速度攻击法国,绕过了马其诺防线,并最终占领了巴黎。
法国不得不向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大陆的西方部分落入纳粹德国的控制之下。
3. 苏联东线战役(1941年-1945年):反攻与终结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发动了对苏联的入侵,这场战役被称为巴巴罗萨行动。
然而,德军在莫斯科前线遭到了苏联军队的坚决抵抗,而俄罗斯的严寒冬季也降临,使得德军的进攻受到了阻碍。
苏联军队随后展开反攻,并逐渐将德军压退。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军队成功地围困和击败了德军,为二战的转折点。
4. 登陆诺曼底(1944年):盟军反攻欧洲大陆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行动,这一行动被称为诺曼底登陆。
这是二战期间最大的海陆空协同作战行动之一,旨在解放被纳粹占领的法国,并在欧洲大陆展开反攻。
盟军最终在诺曼底建立了桥头堡,并推进到法国内陆,最终在1945年将德国逼入绝境。
5. 柏林战役(1945年):德国的终结柏林战役是二战中最后的重大战役之一,也标志着德国的终结。
盟军自1945年4月开始对柏林进行进攻,苏联红军最终占领了柏林,德国纳粹政权崩溃。
这一战役结束了欧洲的战争,也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欧洲战场是二战中最具影响力和决定性的战场之一。
波兰战役
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
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
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战争意义
法西斯德国为侵略和占领波兰而发动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标志,是大战在西方的第一战。
德波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经过这次战争,原本一个独立的波兰成为了一块任人宰割的蛋糕,而一直执行绥靖政策的英法等国却并没有由此而真正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危险,直到战争在欧洲全面爆发。
波兰独立战争波兰独立战争是指在1918年至1920年期间,波兰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而展开的一系列战斗。
这场战争对于波兰而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标志着波兰重新获得独立的里程碑,也对整个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战争起因、主要战役和国际援助等方面,探讨波兰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
一、战争起因波兰独立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这场战争中,波兰被分割成了三个部分,分别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占领。
然而,随着大战局势的转变,这些帝国的势力开始衰落,为波兰争取独立创造了机会。
二、主要战役1. 菲朗卡起义1918年,波兰独立军事组织菲朗卡在乌克兰地区发动了起义,成为波兰独立战争的开端。
他们在与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冲突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并夺取了重要城市利沃夫。
2. 格利维采战役1919年,波兰军队在与苏维埃俄国红军的战役中,成功夺取了格利维采,并确保了对乌克兰的边界安全。
这场战役提升了波兰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并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独立立场。
3. 比托姆战役1920年,苏联红军进攻波兰,试图将波兰重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然而,在比托姆战役中,波兰军队成功抵抗苏联的进攻,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次胜利不仅挫败了苏联的军事行动,也为波兰的独立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三、国际援助波兰独立战争期间,波兰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援助。
例如,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向波兰提供了军事装备和经济援助。
此外,波兰人民也得到了乌克兰和立陶宛等欧洲邻国的支持,这为他们争取独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战争结果波兰独立战争结束后,波兰成功地恢复了独立,并于1921年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
这次战争的胜利为波兰奠定了现代国家的基础,并为未来的国家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波兰独立战争是波兰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段历史。
这场战争使波兰重新获得了独立,并对整个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本文对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和国际援助等方面的叙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波兰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进而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还原一个真实的波兰战场:姆瓦瓦之战,德国在战场上不占绝对优势1939年的波兰步兵部队伴随着查阅越来越多的资料,杂七麻八工作组的小编发现了一个关于波兰战役很奇怪的现象,第一就是资料较之其他战役,相对匮乏,第二个就是大多数资料在描述该战役的时候,极为不客观,包括小编自己,在写这个专题之前,思想也停留在波兰武备如何落后,停留在波兰军队如何被德国军队有如切瓜砍菜一般的在战场上击溃,停留在波兰骑兵长矛冲击坦克的笑谈之中。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以当时波兰的军事实力,虽然较之德国有一定的差距,但绝不是谣言所描述的那样落后整整一个时代。
而关于骑兵,在整个二战期间,就算是装甲大战略作战的先行者——法西斯德国,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昂贵的机械化兵团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普及。
有关于迅速溃败,有着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大的防御策略的失策,其次波兰国土面积的70%以上都是平原,基本上是无险可守,而德国的突袭、苏联的夹击、英法盟友的背叛,最后证明波兰注定是一颗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棋子。
正在训练的波兰装甲部队扯的有点太远了,回到正题,今天放送的姆瓦瓦战役,发生于1939年9月1日至9月3日,是整个德国侵略波兰的作战行动之中,少有的损失超过波兰方面的战役之一。
而波兰方面的英勇抗击,最大限度的迟缓了德国人的攻击速度,如果历史能够有如果,波兰假如能够得到自己盟友的援助话,那么波兰在战场上也有着翻盘的可能。
但历史也不可能给人们假设的机会,波兰方面的抗争,最终留下的只有血色的悲壮,留下了亡国数年的屈辱。
波兰的骑兵部队在德国突袭波兰之前,波兰的决策者们已经隐隐的觉察到了德国的野心,并最终决定将自己的防御重心西移,制定了为时已晚的“西线计划”,在波兰北部与东普鲁士的边境地带,驻扎了重兵集团——莫德林集团军。
此外为了阻滞德国军队向华沙方向的推进,波兰军队在姆瓦瓦镇的北部地区构筑了一系列的坚固的野战工事。
军犬在波兰军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波兰人远没有料到战争会爆发的如此之快,在其防线还有很多地点没有完工的时候,德国人就发动了突袭,在9月1日中午就突进到了波兰人所构筑的防线之前,依托于自己坚固的工事,莫德林集团麾下的第20步兵师与隶属于北方集团军群第3集团军的第1军展开激战,尽管德国方面占尽了空中优势,还拥有一定数量的装甲车辆,但是直至深夜,德国人的所有冲击都宣告失败,被迫撤回己方阵地。
波兰战役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波兰战役: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以其“闪电战计划”闻名于世。
其中,波兰战役是其计划的重要一环,成为纳粹德国快速扩张势力的起点。
本文将就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以及其在波兰战役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简介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也被称为“布鲁塞尔纲领”,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制定的战略计划。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快速、集中的军事力量,突破敌方防线、迅速占领关键地区,以达到迅速战胜敌人、牢固控制领土的目的。
这一计划深受孙子兵法中的“以少胜多”战略思想的启发,并在战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波兰战役中的闪电战计划运用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展开的军事行动之一,也是闪电战计划在实战中的首次应用。
纳粹德国通过对波兰的迅速攻击,展示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战略执行能力。
以下是希特勒在波兰战役中采取的一些重要战略和战术:1. 谨慎的准备工作希特勒在波兰战役前,充分准备了作战计划、兵力部署以及后勤保障措施。
通过充足的物资储备和对军事装备的提前保养,纳粹德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展现了高度的战斗力和机动性。
2. 突袭式进攻波兰战役中,纳粹德国采取了突袭式进攻的战术。
他们利用空中和装甲部队的优势,迅速突破波兰的防线,从而打乱波兰军队的指挥系统和防守部署。
这种突袭式的战术不仅使纳粹德国能够快速占领战略要点,而且使波兰军队失去了反击的机会。
3. 信息战和心理战纳粹德国在波兰战役中善于运用信息战和心理战手段,通过对波兰境内的广播、传单等媒体进行宣传,瓦解了波兰民众和军队的士气,削弱了其抵抗意志。
4. 敌后战略破坏为了削弱波兰的摇摆政府和抵抗力量,纳粹德国派遣特工进行敌后战略破坏。
他们在波兰各地策动起义、破坏交通设施和关键设施,并与波兰政府进行恶性斗争,进一步加速了波兰政府的溃败。
三、闪电战计划的影响纳粹德国通过波兰战役成功地展示了他们的闪电战计划。
二战中改变历史的八大决定性战役一、波兰闪击战:骑兵对坦克的二战揭幕战性质:波兰一月之内沦丧,二战史序幕由此来开。
时间:1939年9月1日―10月6日。
地点:波兰境内。
对抗方: 英法联军VS德国。
武器对决:骑兵VS坦克。
位于欧洲东部的波兰,东接苏联,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波兰也因此成为了希特勒眼中觊觎的“肥肉”,必欲占领之而后快。
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军集中优势兵力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对波兰进行合围,并首次使用了威力巨大的“闪电战”作战思想,在战争一开始就以绝对优势兵力将波军打的晕头转向。
当时,落后保守的波兰军队几乎不知道外界军事的巨大变迁,更不知道德军所用坦克的强大威力,而是依然故我的停留在骑兵无所不能的时代。
在战场上,波兰以为德军坦克的装甲不过是些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
于是波兰骑兵蜂拥而上,用他们手中的马刀和长矛向德军坦克发起猛攻。
波兰的骑兵部队十分勇敢,他们狂风般席卷而来,马蹄声、喊杀声响成一片。
但是,德军坦克部队的枪炮威力远远超过骑兵。
骑兵们一排一排地倒下去,几乎没有能接近坦克的。
波兰人的确是英勇的,前面的倒下去,后面的又补上来,坦克里的德国人觉得这已不是战场,而是靶场甚至屠场。
看到波兰人没有打算投降的,甚至没有后退的,德国人很开心地一个接一个、一排接一排地去杀。
在德军的强大攻击下,波兰军队迅速溃败。
9月28日,波兰首都华沙守军12万人投降。
10月6日,波军全军覆没,德波战争结束。
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破灭了。
随后,英法等国对德宣战,正式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
评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性在此次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战马的血肉之躯与坦克的钢铁之身的碰撞,是一种落后与先进、愚昧与文明的失衡撞击。
这一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再次昭示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睿智。
二战虽然已经远离我们60年之久,和平与发展亦已成为当今的主题,但是动荡甚至战争的因素一直存在着。
波兰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入侵波兰的一次行动,那么你了解波兰战役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波兰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波兰战役,是德国法西斯铁蹄下的一场快速闪电战,让波兰迅速灭亡。
那么波兰战役的经过是什么呢?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随着一声令下,数千架轰炸机朝波兰境内飞去,波德边境上的数千门大炮齐发。
空中和边境火炮的双重攻击,让波兰瞬间陷入地狱。
在轰炸持续一个小时以后,德军地面装甲部队北、西、西南三面向波兰发起进攻。
波兰被打得猝不及防,唯一的空中力量---500多架飞机,也在德军炮火下在未起飞便被摧毁。
德军在装甲坦克开路下,迅速地突破波军防线,并且每天以50-60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
波军面对德军武装到牙齿的装备,却只能用马刀和长矛向坦克还击。
即使英勇无比,但装备的劣势让波兰军队在瞬间覆灭。
9月3号,英国和法国向德宣战。
分别派出军队,但却“宣而不战”,出现了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观。
与此同时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从西面南面两个方向向维斯瓦河中游前进。
包克上将率领的北路集团军群直入“波兰走廊”。
屈希勒尔带领的第3集团军包抄华沙后方,切断波军后路。
到4日,波军被包围在波兰希维兹以北以及格劳顿兹
以西的森林地区。
9月6日,波军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下令波军撤到维斯瓦河东部,组成维斯瓦河至桑河线防御,然而这已经无济于事。
波兰政府也在当日离开华沙,撤往卢布林。
到7日,南集团军以及占领了波兰的工业重镇罗兹,并且同时攻占了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
切断了“波兹南”军团退路,战领了德军梦寐以求的“波兰走廊”。
隔一天后,北方集团军从北和西北方向开始向华沙方向进攻。
至17日,北方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进军途中扫除了抵抗的波军后,与华沙会师,合围了波兰首都。
而波兰的政府和军队统帅部与16日早已逃亡了罗马尼亚。
正当华沙处于危难之际,苏联又以“波兰政府逃亡,苏波条约”无效的理由,出兵波兰东部,进行所谓的“保护乌克兰的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与德军在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会师,分东西两区占领了波兰。
波兰除华沙外,全部沦陷在苏德的铁蹄下。
根据德军统帅部要求,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炮轰并且进行正面进攻,至26日,德国空军对华沙进行轰炸。
迫于压力,华沙守军司令终向德军第八军团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投降。
29日,莫德林要塞宣告投降。
到10月2日,随着最后一个抵抗城市丁尼亚的投降,波兰全部沦陷。
这就是波兰战役的经过。
波兰战役的影响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是德国法西斯搅乱世界的开端。
那么波兰战役的影响是什么呢?
波兰战役第一个影响是进一步激发了德国的野心。
自希特勒上台
之后,在国内整军备战。
取得捷克的苏台德地区之后,更是大力发展军工业,使德军机械化程度提高,军事实力大增。
与此同时,希特勒重用古德里安等名将,改变了传统军事观念。
以“不宣而战”的闪电战法和大规模机械化军团突袭理论,为战争做好了万全准备。
波兰战役,检验了德军的战斗力,激发德国纳粹扩大战局、侵略世界的野心,进一步扩大了战争的区域和规模。
波兰战役的第二个影响是宣告着英法对德的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
英法两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祸水东引,牺牲东欧小国,对德国法西斯一味地妥协,纵容其势力不断膨胀发展。
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既没有阻止德国的扩张,还将自己拖入了战争中。
波兰战役的第三个影响是为苏德战争的爆发,提供了政治基础。
苏联和德国瓜分完波兰后,两国的防御领土相交,德国无需再进攻通过他国对苏联构成威胁。
为德国“闪击”苏联奠定了基础。
波兰战役的第四个影响是使波兰人民受到了两个大国的欺压。
尤其是苏联,在波兰境内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廷森林屠杀案”,是人类史上黑暗的一页。
波兰战役的第五个影响也是最重要的影响,那就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波兰战役的结果波兰战役是德国法西斯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那么波兰战役的结果如何呢。
波兰战役于1939年9月1日开始,至9月28日波军签署投降协议书,历时28天。
在这场战役中,波军损失20万人,其中死6
万余人,伤13万人,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军俘虏近21.7万人,可谓是损失惨重。
而德军在这场快速战役中,伤亡4万余人,失踪3400余人,以这样一个悬殊的代价,取得了波兰49%的领土。
这是德国的一个大胜利,为德军进一步侵略欧洲各国打了一剂兴奋剂。
波兰战役也是苏联趁火打劫的一个“胜利”,波兰51%的领土被苏联占领,因而苏联将自己的国境防御线推至几百公里。
被两个军事强国的一分为二的波兰无力反抗,政府和军队统帅部,也被迫逃亡至罗马尼亚,开始异国的流亡生涯。
曾经在欧洲大陆较为强大的波兰,在苏德两国的铁蹄下,最终亡国。
英法两国也最终认清了德国法西斯的嘴脸,开始了与德军在战场上的较量。
波兰战役的失败,波兰人民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苏德两国在波兰境内大肆搜刮经济战争物资,屠杀波兰人民。
德军在波兰建造集中营,进行种族甄别和屠杀。
苏联也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卡廷森林屠杀案”,屠杀数万的波兰人民,犯下了及其严重的反人类罪行。
波兰战役的结果,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看清楚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罪行。
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斗争逐渐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