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财经研究》2004.5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系王德发

关键词:SEEA、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可持续、环境核算

论文摘要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扩展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计算绿色GDP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从1986年开始设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88年开始致力于自然资源的核算的研究与实施,但是至今尚未建立起我国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本文旨在根据联合国最新出版的SEEA2003提出的结构、内容、核算方法和环境与经济核算一体化的框架,同时根据我国现行的资源、生态、环境统计的现状,提出建立起与我国现行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联接的SEEA的研究思路和设想。

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核算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核心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与其相关一系列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NI)以及社会总产值等,是衡量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形势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GDP又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实际结果。然而,SNA关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却忽略了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为此,1993年联合国统计署在其修订出版的SNA1993中增加了一个系统核算环境资源存量和资本流量的卫星体系: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s Accounting 简称SEEA)。经过联合统计署和许多国家的研究试算,SEEA的体系逐渐完善,2003年联合国统计署又推出了SEEA的最新版本(以下简称SEEA20031),作为世界各国进行环境与经济核算的范本和指导。作为SNA的附属体系,SEEA2003扩大了SNA1993的核算内容与范围;促进了SNA1993与资源、环境信息直接联系的概念变化;体现了环境因素与SNA 的各个帐户之间的复杂关系,如实物帐户和价值型帐户之间的联系,环境成本的转移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产品更新换代的范围等。

我国从1986年开始设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87年提出初步方案,先后经过10几次讨论与修改,2003年最终形成完善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我国关于资源环境核算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8年首次与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合作,进行了《自然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课题研究。1992年外交部、国家环保局提出的“关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及有关对策的报告”中强调支持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年,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共同编制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在关于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方面,强调建立综合的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并分析了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可能性。

但是至今,尚未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国资源环境核算的研究工作,国家统计局1998年具体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研究课题,其中最关键的是:“中国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的核算模式、核算理论、原则与方法,适合我国客观实际状况的宏观核算总体框架及核算矩阵。

1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s Accounting,纽约2003

鉴于我国进行环境与经济核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本文旨在解读SEEA2003的结构、内容、核算方法和环境与经济核算一体化的框架,同时根据我国现行的资源、生态、环境统计的现状,提出建立起与我国现行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联接的SEEA的研究思路和设想。

一、SEEA的内容及目标

1.SEEA的内容

传统的核算2只是部分地表现了经济运行过程,为了弥补这个不足,SEEA2003对SNA1993进行了补充和扩展。图1阴影部分显示了传统核算的横向供给与需求帐户与纵向资产帐户的重复,反映了资产存量的变化。

在传统核算中,重叠部分由以下因素构成:

(1)资本形成,导致减少固定资产和存货变化。

(2)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的磨损,即固定资本的消耗。

为了消除上述不足,SEEA增加了以下几个有关环境的项目核算:

(1)分离并阐述传统核算中所包含的所有与环境有关的流动和储备,以显示不同的环境保护支出;

(2)扩展出超越经济核算的资产核算部分,以反映环境资产及其变化;

(3)由产业活动、家庭和政府等生产和消费所导致的对自然资产的影响;

环境保护支出也被认为是补偿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即防御性支出。这些花费只能是相当于,而不直接等于核算期间内实际环境保护的费用支出。

图1.SEEA2003:环境资产的流量与存量

资产

期初存量

工业家庭/政府

产品使用

自然资产使用

资产其他变化

2其实,国民经济核算没有传统与非传统之分,为了显示与核算称作传统的核算。

=

期末存量

传统的SNA与SEEA的区别在于核算的中心内容:有关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非产出性经济资产的定义与分类不同。

1993的SNA的经济资产的定义包含了所有的自然资产,而且必须满足两个条件:(a)每个单位的所有权(b)从中可获取经济利益。这些自然资产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作产出性经济资产,他们必须通过生产才能提供产品,如农产品;另一部分称作非产出性经济资产,无须生产即可提供产品,如土地,矿产资源,海洋,鱼等。非产出性经济资产的有效性会由于资产损耗和降级而发生变化。SNA把这些由于资产损耗和降级而发生变化的非产出型经济资产纳入“其他帐户”进行核算;

SEEA中除了非产出经济资产之外,还包括废弃物处理、生态功能恢复等环境服务以及一些有关健康和美学价值的环境资产。

由于SEEA把环境损耗和降级完全纳入了资产核算,从而修正了SNA的不足。

2.SEEA2003的目标

(1)环境损耗的评价,包括:

(I)在产出和最终消耗中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损耗价值;

(II)由于产出和消耗活动而形成的污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价值。

(2)在SNA的自然资源核算与SEEA的环境价值量核算之间建立起连接:SNA的自然资源核算包含了自然资源所有的储备及其增减变化,相当于SEEA核算的货币储备和流量核算。

(3)为维持实物量财富的核算,SEEA扩展了资本的概念,指出资本不仅包括人造资本,也包括非产出经济资本。非产出经济资本包括像海产资源、热带森林这样的可再生资源,也包括了像土地、泥土、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资本形成也相应的转入资本积累这样一个更宽广的概念。

(4)详细阐述并衡量环境调节总量。出于对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降级的费用支出的考虑,可以计算修正后SEEA各部分的整体经济总和。因此,SEEA核算不仅包括以上指标,还包括资本积累、环境调节净值和国民产出三个总量指标。

3.核算方法

就资源环境核算方法本身而言,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即:

(1)实物量形式自然资源核算。自然资源核算注重材料、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实物资产平衡,即期初期未有量和中间的变化。在一些情况下,它还包括用环境(质量)指数表示的自然资产的环境质量变化。现在已有一些由个别国家开发或由国际组织主持的核算实例,例如,联合国开发的多用途的“环境统计数据研究框架”。

(2)货币量形式环境核算。狭义的货币量环境核算仅在国民经济核算帐户中分别列出了用于环境保护的实际支出。广义的研究则包含了一些注重资源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在实施项

目中所发展起来的环境调整。尽管这些研究均建立在详细的实物分析基础之上,区分了各类树木、鱼,并依据地理位置和农业用途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土壤,但其最终的焦点都还是集中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调整上——依据所选择的环境费用(这些费用包括石油耗减、森林砍伐、鱼类资源耗减和水上流失等的费用)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全面调整。

(3)福利方法及其它类似的方法。福利方法一般不去处理由生产活动所引起的费用及这些费用给生产资本带来的影响,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费用的环境影响上,从广义上讲就是集中在福利上。这种方法考虑了自然界向生产者和消费者免费提供的环境服务,以及随后自然界遭受的损害,将这些服务和损害分别视为由自然界提供的转移和返回自然界的转移,它们会增大或减小环境调整的国民净收入。另一种类似的方法则依据的是环境可持续性标准这一概念和为满足这些标准所需的防止和恢复费用。这种方法不处理当前核算期内生产对环境的即时影响,而是处理未特别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的影响。这种方法提出:防止和恢复费用应加在那些产品价格吸收——对于已有的不同核算方法,SEEA则尽可能地综合使用,并力图将它们统一成一种全面的方法。例如上述三类方法就分别体现在SEEA的不同形式中:资源实物量核算主要注重记录非生产性自然资产的平衡信息,而没有明确地涉及到相应的费用计算:货币量核算方法注重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的计算,主要考虑耗减问题;福利方法则关注环境调整的国民收入,而该收入反映了所得到的免费环境服务的实物转移和遭受的损害(已支付的转移)

二、SEEA的结构及其核算关系

(一)SEEA的结构

作为SNA的附属体系,SEEA2003从5个主要方面扩展了SNA的概念和系统基础(见图2)。其中:第一部分是SEEA的基础,主要阐述重新设计的SNA的资产供应与需求帐户,以反映与环境相关的具体经济活动总量,和其他不影响环境和不被环境影响的活动总量。第二部分主要阐述那些虽然列入传统核算但表示不明确的流量和存量,和从需求与供给表到第一部分的非财政资产核算。其中的特别帐户还对防止环境退化的环保活动进的价值行了核算。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原材料/能量平衡的概念和自然资源核算。第四部分介绍了各种自然资产价值的估计及其应用,即:(a)非财政资产的市场评估;(b)为了维持自然资产的现有水平所支出的维护价值评估;(c)环境服务消耗的需求价值评估。第五部分对SNA的产出概念进行了拓展,把社会生产扩大到到家庭生产的范畴,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福利的影响。

图2.SEEA各部分与1993 SNA的联系

(二)SEEA2003的综合实物和价值核算

1.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内部联系

货币储备和经济流量的基础是自然资源和商品。环境统计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基本上反映了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内部联系。图2同时也显示了环境统计及其指标为SEEA 提供基础数据的功能。图3大致显示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内部联系,也显示了内部经济与内部环境的过程。

图4描述了环境统计、自然资源、综合自然资源与价值核算之间的关系。其中,环境统计提供了自然资源核算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数据;而自然资源核算又构成了货币核算中对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基础。

图3。经济与自然环境间的内部关系

图4。统计与环境核算之间的联系

SNA 的传统环境概念 SEEA 对环境概念的拓展

2.自然资源核算的主要内容

(1)自然资源核算(NRA),是指核算期内关于不同自然资产进行储备和使用核算。

最初由挪威倡导,后经法国推广为自然遗产核算。NRA既可以不同的单位计量

(重量,体积,能量等价物,面积)计算,并主要由SNA的资产帐户组成;也

可以用货币单位计算,并由此发展成为SEEA的一个完整的部分。

(2)自然资源投入产出表(PIOT),它可以扩展到材料流量表和环境流量表,以显示部门的具体流向。最终设置一个总的投入和产出的平衡表,以解释材料/能

量的平衡关系(MEB)。

(3)材料流量核算(MFA),目的通过计量非价值项目的可持续经济活动,并由此衡量生产能力。MFA显示了未加工原材料和产品的提取,制造,转化,消耗和积

累。此外,还包括一些隐性资源,虽然不属于自然资产的产出,但却是一些商

品制造的必须品,如用于使用、回收、处理废物的资源等。

(4)综合价值与自然核算(NAMEA),是一个扩展的投入产出表(EIOT),也是SNA环境核算的组成部分。EIOT的产品与消耗的具体细目分类显示了连接自

然环境与货币价值之间的指标。

三、环境调整后经济结果和SEEA的基本框架

(一)环境调整后核算结果

扩展SNA核算的资产基础并评估自然资产价值及其变化,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最终结果。

(a)供求平衡公式

O+M=IC+C+CF+X

式中,O表示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的提供;M表示进口;IC表示中间消耗;C表示最终消耗;CF表示资本形成;X表示出口。

(b)第I部门的增加值

EV A i=O i-IC i-CC i-EC i=NV A i-EC i

式中,EV A i表示第I部门的增加值;CC i表示资本消耗;EC i表示环境损耗和降级的支出;NV A i表示净增加值;EC i表示环境保护成本。

(c)国内生产总值

式中,EDP表示调整后的净国内生产总值;EV A i:调整后的第i部门增加值;EC h 表示家庭生活的环境保护成本。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调整后的自然资源损耗和降级的价值可以表1显示。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学分: 2 总学时: 36 实验(上机)学时: 无 开课专业: 经济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限定修课程之一。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之中,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形势日益严峻。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突出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资源与环境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教学,树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分析与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节约资源、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经济政策。 二、预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导论2课时第一节复活节岛的兴衰 第二节对几个传统概念的再认识 消费。稀缺。市场。 第三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 第四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管理环境的经济

手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问题。 第五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对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对经济系统的扩展。经济增长模式的重新选 择。效率、最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七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指导思想。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 第八节怎样学习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重视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的融合。重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双重属 性。重视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研究。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3课时第一节竞争市场与效率 市场。市场结构。帕托最优。效率。 第二节需求、供给和均衡 需求。供给。均衡。 第三节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 第四节个别需求和总需求 个别需求。总需求。 第五节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 第六节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 市场失灵。政策失效。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4课时第一节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正外部性。负外部性。 第二节外部性的类型 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可转移外部性。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 第三节外部性理论的应用

环境经济体系核算框架

附件2: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 (第一版本)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研究》课题组 2004年9月10日 目录 第1章目标和原则22 1.1 目标22 1.2 原则33 第2章思路与框架 66 2.1 基本思路66 2.2 总体框架77 第3章环境实物量核算 99 3.1 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99 3.1.1 核算目的99 3.1.2 核算内容99 3.1.3 相关说明1616 3.2 生态破坏实物量核算1717 3.2.1 核算目的1717 3.2.2 核算内容1717 3.2.3 相关说明2424 第4章环境价值量核算 2525 4.1环境污染价值量核算2525 4.1.1 核算目的2525 4.1.2 核算内容2525 4.1.3 相关说明3535

4.2 生态破坏价值量核算3636 4.2.1 核算目的3636 4.2.2 核算内容3636 4.2.3 相关说明4443 第5章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4544 5.1 核算目的4544 5.2 核算内容4544 5.3 相关说明4746 第6章经环境调整的绿色GDP核算4847 6.1 核算目的4847 6.2 核算内容4847 6.3 相关说明5150 第7章近期开展核算的方案5251 7.1 核算目的5251 7.2 核算框架5251 7.3 核算内容5352 7.4 价值量核算方法5352 7.4.1 污染治理成本的核算5352 7.4.2 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5655 7.5 组织与实施5958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 (第一版本)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导下,通过建立经济-环境的投入产出关系,把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因素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将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生态破坏成本以及污染治理成本(或环境保护成本)从GDP中加以扣除,这样一种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提供一整套反映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数据,为环境经济决策分析、科学地进行政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主要是为环境核算、自然资源核算以及综合的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提供结构导引,为各部门和各地区核算提供方法依据,实现环境核算、自然资源核算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有机衔接和一体化。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以下简称环境核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0*4'=40) 1.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3.帕累托最优: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 4.需求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6.排他性:指人们必须支付价格才能消费商品,存在把没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以外的现实手段; 7.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8.环境产权: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 9.舒适性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 10.政策失效: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11.自然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 12.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或者说是需

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3.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14.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15.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的法定权利,它表明个人可以利用这些财产去从事某些事; 16.机会成本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 17. 疾病成本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18.支付意愿: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19.供给: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20.边际成本: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成本的增加。 二.简答题(6*6=36) 1.市场失灵是由什么引起的?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是否一定需要政府干预?答:①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②不一定。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但是要使政府干预有效,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即制定计划、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政府干预而对其它经济部门所造成的成本) 2.需求和需求量有何区别?它们是如何变动的?假设经济人收入减少或增加时,需求曲线如何变动?

管理经济学作业

目录 一.课程论文:增强阿里巴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对策-------2 二.作业一:思考题----------------------------------------5 三.作业二:“以市场定位取胜的香港港丽酒店”的案例分析----9

增强阿里巴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对策电子商务有两个著名的企业,而分析以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们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强大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的能力,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比较这两个企业可以发现,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离不开以下要素:技术创新,成本领先,发掘新市场,业务外包,营销创新。从中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提高自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对策。 1.技术创新,就是指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人们依据一定的技术原理和社会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应用研究和生产发展的技术开发活动。技术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过来又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企业长久地保持竞争优势。亚马逊抛开传统的商业模式,将自己的经营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上,这在技术上是一个创新。这种技术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给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和利润增长点。在日常运营中,亚马逊也不断创新,比如购物车技术、支付技术、订单查询技术、用户跟踪技术等,在改进顾客购物流程的同时极大方便了客户,吸引了广大客户群。阿里巴巴在技术上不仅做到了以上的技术,也做到了比如交易平台的创新,沟通工具的创新,赢利方式的创新等,这在构成阿里巴巴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为阿里巴巴赢得了竞争优势。因此,技术创新对于阿里巴巴是不可少的,而今后也要大力发展技术创新,才能保证它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2.成本领先,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内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利用电子商务降低成本,可以达到规模经济。传统经济中的企业,要想进入一个全新行业,将要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进入壁垒的制约,如资金壁垒、技术壁垒、信息壁垒、政策壁垒等。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开展网上贸易,轻松进入这个行业,传统意义上的进入壁垒变得不再明显。但是,网络企业想要赢利却要受到规模经济的限制。一般说来,规模经济越显著,行业中原有达到规模经济标准的企业具有的优势越大,新企业就越难赢利。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其成功都离不开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领先优势。2007年12月亚马逊的访问量达到5962.4万人次,2007年全年阿里巴巴的注册用户达到2760万个,如此大的规模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单位成本。淘宝网,天猫,支付宝等一系列方式的规模,使阿里巴巴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规模,成本降低,而利用电子商务协调并降低成本也是阿里巴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3.发掘新市场,传统营销中的“二八定律”认为,企业80%的销售额(或赢利)来自于20%的产品,因此将销售这些热门产品视为企业事半功倍的捷径。这种商业运作模式直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思考题整理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简述资源与环境的概念 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总称。 环境是指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2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1)土壤资源遭到破坏,110个国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 (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世界在近100年间上升了0.5℃/年); (3)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 (4)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全球减少森林面积3万hm2/天); (5)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死亡者的死因与此有关;(6)化学污染日趋严重; (7)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混乱的城市化; (8)海水污染、海洋生态危机加剧; (9)空气污染严重; (10)极地臭氧空洞在扩大,其中北极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损失50%以上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分配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 1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 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 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2简述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含义,并简要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大多数资源与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 ?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

管理经济学作业及答案(2)

管理经济学网上作业答案 1.什么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如何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 答: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同样一笔数额的资金,在不同的时间里,其价值是不等的。必须明确的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必须体现在投资活动中,即资金处于运动中才会有时间价值。处于静止姿态的资金,不仅会有时间价值,甚至还会由于通货膨胀而贬值。 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要注意如下几点。 (1)资金在运动中才有时间价值。也就是说,资金只有投资出去,才可能有时间价值,闲置的资金是没有时间价值的。 (2)资金的时间价值不是真的由时间创造的,它仍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资金的时间价值要按复利计算。这是假设资金在不断地运动,也就是说资本积累(利息)在不断地资本化。 2.垄断产生的弊端有哪些? 答:垄断除带来分配不公平、容易产生腐败、缺乏追求技术进步动力等弊端外,对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垄断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必然要限制产量,提高产品价格,从而使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 如何解决垄断问题主要是政府进行干预,制定反垄断政策。一是促进竞争,二是管制垄断。主要包括限制不正当竞争和不公正交易政策、反垄断政策及反兼并政策。 3.试述市场机制在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中失灵的主要原因? 答:①在所有的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均衡产量都低于完全竞争是的均衡产量水平。垄断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必然要限制产量,提高产品价格,从而使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

②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任何一个人消费的同时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当投资者不能独占其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时,就可能导致这类产品的供给不足。 ③由于经济活动中外部效应的存在,当事人不会承担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本或占有全部收益,这将影响到均衡产量,从而使资源偏离最优配置状态。 ④市场有效运行要求生产者及消费者对市场信息的充分掌握。但实际决策中无法掌握到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决策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决策,就会导致资源的非有效配置。4.肯德基向消费者发放折扣券的定价策略是:二级价格歧视 新产品定价方法有哪几种? 答:(1)取脂定价——取高价 它原意是指取牛奶上的那层奶油,含有捞取精华的意思。百货商场可对新上市的新产品实行高价,大规模上市后放弃经营或实行低价。这种策略要求新产品品质和价位相符,顾客愿意接受,竞争者短期内不易打入该产品市场。 (2)渗透定价——取低价 它与取脂定价策略相反。在新产品上市初期把价格定得低些,待产品渗入市场,销路打开后,再提高价格。 (3)满意定价——取中价 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定价策略,即价格适中,不高不低,给顾客良好印象,有利于招来消费者 5. 很多超级市场为了提高整体利润水平,都增加了如熟食、自制面包和鲜花等构成产品组合销售,利用多产品定价的知识分析这种做法的好处。 答:多产品组合可以分散风险,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多样化的要求。企业为了获得最大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资源配置;稀缺性;外部性;产权;公共产品)案例1.①争水的游乐场和纺织厂 假设一条小河的流域内只存在一个游乐场和一个纺织厂,并且纺织厂处于河流的上游,而游乐场处于河流的下游。河流的流量很小,其纳污能力或水环境净化容量几乎为零。纺织厂和游乐场都想利用河流水资源,纺织厂把小河作为纳污体,将未经处理的印染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游乐场则想利用河水来吸引旅客休闲娱乐(如游泳、垂钓和划船等)。如果这两家企业或公司不由同一个主人或主管单位所有,那么该河流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不可能的,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1)纺织厂不承担废水处理费用;(2)纺织厂不承担由于它向河流排放废水引起游乐场收入减少的补偿;(3)纺织厂生产的产品消费者不是游乐场;(4)游乐场生产函数中的投入要素除了一般的资本、劳动和土地外,还有取自于河流的水量和水质;(5)河流水资源既不为纺织厂所有,也不为游乐场所有。在这种情况下,游乐场收入减少完全不能反映于纺织厂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费用或成本核算之中,其结果是纺织厂产量越高,排放废水量越大,河流污染也越严重,游乐场的收入也越少,最后招致娱乐场所的关闭或另寻水源。我们称这种纺织厂给游乐场带来不利影响的现象为外部性,确切地说,这是一种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性。 案例2. 圈地运动与公地的悲剧 哈丁在《公地的悲剧》中设臵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 公地的悲剧是产权不明导致的经济后果。一种资源在产权归属不清晰的情况下,会因使用者大量甚至过度利用而耗竭;由于缺乏产权保护,使用者不愿为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一定的专用性投资或补偿,最终导致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和利用。只有当资源的产权明晰后,为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资源的所有者才会对资源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公地悲剧在英国是和“圈地运动”联系在一起的。15、16世纪的英国,草地、森林、沼泽等都属于公共用地,耕地虽然有主人,但是庄稼收割完以后,也要把栅栏拆除,敞开作为公共牧场。由于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养羊业飞速发展,于是大量羊群进入公共草场。不久,土地开始退化,“公地悲剧”出现了。于是一些贵族通过暴力手段非法获得土地,开始用围栏将公共用地圈起来,据为己有,这就是我们历史书中学到的臭名卓著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使大批的农民和牧民失去了维持生计的土地,历史书中称之为血淋淋的“羊吃人”事件。但是书中没有提到:“圈地运动”的阵痛过后,英国人惊奇的发现,草场变好了,英国人作为整体的收益提高了。由于土地产权的确立,土地由公地变为私人领地的同时,拥有者对土地的管理更高效了,为了长远利益,土地所有者会尽力保持草场的质量。同时,土地兼并后以户为单位的生产单元演化为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劳动效率大为提高。英国正是从“圈地运动”开始,逐渐发展为日不落帝国。“圈地运 ①王金南,环境经济学:理论·方法·政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管理经济学作业

管理经济学作业

————————————————————————————————作者:————————————————————————————————日期:

西安理工大学MBA案例分析作业 《管理经济学》 2016级第一组 姓名:曹艳华学号:2162526160 姓名:张志强学号:2162526138 姓名:吴非惠学号:2162526139 姓名:董诗博 2016年7月

案例一:石油价格 一、该案例中涉及到哪些经济学原理? 答:1、供求定理 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可提供给消费者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总量。当需求和供给的一撇一那相遇,便形成了十字交叉,这就是市场。从供给曲线可以看出,当产量下降时,价格量上升,当产量上升时,价格下降。在各国对石油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伊朗和委内瑞拉强调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考虑提高石油生产数量,限制了石油供给,石油价格上升。 2、需求弹性原理 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需求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纵观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石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化、规模化工业的建立,陆海空运输体系的支撑,全赖石化工业体系的支撑。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其他资源可以接替,因此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大部分国家对石油有刚性需求,而且过度依赖进口,产油国可以通过提价来增加收益。 3、市场均衡理论 市场交易行为中,当买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卖者所愿意出售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其增长令世界瞩目。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属于粗放型经济。资源环境是制约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暴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其主要是来自工业的排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生产力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科学发展观追求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即在发展经济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实现自然资源持久利用,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可持续的绿色循环经济为基本模式,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代价和资源承受能力,评价经济增长程度要用绿色GDP,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和谐协调节约友好 正文: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经济今后保持平均以7.2%的速度持续增长,就可实现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目前,中国GDP已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有人估计40年左右超过美国(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英赶美”,对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比世界平均水平(3.8%)高出5.7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1%)高出7.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8%)高出3.7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时期增长最宽的国家。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4.3%,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 中国高速增长延续时间之长、速度之高,已经超越了战后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战后的“经济起飞”,如果说存在着“东亚奇迹”的话,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增长就是真正的“中国奇迹”。 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 (一)我国从总量上是“地大物博”,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战略意义的土地、水、矿产和森林等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二)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少、优质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少。各种非农使用使良田大幅度减少,基本没有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目标; (三)水资源紧缺已影响到生产和生活。河流断流、泉水干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污染更加剧了缺水危机。 (四)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用量矿产,如富铁矿、锰、铜、石油等,储量不足,供给愈来愈依赖于国际资源的利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题(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5小题,共计25分) 物质平衡原理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庇古税 绿色GDP 排污权交易 二、计算题(共计35分) 1. 假设有两个工厂,甲工厂的边际控制成本为0.5MC W =,乙工厂的边际控制成本为MC W =,假定两工厂的总准许排污量为30,W 表示排污量,计算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如果平均分配准许排污量,是不是最优的?(5分) (2) 什么是排污量的最优分配?(5分) (3) 在平均分配准许排污量的情况下,总控制成本比最优情况下增加多 少?(5分) 2.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对某可耗竭自然资源的反需求函数为exp()t t P K aR =-,其中t P 、t R 分别表示时期t 这种可耗竭自然资源的价格和开采数量。开采企业j 的目标函数为,,0max exp()T j t j t R P rt dt -?,这种可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水平在时期t 的变动可表示为,1 J j t j dS R dt ==-∑。 (1)推导并解释霍特林法则。(5分) (2)计算这种可耗竭自然资源的最佳耗竭时间。(5分) (3)图示并说明替代资源价格K 下降时,这种可耗竭自然资源的初始价格、价格增长率、耗竭时间以及初始开采数量将如何调整?(10分) 三、简答题(共计40分) 1. 简述市场机制在自然资源配置与环境有效利用中为什么会失灵?(15分) 2. 简述资源与环境经济价值评估的替代市场评价法。(13分) 3. 图示并说明污染税与额度控制在环境治理中的不同思路以及对技术进步激励效应的差异。(12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5小题,共计25分) 熵定律 科斯定理 排污权交易 可持续发展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二、计算题(共计35分) 1. 假设有两个工厂,甲工厂的边际控制成本为0.5MC W =,乙工厂的边际控制 成本为MC W =,假定两工厂的总准许排污量为30W , W 为排污量计量单位,计算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如果平均分配准许排污量,是不是最优的?(5分) (2) 什么是排污量的最优分配?(5分) (3) 在平均分配准许排污量的情况下,总控制成本比最优情况下增加多 少?(5分) 2.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对某可耗竭自然资源的反需求函数为exp()t t P K aR =-,其中t P 、t R 分别表示时期t 这种可耗竭自然资源的价格和开采数量。开采企业j 的目标函数为,,0 max exp()T j t j t R P rt dt -?,这种可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水平在时期t 的变动可表示为,1J j t j dS R dt ==-∑。 (1)推导并解释霍特林法则。(5分) (2)计算这种可耗竭自然资源的最佳耗竭时间。(5分) (3)图示并说明当市场需求增加时,这种可耗竭自然资源的初始价格、价格增长率、耗竭时间以及初始开采数量将如何调整?(10分) 三、简答题(共计40分) 1. 简要评述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关系的两类不同观点。(10分) 2. 简述资源与环境经济价值评估的直接市场评价法。(15分) 3. 推导单用途林业资源、无穷轮伐期条件下的Faustmann 公式,并解释其含义。(15分)

管理经济学作业

2 0 1 1 级研究生《管理经济学》作业1. 为什么管理者要注意管理创新(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举例说明)答: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持续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将呈递减趋势。管理创新是企业、政府等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企业、政府等组织面对技术、市场、服务对象等变化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2)以企业为例,企业留住顾客办法就是使顾客价值最大化,提高顾客满意度。顾客在购后是否满意,取决于产品绩效与顾客期望的比较。产品绩效也就是效用,是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 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是主观的;同一种商品的效用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不能进行比较;同一种商品的效用对同一个消费者也是不同的,会随着消费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的商品效用对同一消费者可以进行比较。而且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持续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将呈递减趋势。所以同一个产品的效用对同一个顾客在不同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消费品必须向为顾客增加价值方向转变,而不能保持不变。这就要求我们要随时关注顾客需求的变化,需求变化,企业也应该相应变化,应对变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创新。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企业经营决策有什么启示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告诉我们,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 2)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 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取决于消费者的偏

好。所以,企业要使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首先取决于消费时尚。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消费时尚,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同时,消费时尚也受广告的影响。一种成功的广告会引导着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左右消费者的偏好。 (3)消费者行为理论还告诉我们,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一种产品仅仅是数量增加,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因此,企业的产品要多样化,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启示企业要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并且注意产品的更新换代。 3. 举例说明,是否所有的物品在消费过程中都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答:不是。比如货币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是递减的,而是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意味着人们不会因为拥有更多货币而感到满足甚至痛苦。货币效用为什么不变呢这是因为货币是固定充当交易媒介的物品,也就是说,拥有货币就等于拥有任何一切物品,这是其他物品办不到的。因此,你总是可以把货币调整到给你带来最大边际效用的物品上。 4. 政府对某些产品征税,目的是为了限制这些产品的生产,应当考虑哪些因素,这种征税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答:征税以后,这种产品的价格会升高,进而抑制消费,从而达到减少生产的目的,但这里还应考虑产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于1,当价格增长1%时,需求减少会小于

环境资源经济学 思考题

1、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有何差异?生态经济学和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之间有何 差异?应如何看待这些差异? 箭头(a)代表进入生产和消费的原材料。自然界是经济系统原材料的供应者。 箭头(b)表示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从原材料供应的角度研究自然界的学科被称为自然资源经济学。 废物的流动及其对自然界的影响是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环境经济学: 研究人的经济行为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各种联系,其本质是研究经济体系是如何产生破坏或保护环境的激励的,关键是要测定出环境质量改进的成本收益,特别是那些隐蔽的成本及收益。 **环境经济学旨在说明控制污染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步骤,它介绍了人们决策方式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人们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如何影响我们对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渴望程度,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政策来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改进。 自然资源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原理来研究人类开采和利用可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的行为。 主要学科分支:矿物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森林经济学\农业经济 学\土地经济学\海洋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最初涉及的是可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而不涉及无法 进行商品性开的的环境,随着研究进展,经济学家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开发 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将表示这种影响的外部成本计入相应的资源产品价格中。 生态经济学 ?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显著特征是将经济系统看做是地球这个更大的 系统的子系统。 ?“宇宙飞船”经济学 ?可持续性是生态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其理论观点与分析方法更多地来自于生 态学 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联系密切但在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重点:自然资源经济学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为研究重点。 环境经济学以无法进行商品开发的、以外部性为主要特点的环境资源为研究重点。

谈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现状和建议

谈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现状和建议 摘要:为了探讨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实施并发挥显著效果的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了国际国内环境经济政策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并且缺乏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一些重要政策。提出了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发展建议。最终形成包括税收、信贷、保险在内的完整的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关键词:环境经济政策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环境税收政策环境收费政策 0 引言 目前,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命令控制型(Commnad&Contro1)环境政策。但是该政策的实施需要庞大的执行队伍和高额的执行成本。为了降低执行成本,同时获得理想的效果,许多国家在环境管理实践中,更注重运用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因此形成了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手段,即“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具有两种基本功能——行为激励和资金配置。行为激励功能表现为通过经济手段,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外部不经济的环境费用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经济刺激模式,纠正其破坏环境的行为。资金配置功能包括依据法律、行政授权,实现和聚敛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资金的重新分配及资金的使用。 1 当前环境经济政策的现状 1.1国际环境经济政策 当前,国际上较为常用的环境经济政策包括:环境税收政策、环境收费政策、押金制度、市场建立等。 1.2我国环境经济政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前,我国正在执行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有排污收费政策、投资鼓励政策、投资禁止和限制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以及排污权交易、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试点等。 2 环境经济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虽然种类较多,但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发挥显著效果的政策仍然有限。同时还缺乏一些重要政策,如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环境税、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思考题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思考题 第一章 1.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之间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 水资源经济学是自然资源经济学中研究水资源的一个分支学科,而自然资源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自然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水资源经济学含于自然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含于经济学,三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 2.什么是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目前我国大约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什么位置?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首次提出,描述了收入差异由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始收入差异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剧,达到峰值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收入差异开始缩小。 目前我国大约处于最低点右侧上升阶段。U曲线的什么位置?曲线,我国目前大约处于资源依赖性倒2.什么叫资源依赖型倒U型曲线的轨迹,即在工业化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呈现出倒U达到初期,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工业化中期,社会对资源的依赖性,峰值;而进入工业化后期,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有逐步减弱。曲线的中期。我国目前处于资源依赖性倒U 增长的极限主要观点有什么?该报告有什么贡献?存在什么缺陷? 3. 种趋势是:加5主要观点:人类社会的增长由5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构成。(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粮食短缺和普遍营养不良、速发展的工业化、人口剧增、的日益恶化)它们都是呈指数型增长的。. 贡献:它提出了全球概念,探讨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提高了人们对人类面临困境的警觉。缺陷: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世界发展的根本影响,低估了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只能提出“零增长”的错误理论。 第二章 1.什么叫外部效应?外部性的本质是什么? 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结合资源与环境问题,举例说明外部性类型。

综合环境与经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项目

《综合环境与经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项目 工作总结与2006年度工作计划 (讨论稿) 一、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开展的《综合环境与经济(绿色国民核算)核算研究》,以及两局联合开展的全国试点省市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评估调查,主要完成了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提出了《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和《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二是完成了试点工作的技术准备,指导地方试点省市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三是完成了《中国2004年经环境污染调整的绿色国民核算试核算报告》。 具体开展的工作如下: 1、2004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国家统计局召开绿色国民核算核算工作讨论会,正式启动《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国民核算)研究》项目,两局还联合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李德水局长和潘岳副局长担任组长。同时,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工作组和专家顾问组。其中,技术工作组成员主要来自“绿色国民核算体系框架研究”工作技术组。 2、2004年6月,课题研究承担单位中国环境规划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承办了在杭州召开的《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的主办方为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来自全国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驻华使馆等17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2004年6月~9月,工作技术组共同研究编写了《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和《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并通过了专家论证。《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框架》由四组核算表组成,主要包

括环境实物量核算表、环境价值量核算表、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表和经环境调整的绿色国民核算核算表。 4、为了加快推进绿色国民核算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评估调查的试点工作,2004年9月底,国家统计局和环保局联合成立了《技术指南》编写技术组。经过技术组20多位专家的共同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技术指南(讨论稿)》,为建立全国性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和污染损失估算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还完成了《调查方案》的制定,方案共由十项调查内容组成。 5、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先后于2004年10月和2005年1月联合下发《关于征集开展绿色国民核算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工作试点省市的通知》、以及《关于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试点的通知和工作方案》,确定北京市、天津市、安徽省、浙江省、重庆市、海南省、广东省、河北省和四川省等十省市开展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试点工作。 6、2005年3月,根据《试点工作方案》的安排,工作技术组配合国家环保总局和统计局在安徽马鞍山市举办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与环境污染损失调查试点工作培训班》,来自试点省市的110多位代表参加了培训班,这标志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 7、2005年4~5月,工作技术组的专家对《技术指南》和《调查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进行了实地调研。为了进一步论证《技术指南》和《调查方案》的实际操作性,解决绿色国民核算核算与污染损失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工作技术组配合国家统计局和环保局,邀请试点地方的主要技术人员在北京召开了内部协调会,就《技术指南》、《调查方案》中的一些问题以及调查组织、调查表号申请程序等相关事宜做了进一步讨论。 8、2005年6月,工作技术组配合国家环保总局和统计局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主持召开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试点》第二次工作培训班。就《技术指南》、《调查方案》和调查软件以

管理经济学 作业

工商学院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视角 下的淘宝“双十一” 赵晓晨 2017年1月

〖摘要〗 从2009年开始,淘宝商城在每年11月11日推出网购狂欢节,“双十一”即时诞生。从此“双十一”网购交易额呈现级数级的增长势头,截至2016年,淘宝“双十一”全天交易额突破1207亿,交易面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在淘宝“双十一”网购交易额井喷式增长的过程中,显示了线上零售业的极速发展壮大,并且互联网人将这种势头不断持续着。

管理经济学、“双十一”、淘宝商城、现象分析

一﹑淘宝商城发展成果及其原因分析 淘宝平台的“双十一”成果 注:2009-2011年的数据只包括淘宝商城的交易额,从2012年开始是 淘宝商城和天猫的交易额总和。 1﹑需求分析 需求的移动是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的需求的变 化。分析需求增加的原因,可以得出如下几点: (1)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平均恩格尔系数缩小导致需求增加。对于 正常商品而言,其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正数,也就是消费者收入增加会加 大对此类商品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均收入实现了稳 步的增长,因此,收入的增加带动需求也是产生淘宝商城“双十一”现 象的客观原因。 (2)中国网民的快速增长,网络营销发展迅速。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底提升到38.3%。网络的普及为网络零售业务的发展和壮大带来了良好的契机,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也为企业架起了一座通向更为广阔的市场的桥梁。 2011-2015年中国网民数量及互联网渗透率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

附件3: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 (第一版本)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研究》课题组

2004年9月10日

目录 第1章目标和原则 (2) 1.1 目标 (2) 1.2 原则 (3) 第2章思路与框架 (6) 2.1 基本思路 (6) 2.2 总体框架 (7) 第3章环境实物量核算 (9) 3.1 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 (9) 3.1.1 核算目的 (9) 3.1.2 核算容 (9) 3.1.3 相关说明 (16) 3.2 生态破坏实物量核算 (17) 3.2.1 核算目的 (17) 3.2.2 核算容 (17) 3.2.3 相关说明 (24) 第4章环境价值量核算 (25) 4.1环境污染价值量核算 (25) 4.1.1 核算目的 (25) 4.1.2 核算容 (25) 4.1.3 相关说明 (35) 4.2 生态破坏价值量核算 (36) 4.2.1 核算目的 (36) 4.2.2 核算容 (36) 4.2.3 相关说明 (44) 第5章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 (45) 5.1 核算目的 (45) 5.2 核算容 (45) 5.3 相关说明 (47) 第6章经环境调整的绿色GDP核算 (48)

6.1 核算目的 (48) 6.2 核算容 (48) 6.3 相关说明 (51) 第7章近期开展核算的方案 (52) 7.1 核算目的 (52) 7.2 核算框架 (52) 7.3 核算容 (53) 7.4 价值量核算方法 (53) 7.4.1 污染治理成本的核算 (53) 7.4.2 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 (56) 7.5 组织与实施 (59)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 (第一版本)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导下,通过建立经济-环境的投入产出关系,把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因素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将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生态破坏成本以及污染治理成本(或环境保护成本)从GDP中加以扣除,这样一种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提供一整套反映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数据,为环境经济决策分析、科学地进行政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主要是为环境核算、自然资源核算以及综合的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提供结构导引,为各部门和各地区核算提供方法依据,实现环境核算、自然资源核算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有机衔接和一体化。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以下简称环境核算)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核算国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要素,通过核算经环境因素调整的部门和地区的绿色国生产总值(EDP)等指标,引导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和领导考核制度,实现环境外部成本部化,最终建立国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