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1
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培训资料感冒病毒主要有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其中以流感病毒感染最常见。
感冒通常表现为咽痛、鼻塞、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头痛、低热等轻度症状。
二、诊断1. 根据患者主诉:询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咽拭子检测等,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
2. 体检:检查患者咽喉充血、扁桃体肿大、鼻腔分泌物等。
3. 实验室检查:通过咽拭子检测,确定感染病毒的类型。
三、治疗1. 休息:患者需要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
2. 补充水分:鼻塞和流鼻涕会导致体液流失加剧,患者需要多喝水,以保持体液平衡。
3. 缓解症状: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如退烧药、止咳药、解热镇痛药等,缓解症状。
4. 注意观察:患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加重、持续高热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预防措施1.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场所后。
2.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的飞沫,减少感染的机会。
3. 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
4. 远离寒冷环境: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中,增强自身免疫力。
五、药物治疗1. 抗病毒药物:对于高危人群,如老人、儿童等,可以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
2. 呼吸道解炎药:可以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缓解炎症反应。
3.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选择退烧药、止咳药、解热镇痛药等进行治疗。
六、专家建议1. 尽量避免使用过度治疗:感冒是自限性疾病,通常在1-2周内可自愈,没有使用抗生素的必要,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2. 不乱用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情况使用相应的药物,不滥用感冒药物,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3. 多喝水: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黏液,缓解咳嗽和喉咙痛等症状。
综上所述,普通感冒是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引起。
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主诉和体征,辅助实验室检查。
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注意观察病情,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流感、普通感冒,用药有不同随着气温的降低,温差的增加,天气日渐寒冷,“流感”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特别是儿童和老年,由于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流感的患病率非常高,咳嗽、发烧、流鼻涕的不在少数。
流感主要指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均属于感冒,但是二者在症状表现和治疗用药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那么如何分辨流感和普通感冒呢?又该如何合理用药治疗呢?本文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1.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人们常说的感冒主要指“普通感冒”,也被称作“伤风”、急性鼻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疾病,冬春季高发,季节交替时多发。
流感主要指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导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该疾病多发于冬春季,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多次暴发性流行,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同属于感冒,但是流感和普通感冒有很多区别,主要包括:感染病原体不同。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导致的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目前研究证实,超过200多种病毒可导致感冒,其中以鼻病毒最为常见,约占感冒的30%~80%。
除了鼻病毒外,其他病毒也可导致感冒,如人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副流感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肠病毒等。
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更快的传播速度,最常见的流感病毒包括甲、乙、丙三种类型,国外也被称为A、B、C型流感。
症状表现的不同。
普通感冒的症状相对较轻,具体包括:不发热或低热(<38℃)、打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部分患者伴有肌肉疼痛、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症状。
成人感冒通常不会发烧,但是婴幼儿感冒时通常伴有发烧。
潜伏期约1天,通常5~7天可痊愈。
流感通常发病急,主要表现为急性高烧、全身疼痛、明显乏力及轻度呼吸道症状。
患者突然发热,体温38~41℃,同时伴有寒战、头痛、肌痛、全身酸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下降等不适症状。
如何区分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
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
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会较多,每次可能有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
感冒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并细菌感染。
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
一般经5~7天痊愈。
感冒也是一种急性传染性鼻炎,俗称“伤风”。
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
病毒从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并传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烟酒过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响呼吸道畅通等,容易诱发感染。
感冒发作后继发细菌感染。
感冒起病时鼻内有干燥感及痒感、打喷嚏、全身不适或有低热,以后渐有鼻塞、嗅觉减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粘膜充血、水肿、有大量清水样或脓性分泌物等。
若无并发症,病程约为7~10天。
应为病毒生存在人体细胞内,世界上没有药物可以直接杀死感冒病毒,有效方法就是依靠人体免疫系统。
所以感冒应以支持疗法为主,特别注意休息、大量饮水、饮食清淡。
这可给免疫系统充分的体力支持。
感冒可能会引发细菌感染,但是千万不可随便使用药物治疗。
在人体免疫系统杀死病毒后,绝大部分感染会自动痊愈。
盲目药物治疗会增强细菌抗药性,从而损害人体免疫系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是什么
导语:流行性感冒以及普通感冒,其实都会表现出一种感冒咳嗽的症状,但实际上这又是两种不一样的感冒,普通的感冒起病比较急,主要会表现出喷嚏、
流行性感冒以及普通感冒,其实都会表现出一种感冒咳嗽的症状,但实际上这又是两种不一样的感冒,普通的感冒起病比较急,主要会表现出喷嚏、流鼻涕的症状,而流行性感冒是存在潜伏期的,起病急,而且会伴有高烧症状。
1、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第一个区别是
2、第二个区别是症状上的不同
3、第三个区别是治疗方法不同,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多数人都会出现感冒和流感的情况,感冒和流感虽然病症不重,但是依然会对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威胁到了人的安全,有很多人对感冒和流感的认知不清,但实际上感冒与流感是两种不同的病症。
那么感冒和流感有哪些症状和区别?临床又应该如何做好对感冒和流感的应对工作?本文接下来将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期待所得的结果,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
通常普通感冒我们称之为伤风感冒,这种病症是在人抵抗能力不佳的时候所发生的一种呼吸道病症,大部分发病都是因为鼻病毒而导致。
这种病症的主要发病季节为春季和冬季,但是在任何季节感冒都会发病,在不同的季节导致人发生的致病病毒也存在差异。
一般普通感冒不会引发流行性病变,发病以后人的主要症状也表现在呼吸道方面,一般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乏力、咽喉不适等等。
进行检查的时候能观察到人的鼻腔存在粘膜充血和水肿,咽喉部位同样存在水肿。
发病时通常人不会出现发热症状,即便有发热体征,其体温也大多不会超过39℃。
普通感冒属于一种自限性病症,如果没有并发症的情况,自然病程在5~7日,这一阶段过后即可痊愈。
相对而言流感不同,流感也就是流行性感冒。
这是一种因为流感病毒而导致发病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容易出现爆发性流行的特点。
一般认为流行性感冒是因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导致而发病。
该病症的特点是发病急骤,其潜伏期大约为1~3日,发病之后大部分患者都存在发热的体征,很多患者发热后体温都能超过39℃,相对而言病情严重。
而且很多患者发病后都存在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高热症状、寒颤症状、浑身肌肉酸痛、头痛等等。
但是相对于普通流感而言,其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轻微。
流行性感冒容易合并扁桃体腺、咽喉部位、支气管部位、鼻窦、肺部等部位出现细菌感染,这比普通感冒具有更高的发生几率,容易导致一些患者在会得到可靠治疗的情况下死亡。
流行性感冒的特点就是容易爆发流行,它能够使得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大流行。
如何区分甲流和普通感冒如何区分甲流和普通感冒?甲流即甲型流感,甲流与普通感冒的区别主要在于感染的病原体、临床症状等方面的不同。
一、感染的病原体不同: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而普通感冒可能是鼻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二、临床症状不同:甲流患者容易出现高热的症状,头痛、肌肉酸痛的表现比较突出,而普通感冒一般来讲患者无发热或仅表现为低热,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相关的表现比甲流更为明显。
如果出现相应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甲流和普通感冒的区别甲流和普通感冒的区别首先是在发病季节有所不同,甲型流感部分季节发生,主要在秋冬季节发生和普通感冒,主要是在气候温差较大的时候发生,主要是在秋末以及春天其次两者的病原微生物有所不同,患普通感冒可能是呼吸道混合胞病毒或者是鼻病毒感染,而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传染性较强,两者的症状表现大同小异,都有感冒,发烧,鼻塞,头疼的症状。
甲流和普通感冒用药一样吗?“甲流属于流感的一种,但相对于普通流感来说,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要更快,症状相对要重,恢复时间更长。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陈国林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根据国家流感中心2月23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流感监测周报》监测数据,我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较前一周继续上升,数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检测样本中占比最高,达到71%。
甲流和普通流感有哪些具体的差异?在治疗上有何异同?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多位感染科专家。
“从治疗上来看,普通流感多以休息为主,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口服解热镇痛等药物对症治疗。
而如果是甲流,则可以选择特效抗病毒药‘奥司他韦’,抗病毒药越早期服用,效果越好。
”陈国林指出,但是甲流和流感症状上有些类似,如果想要明确的区分,只能进行甲流核酸检测。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贵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甲流属于流感的一种,流感的临床症状都高度类似,如果单靠症状自身很难鉴别,需要借助于核酸检测等病原学的检测方式,但是甲流和普通感冒的治疗有一定区别,所以建议有感冒、发烧、流鼻涕等症状的患者及时去医院进行鉴别和治疗。
如何区分甲流和普通感冒如何区分甲流和普通感冒?随着早晚气温温差大,伴有咳嗽、流鼻涕及发烧等症状的患者去医院或门诊求医人数日益增加。
这是为什么呢?很大可能是得了流感,加上流感具有传染性,小孩和老人抵抗力差,容易受病毒侵袭,从而患上流感。
可流感又可以分多种类型,今天要介绍的是什么是甲型流感?甲型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差别到底在哪里?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与人或家畜有关的呼吸道疾病。
甲型流感(H1N1)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是最常见的流感病毒之一。
某些种类的H1N1病毒可以在人类中传播,如流感。
甲型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第一个区别是,普通感冒不会流行。
普通感冒也就是俗称的"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
普通感冒可发生于全年的任何季节,冬、春季节更易发生。
普通感冒多数是散发性,不引起流行。
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致的疾病,传染性极高,可以短时间内在大范围人群中流行,流感流行常见于冬、春季。
流感病毒包括三种类型,即甲型、乙型及丙型,其中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比较常见。
第二个区别是症状上的不同,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
如无并发细菌感染,病程一般5~7天可痊愈。
而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起病很急,一开始就发烧,体温可高达39℃~40℃,畏寒、全身不适、头昏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及流涕,高热持续3~5天后,全身症状减轻,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逐渐加剧。
第三个区别是治疗方法不同,目前对大部分病毒感染的普通感冒者来说,还没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直接杀死病毒,有效方法就是依靠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产生特异的免疫力。
所以感冒应以支持疗法为主,特别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
感冒可以继发细菌感染,此时可以适当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区别感冒即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两者虽然名称相似,但它们的病原及流行特征却有所不同。
感冒的病原体复杂多样,多种病毒、支原体和少数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仅鼻病毒就有100多型。
每次发病可以由于不同的病原引起,因此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这些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发的飞沫传播的,尤其是患者打喷嚏时的飞沫,以每秒103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周围的人很容易被传染上,而且病毒本身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广泛附着在墙上、衣物上和手上。
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一般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
所以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象流行性感冒流行时,病人成批出现。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
冬春季是流感容易肆虐的时候,每次可能有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
流感病毒的特点是容易变异,通过不断的变异产生新的病毒株;流感的传染性很强,即使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时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感冒的潜伏期大约为1天,起病不很急,开始时鼻子和嗓子有些发干、发热和发痒,随后会出现鼻塞、流清鼻涕、咽喉疼痛、干咳和声音嘶哑等症状;有时还会有全身症状,如畏寒、疲倦、头痛和腰酸背痛、食欲不振等。
体温一般不高,多数是低热,38℃左右,如合并继发性细菌感染,体温可能达到39℃左右。
发病2—3天后,鼻涕量逐渐减少并转浓,咳嗽减轻,最后消失。
普通感冒症状较流感轻微,并无生命之虑。
流感潜伏期由数小时到2天,一般为一天,少数为3天。
绝大多数情况下,流感的发病是很突然的,先是出现发冷、寒战等症状,随后发烧,体温升高至39℃以上,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总的来说,流感病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中医对普通感冒与流行感冒的区分标准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re are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way practitioners diagnose and treat common colds versus influenza. When a patient presents with symptoms such as a runny nose, sore throat, and mild fever, TCM practitioners would likely diagnose them with a common cold. In contrast, if the symptoms are more severe with a high fever, body aches, and extreme fatigue, it may be considered as influenza in TCM.在传统中医学中,医生们诊断和治疗普通感冒与流行感冒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当患者出现流鼻涕、喉咙痛和轻微发热等症状时,中医师很可能会诊断他们患有普通感冒。
相比之下,如果症状更严重,如高烧、全身疼痛和极度疲劳,可能会被认为是流行感冒。
One key aspect of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a common cold and the flu in TCM is the concept of pathogen invasion. In TCM theory, common colds are often caused by an invasion of wind-cold or wind-heat pathogens. These pathogens enter the body through the pores, causing symptoms such as chills, fever, and nasal congestion. Influenza, on the other hand, is seen as a more severe invasion ofpathogenic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multiple organ systems, leading to more serious symptoms.在中医学中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的一个关键方面是病邪的入侵概念。
1、从流行季节区分甲型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温带的秋季冬季发病率较高。
普通感冒:多发于秋季末期和冬春季节,特别是温差变化较大的天气。
2、从临床症状区分甲型流感:最初出现类似普通流感症状,但体温突然超过39℃,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普通感冒:全身中毒症状轻微,发热较低,但呼吸道症状明显,常以鼻咽部发干,打喷嚏开始,之后出现流涕、鼻塞等症状。
3、从愈后效果区分甲型流感:儿童、老人、身体衰弱的恢复较慢,容易发生并发症,死亡率为0.51%,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是病毒来势凶猛,二是民众起初对新疾病不重视,以为是普通感冒,很多人自己随便吃些药,错过了发病初72小时的最佳救治期。
普通感冒:一般来说,如没有并发症,1周内可自愈,很少因感冒而危及生命。
提醒:天冷要注意通风打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方法。
由于流感疫苗要在接种15天后才会起保护作用,所以希望体弱市民特别是老人小孩抓紧在流感高峰到来之前去打疫苗,近期正是好时机。
今年流感疫苗仍采用“三合一”式,即有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三种毒株组分,打一针可以预防这三种不同的流感病毒。
其中,甲型H1N1病毒毒株组分与去年相同,但后两种病毒则换了新的毒株组成,以适应今年流感病毒变异。
近期天气寒冷,市民普遍紧闭门窗。
但何剑峰提醒,这样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传播。
建议市民在做好保暖措施的情况下,每天定期适当开窗通风,大约一个小时左右。
特别是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更要注意通风,避免出现群体性感染。
预防:宝宝个人预防措施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用手接触你的脸。
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普通感冒和流感的真正区别在那里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普通感冒和流感的真正区别在那里许多家长分不清和普通有什么区别,总以为流感就是重感冒,多喝开水、用退烧药、休息休息就可以自愈,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流感在六个月以下婴儿,尤其对原本有心、肺、肾脏和的患儿常常可以并发、、等,严重则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呢普通感冒是上呼吸道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鼻咽部症状为突出,如流涕、、咽痛等,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引起普通感冒病毒多达100种以上,其病程有一定自限性,通常为五到七日,预后良好。
普通感冒发病有明显自身因素,在同一环境中有人得感冒有人不得感冒,差异很大,因此普通感冒不是一种传染病。
儿童得了流感则全身症状重,可见持续高热、畏寒、、肌肉酸痛、明显疲乏等,而鼻咽部症状相对轻,如上所述流感作为一种传染病,往往很多人同时或先后得病,影响面广,危害性大,蔓延迅速,常呈流行。
林凤(上海儿科医院儿内科教授)普通感冒与在发病症状及并发症方面都是不同的。
我们先从病原方面来分析:1、普通感冒多半由病毒引起,病毒种类很多。
小孩发病率比成人高,由于病毒种类多且不断变异,新型病毒不断出现,所以宝宝容易重复感冒,目前只有给予对症治疗。
一般发病一个星期后患儿会慢慢恢复。
对婴幼儿来说,可断发细菌感染,可引起一些并发症。
2、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三种引起的,人们每次患流感后不能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再说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每个人也可以患几次流感。
甲型流感每两到三年有一次小流行,十到十五年一次大浒,乙型流感局部流行,而丙型流感主要是散发或家庭内传染。
那么二者的症状有什么不同呢1、普通感冒表现较轻,患儿有发热、体温高在38度上下,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干咳等症状;大一些的孩子也有发烧、头痛、咽喉痛,婴幼儿有恶心、呕吐甚至现象,高热持续三到五天后、全身症状减轻,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逐渐加剧。
普通感冒的诊断心得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种之一,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以及咳嗽等一系列症状。
(二)流行病学普通感冒大多为散发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在温带地区,秋季发病率迅速上升,整个冬季保持高水平,第2年春季才回落;在热带地区,雨季为发病高峰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次数会有所减少;学龄前儿童每年患病6~8次,学童4~6次,而成年人2~4次。
出生第1年男孩比女孩更易感冒,但随着年龄增长则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
孩子聚集在一起玩耍、生活,亦会增加患病率。
有报道称,在外工作的女性比家庭主妇患病率更低,这可能与接触孩子的几率低相关。
1.传染源以携带病毒的健康人或患者为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病毒主要通过感冒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污染手后,造成接触性传播(手-眼、手-鼻);及经飞沫传播,即吸入空气的细飞沫或直接吸入患者呼出的大颗粒。
3.易感人群个体易感性与营养健康状况、上呼吸道异常(如扁桃腺肿大)及吸烟等因素有关,常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老幼体弱、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肿大)、高压力、抑郁、月经期均增加患病风险。
(三)病因感冒的病因包括病原体和机体防御能力两方面。
1.病原体以病毒为主,约占原发性感染的90%以上。
病毒感染导致上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细菌乘机侵入而并发细菌感染。
常见病毒中鼻病毒占30%~50%,冠状病毒占10%~15%,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约占5%,腺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分别约占5%,其他类流感病毒约占20%,目前仍然有20%~30%的病毒无法检测得知。
致病病毒比例与季节、患者年龄以及标本的采集、检测手段均有相关性。
2.机体防御能力上呼吸道感染不但取决于病毒或细菌的侵入,而且与机体的防御能力密切相关。
这种防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卫生习惯等因素影响。
如果机体防御能力强,即使遇到病原体也不易患病。
普通感冒和脓毒症的关系感冒和脓毒症概念感冒也就是“普通感冒”,是一种急性的鼻炎或者是上呼吸道发生感染,普通的感冒是我们生活当中非常容易发生的急性的上呼吸道被病毒感染的疾病,具体是因为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回声病毒以及柯萨奇病毒还有冠状病毒和腺病毒这些常见的病毒引起的。
具体的表现是鼻塞、头痛、打喷嚏以及流鼻涕还有发烧和咳嗽这些症状。
感冒通常发生在冬季与春季,尤其是在季节交替之时更为普遍。
脓毒症主要是因为感染而引发的全身性出现炎症的症状。
身体当中的不管什么部位都可能会引发脓毒症,在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脓毒症是肺炎和腹膜炎还有胆管炎与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蜂窝织炎、脑膜炎和脓肿这些症状。
通俗的语言来说。
就是各种各样的细菌以及真菌,把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之后就开始攻击人体,使得身体的各个部位产生强烈的发炎,最后以至于出现败血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现象产生。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后,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体内被新冠病毒侵犯引发了细胞因子风暴。
淋巴细胞急剧减少,导致全身很多的器官都衰竭,最后使得患者换上了脓毒症。
感冒和脓毒症的关系感冒是由于上呼吸道被感染了,一般是病毒引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举例说会出现喉咙痛或者是流鼻涕或打喷嚏与肌肉酸痛这些症状。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而引发的具有全身性的炎症综合反应症状。
脓毒症也作为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但是它要比感冒的情况严重,是重症感染。
能够引发脓毒症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和真菌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
在生活当中如果发生了感染,出现了多器官功能障碍还有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呼吸衰竭和心脏异常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现象,那么我们就把这种现象叫做脓毒症,我们可能对于脓毒症没有一个很清楚的了解,脓毒症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但是我们相对于感冒来说就比较熟悉了。
感冒与脓毒症两者不存在直接的联系,所以在医学当中不会把这两种情况放在一起比较。
由于在分辨它们两个时非常简单。
如果您想分辨它们的话,那么您就要更加关注老年人,因为老年人比较会容易患上这些基础性的疾病,以及他们患有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会比较高,患有脓毒症的死亡率也相对比较高,所以这一定要重视起来。
普通感冒(common cold)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但普通感冒并不“普通”,据国内外资料显示,普通感冒可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并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而致死。
2010年由中国哮喘联盟和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联合组织的“普通感冒的诊治现状与认知程度的调查”表明,临床医师对普通感冒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差距,临床实践中存在重复用药、不恰当联合用药、滥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情况。
一、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人每年患普通感冒平均2-6次,儿童平均6-8次。
普通感冒可以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据美国资料显示,30%的误学、40%的误工是由普通感冒引起,普通感冒每年导致23亿天的误学、25亿天的误工,每年因普通感冒就诊的人次为27亿人次,每年用于缓解咳嗽等感冒症状的非处方药物费用近20亿美元,而抗菌药物的费用22.7亿美元。
另外,并发症治疗及引起原发病恶化等使得医疗费用明显增加,加重了疾病负担。
二、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一)病因1.病因:普通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其他病毒包括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2.危险冈素:感冒的危险因素包括季节变化、人群拥挤的环境、久坐的生活方式、年龄、吸烟、营养不良、应激、过度疲劳、失眠、免疫力低下等。
(二)病理生理当病毒到达咽喉部腺体区时,病毒与气道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病毒在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复制,引起细胞病变及炎症反应。
病毒感染后释放的炎性介质包括激肽、白三烯、IL-1、IL-6、IL-8和TNF 等,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渗入鼻黏膜,鼻腔腺体分泌增加,出现流清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并产生发热、全身疼痛等全身症状。
症状往往在病毒感染机体后的16 h内出现,并在24—48 h达高峰,在2-3 d内达到病毒排出高峰。
病毒还可直接感染下呼吸道,导致相关的炎症反应,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及上调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表达等,导致下呼吸道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常在季节交替和冬、春季节发病,起病较急,早期症状主要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初期也可有咽部不适或咽干,咽痒或烧灼感。
2-3 d后变为稠涕,可有咽痛或声嘶,有时由于咽鼓管炎可出现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
严重者除发热外,可感乏力不适、畏寒、四肢酸痛和头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无并发症的普通感冒一般5-7 d后可痊愈。
老年人和儿童容易出现感冒并发症。
若伴有基础疾病的普通感冒患者则临床症状较重、迁延,容易出现并发症,使病程延长。
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胸部体检多无异常。
伴有基础疾病或出现并发症者可以查到相应体征。
四、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
2.病毒学检查:临床上一般不开展普通感冒的病毒学检查,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研究。
(1)病毒特异抗原及其基因检测: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病毒特异的核蛋白或基质蛋白。
还可用RT-PCR检测编码感冒病毒的特异基因片段。
RT-PCR或实时定量PCR 为早期敏感的诊断方法,4-6 h内可出结果。
(2)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部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肺标本中分离m 有关病毒。
病毒分离耗时,实验室技术要求高,但是病原学确诊的方法。
(3)血清学检查:急性期发病后7d内及恢复期后2-3周采集双份血清进行病毒抗体测定,后者抗体滴度与前者比较有4倍或4倍以上增高。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普通感冒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诊断,并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提下确诊。
(二)鉴别诊断1.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起病急,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较轻。
老年人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者易并发肺炎。
2.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等,临床多见混合感染。
多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加重。
主要症状为鼻塞、脓性鼻涕增多、嗅觉减退和头痛。
急性鼻窦炎患者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症状。
3.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多于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等)出现症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过后如健康人。
仅表现为鼻部症状或感疲劳,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且病程较长,常年反复发作或季节性加重。
4.链球菌性咽炎:主要致病菌为A型β-溶血性链球菌。
其症状与病毒性咽炎相似,发热可持续3-5 d,所有症状将在1周内缓解。
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咽部炎症为主,可有咽部不适、发痒、灼热感、咽痛等,可伴有发热、乏力等;检查时有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
链球菌型咽炎的诊断主要靠咽拭子培养或抗原快速检测。
5.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季节多发于夏季,常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约1周;有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同环绕红晕;病毒分离多为柯萨奇病毒A.六、治疗(一)治疗原则由于感冒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故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二)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患者应卧床休息,戒烟、多饮水、清淡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卫生。
感冒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首选口服药物,避免无根据的盲目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仅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因感冒导致患者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静脉给药;(2)由于患者严重腹泻或高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水和电解质;(3)由于胃肠不适、呕吐而无法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身体基础代谢。
(三)药物治疗普通感冒的药物治疗应以对症治疗药物为主。
临床常用的药物种类如下:1.减充血剂:该类药物可以使感冒患者肿胀的鼻黏膜和鼻窦的血管收缩,有助于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
伪麻黄碱能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对血压的影响较小,是普通感冒患者最常用的减充血剂。
其他缩血管药物如麻黄素等如超量使用,可导致血压升高等,应特别注意。
这类药物除口服外,还可直接滴鼻或喷鼻,但一般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d.2.抗组胺药:该类药物具有抗过敏作用,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普通感冒患者的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
但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疲乏等,从事车船驾驶、登高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慎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具有穿过血脑屏障、渗透人中枢神经细胞与组胺受体结合的能力,因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因此推荐其为普通感冒的首选药物。
第二代抗组胺药尽管具有非嗜睡、非镇静的优点,但因其无抗胆碱的作用,故不能镇咳。
抗组胺的鼻喷剂局部作用较强,而全身不良反应较少。
3.镇咳药:常用的镇咳药根据其药理学作用特点分为两大类:(1)中枢性镇咳药:为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该类药物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
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又可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等两类。
①依赖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可直接抑制延髓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并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由于具有成瘾性,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短暂使用。
②非依赖性镇咳药:多为人工合成的镇咳药。
如右美沙芬,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镇痛和镇静作用,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亦无成瘾性。
多种非处方性复方镇咳剂均含有本品。
(2)周围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及效应器中的某一环节而起到镇咳作用。
这类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和黏膜防护剂。
①那可丁:阿片所含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作用与可待因相当,无依赖性,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
适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
②苯丙哌林:非麻醉性镇咳药,可抑制外周传人神经,亦可抑制咳嗽中枢。
4.祛痰药:祛痰治疗可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率。
祛痰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增加纤毛的清除功能。
常用祛痰药包括愈创木酚甘油醚、氨溴索、溴乙新、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其中愈创木酚甘油醚是常用的复方感冒药成分,可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多,降低黏滞度,有一定的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达到增加黏液排出的效果。
常与抗组胺药、镇咳药、减充血剂配伍使用。
5.解热镇痛药:主要针对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
该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与散热而发挥解热作用,通过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是其中较为常用的药物,但应注意对乙酰氨基酚超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损伤甚至肝坏死。
有报道,布洛芬可增加感染的严重性。
目前市场上的感冒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含有上述各类药物或其他药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尽管治疗感冒的药物品种繁多,名称各异,但其组方成分相同或相近,药物作用大同小异,因此复方抗感冒药应只选其中的一种,如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可导致重复用药、超量用药,增加上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有研究资料显示,对早期仅有鼻部卡他症状的感冒患者,服用盐酸伪麻黄碱和扑尔敏第1天,鼻塞、流涕、打喷嚏、流眼泪症状即有改善,服药4d后上述症状改善均达到90%左右,表明这一组合可迅速改善或消除鼻部症状。
因此,伪麻黄碱和扑尔敏作为经典复方组合推荐用于治疗早期仅有鼻部卡他症状的感冒的治疗。
当在鼻部卡他症状基础上出现咳嗽、全身酸痛、发热等症状时,建议服用含镇咳成分和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
疗程:由于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因此普通感冒用药不应超过7d,如果1周后上述症状仍未明显好转或消失,应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给予进一步治疗。
(四)抗感染药物与普通感冒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抗菌药物不能杀灭病毒,故不建议用抗菌药物治疗普通感冒,且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感染是无效的。
虽然抗菌药物治疗普通感冒无效,但报道,约50%的患者在无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普通感冒。
而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会产生消化道副作用,滥用抗菌药物还易诱导细菌耐药发生。
只有当合并细菌感染时,才考虑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如: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等。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有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五)特殊人群治疗由于非处方感冒药物在2岁以下幼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尚未被确认,因此不能用于幼儿的普通感冒。
若其症状必须应用药物控制,则应使用国家药政部门批准在幼儿中使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