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放射性废物处置及防治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91 MB
- 文档页数:59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储存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弃物。
由于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和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正确处理和储存放射性废物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储存步骤,并分点列出。
一、处理放射性废物的步骤:1. 放射性废物分类:将放射性废物按照特定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通常包括低放射性废物、中放射性废物和高放射性废物。
2. 分析和检测:对放射性废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检测,确定其中所含放射性物质的类型和浓度。
3. 表面处理:对放射性废物表面进行清洁和处理,以减少废物的辐射量。
4. 体积压缩:采取适当的方法对放射性废物进行体积压缩,以减少废物的占地面积和运输成本。
5. 固化处理:将放射性废物与适当的固化剂结合,形成固体或块状物质,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和泄漏风险。
6. 包装和封存:将处理后的放射性废物进行严密的包装和封存,防止辐射污染和泄漏。
7. 标识和记录:对包装的放射性废物进行标识和记录,确保废物的来源和储存信息清晰明确。
二、储存放射性废物的步骤:1. 储存巡视和检查:定期进行储存区域的巡视和检查,确保储存容器完整无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2. 辐射监测:实施辐射监测措施,对储存区域内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3. 储存设施安全防护:建设和维护合适的储存设施,包括防辐射屏障、连续气压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以确保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储存。
4. 安全运输:采取安全可靠的运输手段和措施,如专门的运输容器、密封车辆等,确保放射性废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5.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措施、人员疏散计划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6. 长期監督和管理:对储存放射性废物的区域进行长期监督和管理,确保储存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的处理和储存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放射性废物,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同时,每个步骤中的细节和措施都需要严格遵守,并且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操作和监督,以确保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理和储存。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一、概述1.放射性废物的产生放射性废物是指在生产和使用放射性物质过程中废弃并含有放射性的物质(如发射α、β、和γ射线的不稳定元素)或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又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加以分离的废弃物。
放射性废物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核弹爆炸的瞬间,由炽热蒸气和气体形成大球(即蘑菇云)携带着弹壳、碎片、地面物和放射性烟云上升,随着与空气的混合,辐射热逐渐损失,温度渐趋降低,于是气态物凝聚成微粒或附着在其他的尘粒上,最后沉降到地面。
(2)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原子能工业的中心问题是核燃料的产生、使用与回收、核燃料循环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三废”,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3)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目前,由于辐射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已使医用射线源成为主要的环境人工污染源。
图1表示核废物的产生过程,核废物的主要来源是核燃料循环中和核设施退役中的各主要环节,核试验、核科学研究及应用也要产生一些核废物。
核燃料循环包括铀矿开采、加工、燃料制造、使用、乏燃料的后处理等环节。
核设施退役是指关闭不再使用的核设施(如燃料制造和加工厂、反应堆等)时所采取的措施,铀矿开采和燃料加工废物的产生从开采铀矿开始,矿石中铀的含量平均仅为0.2%,相应将遗留约25000t的废矿渣,即尾矿。
尾矿中含有的铀为原矿的5%~20%,含有的镭为原矿的93%~98%,此外还含有氡。
图1产生核废物的过程2.放射性废物的特征(1)按物理形态分类①固体放射性物品如钴,独居石等。
②晶粒状放射性物品如硝酸钍。
③粉末状放射性物品如夜光粉、铈钠复盐等。
④液体放射性物品如发光剂,医用同位素制剂磷酸二氢钠——32P等。
⑤气体放射性物品如氪85、氩41。
(2)按放出的射线类型分类①放出α、β、γ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镭226等。
②放出α、β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天然铀。
③放出β、γ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钴60。
放射性废物管理方法与技巧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辐射性物质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危害。
正确有效地管理和处理放射性废物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放射性废物的管理方法与技巧,以确保其安全处理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一、源头管理源头管理是防止放射性废物产生和尽量减少产生的关键方法。
在核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减少放射性废物的生成。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改进工艺技术: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和日常操作规程,减少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产生。
2. 确保设备安全:采用高效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确保辐射造成的泄漏和事故风险最小化。
3. 减少核能源生产:在可能的情况下,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核能源的使用和放射性废物产生。
二、分类与标记对放射性废物进行正确的分类和标记是管理和处理的基础。
根据废物的放射性特性和辐射剂量,可以将放射性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并进行相应的标记和封装。
常见的分类包括:1. 高放射性废物:具有较高的辐射剂量,需要严格封装和保护。
通常用特殊材料进行密封,在专门的储存设施中长期存放。
2. 中放射性废物:辐射剂量较低,但仍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采用密封容器进行储存和运输,同时注意标记和警示。
3. 低放射性废物:辐射剂量较低,可以通过一般的垃圾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但需要进行标记以提醒人们注意。
标记是为了提醒工作人员和公众注意废物的辐射性,采用明显的符号和标识,以避免误处理和意外暴露。
三、贮存和运输放射性废物处理的重要环节是贮存和运输。
放射性废物应该在专门的贮存设施中储存,确保安全密封,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以下是贮存和运输的几个关键方面:1. 安全容器和包装:放射性废物应该采用特殊的容器和包装材料,确保废物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2. 防护屏障和访问控制:对贮存设施进行防护,设立防护屏障和访问控制,以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并减少事故风险。
3.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贮存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修复,确保设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放射性废物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涉及到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放射性废物是指具有放射性物质的废物,其中包括核能产业、医疗、工业和研究活动等产生的放射性废物。
这些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并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处置。
首先,隔离是将放射性废物与环境隔离开来,以防止人类和环境接触到这些废物。
隔离的方法包括远离人口密集区和水源地,建立防护壁和控制区域等。
隔离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迅速降低放射性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然而,隔离并不能永久解决废物问题,因为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m和持续期长达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有必要考虑长期的安全隔离和监管。
其次,固化是将放射性废物转化为固体或坚固形式,以减少其危害性。
固化的方法包括混凝土浇注、玻璃化、陶瓷固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将放射性物质包裹在固体基质中,减少其释放和扩散。
固化方法的优点是抑制了废物的活性释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暴露。
然而,固化方法的处理过程和成本较高,需要高温或化学反应等特殊条件。
此外,固化后的废物需要进行长期的安全隔离和监管。
第三,转运是将放射性废物从产生地转移至中间或最终处理场所的过程。
转运的方法包括包装和运输。
包装是将废物放入适当的容器中,以防止泄漏和辐射。
运输是将包装好的废物运送至目的地。
转运方法的优点是能够隔离废物并确保安全运输。
然而,转运过程中存在着意外事故和污染的风险,需要进行密切的监管和安全措施。
第四,埋藏是将放射性废物安全储存于地下或地下水层的过程。
埋藏的方法包括建造地下仓库和地下水层储存。
地下仓库是将废物存放在地下洞穴或构筑物中,以防止废物泄漏和辐射。
地下水层储存是将废物储存在含水层中,通过地下水的稀释和扩散减少辐射。
埋藏方法的优点是废物得到有效的隔离和稀释,降低了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然而,埋藏方法需要选择适当的地质条件和建设稳定的储存设施,并进行长期的监管和管理。
最后,处理是将放射性废物进行转化或分解,使其不再具有危害性。
放射性废物处理程序和规定放射性废物处理规定
为规范放射性废物的处理,预防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制定本规定。
一、目的
规范放射性废物的处理,预防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二、范围
适用于本院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三、具体程序和规定
放射性药品使用后残留和剩余部分被称为放射性废物。
放射性废物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故称“放射性三废”、“三废”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的放射性污染,影响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健康,因而妥善处理“三废”是十分重要的。
1、固体废物的处理
主要采用放置法,被放射性药物污染的固体废物应存在固定的指定地点并采用适当的屏蔽物加以防护,待其自然衰变后,当作非放射性废物处理即可。
如为过期的发生器吸附柱应标明日期并用塑料袋包装后置于贮源室,待其自然衰变后再处理。
2、液体废物的处理。
放射性废物安全的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放射性核素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第三条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贮存和处置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处理,是指为了能够安全和经济地运输、贮存、处置放射性废物,通过净化、浓缩、固化、压缩和包装等手段,改变放射性废物的属性、形态和体积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贮存,是指将废旧放射源和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临时放置于专门建造的设施内进行保管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处置,是指将废旧放射源和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最终放置于专门建造的设施内并不再回取的活动。
第四条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减量化、无害化和妥善处置、永久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负责放射性废物的有关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放射性废物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国家对放射性废物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放射性废物的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将放射性废物分为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和低水平放射性废物。
第七条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贮存和处置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
第八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全国放射性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国家鼓励、支持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利用,推广先进的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技术。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放射性废物的收集与处理第一篇:放射性废物的收集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收集与处理在核医学实践过程中,产生固体、液体、气载三种放射性废物,他们的收集与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首先射性废物管理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注意必须区分临床医用放射性废物与医学研究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②必须区分放射性废物与非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收集和处理;③应力求控制和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即废物的最小量化。
核医学实践的良好计划,包括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射线的种类、活度等选择,考虑操作的数量和制备的材料、污染的风险性等良好工作程序,都将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体积。
在放射性废物产生的地方,应当备有各种收集容器,分别分类存放,容器必须适合目的(体积、屏蔽、防渗漏)要求。
并在标明核素名称、物理性状、活度和外照射剂量率。
由于核医学实践中的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多数小于一周,因此可以把放射性废物收集起来后放在特定的容器里衰变,直至达到规定的豁免水平。
不同性质的放射性废物贮存和处理的方式有所不同。
固体放射性废物收集与处理首先应按废物分类标准和废物的可燃与不可燃、有无病原体和毒性分开收集废物于具有外防护层和电离辐射标志的污物桶内,其内应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放置地点应避开工作人员作业和经常走动的地方。
注意装满后的废物袋及时转送特殊贮存室,其建造结构应符合放射卫生防护要求,且具有自然通风条件或安装通风设备,出入处设电离辐射标志;废物袋或废物包、废物桶及其他存放废物的容器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有废物类型、核素种类、比活度范围和存放日期的说明;内装注射器及碎破璃等物品的废物袋应附加外套。
最后处理废物,一般根据规定,比活度小于或等于7.4×104Bq/kg(2µCi)的医用废物或经过存放衰变,比活度降低到7.4×104Bq/kg以下可作为非放射性废物处理。
注意:1、GBq量级以下且失去使用价值的废弃密封放射源必须在具备足够外照射屏蔽能力的设施里存放和待处理。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放射性废物是指在核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等废弃物。
它们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本文将进一步介绍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一、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分为三类:实体化、浓缩、固化。
实体化是将放射性废物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处置。
浓缩是将放射性废物中的核素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提取,以便更加安全处理。
固化则是将浓缩后的核素与固体材料结合起来,制成坚硬耐用的玻璃、混凝土等材料,以便于储存和处置。
二、放射性废物的储存放射性废物的储存分为两种:暂存和长期储存。
暂存是在处理完放射性废物后,将其安置在特殊的储存设施中,等待进一步处理或处置。
长期储存是指将放射性废物储存在特殊的处理设施中,以便于长期储存和安全处置。
三、放射性废物的处置目前,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分为三种方式:地下处置、海洋处置、空气处置。
其中地下处置是最常用的处置方式。
它将处理好的放射性废物,通过特殊的井道或隧道埋入地下深处,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威胁。
海洋处置是将放射性废物直接排入海中,使其被海水稀释或被海底沉积物所覆盖。
空气处置则是将放射性废物直接排入大气中,再由大气自然扩散,这种方式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并不常用。
四、放射性废物的安全性放射性废物具有很强的辐射性,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很大威胁。
因此在处理与处置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采取各种措施,以确保放射性废物的安全性。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包括:1. 管理措施: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以便应对各种情况。
2. 物理措施:采用特殊的设备和技术,以便有效控制和防止辐射泄漏。
3. 包装措施:放射性废物必须进行密封和包装,以确保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产生辐射泄漏。
4. 监测措施:实施多重监测措施,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全面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五、结论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涉及科学、技术、环境、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