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堤,平江古街等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31.00 KB
- 文档页数:5
李公堤风情文化水街,平江路古街认知实习苏州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城市,既具有古城的古老气息,又有大都市的现代风范。
身在其中,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为了对这个魅力城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两处地点作为考察分析对象,一是李公堤国际风情水街,二是平江路文化古街。
分别对他们的商业功能、业态、交通流线、建筑、室内、景观等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分析。
下面我就对这两个地点分别进行描述和详解。
综述李公堤风情水街风情水街地理位置——李公堤是中国最大的内城湖泊苏州金鸡湖中唯一的湖中长堤,全长1400米,系光绪年间元和县令李超琼所建。
李公堤所在之环金鸡湖景观工程由全球最具领导地位的景观设计与区域规划顾问之一——美国泛亚易道公司进行世界级标准的景观设计。
现已成为国内混合型亲水社区的成功典范,形成巨大规模的开放型现代城市生态公园。
对于水街的地理位置,它依李公堤而建,西面是城市主要道路星洲街,北邻金鸡湖,南面是小金鸡湖。
首先分析一下这种地理位置,李公堤风情水街远离街道,又依靠原有基地形成的独立商业街,这就造就了它独到的地理优势,当地也依据这个优势将此地规划为了高档娱乐就餐与休闲于一身的特色商业街。
因此,风情水街的主要功能就是饮食与休闲娱乐,适合周围居民与高档消费人群前去。
小格局却有大能量——商业水街的整体格局并不大,沿街都是一到两层的低矮建筑,但是长度都很长,大概有三到四个店面的长度,有的甚至有十个之多。
这就是为了不影响人群的视线,让各个角度都能有很从金鸡湖大道远眺李公堤夜景好的视野。
金鸡湖与李公堤是一个整体,因此在周边道路和李公堤上的人们视线不被阻绝,建筑物的高度都不会高过自然树木,人们看到的就是美丽的水陆动态风景,李公堤就犹如金鸡湖上的一条彩带,每一天的不同时刻都能看到独特的景色,美轮美奂。
同时让商业街与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达到自然和谐的目的。
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格局里面,却又巨大的商业能量。
这就像我们说明了一个问题,奢华商业不一定非要在商业大楼或者非常现代化的商业街里面,只要功能完备,地理位置优越,商家进驻之后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李公堤:东方水城里的国际街区近几年,人们提到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自然就会想到李公堤。
2009年,李公堤成了苏州市区第一个“中国特色商业街”,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在我们所有行走的街区中,李公堤是最新的,也最具中西合璧风情。
一条商业街,抢救了一处历史遗址从2006年李公堤一期工程完成,这里就成为苏州人最熟悉的地方,吃饭、娱乐、赏景,都喜欢到这里来。
走在李公堤,跟市民和游客随意闲聊一番,就能丰富对李公堤的不同印象。
在腾龙桥畔,我们遇到几位老伯。
其中一位李老伯住在黄天荡新村,午饭后带着几位外地来的亲戚逛逛李公堤,并兴致勃勃地当起了导游。
我们也加入了他们的赏景队伍并进行交流。
李老伯介绍,以前金鸡湖的水浪经常冲过堤岸,危害农田。
光绪年间,有一个叫李超琼的人做了元和县的县令,听取了当地人的筑堤建议,发动民间捐资,动员了一百六十多条船只,把碎砖瓦、土方运到金鸡湖中,堆成堤。
一些灾民和穷人来这里做工,领取一点工钱,少饿死了很多人。
经过一年的努力,一条长堤建成了,保护了农田,也方便了交通。
文人在这里立碑,起名“李公堤”。
后来,到了民国时期,娄葑、斜塘之间修了新的马路,湖中堆起的那段堤被损坏严重,逐渐失去了实用功能。
李老伯今年65岁,他记得,从小到大,金鸡湖边有过好几次堤岸修建,堤岸的线路也有过改动,湖里的那段老堤被渔业公司使用了。
具体哪一段是李公堤,当地人也说不上来,实际上也没人关心。
随着苏州工业园区和金鸡湖景区的发展,2004年起,苏州圆融集团斥资,从苏沪机场路向北深入金鸡湖形成半岛,修建李公堤商业街,开发餐饮与娱乐业态,人迹罕至的堤岸顿时热闹非凡。
李公堤建筑采用灰、白、黑三色,保留传统的苏州民居形态,多座小桥串联各岛。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商业街区的兴旺,不但复活了一条堤岸的历史遗址,还把一位古代官员勤政为民的故事重新拉回了老百姓的记忆。
李公堤中西合璧,动静相宜,完全可以与杭州西湖苏堤、白堤相媲美。
国际品牌运作,引入特色商铺商业街是由许多商铺所组成,商铺和商业街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没有特色的品牌店铺是衡量商业街运转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改造利用研究雍振华 高朦作者简介雍振华,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高 朦,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 要:在旧有的传统建筑中引入新的使用功能,既可满足现实社会中的新需求,也能改变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大拆大建的现象,从而有望解决旧建筑与新需求之间的矛盾。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古建改造利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传统建筑的整治及功能置换为例,对新旧建筑功能转换的一些原则及形式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历史街区;传统建筑;功能转换;改造措施Abstract:Lead new features into the ol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an not only meet the new demands of social reality, but also change the current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n people will find the hope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new demands. Mod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Pingjiang history and culture street in suzhou is a successful attempt .This article will put forward the renov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 replacement in Pingjiang history and culture street as an example to study about the principles and forms of function replacement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new Buildings. In the end recommend practical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Key words:History and Culture Street,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Reform 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12-52(4)“拆迁”、“新建”常被认为是解决历史街区普遍存在的居住质量偏低、城市道路不畅等城市弊病的惟一途径。
实用文档整旧如故,以存其真---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一、保护背景1.1 区位背景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外环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116.5公顷,是苏州古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地段之一。
平江路街区与苏州古城的关系(参考资料1)平江路街区卫星图(goolg earth 截图)1.2时代背景平江历史街区可谓苏州古城的缩影,至今仍遗存着自宋代起, 到明代成熟的河街格局。
大量的路名、桥名与桥位与宋《平江图》相一致。
不过,平江路虽古貌犹存,却和许多城市旧区一样面临衰败。
大多数房屋建于清末民初,年久失修,蚁害水患,蛛网式的线网密布,现代化生活设施缺失。
另外,一些盲目建设的工厂、垃圾站和监狱对整体风貌破坏严重。
平江路的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
二、保护规划与实践的效果与评价平江路项目得到了世界级最高褒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对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评价是:“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平江历史街区保护项目是阮仪三教授的得意之作,他说:“历史街区作为传承城市文化的一个载体,应对其进行合理的修缮和利用,修旧如故、以存其真,不仅留存了历史的特色和城市的记忆,也留住老百姓的感情。
”2009年国庆前夕,平江路获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
三、保护规划与实践3.1 指导思想与理论3.1.1 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平江路具有极高的历史风貌价值,街区内大量真实的历史信息都是研究水乡文化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所以,“整旧如故”,延续平江路风貌、文脉自然而然的成为保护指导思想图1、图2 :保护规划与实践后的平江路街区江南风貌(参考资料3)风貌完全保护下来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一些历史街区的采用“人房分离”的做法,这样历史街区的房子好像是保留下来了,但是人没了,它的文化氛围就变了。
基于SWOT分析的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对策研究【文章摘要】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是苏州城区最具水城原味的古街区,伴随旅游的开发,平江历史街区也面临着环境恶化、文化侵入等问题,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试图在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性开发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平江历史街区;SWOT分析法;建议0 引言平江历史街区面积约116.5公顷,是苏州城内至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几百年来,依然保留了河街相邻的格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耦园、省市级文物古迹100多处,历史建筑16.7万平方米[1],城墙、河道、牌坊等历史文化遗存类型丰富且为数众多,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是全面保护苏州古城风貌的核心地区。
随着旅游的开发,平江历史街区成为旅游热点,带来人气的同时,也存在大量古建筑甚至文保单位被占用,传统民居受到损坏,基础设施功能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本文在了解平江历史街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SWOT法分析其自身发展的优劣势及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通过综合评价,对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提出建议。
1 平江历史街区的SWOT分析1. 1优势分析1.1.1优越的地理位置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坐落于古城东北角,古名“十泉里”,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平江路就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而保存至今的平江历史街区毗邻观前商圈,南起主干道干将东路,北与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是苏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古街区。
1.1.2完整的历史风貌平江历史街区内省级文物古迹有100多处,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历史建筑16.7万平方米[1],在对其改造中,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基本保留了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历史风貌。
1.1.3古朴的苏州风情古朴的苏州风情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平江历史街区在旅游项目开发中力图延续恬静安详的休闲氛围,逛古街、听评弹、品好茶等都能让人体会到老苏州的韵味。
1.2劣势分析1.2.1生活设施不完善平江历史街区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中,带来原有基础设施不堪重负,环境面貌较大改变等问题,而游客的急剧增长更加剧了居住环境的恶化,年轻人大多已搬离,居住于此的多为中老年人及怀旧人士,较不完善的生活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求。
互文性视角下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园林景观要素社区渗透研究【摘要】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拥有丰富的园林景观要素。
本文从互文性视角出发,探讨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园林景观要素在社区中的渗透情况。
首先介绍了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背景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园林景观要素在其中的应用和影响。
接着对社区渗透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互文性视角下的研究方法。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揭示园林景观要素在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社区中的作用及其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园林景观要素、社区渗透、互文性视角、案例分析、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城市规划、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历史街区在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凸显。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作为中国优秀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园林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居民。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这些历史街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景观保护、社区发展、文化传承等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要素在城市设计和规划中逐渐受到重视。
如何在平江历史街区融入园林景观要素,提升景观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园林景观要素与社区渗透的研究,探讨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提升城市景观的品质和实用性,为传统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为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互文性视角下,如何通过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园林景观要素来实现社区渗透。
通过深入分析历史街区的园林景观要素及其与社区的关系,以期能够揭示出这些要素在社区渗透中的作用和影响。
具体来讲,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园林景观要素进行探讨,揭示这些要素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