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以苏州平江路31号改造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323.63 KB
- 文档页数:3
整旧如故,以存其真—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一、保护背景1.1区位背景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外环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116.5公顷,是苏州古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地段之一。
平江路街区与苏州古城的关系(参考资料1)1.2时代背景平江路街区卫星图(goolg earth截图)平江历史街区可谓苏州古城的缩影,至今仍遗存着自宋代起,到明代成熟的河街格局。
大量的路名、桥名与桥位与宋《平江图》相一致。
不过,平江路虽古貌犹存,却和许多城市旧区一样面临衰败。
大多数房屋建于清末民初,年久失修,蚁害水患,蛛网式的线网密布,现代化生活设施缺失。
另外,一些盲目建设的工厂、垃圾站和监狱对整体风貌破坏严重。
平江路的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
二、保护规划与实践的效果与评价平江路项目得到了世界级最高褒奖—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对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评价是:“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平江历史街区保护项目是阮仪三教授的得意之作,他说:“历史街区作为传承城市文化的一个载体,应对其进行合理的修缮和利用,修旧如故、以存其真,不仅留存了历史的特色和城市的记忆,也留住老百姓的感情。
”2009年国庆前夕,平江路获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
三、保护规划与实践3.1 指导思想与理论3.1.1 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平江路具有极高的历史风貌价值,街区内大量真实的历史信息都是研究水乡 文化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所以,“整旧如故”,延续平江路风貌、文脉自 然而然的成为保护指导思想图1、图2 :保护规划与实践后的平江路街区江南风貌(参考资料3)风貌完全保护下来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一些历史街区的采用“人房分离” 的做法,这样历史街区的房子好像是保留下来了,但是人没了,它的文化氛围就 变了。
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研究——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发表时间:2017-09-28T10:24:11.5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作者:王文卉[导读] 摘要:文化是历史街区的灵魂,文化传承是历史街区保护的本质。
如何使文化传承与保护历史街区相结合,二者共同赋予古老历史文化新的生命和活力,是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 摘要:文化是历史街区的灵魂,文化传承是历史街区保护的本质。
如何使文化传承与保护历史街区相结合,二者共同赋予古老历史文化新的生命和活力,是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本文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视角下对历史街区保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文化传承、历史街区、保护、平江历史街区 0引言当今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正经历千城一面的改造,历史街区也被大量改造为商业性质,失去了人文内涵,只是单纯地维护修缮古建、文物、桥梁、河道、古树等,街区失去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精神,像一座巨大的博物馆。
历史逐渐被埋没在现代化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必须以文化传承为重心,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合理融合,并实现稳定的发展。
1 从文化传承视角看历史街区保护 1.1文化传承视角理念引入文化传承顾名思义就是对文化的延续,但不是简单的文化要素的传递和积累,而是依照文化和时代的适应性和规律性的要求有机组合后,呈现再生的特点。
而在历史街区中,对文化的传承应当是尊重现有的文化资源,找到其与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适宜、合理并具有地域特色的保护规划。
更重要的,与时俱进对旧城进行必要的改造更新,使历史街区顺应时代发展,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又一重要课题。
1.2国内历史街区文化研究现状国内对历史街区研究有许多角度,如区域、生态学、美学、心理学等,既有综合型的研究也有以案例为主研究。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改造利用研究雍振华 高朦作者简介雍振华,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高 朦,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 要:在旧有的传统建筑中引入新的使用功能,既可满足现实社会中的新需求,也能改变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大拆大建的现象,从而有望解决旧建筑与新需求之间的矛盾。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古建改造利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传统建筑的整治及功能置换为例,对新旧建筑功能转换的一些原则及形式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历史街区;传统建筑;功能转换;改造措施Abstract:Lead new features into the ol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an not only meet the new demands of social reality, but also change the current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n people will find the hope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new demands. Mod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Pingjiang history and culture street in suzhou is a successful attempt .This article will put forward the renov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 replacement in Pingjiang history and culture street as an example to study about the principles and forms of function replacement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new Buildings. In the end recommend practical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Key words:History and Culture Street,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Reform 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12-52(4)“拆迁”、“新建”常被认为是解决历史街区普遍存在的居住质量偏低、城市道路不畅等城市弊病的惟一途径。
平江路改造再利用分析平江路现状分析经过对苏州平江路为期一天的考察及搜集资料,我对平江路的改造和再利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有一些具体的分析与看法。
最近这些年,因为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城市传统民居今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古城千百年来幸存下的传统民居正遭受着所谓的旧城改造带来的建设性破坏.。
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人们不惜破坏掉传统民居来提高居住水平。
但这样却使我们失去了一些历史上的瑰宝,也会逐渐忘却先人们的思想结晶。
苏州也不例外,先前进行了很多改造,导致原来古色古香的古城变得十分的商业化,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对于现在唯一的水韵古街平江路的保护与改造,这使得我们今天仍能欣赏到河路并行的格局,小桥流水的美景·····现在我就具体谈谈平江路的改造与再利用。
在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改造项目整体启动之前, 街区的衰败程度已相当严重。
由于城市居民对现代生活条件及方式的追求, 带有阴暗潮湿等先天不足的传统民居无疑无法满足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 以致于最终留守在传统民居中的往往以中老年人居多,这样虽然保护了民居但却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才决定开始做改造。
但是苏州平江路就像是一副另类的“双面绣”:一面是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一面是破旧、狭窄、拥挤、落后的状况,我们得权衡好其中的关系。
实际上政府是站在了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进行了一些保护。
政府没有只把平江路当作文物来保护,而是保护了它有用的合理的部分,同时更新了它的一些不符合现在生活需要的部分。
比如说居住环境差,政府就着力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对房子进行了认真的整修,是采用了很独特的“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简言之就是整旧如旧,让平江路不是没用的老古董,而是在保存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有个新兴的发展,这一点很是令人赞同。
具体一点说,在房屋的外观上,政府对已经变形难用的门进行了全面的更换,以满足现代建筑门窗的节能与密闭要求;再通过重新粉刷墙体, 修复原有屋顶形式与屋面构造, 修复屋面小青瓦等措施, 基本恢复了建筑原有的外观与风貌。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我们小组选的课题“各地保护传统文化的举措及成果调查”,我们立足“就近、实事求是”的原则,主要调查了‘平江路’到‘忠王府’这一段。
平江路作为苏州古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气息浓重,是苏州传统的代表,但是随着苏州城市化快速的发展,难免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如何处理好本地区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2003年开始,苏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平江路风貌与环境整治工程。
总长1700米的平江路,纳入历史街区保护范围的约1090米,共有475户人家先后搬离平江路历史街区,动迁面积达到了3万平方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平江路民居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措施:一是通过修缮民居继续发挥它原有居住作用,并且通过改造使其更适合现实的使用;二是充分利用平江区浓重的历史氛围发展旅游业,不仅带动本区的经济的发展同时避免了原有建筑的的破坏。
通过将沿路的房屋改造成商业店面,既利于保护了旧民居又利于平江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平江路已经成为苏州著名的的旅游景点,为苏州传统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作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的保护措施就很复杂了,大体归类为以下类:周边环境的整修、古树的保护、古建筑的保护、名胜的复原与优化。
作为世界闻名的名胜,拙政园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正是因为如此,拙政园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通过保护拙政园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带动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样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又利于拙政园的保护。
忠王府的保护措施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修缮本身,二是建设新馆。
忠王府本是作为苏州博物馆使用,随着新馆的建成,忠王府作为博物馆的功能下降,但正是如此才使得忠王府得到更好的保护,既满足苏州对于博物馆的功能要求,又不使展品掩盖忠王府自身的魅力,可以说十分成功。
除以上措施以外,苏州传统文化的保护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和国家多次立法保护苏州古城,并且给予其他大量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所在地苏州人民政府,坚持统筹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以及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将保护工作纳入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建设规划,并安排专项保护经费。
基于使用者的街区保护利用评价--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张广汉;魏祥莉【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窗口和稀缺的文化资源,是城市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型的关键要素,其保护利用的好坏是名城保护的关键。
随着相关保护规划的实施,需对当前街区保护利用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利用。
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为例,从保护利用开展情况进行说明,包括保护运作模式、保护机制及政策等,评价是否符合街区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原则,并结合相关使用主体——居民、经营者、游客的问卷访谈,评价其保护利用情况。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is the window of a city,the scarcity culture resources,and the key factor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functional city " to "cultural city".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is also critical to the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cit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on planning,we should evaluate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m,learn lessons from them and direct the proper use for the future. The thesis take Pingjiang historical conservation area in Suzhou as an example,analyses the mode of operation,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and policy and so on.By means of the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of the local people,business dealer and tourist,the thesis evaluates it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by the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integrality and the continuity of life.【期刊名称】《中国名城》【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10页(P79-88)【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实施评价【作者】张广汉;魏祥莉【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为了总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实施的经验和教训,目前北京、杭州、苏州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正在积极组织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城市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以苏州平江路31号改造为
例
金麒;王明非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本文通过对苏州平江路31号改造工程的解读对城市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适当的有机更新和功能转换才是对城市传统民居最好的保护方式.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金麒;王明非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建筑系,361005;厦门大学建筑系,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5
【相关文献】
1.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与治理模式——以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改造为例[J], 王慧;张甲;陶柏延
2.城市古典商业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苏州平江路为例 [J], 苏楠;胡巍
3.论社区教育之课程特色——以苏州市平江区平江路街道社区为例 [J], 浦江;张慧彦
4.文化生产场域理论与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的原真性——以苏州“平江路菜场”概念设计与“双塔市集”为例 [J], 李逸斐
5.文化生产场域理论与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的原真性——以苏州“平江路菜场”概念设计与“双塔市集”为例 [J], 李逸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05“修旧如旧”探源——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林大彰摘要:苏史街区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文化遗产之一,“修旧如旧”后的苏双平江历史街区获得国内外的认可的事实表明,对“修旧如旧”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完善历街地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章通过梳理中外“修旧如旧”的发展脉络、现状,湖及分析国际上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提出我国历街地区类文化遗产保护中普遍运用的“修旧如旧”方法,既符合我国文化遗产的特点,又遵循了国际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关键词:修旧如旧;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江苏历街文化街区景观保护与再生设计研究”(17YSC002)研究成果。
在近几十年保护古城众多文化遗产的过程之中,保持完好的历史街区极其珍贵。
历史街区包含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街区内的建筑、街道、饮食、贸易……全方位体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审美喜好等,是最为原真的城市名片。
2005年,中国苏州平江历史街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是当年唯一一个获奖的历史街区项目。
作为一个受到中外认可的历史街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江历史街区在保护和改造的过程中始终采用“修旧如旧”的保护方式。
“修旧如旧”是一个保护我国特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本文对这个方法的缘起和发展历程进行探究,有助于历史地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西方视旧为美的理论的缘起及发展“修旧如旧”是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一个技术性的要求,从字面理解“修旧如旧”,就是把已经损坏的旧东西经过修理之后,还要达到像旧东西的效果。
但是,让人类明白旧的价值,旧的美,直至运用“修旧如旧”的方法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含有“修旧如旧”意念的雏形最早出现于英国18世纪中后期的“如画”概念:1792年,如画主义的创建人威廉・吉尔平提出“参差不齐是美丽和如画最本质的不同点”叫1795年尤维达尔•普莱斯谈到:“美丽基于光滑、渐变、年青和新鲜,如画则基于参差不齐、突变、老化甚至糟朽(decay)……砖石越破损,越被天气染得斑斑驳驳,越糟朽,在其灰缝里扎根固着的植物与匍匐植被越多,就越如画。
古城更新案例古城更新是指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进行改造和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在我国,古城更新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成功的古城更新案例。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平江历史街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城区,其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等都保留着明清时期的特色。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平江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逐渐滞后,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州市政府决定对平江历史街区进行更新改造。
首先,针对基础设施的滞后问题,政府对平江历史街区的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
新的供水管网和供电线路得以铺设,排水系统也得到了改善,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其次,为了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政府对平江历史街区的老旧房屋进行了整治和修缮。
同时,还引进了一些现代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设施,如电梯、停车场、便民服务中心等,让市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另外,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政府对平江历史街区的古建筑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在修复过程中,政府注重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同时结合现代技术和理念,使古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政府还加大了对平江历史街区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通过以上的改造和更新,平江历史街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成为了苏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古城更新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也为其他具有类似问题的古城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希望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能够更多地关注古城的保护和更新,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共同发展。
苏州平江街区保护性修复对商业的影响金麒【摘要】文章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阐述其从最初的保护与修复到之后近十年的维护与开发期间的发展变化,探讨商业化给城市历史街区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期刊名称】《住宅科技》【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历史街区;商业化;文化【作者】金麒【作者单位】上海房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城市历史街区,即城市中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的街区及建筑。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城都面临着“旧城改造”所带来的建设性破坏,城市历史街区正在不断减少,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名城如济南、昆明、开封等地,甚至已很难找到一片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
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城市文脉的日益重视,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下,也有不少古城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逐渐保护修复了若干历史街区,其中著名的有北京的大栅栏、上海的田子坊(图1)、成都的宽窄巷子等等,都取得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对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和对建筑文脉传承的愈发重视,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日趋成为一个争论甚多的热门话题。
有人认为,历史街区应得到“博物馆式”的保护,迁出原住民,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商业开发,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以取得“原汁原味”的保护效果;也有人认为,历史街区应抛弃片面强调对所谓“原真性”的机械性保护思维,而应“解放思想”,进行积极的旅游开发与商业规划,引入相关资本进行大力度的商业开发,提高历史街区的知名度与可游性,并以旅游业发展为原动力促进所在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具体实践上,因相关决策者不同的立场与倾向,实现了不同的操作模式与改造方法,各有成功之处,亦不乏经验教训。
本文即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模式为例,就城市历史街区中商业化开发的影响作一些阐述与探讨。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图2)是千年历史名城,著名的江南水乡,苏州现存为数不多的几片传统风貌留存相对完好的历史街区之一。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利用实践探索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某段历史时期建筑和人文风貌的真实反映,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随着近年来城市的不断扩张,破坏历史环境和历史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及专家学者加大了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力度,一系列保护制度的确立及再利用实践的进行,使我国的街区保护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果。
一、保护理念及制度的发展和转变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体系,经历了以文物保护为单一保护体系的形成,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点的双层保护体系的发展,和以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地段为重心的多层保护体系的发展过程。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的提出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出要在这些历史遗迹周围划出保护地带,在此范围内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要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这一时期虽然还没有形成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但已经注意到了历史建筑周边地区的保护问题。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的确定一方面由于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中的保护范围没有明确界定,另一方面历史地段现状中的许多不利条件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要求,历史名城的保护工作较为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于1986年提出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并设立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这标志着历史街区保护政策得到政府的确认。
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的确立1997年8月建设部转发了《黄山市屯溪老街的保护管理办法》,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原则方法给予行政法规的确认,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向着逐步完善与成熟阶段迈进。
二、历史街区再利用实践的发展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的确立,街保护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扩展,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和成都宽窄巷子的改造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较有代表性。
1、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实例分析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上是一个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街区,街区中至今仍保持着成熟的水陆结合、河街平行的双棋盘街坊格局,河街两侧遗存着众多建于明清、风貌统一的民居建筑,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
认知实习古街及保护与改造认知实习古街的保护与改造——以苏州平江路为例如今,人们一方面大力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逐渐意识到传统保护的重要性。
建筑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矛盾。
在前往苏州平江路调研的过程中,不难注意到沿街的河流正在进行整治,河水被抽干,淤泥被清除。
同时,平江路上的一些老旧房屋也正在经历改建的过程(图1)。
一条近千年的老街在21世纪的社会仍然在被建设,历史在现代社会中以建筑为载体如何延续出新生命也引发着人们的思考。
本文以苏州平江路为例,在实地调研与资料查找中试图对古街的保护与改造做出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概况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外环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为116.5公顷,紧邻拙政园历史街区和观前核心商业区,其中最为核心部分就属平江路。
改革开放在经济起飞的同时,苏州也如其他城市一般经历着拆迁与改建,平江路几乎是苏州唯一保存完整、规模较大的一个区域,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
对照宋代《平江图》(图2,它属我国最早的城市测绘图,绘制于1229年,现存苏州文庙)及明末《苏州府城市水道总图》,可以看出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仍然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图3~4),有些街巷、河道、桥梁的名字都可在《平江图》上一一对应。
平江历史街区有世界文化遗产“耦园”1处,文物保护单位10处,控保建筑43处,还有为数众多的老建筑,许多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散落其中,街区内至今还保留着苏州古城墙遗址。
图1 图2图3 图4 二、古街保护与改造的意义和重要性城市的古街区有着多重价值,从建筑艺术角度来看,它所蕴含和体现的建筑理念、建筑风格乃至对建筑材料的选择等等,都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而从城市文脉的角度来看,它更是集中了一座城市特有的历史与文化,并蕴含着这座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等丰富的深层次信息。
苏州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建筑资源。
保护和利用这些文物建筑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今天,我们将介绍苏州市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优秀案例,希望能够为其他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木渎古镇的保护与利用木渎古镇位于苏州市市区东南的山塘街道,在苏州吴江区境内。
它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水墩园林的风貌和传统民居建筑的综合体。
自明清以来,以繁盛水运业著称,留下了众多古老而优雅的建筑。
为了保护木渎古镇的历史街区和古建筑,苏州市政府多次出台政策,对古镇的保护与利用给予了不少支持。
在政府的支持下,木渎古镇成功保护了大量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同时也进行了有效的利用。
现在,古镇已成为当地旅游业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2. 苏州博物馆的改扩建苏州博物馆是苏州市的一座大型博物馆,收藏和展示了丰富的文物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文物,苏州市政府对博物馆进行了改扩建。
通过改造现有建筑,增建新的展厅和配套设施,博物馆的展陈和服务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改扩建后的苏州博物馆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文物,还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成为了苏州市的文化名片之一。
3. 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平江路是苏州市的知名景点,也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地区的文物建筑,苏州市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
对历史建筑进行了加固和修缮,确保了它们的安全和完整性。
对周边的商业和旅游设施进行了合理规划和布局,保证了景区的整体风貌和文化氛围。
如今,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了苏州市的文化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4. 园林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园林之城,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级别的园林。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园林艺术,苏州市政府加大了对园林的保护和利用力度。
加强了对园林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了它们的长久保存。
另举办了各种园林文化展览和交流活动,推动了园林艺术的传播和交流。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社会空间效应——以苏州市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例卓玙琪【摘要】以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为例,调研分析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过程中出现的旅游绅士化现象及其影响.对平江路原住民(包括已搬迁的原住民)、更新后入驻的商户、游客等不同人群分别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从街区社会群体结构的转变、对多元社会群体影响的差异、被置换阶层的社会空间特征3方面分析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绅士化产生的社会空间影响,并对未来旧城更新规划提出改造意见.【期刊名称】《城市住宅》【年(卷),期】2019(026)003【总页数】4页(P62-65)【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绅士化;社会空间效应【作者】卓玙琪【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1 研究背景1.1 苏州城市发展概况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位于吴文化中心地带。
苏州的城址中心历经2500年,几经兴衰未有较大改变,使城市具有历史连贯性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苏州是我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多年来,成功实施了“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古城内街坊基本完成了有机更新。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是城内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也是苏州古城风貌的核心区。
1.2 旅游绅士化戈瑟姆(Gotham)认为旅游绅士化是指通过休闲娱乐和旅游业发展,使中产阶级居住的邻里地区转化为相对富裕和专有的区域的现象。
对于旧城改造类型的旅游开发项目,旅游绅士化是难以避免的社会经济现象。
1.3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有效保护了与苏州水街相接的城市格局及历史文化遗迹,在建筑空间环境方面保护了街道整体风貌,对物质空间环境进行了较高质量的修缮和保护。
城市物质空间的变化、新功能的植入造成社会空间变迁,原有居民被旧城更新浪潮裹挟而被迫迁居,古镇古街的历史文化属性日益淡化,造成社会阶层空间分化与旅游绅士化等现象。
2 研究目标研究以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为例,重点调查分析街区更新对城市社会空间造成的影响,具体关注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