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的培训
- 格式:docx
- 大小:7.99 KB
- 文档页数:2
心电监护仪器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患者心脏电活动的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对于准确监测患者的心脏状况及操作心电监护仪器设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心电监护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的对象是医院内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心内科、急诊科、心血管科、ICU等专业以及相关科室的技术人员。
三、培训内容1. 心电监护仪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2. 心电图的识别与分析3. 心电监护仪器的操作和维护4. 心律失常的监测与处理5. 临床应用技能提高6. 突发情况的处理及应急措施四、培训时间本次培训共计3天时间,每天8小时,具体的培训时间和地点将在后续沟通中确定。
五、培训形式1. 理论讲座:由专业的心电监护仪器设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理论讲解,介绍心电监护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临床应用。
2. 实践操作:参训人员将接受设备的实际操作培训,包括如何进行心电图的测量、如何进行心律失常的监测和处理等实际操作内容。
3. 案例讨论: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参训人员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情境中,提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六、培训大纲第一天:心电监护仪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上午:1.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知识介绍2. 心电监护仪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下午:3. 心电图的基本概念和识别第二天:心电监护仪器的操作技能和维护上午:1. 心电监护仪器的操作流程2. 心电图的测量及分析下午:3. 心电监护仪器的维护和清洁4. 突发情况的处理和应急措施第三天:临床应用技能提高和复习上午:1. 心律失常的监测与处理2. 实操练习下午:3. 知识点复习4. 考核与培训总结七、培训考核1. 培训结束后将对参训人员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结业证书。
2. 合格标准:理论考核成绩达到80分及格,实际操作考核合格。
八、培训师资本次培训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担任讲师,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心电监护仪使用常规培训
简介
心电监护仪是用来监测心脏电活动的设备,主要用于心脏病患者的检查和治疗。
在医学领域里,心电监护仪被广泛使用,不仅可以在现场监控心电图变化,还可以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数据,并根据需求进行分析。
但是,为了保证监护仪的使用效果,医护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使用心电监护仪的基本技能和规范操作流程。
培训内容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成员需要了解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心电图的原理,导联系统的种类和作用,了解措施和诊断结果的意义,以及心电图的解读的基本方法。
心电监护仪的基本操作
操作监护设备,发现电极和导线与皮肤接触不良时,应重新固定和校验电极,
保证监护精度。
在插入导联时,要注意导联的坚守符合导联表标准以保证监护质量,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设备故障。
基本的设备维护
在日常使用心电监护仪的过程中,再好的设备也有损坏的可能,因此,我们需
要经常进行设备的维护,包括清洁和消毒设备,检查和更换电极和电线等。
心电监护仪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如避免与其他电器设备的干扰,避免在患者体表涂有护肤油等物质的情况下使用,以及保护设备防止撞击和震动等。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通过心电监护仪常规培训,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了解常用的心电图相关知识,有效地保证患者的健康检查与治疗。
希望在日常工作中,大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保证监护设备的精准度,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心电监护的培训内容心电监护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它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并诊断心脏疾病。
为了能够正确有效地进行心电监护,医务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
本文将介绍心电监护培训的内容,以帮助读者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一、基础理论知识1.1 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心电图是通过电极将心脏的电活动转换成图像的一种方法。
在培训中,学员将学习心脏的电流传导过程、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以及常见心电图图形的解读。
1.2 心脏解剖与生理学学员需要了解心脏的构造和功能,包括心脏的血液供应、心脏的电生理现象以及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
1.3 心脏常见疾病培训中将介绍心脏病的分类、常见心脏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学员需要对心脏病发生的机制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相应的诊断技巧。
二、实际操作技能2.1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学员将学习心电监护仪的基本操作,包括正确连接心电图导联线、贴附心电图电极、启动心电监护仪以及保存和打印心电图图像等。
2.2 心电图的采集与分析学员将亲自操作心电监护仪并采集心电图数据,学习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并对心电图的异常表现进行识别和解读。
2.3 常见心律失常的鉴别与处理培训中将介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房颤动等。
学员需要学会鉴别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2.4 心电相关设备的维护与保养除了学习心电监护仪的操作和心电图的采集分析,学员还需要掌握心电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技巧,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三、实践应用心电监护的培训过程中,还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员将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进行心电图的采集、分析和诊断,以提高实际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四、安全与伦理问题在心电监护的培训中,安全和伦理问题也是必须关注的内容。
学员需要了解患者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掌握心电监护操作的规范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心电监护仪技能操作培训教案教案名称:心电监护操作技术教学目的:本教学旨在使学员熟悉心电监护的工作原理及作用,掌握心电监护的方法和护理措施。
重点内容:心电监护的方法和护理措施难点内容:异常心电图的识读参考资料:1.《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病房常用仪器及设备的安全防范措施3.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管理制度授课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一、适应证(3分钟)1.各种心律失常2.心肌缺血3.心肌梗死4.电解质失衡5.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二、禁忌症(3分钟)无三、操作规范(20分钟)1、四大准备护士准备:评估患者:物品准备:环境准备:2、操作流程1.准备用物,将监护仪推至病人床旁,核对腕带,床号,姓名,住院号。
2.插上电源,指示灯亮。
3.根据病情摆好病人体位,暴露胸部,正确定位,清洁病人皮肤。
必要时放置电极片处用75%乙醇清洁,粘贴电极片。
4.连接心电导联线:右上(RL);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右下(RL):右腋前中线剑突水平处;左下(LL):左腋前线剑突水平处;胸导(V):剑突下偏左心前区处。
5.无创血压监测:选择合适的部位,绑血压计袖带,有标志的箭头指向肱动脉搏处。
6.开启监护仪:通过监护仪模块设定ECG、NBP、各监测参数。
按动右下方旋转按钮,左右旋转时为选择键,按动是为确认键。
FCG-选择导联,波幅及心率报警上下限。
NBP-选择血压监测间隔时间及报警上下限。
7.按下“血压启动键”(右测,蓝色),血压测两完毕。
显示屏上出现相应P.BP数值,记录与护理记录单上。
8.停止监护:将各输出电缆从病人身上取下,整理床单位。
9.关闭电源开关,拔掉电源。
以上是本次心电监护操作技术的教学内容,希望学员们能够熟练掌握心电监护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水平。
选择题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的操作是?A. 连接所有导线B. 打开电源开关(正确答案)C. 粘贴电极片D. 设定报警参数心电监护仪的电极片通常粘贴在患者的哪些部位?A. 额头和脸颊B. 胸部和背部(正确答案)C. 手臂和腿部D. 耳朵和颈部在粘贴电极片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哪项处理?A. 涂抹导电膏(正确答案)B. 用酒精消毒C. 涂抹润肤露D. 无需任何处理心电监护仪显示屏上通常显示哪些主要参数?A. 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正确答案)B. 血糖、血脂和体温C. 血型、身高和体重D. 尿量、尿糖和尿蛋白当心电监护仪发出报警声时,医护人员应首先采取的行动是?A.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正确答案)B. 调整报警参数C. 关闭报警功能D. 重启心电监护仪在使用心电监护仪过程中,如果显示屏上出现“电极脱落”的提示,应如何处理?A. 重新粘贴电极片(正确答案)B. 检查导线连接C. 忽略该提示D. 重启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的导线应如何管理以避免干扰?A. 随意放置B. 缠绕在患者身上C. 整齐摆放并避免交叉(正确答案)D. 悬挂在空中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医护人员应多久检查一次电极片和导线的连接情况?A. 每小时一次B. 每两小时一次C. 每班一次(正确答案,实际操作中可能根据医疗机构规定有所不同)D. 每天一次使用完心电监护仪后,应如何进行处理?A. 直接拔掉电源线B. 关闭电源开关并拔掉电源线,然后清洁和消毒设备(正确答案)C. 只关闭电源开关D. 只拔掉电源线。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培训总结以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培训总结为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使用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
一、心电监护仪的基本知识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信号,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心脏异常情况。
心电监护仪包括导联线、电极片、心电仪主机等组成部分。
二、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1. 准备工作:将心电仪主机插上电源,将导联线插入心电仪主机,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并连接导联线和电极片。
2. 开始监测:按下心电仪主机的开机按钮,选择相应的监测模式,如12导联、3导联等。
心电仪会自动检测电极片是否连接正确,若连接不正确,会发出警报提示。
3. 监测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时刻观察心电图信号,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患者体位、给予药物治疗等。
4. 监测结束:监测结束后,应将电极片和导联线拆除,清洁并消毒后放置到指定位置。
三、心电监护仪的注意事项1. 电极片应粘贴在干燥、清洁的皮肤上,避免粘贴在毛发、伤口等部位。
2. 导联线应正确连接,避免搭接或错位,否则会影响监测结果。
3. 心电监护仪应放置在平稳的位置,避免碰撞或震动。
4. 监测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电图信号,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5. 监测结束后,应及时清洁和消毒电极片和导联线,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心电监护仪的维护保养1. 定期检查心电监护仪的电源线、导联线等连接部位,确保无松动或损坏。
2. 定期更换电极片和导联线,避免老化或失灵。
3. 定期清洁和消毒心电仪主机和电极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定期校准心电监护仪,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心电监护仪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心电监护的培训内容心电监护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的急诊科、内科、心血管科等临床部门。
为了保证医护人员正确地进行心电监护工作,并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心电监护培训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电监护培训的内容。
一、基础理论知识心电监护培训的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包括心脏电生理、心电图的构成、不同心律失常的特征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心电图的解读方法和常见心电图异常的诊断与处理。
1. 心脏电生理学:培训者会详细讲解心脏电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心肌细胞的兴奋-传导-收缩过程,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等。
2. 心电图的构成:参与培训的人员需要学习心电图的构成和常用心电图导联的名称与位置,掌握导联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电图波形的特征。
3. 心律失常的特征:培训者会介绍常见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教授其特征以及在心电图上的表现。
4. 心电图的解读:医护人员需要学习心电图的解读方法,包括准确测量心率、判断心律、分析QRS波群、判断心室肥大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心电图异常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二、实操操作技能心电监护的培训也包括实操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地操作心电监护仪及其相关设备。
1.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培训者会详细介绍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包括正确连接导联、选择导联模式、调节增益与频率等。
2. 心电图的测量与记录:参与培训的人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心电图的测量与记录方法,包括正确选择导联、放置电极、调节纸速和灵敏度,记录相关病情信息等。
3. 心律失常的监测与处理:在实操操作中,医护人员还需要学习心律失常的监测与处理技巧,如辨认室上性心动过速、调节心电图的增益与频率、分析心动过缓等。
三、影像分析与模拟训练为了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心电监护的技能水平,影像分析与模拟训练也是心电监护培训的重要环节。
1. 心电图案例分析:培训者会提供大量的心电图案例,让医护人员进行诊断与处理的讨论与分析。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及维护培训引言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信号,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
本篇文档将介绍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和维护培训,以帮助使用者正确操作设备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步骤一:准备工作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确保心电监护仪已经连接到电源,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准备好所需的心电监护仪导联线和导电胶贴。
3.患者需要脱掉上身衣物,以便导联贴附在患者胸部上。
步骤二:连接导联线接下来,将导联线正确连接到心电监护仪上。
导联线一般分为三类:•I类导联线:用于标准三导联监测,将其插入心电监护仪的对应插孔。
•II类导联线:用于五导联监测,将其插入心电监护仪的对应插孔。
•III类导联线:用于十二导联监测,将其插入心电监护仪的对应插孔。
步骤三:贴附导电胶贴将导联线的另一端连接到导电胶贴上,然后将导电胶贴贴附在患者胸部上。
贴附导电胶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导电胶贴附着牢固,避免因为脱落而导致信号不稳定。
•每个导电胶贴都应贴附在特定的位置上,以确保心电监护仪能够正确捕捉到心电信号。
步骤四:开始监测启动心电监护仪,进入监测模式。
在监测过程中,心电监护仪将会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并显示在监护仪的屏幕上。
使用者可以观察心电波形图和心率数值来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步骤五:结束监测监测结束后,及时停止心电监护仪的运行,并将导联线和导电胶贴从患者身上取下。
清洁导电胶贴,并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便下次使用。
心电监护仪的维护定期检查为了确保心电监护仪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检查。
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机器,一般建议每月检查一次;使用频率较低的机器,可将检查时间间隔延长至每季度或年度。
定期检查的内容包括:•确保心电监护仪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检查导联线和导电胶贴的连接是否良好。
•清洁心电监护仪的外壳,并检查有无损坏或老化的部件,如有异常,需要尽快修复或更换。
清洁维护心电监护仪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在使用过程中,监护仪可能会沾染患者体液或灰尘等杂质,如果不及时清洁,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医疗器械培训掌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心电监护仪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心电监护仪可以记录人体心脏活动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波形图,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然而,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本文将重点介绍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巧。
1. 准备工作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心电监护仪的电源正常工作,可以连接到电源插座或与电池连接。
同时,检查心电导联线和电极是否完好,确保没有损坏或松动的情况。
另外,还需要确认心电监护仪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2. 安装电极安装电极是使用心电监护仪的重要步骤。
一般情况下,心电监护仪需要使用3个或更多个电极,用于记录心脏的电信号。
电极的安装位置包括:左胸部、右胸部和左腹侧。
在安装电极之前,需清洁这些部位,移除可能影响电信号传递的油脂、污垢和汗液等。
然后,将电极粘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并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以确保电信号的稳定传输。
3. 心电导联心电导联是连接心电监护仪和电极的重要步骤。
通常,心电监护仪提供了多种导联方式,如3导联、5导联、12导联等。
选择合适的导联方式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在连接导联时,要确保导联线与心电监护仪和电极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以避免信号干扰或断裂。
4. 仪器操作在开始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和校准。
根据心电监护仪的型号和使用说明,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设置。
通常,心电监护仪具有记录、打印、报警等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和设置调整。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仪器的显示屏,确保波形图的清晰和稳定。
5. 波形分析心电监护仪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心脏电信号并生成波形图。
通过观察和分析波形图,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波形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检查波形图的清晰度,确保信号的质量良好;其次,观察心率、心律和QT间期等指标,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最后,注意检查ST段和T波,以发现潜在的异常情况。
心电监护仪教育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本培训计划旨在为医疗人员提供心电监护仪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对心电监护仪的了解和运用,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质量。
二、培训对象医院内所有需要使用心电监护仪的医护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护士、医生、技术人员等。
三、培训内容(一)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1. 心电监护仪的作用和意义2. 心电监护仪的结构和主要部件3. 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和信号采集方式(二)心电图的基本知识1. 心电图的形态和特征2. 常见的心电图波形和意义3. 心电图检查的指征和注意事项(三)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技能1. 心电监护仪的开关机和基本设置2. 心电导联的正确安装和调节3. 心电信号的采集和处理4. 心电监护仪的常见故障处理(四)心电监护仪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1. 不同病情下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要点2. 心电监护仪在急救、手术等场景中的应用3. 心电监护仪的安全使用和维护四、培训方式(一)理论学习1. 通过课堂讲授、研讨等形式,学习心电监护仪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 结合实际案例和临床经验,深入探讨心电监护仪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二)实际操作1. 利用模拟设备和真实心电监护仪,进行操作演练和技能培训。
2. 在临床工作中,辅助老师和带教护士进行心电监护仪的实际操作和学习。
(三)考核评估1. 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和掌握情况。
2. 及时纠正学员在操作中的错误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培训周期和安排为期一个月,每周安排2-3次培训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和考核评估。
六、培训师资1. 由专业的心电监护仪操作人员和临床护士担任培训老师,具有丰富的心电监护仪操作经验和教学能力。
2. 邀请心电监护仪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特定课程的讲解和培训。
七、培训资料和设备1. 提供心电监护仪的相关教材、PPT等学习资料。
2. 配备模拟设备和真实心电监护仪,供学员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和培训。
心电监护设备仪器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通过本培训计划的学习,参训人员将能够熟练掌握心电监护设备仪器的基本操作和维护知识,能够正确使用设备进行心电监护工作,并能够熟练解读心电图,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心电监护服务。
二、培训内容1. 心电监护设备仪器的基本知识(1)设备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介绍(2)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设备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2.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1)心电图的测量原理和方法(2)心电图的常见波形和异常波形的识别(3)心电图的解读方法和注意事项3. 心电监护仪器的维护(1)设备的清洁和消毒(2)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常识(3)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急救措施4. 实际操作演练通过实际案例的操作演练,参训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心电监护设备的操作技巧和心电图的解读能力。
5. 课程总结和考核培训结束后进行课程总结,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学员掌握了培训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三、培训对象1. 医院临床护理人员2. 医疗器械销售人员3. 医学院校学生四、培训方式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进行心电监护设备仪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的教学。
2. 实际操作演练通过实际案例的操作演练,参训人员能够亲自操作设备并进行心电图的解读,加强能力的培养。
3. 课程总结和考核对参训人员进行课程总结和考核,确保学员掌握了培训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1. 培训时间本培训计划为期10天,每天6小时,共计60小时。
2. 培训地点培训地点为医院内部指定教室或者会议室,具体地点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师资力量1. 医院心电监护科专业人员2. 医疗器械技术专家3. 医学院校专业教师六、培训评估1. 培训前评估对参训人员进行基本技能和知识水平的初步评估,为教学内容的调整提供依据。
2. 培训中评估课程中设置实时测试和练习,对学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
3. 培训后评估对参训人员进行培训后的综合评估,确认学员的培训效果。
心电监护仪培训计划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参与者将掌握以下内容:1.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解读技巧3.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和操作技能4.心电监护仪的故障处理和维护方法培训对象:护士、医生及其他需要使用心电监护仪的医务人员。
培训时间:本次培训计划为期3天。
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天: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解读技巧。
第二天: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和操作技能。
第三天:心电监护仪的故障处理和维护方法。
培训地点:本次培训将在医院的培训教室进行。
培训内容:第一天: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解读技巧。
1.心电监护仪的基本原理讲解心电监护仪是如何工作的,包括心电信号的采集、放大、滤波、数字化和显示等原理。
2.心电监护仪的结构介绍心电监护仪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包括主机、导联线、电极等。
3.心电图的基本知识讲解心电图的形成过程,包括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心电图的波形和特征等。
4.心电图的解读技巧教授参与者如何正确阅读和理解心电图,包括P波、QRS波、T波等的意义和异常情况的判断。
第二天: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和操作技能。
1.心电监护仪的准备工作包括连接导联线、贴电极、调整心电监护仪的参数等。
2.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技能教授参与者如何正确操作心电监护仪,包括启动、停止、保存心电图等操作步骤。
3.心电监护仪的常见功能使用介绍心电监护仪的常见功能,如心率监测、心律分析、报警设置等。
第三天:心电监护仪的故障处理和维护方法。
1.心电监护仪的常见故障排除讲解心电监护仪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如信号干扰、导联脱落、电极脱落等。
2.心电监护仪的维护方法教授参与者如何对心电监护仪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消毒、存放等。
教学方法:本次培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理论教学由专业医护人员授课,通过PPT演示、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
实际操作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演示,并由参与者亲自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