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27.52 KB
- 文档页数:7
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三年,我们以理想为经,行动为纬,共同编织了属于我们的一段时光,一段经历,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时光在继续,足迹在延伸。
同学们,拿起笔,继续书写吧!一(25分)1. 参加“亲近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请你准备发言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jīng ( )和精华所在,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推陈出新?从春晚上广受欢迎的《八段锦》节目,到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化体验、博物馆数字展览( ),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民间走上舞台,从线下走到线上 甲 融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载体中。
用乙的方法,用丙的步骤,引导青少年在了解中亲近传统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传统文化, 丁 ,在弘扬中勇担复兴使命。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jīng ______ 展览 ______(2)在文段中甲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标点:______(3)在文段中乙、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A. 润物无声循序渐进B. 耐人寻味周而复始C. 诲人不倦相得益彰D. 相辅相成 纷至沓来(4)在文段中丁处横线上加一句话,使发言稿更连贯、流畅。
2. 参加校园古诗文大会,请你接受挑战。
(1)【连连看】请从下面屏幕上出现的15个汉字中,选取10个字,组成《论语》中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2)【小接龙】用古诗词原句填空。
征蓬出汉塞,①__________。
→天街小雨润如酥,②__________。
→无可奈何花落去,③__________。
(请分别用王维《使至塞上》、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晏殊《浣溪沙》中的句子填空)(3)【飞花令】用含“月”的古诗词名句填空。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诗题画】根据下图画面的意境,题上合适的两句古诗。
202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亲爱的同学,展卷安!让我们放平心态,开启语文之旅……一、古典之美(27分)(一)1. 学校诗社举办“寻古人雅趣”活动。
下面是小宇同学制作的诗文名句练习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极目皆趣(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篱下采菊,物我两忘,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其五>)(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光阴流转,时序交替,富有理趣。
(王湾《次北固山下》)(3)“__________,阅金经”,远离世俗,雅音相伴,墨香静心。
(刘禹锡《陋室铭》)(4)“__________,__________”,泰山南北,一明一暗,相映成趣。
(杜甫《望岳》)趣由心生(5)“日月之行,__________”,沧海壮阔,吞吐日月,豪情满怀。
(曹操《观沧海》)(6)“__________,静影沉璧”,皎皎月色,一泻千里,月影如玉。
(范仲淹《岳阳楼记》)(7)“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月夜闲游,寻访村民,兴味盎然。
(陆游《游山西村》)(8)“__________,__________”,水天相连,如梦似幻,美妙绝伦。
(李清照《渔家傲》)寻美的眼睛里,万物皆趣;诗意的想象中,趣味无穷。
2. 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选用其中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入诗句点评的空缺处。
1939年,周恩来在绍兴的题词诗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满江红》)点评: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______的“竞雄”精神。
(二)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2024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贵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
小雨和小要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雨展示的“楚”字的早期写法(由“林”和“足”构成)。
诸你据此猜想楚国先民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楚”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楚”字的词语。
“楚”的本义“楚”的引申义含“楚”字的词语“楚”是一种丛生落叶清晰明了清楚灌木。
(比一般灌木长有痛苦、心酸的感觉(1)得高,远看一目了然,清晰整齐;制成荆条韧性好。
)“楚楚”连用表示鲜明整洁、娇柔秀美(2)3.(2分)小雨和小雯为学校作了一副对联。
小雨写的是“情系中华竞芳华”小雯写的是“根植荆楚育翘楚”。
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见右图)。
4.(8分)小雨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诸葛亮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 ①”;杜牧赤壁怀古,“东风不与周郎便, ②”。
周敦颐借莲言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 。
”岑参以花喻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④。
”刘禹锡吟诗酬和:“沉舟侧畔千机过, ⑤。
”苏东坡望月抒怀:“人有悲欢离合, ⑥,此事古难全。
”过三峡听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⑦ 。
”登黄鹤楼随诗人吟诵:“ ⑧,芳草萋萋鹦鹉洲。
中考试题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2题14分)今年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5周年,学校开展“红色‘冀’忆”主题活动。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
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乙(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______ ②(bǐng chí)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ú)B. 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ú)C. 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ū)D. 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ū)(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 乙______(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
依据“擘”的字形,他想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
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③管理)。
(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5)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
2024年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
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校开展了“何谓中国”主题系列活动。
你和同学小鲁、小元在一个小组,参加下面的活动。
【活动一 “文化中国”优秀作品征集】小鲁准备了一篇作品参加活动。
文传中华泱泱华夏追溯千年万古河山我们激情满怀孕育出(绚炫)烂的中华文化新时代新征程行走于神州大地中华文化文化的印记丰富厚重的内(含涵)融入身边的点点滴滴博大深邃的智慧吃到舌尖上的满足自强不息的精神___________兼收并蓄的胸怀刻入基因中的抑扬天下大同的愿景流进血脉里的婉转都是我们立于世界的穿越历史风雨自信之基依旧光彩容颜力量之源1.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绚 shuò 含 xùB. 炫 sù 含 chǔC. 炫 shuò 涵 chǔD. 绚 sù 涵 xù2. 请你联系上下文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活动二 “艺术中国”展览】3. 你们小组负责展馆布置。
小元在下面四块展板上分别写了主题词,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唱念做打,技艺精湛;生旦净丑,精彩纷呈脸谱奇妙,唱腔婉转,人物表演惟妙惟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尽显世间百态。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瞬息万变(瞬息万变)B. 遥相呼应(遥相呼应)C. 轰轰烈烈(轰轰烈烈)D. 突飞猛进(突飞猛进)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好看,看了之后深受启发。
B. 这本书对提高我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C. 他虽然工作很忙,但是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
D. 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多种课外活动。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B. 这件事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决定深入了解。
C. 她做事总是有条不紊,让人放心。
D.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整个城市陷入了瘫痪。
答案:D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B. 他正在努力学习,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
C.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D. 这场足球比赛,双方都踢得非常激烈。
答案:B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改句:万物复苏,春天来了。
B. 原句: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重点高中。
改句:努力学习,争取考上重点高中,我要。
C. 原句:他工作认真,成绩优秀。
改句:工作认真,成绩优秀,他。
D. 原句: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改句:战胜困难,取得胜利,我们一定会。
答案:B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中,宋人因偶然得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便放下农活,每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得到兔子。
结果,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荒废了农事。
(1)请简要概括《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
(2分)答案:故事讲述了一个宋人因偶然得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便放下农活,每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得到兔子,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荒废了农事。
2024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回忆美好的初中生活,总有那么一首诗,时常在耳畔萦绕;(A)总有那么一处景,时常在眼前表现;总有那么一份情,时常在心中荡漾。
品悠悠诗韵——于经典的诗文中,(B)撷一朵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把一壶美酒,“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望一轮圆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_____________,“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品魅力风光——于如诗如画的美文中,看“嫩嫩的、绿绿的”小草;(C)赏瀑布一样垂下的紫藤萝花,观“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望济南冬天害了羞,露了点儿粉的雪……品多彩人生——于永不褪.色的记忆中,读“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的深情;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的真zhì;读“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的坚忍;读“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震hàn;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1.请你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静谧.永不褪.色2.请你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真zhì 震hàn3.东东发现(A)句有语病,请你帮他修改并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总有那么一处景,时常在眼前表现;4.请你仿照(B)句,在横线处补充语句,使前后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5.东东发现(C)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恰当,请你进行修改。
赏瀑布一样垂下的紫藤萝花,观“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把改成二、名著阅读6.以下是四部经典名著中的人物,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说出人物的名字,并结合原著对人物形象进行简要分析,50字左右。
人物一:“先不要管自己吧,还是得先回去看看曹家的人。
只剩下曹太太与高妈,没一个男人!难道那最后的五块钱不是曹先生给的么?"人物二:“我当年曾记得在此处告求灵吉菩萨降黄风怪救我师父。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不语恍若隔世B. 瞬息万变风和日丽C. 崇山峻岭风和日暖D. 亘古不变风和日丽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B. 小明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榜样。
C. 她的歌声像百灵鸟一样动听,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D. 我们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争取早日把学习成绩赶上去。
3. 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像无数的小眼睛,在夜空中闪烁。
B. 这座大桥像一条巨龙,飞架在长江上。
C. 他的脸色像苦瓜一样难看。
D. 这本书的语言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4.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象的一项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C.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D.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6. 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神秘莫测沉鱼落雁B. 轰轰烈烈精益求精C. 狼烟四起纵横捭阖D. 蹉跎岁月雕梁画栋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C. 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D. “你看过这本书吗?”“没有,你看过吗?”8. 下列词语中,书写不规范的一项是()A. 奋进沉着应付B. 拖延精湛简洁C. 稳健紧张谦虚D. 竭尽所能独具匠心稳如泰山9.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小明和小华是好朋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中考语文试题(总分12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慷慨.(ɡǎi) 沧.桑(cānɡ)酝酿.(niànɡ)一劳永逸.(yí)B.折.服(zhé) 魅.力(mèi)绰.号(chuò)任劳任怨.(yuàn)C.澎湃.(bài)侮.辱(wǔ)应和.(hé)水涨.船高(zhǎnɡ)D.沉淀.(dìnɡ)肃穆.(mù)堕.落(duò)彬.彬有礼(sh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嘹亮烘托融洽引人入胜B.纳闷脸夹吹嘘兴至勃勃C.安适酷爱清辙汉马功劳D.气势震摄憔瘁花枝招展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B.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找。
C.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
D.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5.有人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
(2分)A.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B.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C.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 D.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二、阅读理解(Ⅰ)(20分)(一)诗词鉴赏。
吉林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卷共8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2道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亲爱的同学们,请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完成题目和任务中体悟文化的内涵,让文化的清泉润泽思想的田园,让文化的灯火指引人生的方向。
一、积累与运用(15分)念母校之恩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正是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丰富,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
许多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1)的人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之所以会常常心存感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是打开认知世界、观察社会的窗户,或者说是一个tiào(2)望世界的平台。
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迷失自己。
1.根据语境,给语段(1)处填写拼音,(2)处填写汉字。
(1)出类拔萃.________(2)tiào________望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
B.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
C.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
D.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们的精神气质是在那时形成的②就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理想是从那时起步的③他们的知识基础是在那时奠定的A.②①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②③4.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
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斗折蛇行,。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
(李淸照《如梦令》)5.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蹬几不可登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留以为.梁( ) ⑵乃尽.湿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1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第一件: 。
第二件:。
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1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
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
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4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
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
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
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
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
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
我国从2017 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
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8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4.第①段“异军突起”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15.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话表明对无人机的介绍由军用转入民用。
B.本段通过大量详实的事例来介绍无人机的作用。
C.芦山地震的例子说明无人机已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
D.本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无人机的发展领先世界。
16.第⑤段中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分)17.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
(8分)利:(1);(2)。
弊:(1);(2)。
18.无人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请展开想象,另举一例加以说明。
(不得使用文中的例子)(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十七岁那年的单车○1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xiàn mù,吵着要母亲买一辆。
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
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
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
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
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
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
单车散了架。
“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
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
”刘伟头也不回,(),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
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
母亲急了,找男人吵。
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9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
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10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
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
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11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
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12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
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13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
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
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
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14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15“我不走了。
”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16“关你什么事!”○17“我是你爹!”○18“起来!”○19父亲没动。
○20“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21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22“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23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
“这还差不多。
”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
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24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了儿子的腰。
刘伟身体一震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19.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xiàn mù()20.填入第⑤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21.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
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4分)母亲购买旧车—()—()—父子骑车看病22.第⑨段与第⑦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5分)23.细读第○24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
(6分)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宪成第24-26題(10分)2017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全市博物付向公众免费开放,促进文化资源共享。
某校“文博社团”准备在这一天参现博物馆。
同学们准备制作宣传牌放到博杨馆门口,拟写了四句面向市民的宣传语。
(见第24题)当天,社团成员选择了三个博物馆,分组体验主题文化活动。
(见第25题)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很兴奋。
他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第26题),发出了超为“做博物馆忠实粉丝”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走进博物馆。
24.下列宣传语不合适...的一项是()(3分)A.在博物馆遇见更好的自己B.留不住观众的博物馆是不合格的C.在博物馆,你能听到岁月的足音D.今天,让我们与博物馆有个约会25.如果你是社团成员,请你选择一个主题活动,并说明理由。
(3分)①上海博物馆:“邂逅大师”欧洲油画艺术珍品展②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闻香识药”中药课程③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人·和谐”主题展26.依据(链接)材料,补写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4分)(1)博物馆免费开放,为走进博物馆创造了更好的条件;(2);(3)。
四、写作(60分)27.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201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答案要点一、文言文1.明灭可见2.千骑卷平冈3.种豆南山下4.却道海棠依旧5.种豆南山下(二)6.关汉卿7.D(三)8.B9.石级几乎不能(难以、无法)登上去10.登山过程所见景色(四)11.(1)作为、做成(2)全、都12.C(4分)B(1分)D(1分)13.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二、现代文14.无人机在机器人领域中迅速崛起15.A16.不能删去。
“左右”表示概数;如删去,则表示制造成本为三年前的十分之一,是个确的数值,与事实不符;用“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7.利:(1)军用无人机可进行运输、侦察、远程攻击等,提升国家军事实力(2)民用无人机可广泛运用于科研、交通安全、环保、救灾、娱乐等领域弊:(1)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2)可能侵犯公民隐私18.评分说明:(1)例子必是日常生活(2)影响可正面可可利用无人机送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