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县段庄金矿点地质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2
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杨矿飞1 陆泽帅2发布时间:2021-09-25T11:48:05.15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杨矿飞1 陆泽帅2 [导读] 我国金矿类型众多,分布复杂多变,每一类金矿分布都有其独特的地质规律1.洛宁县俊德虹宇矿业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700;2.洛阳陆地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摘要:我国金矿类型众多,分布复杂多变,每一类金矿分布都有其独特的地质规律,给勘探工作带来困难。
针对不同类型金矿床各有差异的情况,应总结特定区域内相对规律性的分布条件,强调加强矿田和找矿研究的必要性,并根据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结合不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划分出5个成矿区带和19个集中成矿带,对每个特定的成矿带进行有针对性的地质勘查工作。
从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分布规律来看,只要能找到矿产分布的基本区域和特征,就能为找矿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创新探讨引言我国金矿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类型多样,黔西南、黔东南、盘县等地金矿较为富集,全省金矿集中分布于多个地区。
把握金矿床资源的分布规律,可以根据金矿床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矿化集中区地质条件,总结出成矿地质条件的成矿规律,探讨各成矿集中区的产量及分布要素,对各成矿集中区进行矿田集的研究,建立成矿模型。
金矿石产量与分布矿床类型、控矿地质条件与矿床特征具有相似性,在勘查技术上,应综合多种手段,选择具有相近性的集中区进行深入研究。
1、金矿资源的分布规律金矿资源富集,主要金矿集中分布在赖子山背斜带、灰家堡背斜带、戈塘背斜带、普安红岩背斜带、板其金金矿化带、板其金地金矿化带、册亨百地金矿化带、普安红岩背斜带等地区,已知的中型以上矿床约有7处,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安龙县戈塘金矿、普安县泥堡金矿等,其中已探明的小型矿床和矿点有多处,一般都分布在周边矿化区带内。
各矿化集中带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与周围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因而是金矿体的主要矿体。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吴荣华;庞保成;谭杰;张敏【摘要】以现代成矿理论指导为研究基础,根据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及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金矿床在不同成矿体系的成矿时代、地质成矿条件及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对广西金矿床按规模大小进行系统地统计和分析,且划分成六个金矿成矿带.通过分析金矿分布的等密线图,得出广西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总体特征与大地构造单元的依附关系.为今后寻找金矿提供一定的地质理论指导,在新的找矿方法中具有填补性和实用性.%Based on modern tnetallogenic theories, and according to geotectonic process phases and specific geotectonic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metallogenetic epochs,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gold deposit in different metallogenic systems, also analyzes the scales of gold deposits in Guangxi and divides them into six metallogenic belts. After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iso-density map of gold deposi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general space-tim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s in Guangxi are dependent on geotectonic units. This paper can be a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it offers new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methods in the gold prospecting works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2(026)004【总页数】8页(P291-298)【关键词】金矿;成矿带;岩浆岩;找矿方向【作者】吴荣华;庞保成;谭杰;张敏【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地质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我国金矿床空间分布具有区域性集中的明显趋势,受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制约,各金成矿带的矿化类型、成矿特点和分布规律也不均衡。
058地质勘探DI ZHI KAN TAN平陆县西窑矿区铝土矿矿体地质特征及厚度、品位变化规律赵跃鹏(山西省第六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 运城 044004)摘要:通过钻孔的系统揭露,山西省平陆县西窑矿区铝土矿为滨海相异地迁移化学沉积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铝土矿的生成主要受沉积环境和古地形的控制,赋存于石炭系本溪组的铁铝岩系中。
关键词:西窑矿区;地质特征;厚度与品位中图分类号:P618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87(2019)02-58-3西窑矿区属华北陆块南缘Fe-Cu-Au-Mo-W-Pb-Zn-铝土矿—硫铁矿—萤石找矿带之中条山—王屋山Cu-Au-Fe-铝土矿成矿西带,具体在豫西—平陆铝土矿成矿盆地北坡铝土矿成矿带。
区内古生界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发育,石炭系本溪组铁铝岩段广泛分布,具有形成铝土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是寻找铝土矿的有利区段。
位于豫皖断块北缘,济源—渑池块坳之渑池断凹的东部,区域构造反映了中条山块隆转折端与渑池断凹接合部位之特点。
由于受不同方向构造应力作用,区域构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波浪式的平缓褶皱及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岩浆活动较弱。
区域矿产较为丰富,种类较多,主要有煤、铝土矿、铁矿、耐火粘土矿、石膏等。
1 矿体地质特征1.1 地层矿区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第四系更新统、第四系全新统。
矿区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仅在矿区中南部有小面积上、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出露。
1.2 构造该区地层总体为单斜构造,总体倾向120-145°,倾角5-15°,但受北东向断裂影响,地层常出现反倾,倾角变化大。
区内主要发育2条断裂,即F 1、F 2断裂,其次在矿区北部发育两条断裂F8、F9,矿区外围发育的断裂有F3、F4、F6、F7等4条。
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见表1。
043Huabei Natural Resources论文华北自然资源1 区域地质概况苏家沟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Ⅰ级构造单元“Ⅰ华北地台”,Ⅱ级构造单元“Ⅱ豫西断隆”,Ⅲ级构造单元“Ⅲ512中条山断拱”,Ⅳ级构造单元“Ⅳ横岭关凸起”部位。
中15条山山前大断裂不仅是中条块隆与运城凹陷之界线,也是控制岩浆岩和多金属矿产的深大断裂,苏家沟金矿也受其控制。
1.1 地层区域主要地层从老到新有太古界涑水杂岩、古元古界中条群、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
太古界涑水杂岩: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黑云变粒岩、长石石英岩、磁铁石英岩、基性-超基性火山岩。
古元古界中条群:主要岩性为大理岩、硅质大理岩、透闪石金云母大理岩夹云母岩。
与涑水杂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中元古界长城系:主要岩性为气孔、杏仁状安山岩、泥岩、石英状砂岩、白云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页岩、粉砂岩、白云岩、泥岩。
中元古界蓟县系:主要岩性为含燧石结核与条带白云岩、含叠层石白云岩、细晶白云岩。
1.2 构造由于经受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变形,使本区构造非常复杂,涑水期Ⅰ幕主要为韧性剪切变形,形成了片麻理,Ⅱ幕主要为塑性变形,形成钾质条带和流动构造,中条期主要为韧性剪切作用的改造,形成顺层掩卧褶皱、顺层层间剪切带、顺层片理、拉伸线理等构造。
晋宁期主要为脆性变形,形成NW 和NE 二组方向的裂隙,燕山期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而它的次级断裂控制着矿区的金矿体及金矿化特征。
1.3 岩浆岩区域内岩浆岩主要有太古代涑水期基性岩脉、晋宁期辉绿岩脉和蚕坊岩体(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其中蚕坊岩体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是下元古界中条群余家山组,长城系西阳河群马家河组和汝阳群白草坪组、北大尖组。
1)中条群余家山组(Pt yj)1余家山组沿山脊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角度不整合于涑水表壳岩之上。
岩性为中—巨厚层状大理岩,二云片岩、钙质糜棱岩和硅质糜棱岩等。
1.区域地质概况平陆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北依中条山,南临黄河,与河南省三门峡市隔河相望,研究区的北部属于汾渭地堑中运城晚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南缘山地,南部属于平陆—三门古湖的北缘。
区内地势北高南低,水系平行分布由北向南汇入黄河。
山地的基地为石炭一二重叠纪灰岩、砂岩和浅变质岩,上面不整合堆积了厚达千米的古近纪河畔相沉积地层。
到目前为止,前人关于本区的构造演化、环境演化及阶地分布等已做了大量研究。
下面就前人的资料及本人的野外认识对区域的新构造运动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初步得到该区域新构造运动的总体特征。
2.平陆地区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研究区内黄河阶地发育,新生代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断裂活动性强,地震频繁。
总体来说区内的新构造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1)地貌特征①河流阶地研究区黄河段阶地分布广泛,阶地面平坦,局部可见二至三级阶地,最高可见四级阶地,其中第三级阶地分布连续,有些阶地受黄河支流的侵蚀,平面上展布不连续。
其中三门峡会兴镇阶地较典型,该处出露四级阶地,在地貌上表现为平坦的黄土台地。
T4阶地为基座阶地,拔河70M,形成于0.865Ma前,岩性较复杂;T3阶地为基座阶地,拔河30M,其底界年代为0.621Ma,改级阶地分布较广且连续,岩性复杂,具有水平层理;T2阶地,拔河12M,于0.129Ma黄河下切形成的;T1阶地为堆积阶地,拔河约5M左右,阶地破坏较严重。
也有人把该黄河分出六级阶地,其中T1、T2、和T3三级为黄河外流后的河流阶地,是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至于更高的T4、T5和T6黄土覆盖阶地,为古三门峡的古河谷遗迹,最老一级阶地大约形成于1.20Ma。
关于该段黄河的阶地发育情况在其他资料也都有显示;分别于1300、1100、780、590、140、50、10Ka形成七级阶地;平陆的黄底沟入三门峡水库北侧发育了一级湖滨阶地(Ta)和两级河流阶地(T2和T1),由阶地上覆黄土地层研究表明T3、T2和T1阶地分别于245Ka,149Ka和50Ka前形成。
山西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土高原的东部,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
该省黄金矿产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早自北宋,继之明清,采淘甚盛。
目前,在绝大部分已知的重要岩、砂金产地,发现有老硐和古采迹,足见古代采金之盛。
黄金资源现状截至1989年底,全省共发现金矿床(点)150余处,其中金矿床38处,包括岩金矿床20处(中型6处,小型14处),小型砂金矿床8处,伴生金矿床9处(中型1处,小型8处),小型共生金矿床1处,分布在阳高、灵丘、繁峙、五台、襄汾、运城、垣曲、闻喜、平陆等20余个县(市)。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75.609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67.991吨),占全国累计探明金矿储量的1.56%,居第18位。
全省保有储量为59.500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53.656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1.50%,居第20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24.875吨,砂金保有储量O.762吨,伴生金保有储量31·028吨,共生金保有储量2.835吨。
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42.215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17·285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11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44吨,其中“八五”期间新增金矿储量可达17吨。
黄金生产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建黄金矿山9个,总生产能力为103公斤/年,占有储量14·664吨,其中岩金矿山8个(中型1个,小型7个),生产规模为355吨/日,生产能力为85公斤/年;小型砂金矿山1个,生产规模4.8万米s/年,生产能力为18公斤/年。
在建及“八五”期间拟建矿山6个,预计新增生产能力452公斤/年。
1989年全省黄金产量为492公斤,居全国第18位,矿产金产量115公斤,居全国第22位。
“八五”末期预计矿产金产量为769公斤。
金矿地质特征山西省位于华北地台中部,山西断隆为其主体,北接内蒙地轴,北东部跨燕辽台褶带,西部边缘为鄂尔多斯台拗,南邻豫西断隆。
探析吉林金银别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张岐;杨柳【期刊名称】《中国金属通报》【年(卷),期】2024()1【摘要】吉林金银别地区所处位置在华北地台北缘地带的东部区段上,是夹皮沟金矿带延伸向南东方向的重要区域。
该区有着相对复杂的断裂构造,清茶馆白水滩断裂在该区较为发育,同时,还发育展布方向为北东向的溜河构造带。
以上这些断裂构造带彼此相交接的部位是此次研究的重点区域,通过系统的开展调查研究,该区金矿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有多个金矿床(点)在该区被发现。
区域上主要发育太古宙地层,同时,还发育古生宙表壳岩,以研究区的中部区域上较为广泛,其岩性主要包括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以及斜长角闪岩等,是赋存金矿的主要部位。
除发育上述地层之外,在该区还零星分布有中原古界老岭群青白口系以及震旦系地层。
该区的侵入岩较为发育,以燕山期为主,主要包括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产出特点为小岩株状,区内零星发育一些岩脉,主要以花岗闪长岩、中细粒与粗粒钾长花岗岩为主,和珍珠门组表现为彼此侵入的接触特点。
该区的断裂构造展布方向主要为NE向以及NW向,严格控制着矿体的形态与其分布,并控制着矿体的规模大小。
文中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并与自身实践充分结合,系统分析和研究吉林金银别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同时论述分析控矿因素,总结找矿标志,最后对该区找矿方向进行研究。
【总页数】3页(P96-98)【作者】张岐;杨柳【作者单位】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〇六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2.吉林金银别地区地质特征及金矿找矿方向3.吉林省安图县金矿屯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4.吉林省延边地区造山型金矿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以海沟金矿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62地质勘探DI ZHI KAN TAN1 区域地质瓦罐庙矿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东部,豫皖断块的北部,济源—渑池块坳之渑池断凹的东部,北与中条山块隆接触,区内古生界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系发育,石炭系本溪组大面积分布,发育形成了铝土矿矿床。
岩层呈平缓的波浪式褶皱,受不同方向构造应力作用,区域构造[1]较为复杂。
该区岩浆岩活动较弱,区域矿产较为丰富,主要有煤、铝土矿等。
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地层主体呈单斜产出,局部呈平缓波浪式褶皱。
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寒武系上统—奥陶系下统三山子组(∈-3O s)、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 m)、石炭系中统本溪组12(C 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 t)和第四系中上更新统23(Q )。
2+32.2 构造矿区地层总体为单斜构造,局部呈平缓波浪式褶皱与断裂构造,但规模不大。
F 断层位于矿区南部,为正断层,段1距30m,走向近东西向,倾向170°,倾角85°。
错断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对矿体影响不大。
其余断层走向多以近东西向正断层,规模较小,对矿体影响不大。
3 矿体地质特征3.1 矿体地质瓦罐庙矿区铝土矿赋存于本溪组中下部,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整体产状为倾向南西,倾角5-15°。
该赋矿地层沿倾向及其走向厚度变化较大,并严格受奥陶系古风化面的控制。
古地形凹陷部位厚度较大,古地形突起部位,厚度变薄,由于后期强烈风化剥蚀作用,矿区西侧露头基本连续,东侧多处全部剥蚀。
通过对矿区工程资料的综合整理及分析,Al-1为矿区主矿体,矿体顶板主要为粘土岩。
矿体底板主要为粘土岩、铁质粘土岩,矿体平面呈不规则状,中部有无矿天窗,矿体的连续性较好,矿体东西宽约310m,南北长约480m,矿24体面积79929.66m ,矿体共估算资源量27.55×10t,矿体厚度在0.50-4.64m 之间,平均厚度为1.20m,矿体平均品位:Al O 为67.97%,SiO 为15.05%;A/S 值为4.52。
□18練牒AN o
平陆县段庄金矿点地质特征
朱建林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四地质队,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文章通过对平陆县段庄金矿点的控矿构造、矿脉特征、矿石质量等进行阐述,总结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为同类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平陆;段庄;金矿点;矿脉特征;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87(2019)03-18-2
1区域地质背景
平陆县段庄金矿点位于中条山西南段分水岭南侧,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南缘板内活动带之中条山块凸西部。
区域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为新太古界涼水变质杂岩,古元古界中条群余家山组透闪石大理岩,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安山岩、汝阳群粉砂岩、泥岩、石英砂岩,新生界第四系。
区域构造主要为中条群与熊耳群间的层间断裂,次级断裂为北西向及近东西向小断裂。
区域岩浆岩分布广泛,按其生成时代可分为涼水期、晋宁期和燕山期,其中燕山期与内生金属矿产关系密切。
燕山期岩浆岩为壳源型中酸性、酸性侵入岩系列m,主要有蚕坊岩体(矿点北西5.7km)、相家窑岩体(矿点北东&6km)、笊篱沟岩体(矿点西4.4km)。
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等,多呈浅成相小岩体、岩脉、岩墙产出。
区域金矿主要有双对沟金矿、蚕坊金矿。
2矿点地质
2.1地层
矿点出露地层为古元古界中条群余家山组、中元古界长城系马家河组、白草坪组及新生界第四系。
2.1.1古元古界中条群余家山组
出露于矿点北部,与下伏花岗片麻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层展布方向呈北东东一南西西向,倾向南南东。
岩性为白色厚层大理岩、透闪石大理岩、硅质条带大理岩等。
2.1.2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马家河组
出露于矿点中部,与下伏余家山组呈断层接触。
岩层展布方向近东西向。
岩性为辉石安山岩,呈紫红色、灰黑色,班状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
2.1.3中元古界长城系汝阳群白草坪组
出露于矿点南部,与下伏马家河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岩性为石英砂岩夹紫红色页岩。
2.1.4新生界第四系
小面积分布在矿点南部沟谷及山梁,主要为亚粘土、亚砂土等。
2.2构造
矿点地层基本上呈单斜构造,岩层倾向南,倾角47-52°。
2.2.1区域性断裂(F1)
位于矿点北部,为余家山组与马家河组分界断裂,长大于1.2km,宽1.0-2.0m,走向北东东向,倾向南,倾角67°左右。
为正断层,断距不清。
2.2.2北西向F2断裂
出露于矿点中部,长约950m,宽2.0-3.0m,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67-85°.破碎带主要由蚀变岩、方解石石英脉、断层泥组成,表现为张扭、压扭多期活动特点,为重要容矿构造。
2.2.3北西向F3断裂
出露于矿点西部,长约1140m,宽2m左右,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60-85°o主要表现为张扭性特点,断带中岩石破碎,主要由蚀变岩、方解石石英脉、断层泥组成,为重要容矿构造。
2.2.4近东西向断裂
为成矿后断裂,一般与矿脉相交,错断矿脉。
规模较
作者简介:朱建林(1969—),男,山西运城人,高级工程师,本科,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专业,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邮箱)273902068@
华北自然资源I论文niq Huabei Natural Resources u1
小,宽0.5-1.0m,多表现为张性及平移特点。
一般北盘西移南盘东移,水平错动l-6m左右。
2.3岩浆岩
矿点附近大面积出露的熊耳群马家河组安山岩为中元古代火山活动的产物。
本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浆岩带主要为燕山期侵入体,侵入体明显受构造控制,形成中条山山前断裂一构造岩浆岩带和山脊断裂岩浆岩带。
据物探资料,地表出露的这些中酸性岩体,深部可能连成一个大的岩基,面积达118km2,其范围西至桃花洞,东至磨河,以蚕坊为中心构成一个较大的隐伏岩体。
多种金属矿产的形成和后期加富作用,均与此隐伏岩体关系密切
3矿脉特征
3.1矿脉特征
段庄共发现2条金矿脉,产于熊耳群马家河组安山岩中,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
3.1.1段庄1号金矿脉
1号金矿脉受F2断裂控制,赋存标高966-475m,地表控制长度400m,延深506m,宽0.05-1.30m,金品位0.70-12.10g/to走向北西,倾向40-60°,倾角67-85°.
矿脉顶底板呈舒缓波状,沿走向、倾向具膨胀狭缩及分支复合现象。
一般在后期断层破坏附近厚度变薄,往往矿脉膨大部位和分支复合部位矿化较强,金品位较高。
矿脉主要由含金细脉状、网脉状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及构造蚀变岩组成。
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硅化、绢英岩化,矿化为多金属硫化物矿化等。
矿脉顶板、底板岩石为安山岩。
矿脉被后期断层错断,走向上不连续。
一般水平断距1-6m,南盘东移,北盘西移,断距最大达40m。
3.1.2段庄2号金矿脉
2号金矿脉受F3断裂控制,赋存标高925-732m,地表控制长度425m,延深199m,宽1.10-2.10m,金品位0.18-2.85g/t»走向北西,倾向230-240°,倾角60-85°。
沿走向和倾向有膨胀狭缩、分支复合现象。
矿脉主要由破碎蚀变岩、断层泥、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组成。
地表碳酸盐化强烈,矿化以稠密细粒黄铁矿为主,一般硅化、黄铁矿化强处金品位高。
矿脉顶板、底板岩石为安山岩。
3.2矿石质量
3.2.1结构构造
结构:碎裂结构、半自形一它形粒状结构。
构造: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3.2.2矿物成分
金:在矿石中主要呈自然金产出,产于石英及裂隙中、黄铁矿裂隙中,呈不规则形状,大小0.01-0.028mm,品位 0.18-12.10g/to
金属矿物: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斑铜矿、毒砂、碑黝铜矿。
脉石矿物:石英、方解石。
3.3矿脉围岩及围岩蚀变
矿脉围岩:为马家河组安山岩。
围岩蚀变:碳酸盐化、硅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英岩化。
矿化主要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
3.4矿床成因
含矿岩石为含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及蚀变岩。
金属矿物为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斑铜矿、毒砂、碎黝铜矿。
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金矿床中亚类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矿床工业类型为含金硫化物碳酸盐石英脉型。
3.5找矿标志
岩性标志: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
地层标志:安山岩。
矿点大面积分布的安山岩,脆性大,利于断裂构造的形成,随着中生代地壳变动及岩浆活动,形成与区域大断裂有关的次级断裂,构成本区主要容矿和导矿构造。
构造标志:断层破碎带。
矿化标志:硫化物(褐铁矿化)。
岩体标志:燕山期岩体。
4结论
段庄金矿点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金矿床中亚类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工业类型为含金硫化物碳酸盐石英脉型。
金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含矿岩石为方解石石英脉和蚀变岩。
其找矿标志为岩性(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和蚀变岩)标志、地层(安山岩)标志、构造(断层破碎带)标志、矿化(硫化物)标志、岩体(燕山期岩体)标志。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山西省构造岩浆岩说明书1:500000[S].
2008,4:29.
[2]山西省地质调查院.中条山南段涼水杂岩区铜矿地质调
查报告(比例尺1:10000)[R],2004,12:32.。